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是历史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所研究探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这一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过去、对社会、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学科的社会功能,而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借鉴和教育功能上。在《外交关系的突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突出历史史鉴功能,让学生感受历史,从而感悟前人的历史智慧。
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史鉴功能
在中学整个教学规划中,历史往往被摆在次要地位上,因而历史教学也一直被认为是会考拿学分的功能。但由于历史的学科特点,它存在很多社会功能,其中之一便是史鉴功能。所谓史鉴,主要是指追溯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用以指导、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司马迁在写《史记》是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可见,古人非常重视史学的借鉴作用,往往将其余国家的治乱兴衰连在一起。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历史虽然有过去性的特点,然而历史又是人们了解当今社会、理解一切变化与延续的最主要途径。新一代年轻人不会轻易懂得前辈们对新中国成立时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喜悦之情;他们不会轻易懂得文革对知识分子的迫害的程度;他们更不容易明白前辈们看到今天中国各种变化心中的感慨。懂得历史,懂得借鉴历史经验,可使学生们更深明白历史的种种,可使他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因此,历史教学应该结合时代特点,贯彻古为今用原则,以古鉴今,探今溯古,继往开来,以更有力地启迪学生,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
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史鉴功能,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史鉴意识,及时挖掘并关注历史教学内容中具有史鉴作用的资料;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汲取历史智慧,充分发挥史学的借鉴功能。例如,在《外交关系的突破》这课中的还原“历史现场”——历史剧的表演,它能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历史,再进行探究、分析、联系、比较、借鉴等。在以下两个教学片段中可以显示出历史的借鉴功能。
课堂教学片段一
(幻灯片4)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971年11月8日的一期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中国人来了”。这一期的封面文章这样写道:“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中国人来了”是指什么事件?
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板书“重返联合国”)“中国人来了”,来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为什么?
生:为了这一天,中国人足足斗争了22年。
师:是啊,为了能重返联合国,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了22年,下面请同学们来演绎这段经典历史。
生:历史剧表演联合国第26届代表大会,过程中教师展示幻灯片(5—7)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场景、投票结果和乔冠华的讲话。
中国重返联合国历史剧
需要具体发言的人员有两个旁白;各国代表: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乔冠华)、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
(旁白一)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多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大主席,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要求把已经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民党集团代表驱逐出联合国,并容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但1951年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审议该问题。在以后的几次联大会议上,美国一直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上世纪60年代,卡沙尼亚、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三国提出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遭到美国拒绝。
美国代表: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对此提议表示反对。
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加入联合国,但保留中华民国的代表。对此,中国坚决反对。周恩来向当时秘密访华的基辛格表示:中国不在联合国已经很久,中国可以再等一段时间,但是中国绝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的安排。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各国代表上台)
(旁白二)本次第26届联合国大会应各国要求,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取代中华民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事召开,请各国代表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发表意见。
我代表阿尔及利亚提议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
我代表阿尔巴尼亚提议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
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表示反对。
我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表示赞同。
下面请各国代表对此提案进行投票表决。请各国代表投票。
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表示弃权。
我代表法兰西共和国表示赞同。
我代表大不列颠及被爱尔兰联合王国表示赞同。
我代表中华民国表示反对。
我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表示赞同。
……
结果显示: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
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中华民国代表走下台,中国代表上台)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衷心的祝贺。我相信,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下面,我们欢迎中国代表发言: 乔冠华: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各位代表,大家好!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但我们更多地想到的是这一时刻的重大意义。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了中国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师:我们对他们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从他们的讲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呢?
生:是民族自豪感和骄傲。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艰辛过程,和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
师:(幻灯片8)正像乔冠华团长在这里潇洒而豪放的淋漓尽致的笑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时西方媒体称他的笑声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他的笑容,被在场的外国摄影记者抓拍了下来,在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中定格为永远的历史。1971年11月开始,鲜红的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广场上高高飘扬。
在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个知识点上,可以说资料比较丰富,可以让学生看看图片或者读读乔冠华的话,知道这一事实。但是看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了解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可以看到,完成教学目标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了历史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中体会到外交精神,经受挫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这部历史剧中,美国从反对到弃权,表明每一个历史时期,国家的外交的具体政策是不一样的,它会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中国代表团乔冠华的讲话和他震碎联合国大厦的笑声,能使学生更直接明白外交关系突破的来之不易,更能理解领导人的外交智慧,从而更深理解到今天外交的艰难和不易。
课堂教学片段二
师:为什么说中美接触是情理之中的事?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依据幻灯片材料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并讨论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都有哪些?(板书:中美关系的解冻)
生:(幻灯片13—14)小组合作探究,并总结出原因,由小组派代表发言。
美国:(1)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2)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3)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中国:(1)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2)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师: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国家意识形态、国际形势。
该片段通过“论从史出”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面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外交困局,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运筹帷幄,最终突破了这一困局。这是一种对国家利益的坚守,是一种以国家实力为后盾的较量,也是一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政治智慧,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
结束语
历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对历史的借鉴不仅来自于对历史上宏大事件规律性的总结,也来自于对前人历史智慧的感悟与提升。有学者曾说:“听懂历史说话是一种巨大的才智。”让学生参透历史的奥秘,并且从中有所得,有所思,需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本课堂教学实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典型材料,深入地分析材料背后所蕴藏的政治家们的智慧,并加以适当提升和扩展,以启迪学生。虽然本课分析的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史实,但对学生来说,能够从当年政治家们的政治智慧中体会到通过谈判、有原则的让步所带来的互惠互利,对平时的学习、生活和交往都有启发,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史鉴功能。
当然,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一定要从事实出发,“论从史出”,如果没有具体历史事实的呈现,没有感悟和体会,只是说教或贴标签,其借鉴效果是很微弱的。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教学中突出史鉴功能时也须慎重对待,以史为鉴既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正面效用,也有“矫枉过正,防弊致弱”的负面效应。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
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史鉴功能
在中学整个教学规划中,历史往往被摆在次要地位上,因而历史教学也一直被认为是会考拿学分的功能。但由于历史的学科特点,它存在很多社会功能,其中之一便是史鉴功能。所谓史鉴,主要是指追溯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用以指导、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司马迁在写《史记》是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可见,古人非常重视史学的借鉴作用,往往将其余国家的治乱兴衰连在一起。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历史虽然有过去性的特点,然而历史又是人们了解当今社会、理解一切变化与延续的最主要途径。新一代年轻人不会轻易懂得前辈们对新中国成立时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喜悦之情;他们不会轻易懂得文革对知识分子的迫害的程度;他们更不容易明白前辈们看到今天中国各种变化心中的感慨。懂得历史,懂得借鉴历史经验,可使学生们更深明白历史的种种,可使他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因此,历史教学应该结合时代特点,贯彻古为今用原则,以古鉴今,探今溯古,继往开来,以更有力地启迪学生,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
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史鉴功能,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史鉴意识,及时挖掘并关注历史教学内容中具有史鉴作用的资料;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汲取历史智慧,充分发挥史学的借鉴功能。例如,在《外交关系的突破》这课中的还原“历史现场”——历史剧的表演,它能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历史,再进行探究、分析、联系、比较、借鉴等。在以下两个教学片段中可以显示出历史的借鉴功能。
课堂教学片段一
(幻灯片4)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971年11月8日的一期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中国人来了”。这一期的封面文章这样写道:“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中国人来了”是指什么事件?
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板书“重返联合国”)“中国人来了”,来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为什么?
生:为了这一天,中国人足足斗争了22年。
师:是啊,为了能重返联合国,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了22年,下面请同学们来演绎这段经典历史。
生:历史剧表演联合国第26届代表大会,过程中教师展示幻灯片(5—7)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场景、投票结果和乔冠华的讲话。
中国重返联合国历史剧
需要具体发言的人员有两个旁白;各国代表: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乔冠华)、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
(旁白一)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多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大主席,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要求把已经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民党集团代表驱逐出联合国,并容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但1951年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审议该问题。在以后的几次联大会议上,美国一直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上世纪60年代,卡沙尼亚、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三国提出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遭到美国拒绝。
美国代表: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对此提议表示反对。
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加入联合国,但保留中华民国的代表。对此,中国坚决反对。周恩来向当时秘密访华的基辛格表示:中国不在联合国已经很久,中国可以再等一段时间,但是中国绝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的安排。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各国代表上台)
(旁白二)本次第26届联合国大会应各国要求,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取代中华民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事召开,请各国代表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发表意见。
我代表阿尔及利亚提议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
我代表阿尔巴尼亚提议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
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表示反对。
我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表示赞同。
下面请各国代表对此提案进行投票表决。请各国代表投票。
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表示弃权。
我代表法兰西共和国表示赞同。
我代表大不列颠及被爱尔兰联合王国表示赞同。
我代表中华民国表示反对。
我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表示赞同。
……
结果显示: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
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中华民国代表走下台,中国代表上台)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衷心的祝贺。我相信,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下面,我们欢迎中国代表发言: 乔冠华: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各位代表,大家好!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但我们更多地想到的是这一时刻的重大意义。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了中国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师:我们对他们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从他们的讲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呢?
生:是民族自豪感和骄傲。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艰辛过程,和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
师:(幻灯片8)正像乔冠华团长在这里潇洒而豪放的淋漓尽致的笑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时西方媒体称他的笑声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他的笑容,被在场的外国摄影记者抓拍了下来,在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中定格为永远的历史。1971年11月开始,鲜红的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广场上高高飘扬。
在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个知识点上,可以说资料比较丰富,可以让学生看看图片或者读读乔冠华的话,知道这一事实。但是看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了解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可以看到,完成教学目标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了历史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中体会到外交精神,经受挫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这部历史剧中,美国从反对到弃权,表明每一个历史时期,国家的外交的具体政策是不一样的,它会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中国代表团乔冠华的讲话和他震碎联合国大厦的笑声,能使学生更直接明白外交关系突破的来之不易,更能理解领导人的外交智慧,从而更深理解到今天外交的艰难和不易。
课堂教学片段二
师:为什么说中美接触是情理之中的事?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依据幻灯片材料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并讨论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都有哪些?(板书:中美关系的解冻)
生:(幻灯片13—14)小组合作探究,并总结出原因,由小组派代表发言。
美国:(1)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2)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3)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中国:(1)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2)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师: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国家意识形态、国际形势。
该片段通过“论从史出”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面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外交困局,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运筹帷幄,最终突破了这一困局。这是一种对国家利益的坚守,是一种以国家实力为后盾的较量,也是一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政治智慧,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
结束语
历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对历史的借鉴不仅来自于对历史上宏大事件规律性的总结,也来自于对前人历史智慧的感悟与提升。有学者曾说:“听懂历史说话是一种巨大的才智。”让学生参透历史的奥秘,并且从中有所得,有所思,需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本课堂教学实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典型材料,深入地分析材料背后所蕴藏的政治家们的智慧,并加以适当提升和扩展,以启迪学生。虽然本课分析的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史实,但对学生来说,能够从当年政治家们的政治智慧中体会到通过谈判、有原则的让步所带来的互惠互利,对平时的学习、生活和交往都有启发,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史鉴功能。
当然,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一定要从事实出发,“论从史出”,如果没有具体历史事实的呈现,没有感悟和体会,只是说教或贴标签,其借鉴效果是很微弱的。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教学中突出史鉴功能时也须慎重对待,以史为鉴既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正面效用,也有“矫枉过正,防弊致弱”的负面效应。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