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艺术是以人类共同守望的普世价值作为精神指向的精神文化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导向,传播着现代语言的艺术形式。在物质生活较丰富的今天,社会环境丰富多样及快节奏的当下,精神文化的投入及消费时主要的流动性导向。意识形态的扩大化传导需要产品形式的丰富多样。同时,当代艺术作品是置身于当今文化背景前提之下,是反映当今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当代艺术 艺术市场 产品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事态,文化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形成了沟通交流的主要对象之一,艺术作品是文化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扁平化”、“地球村”的全球文化态势,单纯艺术作品展览交流使之形式、内容过于单一。促进文化交流的前提,提升经济的繁荣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
艺术作品的产品化构成是将艺术作品转化经济的高效手段和途径。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让艺术作品具有产品化的商业属性这一基本事实,是艺术市场的促进与发酵。在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艺术作品产品化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一、时代经济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涵盖了经济产品文化的主要特征。文化的交流时时代的主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已从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涌现了大量的新事物。画廊、画商、商业艺术展品等等,艺术市场的交易流通,是催生艺术作品产品的时代价值。大环境艺术思潮、艺术市场交易成为了艺术产品的主要催化剂。时代经济的发展转向自由化,艺术作品逐渐融入到产品设计与交易中。
二、当代艺术作品本身的特殊价值
艺术作品本身是劳动的产物,但非同于其他产品,因为本身是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同时在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多的脑力劳动。艺术作品本身的功能价值较丰富,例如:文化价值、导向价值、美学价值、传播意义、实用价值等等。
三、精神文化需求,形成消费升级
时代经济的发展是形成社会意识的重要支柱,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形成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精神文化内容是国家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艺术作品向产品转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共性需求,由早期的为宗教、宫殿、装饰等服务,向当今人民大众对艺术作品的需求过渡转化,形成了一定的消费行为。由物质向精神进行消费,象征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呈现了消费内容的一种转变。
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了消费的升级,为艺术作品产品化路径提出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可以将个人的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个人特点、大众喜好等角度进行创作,为大众消费提供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另外,在思想意识上,可传达时代的精神特点,弘扬艺术的魅力。
四、个性艺术走进普世大众
艺术通常给人曲高和寡的印象,藝术家有着个人对艺术的观点,对社会有着自身的观察视角。随着中产阶级对艺术作品的消费行为,普世大众对艺术作品的消费提升了艺术创作的积极性与社会性。当今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是科技高峰、互联网+、虚拟现实、3D打印、5G时代的时代,将艺术作品形成产品,不再遵循传统单一的艺术形式,在技术上不再是难事。
在内容上,应遵循新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应注重多角度、多材料、多应用的形式。例如:传统油画作品,可以是优秀的架上艺术,可以是供人欣赏的高雅艺术,但相对单一,受众群体相对较少。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艺术形式进行转化。将传统架上艺术作品寻找一种介质、一种载体,如:手机壳应用、丝巾应用、杯子应用、抱枕应用等等,可能不如架上艺术那么的庄重与高雅,但是生活日常用品作为艺术作品的载体,可以对艺术作品的受众剧增。由一件可以转化成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同时增加了艺术作品社会意义,阐释了个性艺术作品向普世大众的转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代艺术作品产品化是新时代重要的艺术消费行为,不仅可以提升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同时可以将艺术作品走进人们的生活,物质生活的满足解决的是生存的必要条件,精神层面解决的是内在的有效手段。高雅艺术、优秀作品不单纯是高高在上,令人惊叹。在新时代发展中更重要的是传达社会思想,形成意识形态的一种方式。艺术产品化消费体现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充实,呈现了对文化的需求,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作为当代艺术家可以不断探索对艺术的传播方式,探寻艺术作品的产品化路径发展,为更多的普世大众所服务,促进社会意识、思想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湛.艺术“灵韵”与艺术大众化——重读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1):105-109[2019-03-03].
【2】胡雪歌,孔德金,刘雅迪.从视知觉角度分析公共艺术带来的动态体验[J].美术教育研究,2019(01):51-53.
【3】漆俊将.寻其“味”需归本源——论艺术作品的独特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42.
【4】李艳华.前卫艺术作品在环境设计中的认知与介入[J].工业设计,2018(12):91-92.
【5】於玲玲.让公共艺术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者[J].人民论坛,2018(35):140-141.
【6】杨剑威,彭敏,王毅.陕西皮影文化符号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04):151-156.
【7】黄雨茜.谈大众化艺术品消费的特征与趋势[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1):41.
【8】许伟男.“互联网+”时代下艺术金融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商论,2018(36):16-17.
【9】王嘉奇.民间印染艺术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8,40(11):69-72.
【10】李明,金月仙.浅析中国画艺术在现代文化产品设计的影响与展望[J].国画家,2018(06):64-65.
【11】靳贵芳.浅谈发挥济宁优势促进书画艺术文创产品产业化发展[J].人文天下,2018(20):110-112.
【12】韩子文,张阿维.青铜器造型艺术在产品设计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17):53.
【关键词】:当代艺术 艺术市场 产品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事态,文化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形成了沟通交流的主要对象之一,艺术作品是文化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扁平化”、“地球村”的全球文化态势,单纯艺术作品展览交流使之形式、内容过于单一。促进文化交流的前提,提升经济的繁荣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
艺术作品的产品化构成是将艺术作品转化经济的高效手段和途径。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让艺术作品具有产品化的商业属性这一基本事实,是艺术市场的促进与发酵。在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艺术作品产品化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一、时代经济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涵盖了经济产品文化的主要特征。文化的交流时时代的主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已从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涌现了大量的新事物。画廊、画商、商业艺术展品等等,艺术市场的交易流通,是催生艺术作品产品的时代价值。大环境艺术思潮、艺术市场交易成为了艺术产品的主要催化剂。时代经济的发展转向自由化,艺术作品逐渐融入到产品设计与交易中。
二、当代艺术作品本身的特殊价值
艺术作品本身是劳动的产物,但非同于其他产品,因为本身是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同时在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多的脑力劳动。艺术作品本身的功能价值较丰富,例如:文化价值、导向价值、美学价值、传播意义、实用价值等等。
三、精神文化需求,形成消费升级
时代经济的发展是形成社会意识的重要支柱,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形成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精神文化内容是国家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艺术作品向产品转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共性需求,由早期的为宗教、宫殿、装饰等服务,向当今人民大众对艺术作品的需求过渡转化,形成了一定的消费行为。由物质向精神进行消费,象征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呈现了消费内容的一种转变。
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了消费的升级,为艺术作品产品化路径提出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可以将个人的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个人特点、大众喜好等角度进行创作,为大众消费提供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另外,在思想意识上,可传达时代的精神特点,弘扬艺术的魅力。
四、个性艺术走进普世大众
艺术通常给人曲高和寡的印象,藝术家有着个人对艺术的观点,对社会有着自身的观察视角。随着中产阶级对艺术作品的消费行为,普世大众对艺术作品的消费提升了艺术创作的积极性与社会性。当今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是科技高峰、互联网+、虚拟现实、3D打印、5G时代的时代,将艺术作品形成产品,不再遵循传统单一的艺术形式,在技术上不再是难事。
在内容上,应遵循新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应注重多角度、多材料、多应用的形式。例如:传统油画作品,可以是优秀的架上艺术,可以是供人欣赏的高雅艺术,但相对单一,受众群体相对较少。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艺术形式进行转化。将传统架上艺术作品寻找一种介质、一种载体,如:手机壳应用、丝巾应用、杯子应用、抱枕应用等等,可能不如架上艺术那么的庄重与高雅,但是生活日常用品作为艺术作品的载体,可以对艺术作品的受众剧增。由一件可以转化成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同时增加了艺术作品社会意义,阐释了个性艺术作品向普世大众的转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代艺术作品产品化是新时代重要的艺术消费行为,不仅可以提升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同时可以将艺术作品走进人们的生活,物质生活的满足解决的是生存的必要条件,精神层面解决的是内在的有效手段。高雅艺术、优秀作品不单纯是高高在上,令人惊叹。在新时代发展中更重要的是传达社会思想,形成意识形态的一种方式。艺术产品化消费体现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充实,呈现了对文化的需求,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作为当代艺术家可以不断探索对艺术的传播方式,探寻艺术作品的产品化路径发展,为更多的普世大众所服务,促进社会意识、思想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湛.艺术“灵韵”与艺术大众化——重读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1):105-109[2019-03-03].
【2】胡雪歌,孔德金,刘雅迪.从视知觉角度分析公共艺术带来的动态体验[J].美术教育研究,2019(01):51-53.
【3】漆俊将.寻其“味”需归本源——论艺术作品的独特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42.
【4】李艳华.前卫艺术作品在环境设计中的认知与介入[J].工业设计,2018(12):91-92.
【5】於玲玲.让公共艺术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者[J].人民论坛,2018(35):140-141.
【6】杨剑威,彭敏,王毅.陕西皮影文化符号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04):151-156.
【7】黄雨茜.谈大众化艺术品消费的特征与趋势[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1):41.
【8】许伟男.“互联网+”时代下艺术金融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商论,2018(36):16-17.
【9】王嘉奇.民间印染艺术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8,40(11):69-72.
【10】李明,金月仙.浅析中国画艺术在现代文化产品设计的影响与展望[J].国画家,2018(06):64-65.
【11】靳贵芳.浅谈发挥济宁优势促进书画艺术文创产品产业化发展[J].人文天下,2018(20):110-112.
【12】韩子文,张阿维.青铜器造型艺术在产品设计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