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断裂4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y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泪小管置管方式及其義管选择对泪小管吻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根据泪小管断端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分别采用输尿管、硬膜外麻醉导管或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40例,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环形泪道置管法有效率为96.77%,U型泪道置管法有效率为88.89%。不同导管各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小管吻合术中采用U型泪道置管法或环形泪道置管法,在泪道内植入输尿管导管、硬膜外麻醉导管或硅胶管的疗效相当,均为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义管;植入;泪道冲洗
  [中图分类号] R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2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lacrimal canaliculus cathetering method and artificial tube on curative effect of anastomosis of broken lachrymal canaliculus.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canalicular laceration were respectively given ureter, segmental epidural catheter and silicone tube for treatment according to canalicular laceration status. And the follow up was more than 3 months. Results Effective rates of annular lacrimal passage intubation method and U-shaped lacrimal passage cathetering method were 96.77% and 88.89% respectively. Difference in cure rate of different catheters in every group was no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anastomosis of broken lachrymal canaliculus, curative effects of U-shaped lacrimal passage cathetering method and annular lacrimal passage intubation method are equal to those of ureteral catheter, segmental epidural catheter and silicone tube implanted in lacrimal passage. They were all effective methods in treatment of canalicular laceration.
  [Key words] Canalicular laceration; Artificial tube; Implant; Irrigation of lacrimal passage
  泪小管是泪液的排泄管道,包括上、下泪小管和泪总管,连接泪点与泪囊。泪小管断裂是临床眼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常见于中青年男性,多为外伤所致,约占泪道系统损伤的70%[1],损伤后如处理不当或未及时手术修复接通,则可能产生瘢痕从而引起泪道狭窄或阻塞,导致患者出现终生溢泪的现象,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痛苦。泪小管吻合义管植入术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唯一手段,而受伤后泪道支撑物的留置方式对泪小管断裂手术效果有着重要影响[2]。本文通过临床观察泪小管断裂伤后泪小管不同泪道支撑物及不同置管方法的疗效,以期对泪小管断裂上的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0例。病历资料齐全,其中男28例,女12例。上泪小管断裂5例,下泪小管断裂35例。右眼23例,左眼17例。年龄6~70岁,平均30岁。其中农民21例,工人14例,学生4例,学前儿童1例。开展本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纳入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手术方法分别为环形泪道置管法和U型泪道置管法,每组手术方法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式
  由于伤口局部组织浸润麻醉可能导致伤口附近的组织肿胀,不利于泪小管断端找寻,因此术前使用2%利多卡因行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麻醉阻滞。如患者无法配合手术或存在其他开放性损伤、全身多处复合伤,则术前行全身麻醉。
  环形泪道置管法:将支撑管在猪尾巴探针协助下,一端从泪小管鼻侧断端经泪囊后从上泪点引出,其另一端从经下泪点从颞侧断端拉出,随后将支撑管两端成环状结扎后,固定于额部。或者,支撑管的两端分别经由上下泪点插入,经泪囊和鼻泪管后到达鼻腔,随后将之打结后置在鼻前庭。
  U型泪道置管法:支撑管两端分别从上、下泪点插入,经由泪囊和鼻泪管后到达鼻腔,但不从鼻腔引出固定。
  分别使用2种泪道支撑物:硅胶管和硬膜外麻醉导管。
  1.3 术后处理与随访
  术后行常规消炎治疗,抗生素眼药水滴结膜囊,5~7d后出院。义管留置1~3个月后再行拔管。患者术后1周出院,于术后1、3、6、9个月进行复查。疗效判断以最后一次检查结果为准。40例坚持术后随访者40例,随访超过3个月,时间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9个月。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標准:拔管3个月后冲洗泪道通畅,未出现溢泪症状。好转标准:拔管后冲洗泪道通而不畅,出现轻度溢泪症状。无效标准:拔管后冲洗泪道不通,出现持续溢泪现象[3-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并行χ2检验比较不同泪道义管插管方法及其种类对手术疗效的影响,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泪小管手术方式和泪道支撑物使用情况
  泪小管的手术修复分别采用环形泪道置管法和U型泪道置管法,其中环形泪道置管法31例,U型泪道置管法9例,构成比分别为77.5%和22.5%。泪道义管主要为输尿管导管、硬膜外麻醉导管和硅胶管,其中使用输尿管导管3例,硬膜外麻醉导管21例,硅胶管16例,构成比分别为7.5%,52.5%和40.0%。
  2.2 两种泪小管置管方法不同拔管时间比较
  40例均于术后超过3个月才行拔管,且不同拔管时间点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两种泪小管置管方法的治疗效果
  环形泪道置管法(31例)的治疗通畅率为83.87%,有效率为96.77%;U型泪道置管法的治疗通畅率为77.78%,有效率为88.89%。两者比较,通畅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不同支撑物使用情况
  U型泪道置管分组中全部植入硬膜外麻醉导管,但有2例发生泪小点及远端泪小管豁开,其中1例泪道冲洗虽通畅但仍有流泪现象,1例泪道冲洗不畅通。环形泪道置管法31例全部植入硅胶管,未发生泪小点豁开。其中硬膜外导管植入后治愈7例,好转7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77.8%。环形泪道置管法植入硅胶管组治愈2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治愈率77.4%。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6,P=0.965)。
  3 讨论
  近年来,眼睑裂伤所致泪小管断裂随着外伤、交通事故的增多也有所增加。利器所致的泪小管断裂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泪小管断裂手术目的是恢复泪液引流系统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其生理功能,鉴于发生部位的特殊性,其同时还应使美容缺陷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保证手术效果,保持患者面部美观。泪小管吻合术中,为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泪道插管方法和合适的义管种类。
  建立受损的泪道系统的开放是泪小管断裂吻合的基本原则。泪小管断裂部位的特殊性决定断裂泪道需迅速准确的修复并伴有最低的医源性损伤,这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术后功能恢复。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标准方法为直接显微镜下泪小管吻合[6-9]。在此方法之前即有直接吻合而不置管法[10]。Conlon等[11]的动物实验表明,直接吻合未置管组的泪道冲洗均不开放,这表明直接吻合并不能治愈泪小管断裂,泪道置管在泪小管吻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分层缝合和留置支撑管已成为泪小管修复中普遍认可的原则[12],贯彻落实该原则可预防泪小管吻合术后可能的泪道狭窄,保证手术效果。Conlon等[11]同样认为单纯缝合在复杂的泪小管断裂中并不可行,特别是在合并泪囊和周围组织的泪小管断裂手术中,硅胶管植入更为有效。本研究中采用有效率和通畅率这两个指标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从有效率来看,采用环形泪道置管法及U型泪道置管法的有效率分别为96.77%及88.8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术后泪道通畅率来看,环形泪道置管法和U型泪道置管法的术后通畅率分别为83.87%和77.7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环形泪道置管法较为稳定,发生脱管的可能性极小。
  泪小管管壁内层覆盖有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上皮下有着丰富的弹性纤维。泪小管管壁较薄,直径仅0.3~0.5mm,但其可在原有直径上扩大3倍,具有极好的延展性,因此能植入1mm外径的硬膜外麻醉导管或硅胶管。本研究中,我们在术中选择这2种泪道义管分别植入,术后留置时间均超过3个月,随访疗效较为满意。泪小管吻合处管壁容易内卷粘连,术后长期留置泪道义管即可较大程度避免管壁出现内卷粘连,以便于断端进行对位连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泪道义管主要为硬膜外导管[13-14]和硅胶管[15]。硬膜外导管由聚乙烯制成,硬度适中、柔韧性好,因此能适应泪道的生理弯曲,且其管径恰当、管身上标有刻度,因此能把握插入的深度;头端圆钝、侧方开口,因此能直接插入泪道中。硬膜外导管缺点在于,需固定缝合在眼睑外,影响患者面容美观,同时被泪液浸泡后容易变硬,导致泪小点豁开进而刺激泪道黏膜引发炎症,影响手术。硅胶管则质地软、弹性好,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黏膜刺激小,对泪小点影响小;硅胶管优点在于颜色与皮肤接近,不影响患者面容美观,患者相对更为容易接受。但其缺点是过于柔软,头部无圆钝盲端,因此无法直接插入泪道中。
  硬膜外麻醉导管组中,有2例发生泪小点及远端泪小管豁开,其中1例泪道冲洗虽通畅但仍有流泪现象,1例泪道冲洗不畅通。硅胶管组未发生泪小点豁开。因此,硬膜外麻醉导管及硅胶管临床治疗泪小管断裂的疗效相似,各有优缺点,可结合泪小点鼻侧断端寻找情况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 Struck HG.Lacrimal system lacerations and their surgical repair[J]. Ophthalmologe,2009,106(3):223-228.
  [2] Drnovsek-Olup B,Beltram M.Trauma of the lacrimal drainage system: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2 patients[J].Croat Med J,2004,45(3):292-294.
  [3] 袁韬.三种吻合环形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41(5):485-488.   [4] 李琦,席兴华,张艳彬.泪小管断裂吻合置管术的疗效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03-204.
  [5] 朱蓉嵘.泪小管断裂置入硬膜外麻醉管和硅胶软管的比较[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3):196-198.
  [6] Dortzbach RK,Angrist RA.Silicone intubation for lacerated lacrimal canaliculi[J].Ophthalmic Surg,1985,16(10):639-642.
  [7] 李昂,刘小阳.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6,6(4):951-952.
  [8] 熊斌,沈华墨,罗琰,等.显微镜直视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57-158.
  [9] 张新向,张秀安.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入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26例[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1,23(1):72.
  [10] Hawes MJ,Segrest DR.Effectiveness of bicanalicular silicone intubation in the repair of canalicular lacerations[J].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1985,1(3):185-190.
  [11] Conlon MR,Smith KD,Cadera W,et al.An animal model studying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repair of canalicular lacerations[J].Can J Ophthalmol,1994,29(1):3-8.
  [12] Quinn GE,Dobson V,Kivlin J,et al.Prevalence of myopia between 3 months and 5 1/2 years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and without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Cryotherapy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Cooperative Group[J].Ophthalmology,1998,105(7):1292-1300.
  [13] 王小堂, 王小風, 齐改琴.硬膜外导管支撑断端吻合下泪小管手术37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90-591.
  [14] 温杏良,凌娅娅.硬膜外导管牵引硅胶管置入法用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79-1480.
  [15] Donatelli G,Dumont JL,Dhumane P,et al.Double pigtail stent Insertion for healing of leaks following roux-en-Y gastric bypass. Our experience(with videos)[J].Obes Surg,2017,27(2):530-535.
  (收稿日期:2017-02-0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基于Servqual模型下影响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医院护理质量。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入院的接受肝胆手术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护理方案,利用Servqual模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护理质量评价和满意程度两个方面,对实际值和患者期望值进行考察比较。 结果 从护理质量评价值看,患者的期望值均明显高于实际值,从满意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8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两组出院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出院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AS)致脑血管狭窄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AS致脑血管狭窄并行DSA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1),治疗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d,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9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狭窄率和终点事件发生时间。 结果 治療组患者治疗90d后平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孕期接受分娩心理辅导对独生女孕妇剖宫产率的影响,以提高自然分娩率。 方法 选择在我院产检、分娩的156例独生女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预产期在2015年10月~2017年1月,采用SPSS20.0生成随机数字表,将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78例)和对照组(n=78例),对照组未在孕期接受系统的心理辅导,观察组孕妇在孕期接受分娩心理辅导,所有产妇在分娩前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弱视的疗效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弱视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16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临床疗效及满意度。 结果 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2%,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显著,具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眼液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青白联合术后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 方法 纳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40例(40眼),根据入组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术前检查角膜内皮密度,对照组术后仅用抗生素及激素眼药水,实验组加用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眼液,术后1月比较对照组及实验组的角膜细胞密度变化。 结果 术前对照组角膜内皮密度(2535.9±55.9)/mm2,实验组角膜内皮密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长安医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开腹根治性手术30例,成功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2006~2015年来收治的甲狀腺疾病的构成特征,为本地区甲状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5年住院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资料,对发病的年龄、性别、构成、顺位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前三位疾病分别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高居第1位,且10年连续保持不变。甲状腺疾病构成有年龄、性别差异,45~54岁的患者最多,女性发病较男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討助产士引导的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住院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助产士引导的全程心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和分娩方式以及产后1~2周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观察组S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最佳的管理方法。 方法 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过程中,采取分组管理模式,即分别成立质控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业务学习管理小组和科研管理小组四个小组进行管理。 结果 在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其他科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和科室科研能力四方面,与未开展分组管理模式前比较,前者的效果均更为理想。结论 在消毒供应室采取分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管理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