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克隆并表达布鲁菌Ⅳ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BspA、BspF并推测其免疫逃逸机制。
方法以羊种布鲁菌16M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扩增布鲁菌分泌蛋白BspA(BAB1-0678)、BspF(BAB1-1948)基因,连接质粒pMD19-T后测序,将测序正确的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克隆至pET-30a(+)载体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 )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 )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并与先天性免疫分子的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成功克隆了BspA、BspF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576、1 287 bp;SDS-PAGE显示,BspA、BspF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8 × 103、55 × 103;Western blot分析显示,BspA、BspF蛋白均可与布鲁菌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并且与先天性免疫分子白细胞介素1R(IL-1R)、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 (MyD88)、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相关受体(SIGIRR)有同源性。
结论成功获得了布鲁菌BspA、BspF蛋白,通过同源性分析,证明BspA、BspF蛋白在布鲁菌感染宿主过程中具有免疫逃逸的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布鲁菌的致病机制和揭示布鲁菌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