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尚龙总以仁爱之心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麻醉医学事业。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医院管理者,更是一位优秀的麻醉医生、当之无愧的麻醉医学领军者。
2012年春节,一部由《江南style》改编而来的《麻醉style》风靡网络,红遍江城。这是一群在万家团圆之时仍在守护生命的麻醉医生自编自演的舞蹈。而编舞者正是湖北省首批领军人才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尚龙教授。
武汉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创立于1955年。在经过了半过多世纪的发展后,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如愿获得两项桂冠:一个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的牵头单位;一个是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的牵头单位。两项桂冠集于一身的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麻醉学临床、教学、科研和培训中心,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医学殿堂。
在那些为麻醉医学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一代又一代协和人当中,有2个人是不得不提及的人物:一个是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创始人、“中国麻醉医师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俊杰教授;另一位则是在当今医学麻醉领域久负盛名、被行业内广为称道“姚麻”的姚尚龙教授。这两人如同是在医学海洋里驾驶着同一艘航船驶向同一个目标。前者是浪里飞舟驶出江河,后者则是驾驶着这艘航船驶向大海,乘风破浪,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扬帆远航。
立志从医,承前启后
少年时代的姚尚龙心中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立志从医,当一名好医生。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姚尚龙如愿走上了医学的道路。
1982年7月,毕业于皖南医学院的姚尚龙在皖南医院做起了麻醉科住院医生。从那时起,从事临床一线的姚尚龙才真切的感悟到医学对于战胜人类疾病的手段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所力不从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生。一次手术后,病人满怀感激地握住外科医生的手说,“您的医术真高明,我一点都不觉得痛。”听到这番话,为了病人忙碌一天麻醉的姚尚龙感到有些困惑,“明明是麻醉师的作用,可是病人们却并不明白。”从此,姚尚龙就暗自下定决心,既要做幕后英雄,还要做出色的麻醉医生、全国知名的麻醉学者,要让大家认识到麻醉的价值。
1984年9月,姚尚龙来到了武汉协和医院的麻醉科,师从当时麻醉学界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刘俊杰教授。正是刘俊杰教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姚尚龙从一个真知实干的麻醉医生一步一步成长为麻醉学界颇有名气的领军人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姚尚龙教授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没有刘俊杰教授就没有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就没有今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麻醉人之一。”他与刘俊杰教授的师生情意及两人在中国麻醉界的学术影响早已成为医学界的一段佳话。
传道授业,激励后人
熟悉姚尚龙教授的人总能被他充沛的精力所感染。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他仍然在不知疲倦的奉献。
除了担任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之外,姚尚龙教授还有一长串头衔: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学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首席专家;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大专院校教材委员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麻醉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主任等等。
这么多的头衔如其说是一串串耀眼的光环,不如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他熟知我国的麻醉医学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有差距。面对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差距必须依靠这一代代人来缩小,让先进的技术能够造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姚尚龙教授深知必须要把自己所在医院的麻醉科建成示范学科,并以此形成带动和示范效应。正是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姚尚龙教授带领的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开始从基础抓起,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加快发展步伐,一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科发展的果然成绩斐然,并于2007年成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2010年又获卫生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助学科。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至此成为拥有临床麻醉中心、重症监测治疗中心、疼痛治疗中心、麻醉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和实验室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科室。
姚尚龙教授致力于把麻醉医师协会发展为麻醉医生之家,承担更多麻醉医生维权的工作。他不仅切实奉行医师协会的宗旨,致力于维护麻醉医师的权益,还要求通过发展协会会员、健全地方协会组织、加强多学会间合作等措施以实现临床麻醉、ICU、疼痛等整个麻醉相关学科和谐发展。在姚尚龙教授的带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人心齐、人气旺、基础研究硕果累累,学术交流互助互进,麻醉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实现了整体进步。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首席专家,姚尚龙教授努力在中国推广初级创伤救治技术。2008年的汶川地震,姚尚龙教授亲自带领武汉协和医院组成的医疗队赴灾区救援。看着满目苍夷的场景和伤残的百姓,他一边指挥,一边还利用间隙时间亲自做了17台手术的麻醉,是全队手术麻醉做得最多的专家。过硬的作风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者和同仁的高度赞誉。“虽然我是一名专家,但是在地震的现场,我仍然感到无能为力。” 姚尚龙坦言自己能救助的人只是少数。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却并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好的医生与药品,而是因为中国人尚未熟练掌握科学的创伤治疗方法。在姚尚龙教授看来,怎样让病人在受灾现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他们远离死亡和残疾,是中国灾后救治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2010年9月,卫生部医院管理所与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PTCF)共同合作的“初级创伤救治”国际培训项目工作在正式拉开帷幕,而姚尚龙教授正是这个项目有力推动者。
“两鬓斑白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如今已是年近六旬的姚尚龙教授仍然在为麻醉医学的进步和发展禅精竭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治学严谨的作风激励后人,力促麻醉医学在上新台阶。 良相良医,桃李满天
姚尚龙教授常说:有为才有位。既然在其位,当谋其职,尽其责。作为一名专家型领导干部,姚尚龙教授自担任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开始,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在麻醉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还要系统学习医院管理方面的知识,从医院管理的大局上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人们眼中,姚尚龙教授不仅充满活力,而且充分显示出了专家型领导的管理才能和工作魄力。他强调医院要从以往的惯性运作和粗放型管理的形态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过渡,坚持以人为本,患者利益至上的办院宗旨,强调医院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满足患者的诉求,办人民满意的医院。他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院各种规章制度,依靠制度管理,对事不对人。特别是涉及医疗质量和患者利益方面的问题,他能做到铁面无私,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手术室的“血荒”是阻碍病人进行手术的一大难题。姚尚龙教授大力倡导术中节约用血,并且在武汉协和医院率先推行回收式自体输血项目。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有500余台心脏手术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2012年5月起,武汉协和医院手术科室全面启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节省了大量宝贵的血源。
祖国偏远的山区麻醉技术较为落后,姚尚龙教授经常带队支援这些地区。例如在新疆的博州,他每年都会不远万里带队赶赴那里,开展疑难杂症调研诊治、专家查房、专题讲座等活动。不仅派武汉协和医院的专家常驻新疆,还经常邀请当地的医生来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并定期选派麻醉科有经验的医生去帮助地方医院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麻醉学者,姚尚龙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科研要求十分严谨,对学生要求一丝不苟。姚尚龙教授成功申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功主持多项卫生部重点研究项目,不仅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还积极参加多项国际合作的课题研究,扩大了麻醉学科的国际影响。姚尚龙教授不仅多次邀请美国、英国、德国等麻醉学专家讲课,成功举办麻醉与镇痛进展国际研讨会,还定期派科室年轻麻醉医师前往德国、英国、美国、奥地利和香港等地留学,并与美国杜兰大学建立住院医师互相培训关系。
姚尚龙教授十分注重对麻醉人才的培养,不仅悉心指导其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还不断强调年轻的麻醉医生需要开拓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姚尚龙教授指导和发表麻醉论文30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他主持的“985工程国际研究生课程”,定期邀请国内外麻醉名师给所有的医学生讲授麻醉临床和科研相关知识。他强调麻醉科室需要进行定期的麻醉专题讲座和病例讨论,以扩充麻醉学生们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同时,姚尚龙教授力推每周一次的住院医师读书报告会,希望住院医师更多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口才,不仅需要麻醉做得好,还需要讲课讲得好。
几十年来,姚尚龙教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麻醉人才,遍布祖国各地。对他的研究生,他时而是一名严格要求的“严师”,时而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朋友”。正是姚尚龙教授的悉心培养,其学生包括连庆泉、类维富、苏帆、王月兰、姜丽华、武庆平、尚游、金胜威、王寿勇等,目前大多数都是国内麻醉届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骨干,其中不少的学生已经成为科室主任、教授和博硕研究生导师等。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曾几何时,中国的麻醉医生只能是手术室幕后的守护者。有人评价这样一群医生:治疗过无数的病人的病痛,却极少有患者见过他们的样子;守护过无数病人的安全,却极少有患者听过他们的姓名;抢救过无数病人的生命,却极少有患者知晓他们的努力,他们是鲜花与掌声背后的无名英雄。
姚尚龙教授的梦想就是提高公众对麻醉的认识,改善麻醉学科的地位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麻醉队伍。为此,姚尚龙教授积极地利用自己麻醉界领军人物的优势,向麻醉界、医疗界和普通公众宣传和介绍麻醉医生工作的重要性。姚尚龙教授认为麻醉应运而生,是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神。手术医师进行外科手术是切除病灶,而临床麻醉医师在保证病人无痛苦地渡过手术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在手术中,麻醉医师担当着患者生命的守护神,责任之大,毋庸置疑。在姚尚龙看来,不断的创新,使得未来的麻醉学科发展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化,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先进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新型安全的麻醉药物的出现使得如今的麻醉其安全性、可控性大大提高。同时,姚尚龙教授认为,麻醉应时而立,其学科的发展不断壮大,今后的发展不仅关注消除患者手术疼痛和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还需要使得患者舒适自如,不再对手术和麻醉感到焦虑和恐惧,不再对某些创伤性检查感到痛苦和无助。
姚尚龙总以仁爱之心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麻醉医学事业。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医院管理者,更是一位优秀的麻醉医生、当之无愧的麻醉医学领军者。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他,仍然像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负重前行,探究新知,培养新人。因为他深知,医生再好,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撑起一片天空,后生可畏才是麻醉医学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2012年春节,一部由《江南style》改编而来的《麻醉style》风靡网络,红遍江城。这是一群在万家团圆之时仍在守护生命的麻醉医生自编自演的舞蹈。而编舞者正是湖北省首批领军人才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尚龙教授。
武汉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创立于1955年。在经过了半过多世纪的发展后,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如愿获得两项桂冠:一个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的牵头单位;一个是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的牵头单位。两项桂冠集于一身的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麻醉学临床、教学、科研和培训中心,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医学殿堂。
在那些为麻醉医学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一代又一代协和人当中,有2个人是不得不提及的人物:一个是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创始人、“中国麻醉医师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俊杰教授;另一位则是在当今医学麻醉领域久负盛名、被行业内广为称道“姚麻”的姚尚龙教授。这两人如同是在医学海洋里驾驶着同一艘航船驶向同一个目标。前者是浪里飞舟驶出江河,后者则是驾驶着这艘航船驶向大海,乘风破浪,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扬帆远航。
立志从医,承前启后
少年时代的姚尚龙心中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立志从医,当一名好医生。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姚尚龙如愿走上了医学的道路。
1982年7月,毕业于皖南医学院的姚尚龙在皖南医院做起了麻醉科住院医生。从那时起,从事临床一线的姚尚龙才真切的感悟到医学对于战胜人类疾病的手段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所力不从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生。一次手术后,病人满怀感激地握住外科医生的手说,“您的医术真高明,我一点都不觉得痛。”听到这番话,为了病人忙碌一天麻醉的姚尚龙感到有些困惑,“明明是麻醉师的作用,可是病人们却并不明白。”从此,姚尚龙就暗自下定决心,既要做幕后英雄,还要做出色的麻醉医生、全国知名的麻醉学者,要让大家认识到麻醉的价值。
1984年9月,姚尚龙来到了武汉协和医院的麻醉科,师从当时麻醉学界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刘俊杰教授。正是刘俊杰教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姚尚龙从一个真知实干的麻醉医生一步一步成长为麻醉学界颇有名气的领军人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姚尚龙教授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没有刘俊杰教授就没有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就没有今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麻醉人之一。”他与刘俊杰教授的师生情意及两人在中国麻醉界的学术影响早已成为医学界的一段佳话。
传道授业,激励后人
熟悉姚尚龙教授的人总能被他充沛的精力所感染。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他仍然在不知疲倦的奉献。
除了担任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之外,姚尚龙教授还有一长串头衔: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学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首席专家;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大专院校教材委员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麻醉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主任等等。
这么多的头衔如其说是一串串耀眼的光环,不如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他熟知我国的麻醉医学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有差距。面对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差距必须依靠这一代代人来缩小,让先进的技术能够造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姚尚龙教授深知必须要把自己所在医院的麻醉科建成示范学科,并以此形成带动和示范效应。正是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姚尚龙教授带领的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开始从基础抓起,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加快发展步伐,一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科发展的果然成绩斐然,并于2007年成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2010年又获卫生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助学科。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至此成为拥有临床麻醉中心、重症监测治疗中心、疼痛治疗中心、麻醉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和实验室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科室。
姚尚龙教授致力于把麻醉医师协会发展为麻醉医生之家,承担更多麻醉医生维权的工作。他不仅切实奉行医师协会的宗旨,致力于维护麻醉医师的权益,还要求通过发展协会会员、健全地方协会组织、加强多学会间合作等措施以实现临床麻醉、ICU、疼痛等整个麻醉相关学科和谐发展。在姚尚龙教授的带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人心齐、人气旺、基础研究硕果累累,学术交流互助互进,麻醉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实现了整体进步。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首席专家,姚尚龙教授努力在中国推广初级创伤救治技术。2008年的汶川地震,姚尚龙教授亲自带领武汉协和医院组成的医疗队赴灾区救援。看着满目苍夷的场景和伤残的百姓,他一边指挥,一边还利用间隙时间亲自做了17台手术的麻醉,是全队手术麻醉做得最多的专家。过硬的作风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者和同仁的高度赞誉。“虽然我是一名专家,但是在地震的现场,我仍然感到无能为力。” 姚尚龙坦言自己能救助的人只是少数。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却并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好的医生与药品,而是因为中国人尚未熟练掌握科学的创伤治疗方法。在姚尚龙教授看来,怎样让病人在受灾现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他们远离死亡和残疾,是中国灾后救治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2010年9月,卫生部医院管理所与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PTCF)共同合作的“初级创伤救治”国际培训项目工作在正式拉开帷幕,而姚尚龙教授正是这个项目有力推动者。
“两鬓斑白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如今已是年近六旬的姚尚龙教授仍然在为麻醉医学的进步和发展禅精竭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治学严谨的作风激励后人,力促麻醉医学在上新台阶。 良相良医,桃李满天
姚尚龙教授常说:有为才有位。既然在其位,当谋其职,尽其责。作为一名专家型领导干部,姚尚龙教授自担任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开始,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在麻醉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还要系统学习医院管理方面的知识,从医院管理的大局上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人们眼中,姚尚龙教授不仅充满活力,而且充分显示出了专家型领导的管理才能和工作魄力。他强调医院要从以往的惯性运作和粗放型管理的形态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过渡,坚持以人为本,患者利益至上的办院宗旨,强调医院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满足患者的诉求,办人民满意的医院。他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院各种规章制度,依靠制度管理,对事不对人。特别是涉及医疗质量和患者利益方面的问题,他能做到铁面无私,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手术室的“血荒”是阻碍病人进行手术的一大难题。姚尚龙教授大力倡导术中节约用血,并且在武汉协和医院率先推行回收式自体输血项目。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有500余台心脏手术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2012年5月起,武汉协和医院手术科室全面启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节省了大量宝贵的血源。
祖国偏远的山区麻醉技术较为落后,姚尚龙教授经常带队支援这些地区。例如在新疆的博州,他每年都会不远万里带队赶赴那里,开展疑难杂症调研诊治、专家查房、专题讲座等活动。不仅派武汉协和医院的专家常驻新疆,还经常邀请当地的医生来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并定期选派麻醉科有经验的医生去帮助地方医院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麻醉学者,姚尚龙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科研要求十分严谨,对学生要求一丝不苟。姚尚龙教授成功申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功主持多项卫生部重点研究项目,不仅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还积极参加多项国际合作的课题研究,扩大了麻醉学科的国际影响。姚尚龙教授不仅多次邀请美国、英国、德国等麻醉学专家讲课,成功举办麻醉与镇痛进展国际研讨会,还定期派科室年轻麻醉医师前往德国、英国、美国、奥地利和香港等地留学,并与美国杜兰大学建立住院医师互相培训关系。
姚尚龙教授十分注重对麻醉人才的培养,不仅悉心指导其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还不断强调年轻的麻醉医生需要开拓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姚尚龙教授指导和发表麻醉论文30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他主持的“985工程国际研究生课程”,定期邀请国内外麻醉名师给所有的医学生讲授麻醉临床和科研相关知识。他强调麻醉科室需要进行定期的麻醉专题讲座和病例讨论,以扩充麻醉学生们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同时,姚尚龙教授力推每周一次的住院医师读书报告会,希望住院医师更多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口才,不仅需要麻醉做得好,还需要讲课讲得好。
几十年来,姚尚龙教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麻醉人才,遍布祖国各地。对他的研究生,他时而是一名严格要求的“严师”,时而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朋友”。正是姚尚龙教授的悉心培养,其学生包括连庆泉、类维富、苏帆、王月兰、姜丽华、武庆平、尚游、金胜威、王寿勇等,目前大多数都是国内麻醉届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骨干,其中不少的学生已经成为科室主任、教授和博硕研究生导师等。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曾几何时,中国的麻醉医生只能是手术室幕后的守护者。有人评价这样一群医生:治疗过无数的病人的病痛,却极少有患者见过他们的样子;守护过无数病人的安全,却极少有患者听过他们的姓名;抢救过无数病人的生命,却极少有患者知晓他们的努力,他们是鲜花与掌声背后的无名英雄。
姚尚龙教授的梦想就是提高公众对麻醉的认识,改善麻醉学科的地位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麻醉队伍。为此,姚尚龙教授积极地利用自己麻醉界领军人物的优势,向麻醉界、医疗界和普通公众宣传和介绍麻醉医生工作的重要性。姚尚龙教授认为麻醉应运而生,是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神。手术医师进行外科手术是切除病灶,而临床麻醉医师在保证病人无痛苦地渡过手术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在手术中,麻醉医师担当着患者生命的守护神,责任之大,毋庸置疑。在姚尚龙看来,不断的创新,使得未来的麻醉学科发展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化,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先进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新型安全的麻醉药物的出现使得如今的麻醉其安全性、可控性大大提高。同时,姚尚龙教授认为,麻醉应时而立,其学科的发展不断壮大,今后的发展不仅关注消除患者手术疼痛和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还需要使得患者舒适自如,不再对手术和麻醉感到焦虑和恐惧,不再对某些创伤性检查感到痛苦和无助。
姚尚龙总以仁爱之心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麻醉医学事业。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医院管理者,更是一位优秀的麻醉医生、当之无愧的麻醉医学领军者。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他,仍然像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负重前行,探究新知,培养新人。因为他深知,医生再好,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撑起一片天空,后生可畏才是麻醉医学事业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