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基本的生理、心理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等。鉴于此,浙江省嵊州市很早就已在学校范围内开展此项教育,但由于各校之间存在差异,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各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采取多种对策有效解决问题。
关键词: 嵊州 农村学校 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 现状 解决对策
嵊州市很早就在学校范围内率先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先列,并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创出了一定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但全市各校因为自身的基础与实际差异,在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特别是农村学校,目前为止仍属于尝试性的摸索阶段,结合我所在乡镇实际,分析现状后发现有以下几点共性。
一、农村学校人口与青春期性性教育现状
(一)发育提前,教育滞后。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现在的农村学生身体发育状况与城镇学生相比,已无明显差别,可以说身体发育与性成熟都比我们那个时代提前了一至两年多,青春期大都在11—12岁。面对急速的身心变化,许多学生对自己的青春期发育深感兴奋与疑惑,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对性知识充满了幻想与渴望,但他们却很难找到有效解决此类困惑的正确途径。而我们一般都在学生年龄为14—15岁的初二年级才开设人口课(有的学校开课甚至还会打折扣),即使正常开课了,也谈不上系统性和专业性。这样便造成了学生身心早熟与教育滞后的严重矛盾。
(二)“性”息过滥,良莠难辨。
现代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商业化也强烈冲击了农村学生的“性”息视野。每天的电视节目中总充斥着许多图文声情并茂的卫生巾、情趣内衣等购物广告;一些壮阳药酒、猛龙丸之类的广告传单也无孔不入地塞进农家的门缝来;大量的书刊、影视和互联网中更有许多铺天盖地的性知识信息;有的学生甚至有意无意地受到了黄色影碟的侵袭。这些日益增多而且良莠难辨的“性”息,对性心理尚未成熟的农村学生来说,负面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意识欠强,氛围不浓。
这是目前农村学校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走访中,我们发现,有许多老师认为,过早地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会使学生们有一种被默许的错觉,无形中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早期性行为。甚至有的领导也认为,农村学校的教育已在软硬件建设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学校,只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抓学业成绩上去,才会有“盼头”,还有什么闲功夫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言外之意是开展此项教育倒成了“不务正业”的表现。但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又不得不虚设此课。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学校和老师又怎么可能大胆、宽松、有效地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
(四)师资不足,亟待解决。
据了解,我市农村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配有专职专业的人口课老师,而且手头的教学资料也十分贫乏。市三委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教育体育局、妇联)编印的《初中人口与环境教育读本》是目前我市初二学生人手一册的仅有版本。尽管读本对于中学生的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知识有所介绍,但这种正常渠道的资料内容毕竟有限,至少有关性伦理、性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够丰富。其它还存在如有关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的课题经费得不到落实、时间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农村学校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效果的直接因素。
(五)三位脱节,成效难现。
有时总会觉得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仅靠学校这条线实在太难了。事实上,我们忽略了开展这项教育与社会、家庭紧密结合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作为“过来人”的家长对青春期性知识已有所了解,又是最能够了解孩子心理变化的人,所以适时给孩子一些性知识、性保护等方面的辅导应成为父母的责任。社会就应积极营造这种教育氛围,如让学生家庭积极参与新家庭计划、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这些无疑会为他们今后科学合理的生育观和性行为的形成奠定基础,还可使学生成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的主力军。
针对上述农村学校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我们应采取“先天不够后天弥,硬件不足软件补”的对策。
二、解决对策
(一)领导重视,摆正关系。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把对学生进行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排除在门外。事实上,要想“质量兴校”,在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上重点倾斜是大有可为的。嵊州市委、市政府已把人口教育纳入了“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的子工程来抓,也就是说人口教育已成为我市特色教育的一大新亮点,今后更会如此。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先有了制胜权。所以学校领导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摆正“特色带校”易与“质量兴校”难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会把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从而扎实地在师资配备、制度健全等方面给予保证与落实。
(二)形成共识,创设氛围。
领导重视后,师生们的意识也会随之改观。大家也不会把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看成是“羞答答的玫瑰”,让她“静悄悄地开”。特别是人口课课任老师就可在一种平静的氛围中通过各种载体卓有成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有益的教育活动,同时学科教育也可轻松渗透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正确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动态也是“对症下药”的有利手段,这样会避免许多尴尬与误区。我们了解到一些学校的许多女生以前来例假时碰到体育课剧烈运动也不太请假,通过教育后,她们都懂得了如何注重经期的卫生和保养。
(三)正确引导,明辨是非。
对于那些为了一己之利而对社会极不负责的许多有关青春期性知识的信息,我们没有办法也不可能阻止学生去接触。本着“堵不如疏”的原则,我们的任务就不仅仅是正确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更应该教育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培养他们的道德观、法制观,使他们学会以一种成熟健康的心态感悟爱的真谛。我所在的学校举行了“人体探密”图片展后,许多学生在观后感习作中就直感叹妈妈好苦,学生们对性常识已没有太多的好奇和困惑,也大都能坦然面对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理现象。
(四)多元联动,共同关注。
从理论上讲,母亲与子女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所以母亲应成为青春期性教育最理想的导师。我们必须把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起来,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我镇计生办曾联合家长学校、计生协的人口学校办过几期培训班,主要任务是共同探讨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控制自己由于性早熟而出现的不良性行为习惯和早恋现象等话题。这一举措,得到了社区和许多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而且这样做对老师、家长、社会而言,本身也是再次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积极意义。
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本来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未来社会公民的素质问题。我所罗列的问题,有的还带有普遍性,如何做好做足“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这篇大文章,值得全社会的关注。“意识支配人的行动”,只要我们意识转变了,努力实践了,相信农村学校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的春天就会来临。
关键词: 嵊州 农村学校 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 现状 解决对策
嵊州市很早就在学校范围内率先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先列,并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创出了一定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但全市各校因为自身的基础与实际差异,在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特别是农村学校,目前为止仍属于尝试性的摸索阶段,结合我所在乡镇实际,分析现状后发现有以下几点共性。
一、农村学校人口与青春期性性教育现状
(一)发育提前,教育滞后。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现在的农村学生身体发育状况与城镇学生相比,已无明显差别,可以说身体发育与性成熟都比我们那个时代提前了一至两年多,青春期大都在11—12岁。面对急速的身心变化,许多学生对自己的青春期发育深感兴奋与疑惑,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对性知识充满了幻想与渴望,但他们却很难找到有效解决此类困惑的正确途径。而我们一般都在学生年龄为14—15岁的初二年级才开设人口课(有的学校开课甚至还会打折扣),即使正常开课了,也谈不上系统性和专业性。这样便造成了学生身心早熟与教育滞后的严重矛盾。
(二)“性”息过滥,良莠难辨。
现代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商业化也强烈冲击了农村学生的“性”息视野。每天的电视节目中总充斥着许多图文声情并茂的卫生巾、情趣内衣等购物广告;一些壮阳药酒、猛龙丸之类的广告传单也无孔不入地塞进农家的门缝来;大量的书刊、影视和互联网中更有许多铺天盖地的性知识信息;有的学生甚至有意无意地受到了黄色影碟的侵袭。这些日益增多而且良莠难辨的“性”息,对性心理尚未成熟的农村学生来说,负面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意识欠强,氛围不浓。
这是目前农村学校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走访中,我们发现,有许多老师认为,过早地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会使学生们有一种被默许的错觉,无形中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早期性行为。甚至有的领导也认为,农村学校的教育已在软硬件建设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学校,只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抓学业成绩上去,才会有“盼头”,还有什么闲功夫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言外之意是开展此项教育倒成了“不务正业”的表现。但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又不得不虚设此课。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学校和老师又怎么可能大胆、宽松、有效地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
(四)师资不足,亟待解决。
据了解,我市农村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配有专职专业的人口课老师,而且手头的教学资料也十分贫乏。市三委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教育体育局、妇联)编印的《初中人口与环境教育读本》是目前我市初二学生人手一册的仅有版本。尽管读本对于中学生的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知识有所介绍,但这种正常渠道的资料内容毕竟有限,至少有关性伦理、性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够丰富。其它还存在如有关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的课题经费得不到落实、时间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农村学校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效果的直接因素。
(五)三位脱节,成效难现。
有时总会觉得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仅靠学校这条线实在太难了。事实上,我们忽略了开展这项教育与社会、家庭紧密结合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作为“过来人”的家长对青春期性知识已有所了解,又是最能够了解孩子心理变化的人,所以适时给孩子一些性知识、性保护等方面的辅导应成为父母的责任。社会就应积极营造这种教育氛围,如让学生家庭积极参与新家庭计划、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这些无疑会为他们今后科学合理的生育观和性行为的形成奠定基础,还可使学生成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的主力军。
针对上述农村学校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我们应采取“先天不够后天弥,硬件不足软件补”的对策。
二、解决对策
(一)领导重视,摆正关系。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把对学生进行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排除在门外。事实上,要想“质量兴校”,在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上重点倾斜是大有可为的。嵊州市委、市政府已把人口教育纳入了“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的子工程来抓,也就是说人口教育已成为我市特色教育的一大新亮点,今后更会如此。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先有了制胜权。所以学校领导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摆正“特色带校”易与“质量兴校”难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会把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从而扎实地在师资配备、制度健全等方面给予保证与落实。
(二)形成共识,创设氛围。
领导重视后,师生们的意识也会随之改观。大家也不会把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看成是“羞答答的玫瑰”,让她“静悄悄地开”。特别是人口课课任老师就可在一种平静的氛围中通过各种载体卓有成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有益的教育活动,同时学科教育也可轻松渗透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正确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动态也是“对症下药”的有利手段,这样会避免许多尴尬与误区。我们了解到一些学校的许多女生以前来例假时碰到体育课剧烈运动也不太请假,通过教育后,她们都懂得了如何注重经期的卫生和保养。
(三)正确引导,明辨是非。
对于那些为了一己之利而对社会极不负责的许多有关青春期性知识的信息,我们没有办法也不可能阻止学生去接触。本着“堵不如疏”的原则,我们的任务就不仅仅是正确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更应该教育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培养他们的道德观、法制观,使他们学会以一种成熟健康的心态感悟爱的真谛。我所在的学校举行了“人体探密”图片展后,许多学生在观后感习作中就直感叹妈妈好苦,学生们对性常识已没有太多的好奇和困惑,也大都能坦然面对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理现象。
(四)多元联动,共同关注。
从理论上讲,母亲与子女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所以母亲应成为青春期性教育最理想的导师。我们必须把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起来,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我镇计生办曾联合家长学校、计生协的人口学校办过几期培训班,主要任务是共同探讨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控制自己由于性早熟而出现的不良性行为习惯和早恋现象等话题。这一举措,得到了社区和许多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而且这样做对老师、家长、社会而言,本身也是再次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积极意义。
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本来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未来社会公民的素质问题。我所罗列的问题,有的还带有普遍性,如何做好做足“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这篇大文章,值得全社会的关注。“意识支配人的行动”,只要我们意识转变了,努力实践了,相信农村学校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的春天就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