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在经济和社会的诸多影响下,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我国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时也更加注重对儿童的脑力开发和素质的培养。生态美育是一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儿童的生命发展来说有积极意义。在家庭艺术教育中开展生态美育,有助于推动儿童素养的全面提高,实现综合发育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生态美育 幼儿 家庭艺术教学 策略分析
1 引言
美育不仅是艺术的教学和审美教学,更加重要的是保证人的发育和成长符合理性且协调的特征,而在幼儿教学中开展美育,能够促进儿童的人格平衡发展,使儿童在生活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保证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保留。
近年来,随着教学部门和文化部门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美育的培养,不仅在招生考试中增加了艺术加分的相关政策,还在不同地区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希望引起家长对美育的认知和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为了保证儿童的美学教育,都在一味地给儿童申报补习班或者兴趣班,这样不仅无法达到美育的效果,还会导致儿童对这类活动产生厌烦情绪。所以,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应运而生。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是以教师主导、注重灌输式的教学,但是生态美育与这种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美育形式。生态美育教学注重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注重幼儿的生态审美感受、生态审美体验[1]。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而生态美育又是美育的一种新视角。从生态美育这样新型的美育观出发看待和发展幼儿园教育,这种教学有利于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艺术创造的能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这样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也必然会是艺术教育新的出发点,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 生态美育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美育是一种基于现代社会、经济及教育背景下,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综合性素质人才,在这种基础上应当建立一个具有灵活性和人文性的生态教育系统。
我国相关教育人员在借鉴西方先进艺术教育的背景下,并与现代中国艺术教学相结合,建立一个新型企业,符合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生态美育。
生态美育教学将生态教学与艺术教学相结合,其中涉及诸多艺术门类课程,主要包括美学、艺术史及艺术创造等生态组合,而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经典作品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能够使学生和社会中多个层次相融合,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创造力。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的家庭艺术教学中,能够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足够的艺术熏陶,有助于对儿童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建立现代化的素质教育背景。
3 生态美育的基本含义
近年来,生态教育不断深入发展,使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呼吁更高层次的生态教育,单纯的生态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生态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生态美育也应运而生,它已经成为生态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广大受教育者来说,要树立生态美育观,从审美的视角去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提升自己的生态审美素养,与社会和谐友好相处。可见,自然生态环境需要人们用审美的视角去对待,社会教育理念也需要人们用生态审美的方式去更新,社会需要的新型教学(即生态美育教学)就出现了。
生态美育教学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师主导式的教学形式。生态美育也可以称为生态审美教育,它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生态融合,注重社会各方面关系的互补共生。生态美育教学则强调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感创造力[2]。
生态美育的核心就是表现出和谐统一,以其生动形象的生态美进行审美教育,对受教育者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态美育比普通美育又有所不同,是在普通美育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生态美育丰富了美育的思想,促进了和谐的发展,这更加顺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生态美育在普通美育基础上不断深化,更加强调人文性和情感性。毫无疑问,生态美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学术界生态美育已经成为艺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出发点。
4 生态美育应用于家庭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教育观念模糊
在进行儿童的家庭美育教学时,家长的教学观念会对幼儿的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而在大部分家庭访谈中发现家长对家庭美育的认知仅存在于儿童的艺术教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仅是盲目地听从早教机构及艺术教育机构的宣传,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技之长,所以开展了各项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没有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相结合,过于繁重的教学活动还有可能影响儿童对美学教育的认可,导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
另一部分家长在进行艺术教学时带有极强的功利性质,他们将艺术技能的获得和艺术知识的积累作为艺术教育的最终价值,而审美教育则是辅助德育和智育的工具和手段,所以更多地是强调益智与辅德的功能,没有意识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教育观念的认可和体验,没有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进行培养。
这样的教学理念会极大地影响幼儿对审美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开展家庭艺术教学时,应当科学地做好儿童的美学培养,家长应当端正自身对审美教育的态度,从生态的多个角度对儿童进行关心,不可一味地给儿童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而在进行艺术教学时,应当符合儿童的实际发展,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这样能够避免由于不良观念而导致儿童出现教育逆反的情况。
4.2 教育模式過于单一
许多家长在进行儿童的家庭艺术教学时,主要选择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艺术学习中,学生一味地对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虽然这种教学方案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对儿童的管理负担,但总体来说会对儿童的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在进行灌输式教学时,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呆板或枯燥,儿童则会对这类艺术产生极大的反感。 很多家长在幼儿的婴儿时期就会为儿童播放一些舒适缓和的音乐,这种教学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听觉和节奏感进行培养,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忽略了这一阶段的儿童培养,仅仅在儿童有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后,直接将其放到教学机构内进行音乐培养,这样就会导致儿童的乐感和节奏感培养起来难度极大。长此以往,整个教学过程中儿童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不仅无法发挥儿童的认知主体作用,还会导致整个艺术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幼儿时期是艺术教育十分重要的时期,而在现代的教育心理学中发现,幼儿期的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极快,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素质很有可能无法得到适应性的发展,最终导致终身的遗憾和缺失。所以在儿童成长期间,家长需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在早期艺术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内制订相应的艺术教育方案[3]。
5 生态美育在家庭美育中的实施策略
5.1 美育目标的生态化建设
生态化教学的主要体现是儿童的成长生态化,在进行幼儿的家庭美育时,其教学目标不应当放置在儿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获得怎样的结果,需要注重于儿童由内而外形成良好的生态状况,不仅需要关注儿童的情感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关注儿童人际交往及心理状态的健康。
在生态美育教学目标的背景下,家长需要了解每一个儿童所获得的先天内部素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进行生态美育的目标建设时,需要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选择适合儿童的美育目标,这样才能帮助儿童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保证儿童的成长更为协调,克服在教育活动中急功近利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出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型人才。
5.2 美誉氛围的生态化
在进行儿童的生态化美育时,应当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创作区域,在日常生活中为儿童准备稀奇的小物品,如海边的贝壳或漂亮的石头的,这些东西虽然看似不起眼,但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创作兴趣,而有想法时,儿童可以利用不同的创作工具进行创作,而创作工具不仅局限于笔纸,也可以采用棉花或者黏土等,这些物品都能够帮助儿童进行创作。
为了建立家庭艺术教育的氛围,在儿童的家中还可以创建艺术展览区,可以将儿童创作的各种作品进行展示,儿童在得到表扬和肯定后,则会更加有兴趣和激情进行艺术创作,这样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家长需要及时意识到能够为儿童带来灵感的物品,可以选择鸡蛋或废旧纸桶等物品帮助儿童进行涂鸦,也可以要求儿童用树叶和花瓣的物品进行拼画,这样能够使儿童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展现不同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儿童的创新性思维,使儿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家长应当意识到在家庭中建立生态化的艺术氛围的重要性,将艺术与审美融入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儿童无处不在的美学培养,这样能够保证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6 结语
家长需要意识到儿童在美学教育中的主体性,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尽可能针对儿童的特点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案,而在进行儿童的艺术知识培养时,还需要注重于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成长,不要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过多的干涉,需要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才能帮助儿童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
【参考文献】
[1]朱祈贤,王苗.生态美育视域下幼儿家庭艺术教育问题与策略探究[J].艺术评鉴,2020(6):122-123+155.
[2]王瑞玉.生態美育视野下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9.
[3]谢晗.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J].科教导刊(下旬),2019(2):138-140.
关键词 生态美育 幼儿 家庭艺术教学 策略分析
1 引言
美育不仅是艺术的教学和审美教学,更加重要的是保证人的发育和成长符合理性且协调的特征,而在幼儿教学中开展美育,能够促进儿童的人格平衡发展,使儿童在生活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保证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保留。
近年来,随着教学部门和文化部门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美育的培养,不仅在招生考试中增加了艺术加分的相关政策,还在不同地区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希望引起家长对美育的认知和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为了保证儿童的美学教育,都在一味地给儿童申报补习班或者兴趣班,这样不仅无法达到美育的效果,还会导致儿童对这类活动产生厌烦情绪。所以,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应运而生。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是以教师主导、注重灌输式的教学,但是生态美育与这种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美育形式。生态美育教学注重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注重幼儿的生态审美感受、生态审美体验[1]。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而生态美育又是美育的一种新视角。从生态美育这样新型的美育观出发看待和发展幼儿园教育,这种教学有利于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艺术创造的能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这样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也必然会是艺术教育新的出发点,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 生态美育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美育是一种基于现代社会、经济及教育背景下,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综合性素质人才,在这种基础上应当建立一个具有灵活性和人文性的生态教育系统。
我国相关教育人员在借鉴西方先进艺术教育的背景下,并与现代中国艺术教学相结合,建立一个新型企业,符合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生态美育。
生态美育教学将生态教学与艺术教学相结合,其中涉及诸多艺术门类课程,主要包括美学、艺术史及艺术创造等生态组合,而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经典作品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能够使学生和社会中多个层次相融合,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创造力。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的家庭艺术教学中,能够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足够的艺术熏陶,有助于对儿童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建立现代化的素质教育背景。
3 生态美育的基本含义
近年来,生态教育不断深入发展,使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呼吁更高层次的生态教育,单纯的生态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生态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生态美育也应运而生,它已经成为生态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广大受教育者来说,要树立生态美育观,从审美的视角去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提升自己的生态审美素养,与社会和谐友好相处。可见,自然生态环境需要人们用审美的视角去对待,社会教育理念也需要人们用生态审美的方式去更新,社会需要的新型教学(即生态美育教学)就出现了。
生态美育教学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师主导式的教学形式。生态美育也可以称为生态审美教育,它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生态融合,注重社会各方面关系的互补共生。生态美育教学则强调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感创造力[2]。
生态美育的核心就是表现出和谐统一,以其生动形象的生态美进行审美教育,对受教育者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态美育比普通美育又有所不同,是在普通美育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生态美育丰富了美育的思想,促进了和谐的发展,这更加顺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生态美育在普通美育基础上不断深化,更加强调人文性和情感性。毫无疑问,生态美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学术界生态美育已经成为艺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出发点。
4 生态美育应用于家庭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教育观念模糊
在进行儿童的家庭美育教学时,家长的教学观念会对幼儿的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而在大部分家庭访谈中发现家长对家庭美育的认知仅存在于儿童的艺术教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仅是盲目地听从早教机构及艺术教育机构的宣传,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技之长,所以开展了各项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没有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相结合,过于繁重的教学活动还有可能影响儿童对美学教育的认可,导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
另一部分家长在进行艺术教学时带有极强的功利性质,他们将艺术技能的获得和艺术知识的积累作为艺术教育的最终价值,而审美教育则是辅助德育和智育的工具和手段,所以更多地是强调益智与辅德的功能,没有意识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教育观念的认可和体验,没有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进行培养。
这样的教学理念会极大地影响幼儿对审美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开展家庭艺术教学时,应当科学地做好儿童的美学培养,家长应当端正自身对审美教育的态度,从生态的多个角度对儿童进行关心,不可一味地给儿童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而在进行艺术教学时,应当符合儿童的实际发展,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这样能够避免由于不良观念而导致儿童出现教育逆反的情况。
4.2 教育模式過于单一
许多家长在进行儿童的家庭艺术教学时,主要选择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艺术学习中,学生一味地对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虽然这种教学方案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对儿童的管理负担,但总体来说会对儿童的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在进行灌输式教学时,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呆板或枯燥,儿童则会对这类艺术产生极大的反感。 很多家长在幼儿的婴儿时期就会为儿童播放一些舒适缓和的音乐,这种教学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听觉和节奏感进行培养,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忽略了这一阶段的儿童培养,仅仅在儿童有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后,直接将其放到教学机构内进行音乐培养,这样就会导致儿童的乐感和节奏感培养起来难度极大。长此以往,整个教学过程中儿童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不仅无法发挥儿童的认知主体作用,还会导致整个艺术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幼儿时期是艺术教育十分重要的时期,而在现代的教育心理学中发现,幼儿期的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极快,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素质很有可能无法得到适应性的发展,最终导致终身的遗憾和缺失。所以在儿童成长期间,家长需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在早期艺术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内制订相应的艺术教育方案[3]。
5 生态美育在家庭美育中的实施策略
5.1 美育目标的生态化建设
生态化教学的主要体现是儿童的成长生态化,在进行幼儿的家庭美育时,其教学目标不应当放置在儿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获得怎样的结果,需要注重于儿童由内而外形成良好的生态状况,不仅需要关注儿童的情感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关注儿童人际交往及心理状态的健康。
在生态美育教学目标的背景下,家长需要了解每一个儿童所获得的先天内部素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进行生态美育的目标建设时,需要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选择适合儿童的美育目标,这样才能帮助儿童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保证儿童的成长更为协调,克服在教育活动中急功近利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出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型人才。
5.2 美誉氛围的生态化
在进行儿童的生态化美育时,应当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创作区域,在日常生活中为儿童准备稀奇的小物品,如海边的贝壳或漂亮的石头的,这些东西虽然看似不起眼,但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创作兴趣,而有想法时,儿童可以利用不同的创作工具进行创作,而创作工具不仅局限于笔纸,也可以采用棉花或者黏土等,这些物品都能够帮助儿童进行创作。
为了建立家庭艺术教育的氛围,在儿童的家中还可以创建艺术展览区,可以将儿童创作的各种作品进行展示,儿童在得到表扬和肯定后,则会更加有兴趣和激情进行艺术创作,这样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家长需要及时意识到能够为儿童带来灵感的物品,可以选择鸡蛋或废旧纸桶等物品帮助儿童进行涂鸦,也可以要求儿童用树叶和花瓣的物品进行拼画,这样能够使儿童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展现不同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儿童的创新性思维,使儿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家长应当意识到在家庭中建立生态化的艺术氛围的重要性,将艺术与审美融入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儿童无处不在的美学培养,这样能够保证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6 结语
家长需要意识到儿童在美学教育中的主体性,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尽可能针对儿童的特点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案,而在进行儿童的艺术知识培养时,还需要注重于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成长,不要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过多的干涉,需要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才能帮助儿童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
【参考文献】
[1]朱祈贤,王苗.生态美育视域下幼儿家庭艺术教育问题与策略探究[J].艺术评鉴,2020(6):122-123+155.
[2]王瑞玉.生態美育视野下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9.
[3]谢晗.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J].科教导刊(下旬),2019(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