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啃的骨头里也能淘到金
“希望我们的成就以后会超越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只是我们的一千零一分之一。”
北京又是天空阴霾,PM2.5与灰尘一起,伴随着人们的每一次呼吸。空气难言透彻,交通依旧拥堵,这就是北京生活的现状。有人抱怨不止,有人离开逃避。
有这么几位年轻人,在阴霾和拥堵中看到商机,也希望以自己的创业努力,缓解一丝交通压力,减少一点尾气排放,为这个城市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贡献。
在刚结束不久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业与创新大赛上,一个名为“我搭车”的汽车分享社交平台,获得了三等奖,吸引了风投和天使投资的注意。又一个新鲜而且有意义的创业传奇开始了。
决意创业
2010年的一个夏日,25岁的王一禾正躺在希腊的沙滩上看报纸,却意外看到京藏高速内蒙古到北京堵车100多公里的报道。正在欧洲攻读硕士的他告诉自己:我能为北京做点什么,堵车问题一定有市场化的解决方案。
在美国和欧洲生活多年,王一禾对网络拼车和私车租赁已经习以为常。他很兴奋地想到自己可以在北京推广这种模式,减少北京私家车上路数量,化解拥堵状况以及尾气排放,实现自己回报社会的梦想。
王一禾16岁出国来到美国西雅图,大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08年毕业后进入美林证券工作;一年后获得欧盟全额奖学金攻读硕士,研究地区发展课题。在那个夏日之前,他本打算毕业后回到纽约,在华尔街继续自己的投行生涯。令人艳羡的工作,高额的收入,前途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那篇“首堵”问题的报道改变了他的人生。
创业是王一禾的梦想,他将想法告诉了好友胡怀之。胡怀之是王一禾在西雅图的中学好友,华盛顿大学毕业后在微软必应部门有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当时正在海地做义工。但王一禾的想法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好友胡怀之。两人当下决定先做好准备工作,研究汽车分享的具体方案,等今年3月王一禾硕士毕业就回到北京实现这个梦想。
由于两人都不是计算机专业,为搭建汽车分享社交平台,胡怀之还专门自学了几个月编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两人隔着大西洋一直通过Skype不断规划怎样搭建这个社交平台。为了适应北京的环境,今年2月胡怀之辞去微软的工作,接受了当时正在大举招聘的高朋网的工作,来到北京担任高朋网的产品总监,下班时间继续和王一禾商讨创业。
屡遭打击
今年3月底,王一禾硕士毕业后买了张单程机票只身来到北京,和好友胡怀之会合。两人拿出了所有积蓄凑了几万美元,开始着手实现创业梦想。热情高涨的两个年轻人本打算将西方的私车租赁模式引入中国,但付诸实践之后发现这在国内根本行不通。
按照中国的政策,只有商业牌照的汽车才能进行租赁业务,类似美国热门创业项目GetAround的私车租赁服务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这对王一禾来说无疑是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只能转向第二个方案:出租车拼车。
在北京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打车难是出行的一大问题。王一禾和胡怀之打算建立一个出租车分享网络,实现2-3人打一辆出租车,从而解决打车难的问题。但是两个回国创业的年轻人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实际研究后又一次遭到打击,他们很快发现合打出租车的想法不错,真正实现起来太困难了。
虽然第二个创业也遭到现实的无情打击,但两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收集了大约250名出租车司机的资料,建立了一个类似大众点评的出租车司机点评和预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出租车司机的联系方式,提前预约打车,并且可以就拒载和服务态度对司机进行评价。
他们的创意在6月份的北京创业周末大赛上获得了第二名,胡怀之也在这个时候辞去了高朋网产品总监的工作,全职投入到创业项目中来。他们还迎来了另一位伙伴许伟捷,专门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可信拼车
在之前两个创意都行不通后,王一禾和胡怀之转向了拼车的办法。今年8月,两个人正式将精力转到“我搭车”的拼车项目上来。这是一个基于HTML5开发的跨平台拼车网站应用,目前只有新浪微博用户才能使用。
虽然拼车在美国欧洲非常流行,但在中国却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建立拼车者的信任。要建立一个可信的拼车平台,就需要对用户进行实名认证。他们想到了Facebook创立之初的办法: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创办网站之初只接受哈佛大学的邮箱注册,而王一禾他们决定暂时先对知名公司的白领员工提供服务,只有用指定公司的邮箱才能注册,而只有凭新浪微博账号才能登录平台。
用户用公司邮箱注册后,再用新浪微博账号登录,提供自己的真名和手机号,有车用户填写自己每天的行车路线,无车用户则填写自己的需求。我搭车平台会根据起点和终点以及其他用户发布的拼车信息进行智能匹配,拼车双方都可以看到对方的微博头像和信息,并且通过我搭车平台给对方发短信和打电话。
由于可看到对方的微博信息,了解到所在公司,因此拼车双方都可以彼此放心,继续商谈分担油费等具体事项。谈到拼车费用时,王一禾介绍说,用户都是IBM等知名公司白领,很多人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油钱。为了避免“黑车”的嫌疑,我搭车还对搭车的频率进行限制,每名有车用户每天只能提供搭车服务两次,价格也不能超过一定标准。
在走了不少弯路后,王一禾、胡怀之及许伟捷的创业团队终于找到了符合北京具体情况的拼车解决方案。
他们已经和IBM、高朋网及万国城达成协议,并且向100家企业邮箱用户开放注册。王一禾拿高朋网举例,高朋在北京400名员工中,就有150人注册使用我搭车,其中有30人当天就成功实现搭车上下班。
未来发展
在今年11月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业与创新大赛上,我搭车的创业项目获得了二等奖,也引起了风投和天使投资的注意,目前正在商谈天使融资。虽然不愿透露具体的融资和估值,但从王一禾兴奋的语调可以看出,这些年轻人对自己的项目得到认可感到大受鼓舞。
现在我搭车团队只有4名正式成员,还有近十名实习生,全都是无薪工作。他们现在租住在一個民房,客厅摆放两张长桌子就是办公室;拥挤的房间、简陋的条件遮盖不了创业的热情。这个创业团队的年轻人都是美国名校毕业生,也都曾在美林、微软等知名公司工作,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来创业,只想把自己所学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社会。
现在王一禾、胡怀之及许伟捷还经常会收到猎头公司的电话,其中不乏年薪十万美元的邀请,但随着我搭车项目的逐步推广,三人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他们打算先专注做好北京的拼车服务,然后再逐步推广到上海等其他交通拥堵的大城市。
按照王一禾的设想,我搭车计划一年内发展到10万用户,这也意味着至少省下有5万人的打车或者自驾车需求,可以切实为北京的拥堵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这一年来的创业经历,王一禾坦言从未想过失败和放弃。
他说:“如果我想失败的后果,就会去想后路,而那样我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在我搭车这个项目上。”虽然我搭车项目还未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但他们始终觉得自己在做—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希望我们的成就以后会超越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只是我们的一千零一分之一。”
北京又是天空阴霾,PM2.5与灰尘一起,伴随着人们的每一次呼吸。空气难言透彻,交通依旧拥堵,这就是北京生活的现状。有人抱怨不止,有人离开逃避。
有这么几位年轻人,在阴霾和拥堵中看到商机,也希望以自己的创业努力,缓解一丝交通压力,减少一点尾气排放,为这个城市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贡献。
在刚结束不久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业与创新大赛上,一个名为“我搭车”的汽车分享社交平台,获得了三等奖,吸引了风投和天使投资的注意。又一个新鲜而且有意义的创业传奇开始了。
决意创业
2010年的一个夏日,25岁的王一禾正躺在希腊的沙滩上看报纸,却意外看到京藏高速内蒙古到北京堵车100多公里的报道。正在欧洲攻读硕士的他告诉自己:我能为北京做点什么,堵车问题一定有市场化的解决方案。
在美国和欧洲生活多年,王一禾对网络拼车和私车租赁已经习以为常。他很兴奋地想到自己可以在北京推广这种模式,减少北京私家车上路数量,化解拥堵状况以及尾气排放,实现自己回报社会的梦想。
王一禾16岁出国来到美国西雅图,大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08年毕业后进入美林证券工作;一年后获得欧盟全额奖学金攻读硕士,研究地区发展课题。在那个夏日之前,他本打算毕业后回到纽约,在华尔街继续自己的投行生涯。令人艳羡的工作,高额的收入,前途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那篇“首堵”问题的报道改变了他的人生。
创业是王一禾的梦想,他将想法告诉了好友胡怀之。胡怀之是王一禾在西雅图的中学好友,华盛顿大学毕业后在微软必应部门有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当时正在海地做义工。但王一禾的想法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好友胡怀之。两人当下决定先做好准备工作,研究汽车分享的具体方案,等今年3月王一禾硕士毕业就回到北京实现这个梦想。
由于两人都不是计算机专业,为搭建汽车分享社交平台,胡怀之还专门自学了几个月编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两人隔着大西洋一直通过Skype不断规划怎样搭建这个社交平台。为了适应北京的环境,今年2月胡怀之辞去微软的工作,接受了当时正在大举招聘的高朋网的工作,来到北京担任高朋网的产品总监,下班时间继续和王一禾商讨创业。
屡遭打击
今年3月底,王一禾硕士毕业后买了张单程机票只身来到北京,和好友胡怀之会合。两人拿出了所有积蓄凑了几万美元,开始着手实现创业梦想。热情高涨的两个年轻人本打算将西方的私车租赁模式引入中国,但付诸实践之后发现这在国内根本行不通。
按照中国的政策,只有商业牌照的汽车才能进行租赁业务,类似美国热门创业项目GetAround的私车租赁服务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这对王一禾来说无疑是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只能转向第二个方案:出租车拼车。
在北京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打车难是出行的一大问题。王一禾和胡怀之打算建立一个出租车分享网络,实现2-3人打一辆出租车,从而解决打车难的问题。但是两个回国创业的年轻人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实际研究后又一次遭到打击,他们很快发现合打出租车的想法不错,真正实现起来太困难了。
虽然第二个创业也遭到现实的无情打击,但两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收集了大约250名出租车司机的资料,建立了一个类似大众点评的出租车司机点评和预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出租车司机的联系方式,提前预约打车,并且可以就拒载和服务态度对司机进行评价。
他们的创意在6月份的北京创业周末大赛上获得了第二名,胡怀之也在这个时候辞去了高朋网产品总监的工作,全职投入到创业项目中来。他们还迎来了另一位伙伴许伟捷,专门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可信拼车
在之前两个创意都行不通后,王一禾和胡怀之转向了拼车的办法。今年8月,两个人正式将精力转到“我搭车”的拼车项目上来。这是一个基于HTML5开发的跨平台拼车网站应用,目前只有新浪微博用户才能使用。
虽然拼车在美国欧洲非常流行,但在中国却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建立拼车者的信任。要建立一个可信的拼车平台,就需要对用户进行实名认证。他们想到了Facebook创立之初的办法: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创办网站之初只接受哈佛大学的邮箱注册,而王一禾他们决定暂时先对知名公司的白领员工提供服务,只有用指定公司的邮箱才能注册,而只有凭新浪微博账号才能登录平台。
用户用公司邮箱注册后,再用新浪微博账号登录,提供自己的真名和手机号,有车用户填写自己每天的行车路线,无车用户则填写自己的需求。我搭车平台会根据起点和终点以及其他用户发布的拼车信息进行智能匹配,拼车双方都可以看到对方的微博头像和信息,并且通过我搭车平台给对方发短信和打电话。
由于可看到对方的微博信息,了解到所在公司,因此拼车双方都可以彼此放心,继续商谈分担油费等具体事项。谈到拼车费用时,王一禾介绍说,用户都是IBM等知名公司白领,很多人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油钱。为了避免“黑车”的嫌疑,我搭车还对搭车的频率进行限制,每名有车用户每天只能提供搭车服务两次,价格也不能超过一定标准。
在走了不少弯路后,王一禾、胡怀之及许伟捷的创业团队终于找到了符合北京具体情况的拼车解决方案。
他们已经和IBM、高朋网及万国城达成协议,并且向100家企业邮箱用户开放注册。王一禾拿高朋网举例,高朋在北京400名员工中,就有150人注册使用我搭车,其中有30人当天就成功实现搭车上下班。
未来发展
在今年11月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业与创新大赛上,我搭车的创业项目获得了二等奖,也引起了风投和天使投资的注意,目前正在商谈天使融资。虽然不愿透露具体的融资和估值,但从王一禾兴奋的语调可以看出,这些年轻人对自己的项目得到认可感到大受鼓舞。
现在我搭车团队只有4名正式成员,还有近十名实习生,全都是无薪工作。他们现在租住在一個民房,客厅摆放两张长桌子就是办公室;拥挤的房间、简陋的条件遮盖不了创业的热情。这个创业团队的年轻人都是美国名校毕业生,也都曾在美林、微软等知名公司工作,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来创业,只想把自己所学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社会。
现在王一禾、胡怀之及许伟捷还经常会收到猎头公司的电话,其中不乏年薪十万美元的邀请,但随着我搭车项目的逐步推广,三人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他们打算先专注做好北京的拼车服务,然后再逐步推广到上海等其他交通拥堵的大城市。
按照王一禾的设想,我搭车计划一年内发展到10万用户,这也意味着至少省下有5万人的打车或者自驾车需求,可以切实为北京的拥堵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这一年来的创业经历,王一禾坦言从未想过失败和放弃。
他说:“如果我想失败的后果,就会去想后路,而那样我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在我搭车这个项目上。”虽然我搭车项目还未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但他们始终觉得自己在做—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