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100例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在炎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红肿改善时间、炎性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继续哺乳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红肿改善时间、炎性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较之于对照组均明显偏少,两组上述三项观察指标两两比较,均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4.0%,显著低于观察组94.0%,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可继续哺乳率为64.0%,明显低于观察组96.0%,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医护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急性乳腺炎;综合护理;按摩;护理满意度
急性乳腺炎为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性或肺感染性疾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悍然所致。临床常见于哺乳期女性群体,其中又尤以初产妇患病比例较高,分析其原因,通常是因乳头皲裂、哺乳姿势错误、乳汁淤积不出及挤压撞击而引发[1]。该病症早期症状为乳房出现发炎症状,表面红肿充血,按压具有疼痛感并可感知硬结。如果延误早期治疗时机则可加重病情,引发乳腺脓肿,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还会导致回乳影响母乳喂养[2]。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我院乳腺科收治的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100例,回顾性整理分析其资料,现将研究结果兹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乳腺科接受医护的100例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行常规检查确诊,排除乳腺肿瘤患者及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初产妇42例,经产妇8例;年龄21至32岁,平均(27.72±2.83)岁;于分娩后2至8周内发病。观察组:初产妇41例,经产妇9例;年龄20至34岁,平均(28.21±3.24)岁;于分娩后2至8周内发病。两组患者于产次、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接受抗炎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含入院后疾病知识宣教、遵从医嘱给药、住院环境营建、出院前健康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措施包含:①心理护理:不论何种疾病一旦发生,患者首先会因为自身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及疼痛感而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该病症多发于哺乳期女性,出于婴儿健康考量患者都会担忧临床治疗会影响母乳喂养。对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当同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健康宣教期间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纾解患者紧张情绪。日常护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时间与患者交谈以便全面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多鼓励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也可同患者家属沟通交流,让其明白关心和帮助对于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②手法按摩:遵从医嘱,结合患者乳腺肿块大小及炎症性质采用合宜的手法按摩法。针对存在大面积肿块采用推抚法,主要操作方式为: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胸部,于侧乳房上涂抹婴儿油避免皮肤损伤。双手指掌面紧贴患者乳房,由四周沿乳腺管连续均均匀地向乳头方向按摩推抚,手法尽量放轻,50至100次即可。肿块较小红肿胀痛感明显可采取挤压法和振荡法,其中,挤压法操作方式为: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胸部并于其表面涂抹婴儿油避免皮肤损伤。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红肿胀痛处,轻柔按压,在患者主诉有酸胀感停止操作。肿块处则采取同样方式反复按压,至肿块变得松软为止。振荡法操作方式为: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胸部并于其表面涂抹婴儿油避免皮肤损伤。从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处着力,双手指掌面紧贴患者乳房肿结处,由乳根至乳头方向高速振荡推擀,3至5次即可,以局部出现微热为宜。③热敷护理:日常护理过程中,应用热毛巾湿敷患处二十小时。④哺乳注意事项宣讲:告知哺乳期患者不要让婴幼儿在睡眠时间含着乳头,当乳头出现皲裂或皮肤破损时,母乳喂养前需加戴乳头保护器,喂食结束后于乳头上涂抹少量乳汁以便保护乳头。教授患者正确的喂奶姿势,如果患者是在本院妇产科生产,应当保证婴儿在产后几天吸允。如果患者是一侧预防发生早期急性乳腺炎,可让婴儿吸允另一侧健康乳房的母乳。
1.3观察指标
①红肿改善时间;②炎性改善时间;③住院时间;④继续哺乳率;⑤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分发给患者匿名填写,主要评分项目包含病房环境营建、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响铃答应、按时就诊,每个项目为20分,总分为100分。若总分≥80分,则判定为非常满意,60分≤总分<80分判定为较为满意,总分<60分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较为满意)/总参与调查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效果
对照组红肿改善时间为(5.12±0.41)d,炎性改善时间为(7.43±0.93)d,住院时间为(17.24±5.33)d;观察组各项指标分别为(2.97±0.53)d、(4.31±1.27)d及(5.23±1.82)d。比较两组上述三项指标,观察组各项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各项指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x+s)
2.2继续哺乳率和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4.0%,观察组为94.0%,后者护理满意度显然优于前者,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可继续哺乳率为64.0%,明显低于观察组96.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继续哺乳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n/(%)]
3讨论
急性乳腺炎为医学临床较为常见、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初产妇为该病症的高发群体,其中多数因乳腺皲皱致乳腺导管阻塞引发乳汁淤积不出所致。另有乳头创伤史和乳头发育不良史的女性发生急性乳腺炎的概率也会高于一般群体[3]。急性乳腺炎早期发作时临床多表现为高热、寒战、乳房胀痛红肿、乳汁排出不畅等症状,因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会阻断患者进行母乳喂养。如若未及时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出现转移性脓肿或脓毒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4-5]。因此,在抗炎治疗基础上选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过程中,100例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其中,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人文本,以现代化护理程序贯穿护理过程,调节患者身心状态,最大限度的降低心理压力对疾病的影响程度。其施行的目的在于满足患患者的心理、生理、疾病知识、精神等多方面的诉求,以此提供最为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推动疾病治疗进程[6]。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红肿改善时间、炎性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远远短于对照组,两组三项观察指标两两比较,均显著差异(P<0.05)。与一般研究结果[7]一致。提示说明对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通过心理干预和手法按摩护理等方式提高疾病医护效果,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分析原因,其一在于心理护理干预可构建良好的医护关系,提高护理依从性,有助于患者更早接受合理的治疗和手法按摩、热敷等护理干预;其二在于手法按摩和热敷可将乳房剩余乳汁挤净,为乳腺管畅通提供便利;其三在于哺乳注意事项宣讲可帮助患者了解正确的哺乳方式,有效预防乳汁再次淤积。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可继续哺乳率和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分别为64.0%、74.0%,观察组分别为96.0%、94.0%,前者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后者,两两差异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结果表明,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母乳哺乳率和护理满意度,这有助于医疗机构社会评价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合理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优势有下:①可短期之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楚,提高医护效果;②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支出;③提升母乳哺乳率,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对母乳喂养的消极影响;④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可提高医院的社会评价。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娅.急性乳腺炎的预防与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2):166-167.
[2]李仁如,黄雪琴,戴素春等.急性乳腺炎初期的自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1031,1069.
[3]张筱茵.急性乳腺炎初期的自我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2):175.
[4]李燕.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118-118.
[5]朱庆芬.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144-145.
[6]董春梅.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护理干预及疗效观察[J].江苏医药,2015,41(3):365-366.
[7]彭向莉,陈琮英,郑爱秋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9):3900-3901.
关键词:早期;急性乳腺炎;综合护理;按摩;护理满意度
急性乳腺炎为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性或肺感染性疾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悍然所致。临床常见于哺乳期女性群体,其中又尤以初产妇患病比例较高,分析其原因,通常是因乳头皲裂、哺乳姿势错误、乳汁淤积不出及挤压撞击而引发[1]。该病症早期症状为乳房出现发炎症状,表面红肿充血,按压具有疼痛感并可感知硬结。如果延误早期治疗时机则可加重病情,引发乳腺脓肿,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还会导致回乳影响母乳喂养[2]。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我院乳腺科收治的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100例,回顾性整理分析其资料,现将研究结果兹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乳腺科接受医护的100例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行常规检查确诊,排除乳腺肿瘤患者及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初产妇42例,经产妇8例;年龄21至32岁,平均(27.72±2.83)岁;于分娩后2至8周内发病。观察组:初产妇41例,经产妇9例;年龄20至34岁,平均(28.21±3.24)岁;于分娩后2至8周内发病。两组患者于产次、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接受抗炎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含入院后疾病知识宣教、遵从医嘱给药、住院环境营建、出院前健康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措施包含:①心理护理:不论何种疾病一旦发生,患者首先会因为自身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及疼痛感而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该病症多发于哺乳期女性,出于婴儿健康考量患者都会担忧临床治疗会影响母乳喂养。对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当同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健康宣教期间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纾解患者紧张情绪。日常护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时间与患者交谈以便全面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多鼓励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也可同患者家属沟通交流,让其明白关心和帮助对于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②手法按摩:遵从医嘱,结合患者乳腺肿块大小及炎症性质采用合宜的手法按摩法。针对存在大面积肿块采用推抚法,主要操作方式为: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胸部,于侧乳房上涂抹婴儿油避免皮肤损伤。双手指掌面紧贴患者乳房,由四周沿乳腺管连续均均匀地向乳头方向按摩推抚,手法尽量放轻,50至100次即可。肿块较小红肿胀痛感明显可采取挤压法和振荡法,其中,挤压法操作方式为: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胸部并于其表面涂抹婴儿油避免皮肤损伤。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红肿胀痛处,轻柔按压,在患者主诉有酸胀感停止操作。肿块处则采取同样方式反复按压,至肿块变得松软为止。振荡法操作方式为: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胸部并于其表面涂抹婴儿油避免皮肤损伤。从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处着力,双手指掌面紧贴患者乳房肿结处,由乳根至乳头方向高速振荡推擀,3至5次即可,以局部出现微热为宜。③热敷护理:日常护理过程中,应用热毛巾湿敷患处二十小时。④哺乳注意事项宣讲:告知哺乳期患者不要让婴幼儿在睡眠时间含着乳头,当乳头出现皲裂或皮肤破损时,母乳喂养前需加戴乳头保护器,喂食结束后于乳头上涂抹少量乳汁以便保护乳头。教授患者正确的喂奶姿势,如果患者是在本院妇产科生产,应当保证婴儿在产后几天吸允。如果患者是一侧预防发生早期急性乳腺炎,可让婴儿吸允另一侧健康乳房的母乳。
1.3观察指标
①红肿改善时间;②炎性改善时间;③住院时间;④继续哺乳率;⑤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分发给患者匿名填写,主要评分项目包含病房环境营建、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响铃答应、按时就诊,每个项目为20分,总分为100分。若总分≥80分,则判定为非常满意,60分≤总分<80分判定为较为满意,总分<60分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较为满意)/总参与调查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效果
对照组红肿改善时间为(5.12±0.41)d,炎性改善时间为(7.43±0.93)d,住院时间为(17.24±5.33)d;观察组各项指标分别为(2.97±0.53)d、(4.31±1.27)d及(5.23±1.82)d。比较两组上述三项指标,观察组各项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各项指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x+s)
2.2继续哺乳率和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4.0%,观察组为94.0%,后者护理满意度显然优于前者,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可继续哺乳率为64.0%,明显低于观察组96.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继续哺乳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n/(%)]
3讨论
急性乳腺炎为医学临床较为常见、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初产妇为该病症的高发群体,其中多数因乳腺皲皱致乳腺导管阻塞引发乳汁淤积不出所致。另有乳头创伤史和乳头发育不良史的女性发生急性乳腺炎的概率也会高于一般群体[3]。急性乳腺炎早期发作时临床多表现为高热、寒战、乳房胀痛红肿、乳汁排出不畅等症状,因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会阻断患者进行母乳喂养。如若未及时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出现转移性脓肿或脓毒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4-5]。因此,在抗炎治疗基础上选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过程中,100例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其中,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人文本,以现代化护理程序贯穿护理过程,调节患者身心状态,最大限度的降低心理压力对疾病的影响程度。其施行的目的在于满足患患者的心理、生理、疾病知识、精神等多方面的诉求,以此提供最为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推动疾病治疗进程[6]。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红肿改善时间、炎性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远远短于对照组,两组三项观察指标两两比较,均显著差异(P<0.05)。与一般研究结果[7]一致。提示说明对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通过心理干预和手法按摩护理等方式提高疾病医护效果,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分析原因,其一在于心理护理干预可构建良好的医护关系,提高护理依从性,有助于患者更早接受合理的治疗和手法按摩、热敷等护理干预;其二在于手法按摩和热敷可将乳房剩余乳汁挤净,为乳腺管畅通提供便利;其三在于哺乳注意事项宣讲可帮助患者了解正确的哺乳方式,有效预防乳汁再次淤积。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可继续哺乳率和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分别为64.0%、74.0%,观察组分别为96.0%、94.0%,前者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后者,两两差异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结果表明,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母乳哺乳率和护理满意度,这有助于医疗机构社会评价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合理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优势有下:①可短期之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楚,提高医护效果;②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支出;③提升母乳哺乳率,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对母乳喂养的消极影响;④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可提高医院的社会评价。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娅.急性乳腺炎的预防与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2):166-167.
[2]李仁如,黄雪琴,戴素春等.急性乳腺炎初期的自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1031,1069.
[3]张筱茵.急性乳腺炎初期的自我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2):175.
[4]李燕.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118-118.
[5]朱庆芬.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144-145.
[6]董春梅.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护理干预及疗效观察[J].江苏医药,2015,41(3):365-366.
[7]彭向莉,陈琮英,郑爱秋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9):3900-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