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层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等;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搞一刀切,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习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强迫灌输,结果是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都比较差,这不但阻碍了兴趣的激发,还使得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教育改革的机遇,它既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实施平等教育,又强调在教学中对不同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差异性为各类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各层次都协作进步的目的。这充分展现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化发展的策略,达到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会学能力的目的。这为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为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首先对学生身体进行身体素质测验(考试内容:100米;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对教材中的技术技能(考试内容:单杠;前滚翻;跳远;武术;球类等),定期在教学中进行考查、测验,同时还要根据调查入学时体育成绩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分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分层教学中进行以下分组:
1 在组织教学管理上分为:男女各分成两个小组,即男A,男B,女A,女B。按生理,体能和个性心理的区别,把素质能力较好的学生编人A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争取各方面达到最好。其余学生则编入B组。A、B组学生允许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即如果B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进步较快可升上A组;如果A组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下降也可降到B组。通过这种分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在组织教学内容上分为:自主选择练习组和相对集中练习组。自主选择练习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等。相对集中练习组就是在每节体育课中由教师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来教学,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通过这种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技能和体质都会有教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
3 按性别分组划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好处,在教学的量上能很好掌握,利于更好教学。此种方式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分类方式,其基本原因在于男、女生在生理特征,身体素质,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常采用男女分班或男女生分组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其各自的基本特征分别进行教学指导,从而达到区别对待的教学目的。在组织教学上以“节”为单位,实行分组轮换。
三、基本教学目标的设定
1 差生的基本教学目标
差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理论的知识,初步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依据此教学目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运动技术原理的讲解是基本轮廓式的,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中。但在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上可加大一些练习的比重,通过这种以勤补拙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从而達到与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2 中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
中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较为流畅地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教学中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人们常将体育中等生称之为“灰色群体”,这一部分的学生虽然数量大(约占总体的60-70%),但特点不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忽略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教师对此部分学生的教学态度大多认为,只要跟上进度就行,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
3 优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
优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运动技术内涵的理解,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结合运动技术的改进,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
四、分层教学的评价
分层教学的评价可以反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学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果用一把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挫伤差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每堂课对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结果,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完成练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差生,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品尝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方法,既找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拼搏。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教师应采用竞争评价的方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谦虚、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地拼搏。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等;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搞一刀切,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习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强迫灌输,结果是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都比较差,这不但阻碍了兴趣的激发,还使得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教育改革的机遇,它既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实施平等教育,又强调在教学中对不同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差异性为各类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各层次都协作进步的目的。这充分展现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化发展的策略,达到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会学能力的目的。这为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为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首先对学生身体进行身体素质测验(考试内容:100米;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对教材中的技术技能(考试内容:单杠;前滚翻;跳远;武术;球类等),定期在教学中进行考查、测验,同时还要根据调查入学时体育成绩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分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分层教学中进行以下分组:
1 在组织教学管理上分为:男女各分成两个小组,即男A,男B,女A,女B。按生理,体能和个性心理的区别,把素质能力较好的学生编人A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争取各方面达到最好。其余学生则编入B组。A、B组学生允许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即如果B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进步较快可升上A组;如果A组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下降也可降到B组。通过这种分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在组织教学内容上分为:自主选择练习组和相对集中练习组。自主选择练习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等。相对集中练习组就是在每节体育课中由教师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来教学,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通过这种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技能和体质都会有教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
3 按性别分组划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好处,在教学的量上能很好掌握,利于更好教学。此种方式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分类方式,其基本原因在于男、女生在生理特征,身体素质,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常采用男女分班或男女生分组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其各自的基本特征分别进行教学指导,从而达到区别对待的教学目的。在组织教学上以“节”为单位,实行分组轮换。
三、基本教学目标的设定
1 差生的基本教学目标
差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理论的知识,初步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依据此教学目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运动技术原理的讲解是基本轮廓式的,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中。但在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上可加大一些练习的比重,通过这种以勤补拙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从而達到与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2 中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
中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较为流畅地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教学中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人们常将体育中等生称之为“灰色群体”,这一部分的学生虽然数量大(约占总体的60-70%),但特点不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忽略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教师对此部分学生的教学态度大多认为,只要跟上进度就行,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
3 优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
优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运动技术内涵的理解,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结合运动技术的改进,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
四、分层教学的评价
分层教学的评价可以反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学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果用一把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挫伤差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每堂课对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结果,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完成练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差生,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品尝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方法,既找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拼搏。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教师应采用竞争评价的方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谦虚、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地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