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对比发现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探寻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实现路径
1.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行动还处在断续性、应付性、盲目性、随机性的被动状态,远远没有达到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程度,并未融入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更无法达到健康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良性运转的行动机制。
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慈善思想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志愿服务行动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倡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1993年共青团中央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2014年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指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文化,赋予志愿服务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育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来参与志愿服务的文化自觉,积极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环境。
2.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现状调查
在党中央和中央文明办的政策指导下,河北省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虽然还有诸多有待完善的细节,但是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社会影响力开始逐步提升。据统计,河北省注册志愿者已达500万人,青年志愿者为主力。2007年河北省社会志愿服务指导委员会成立;政府及指导委员会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贫济困、大型社会活动等方面,组织了大量活动,建立了志愿服务基金会,形成了较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调查发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中,支教活动占据最高比例为46.2%。众多的志愿服务选择,高校更多的选择是经费有限的活动,且很多活动由于志愿者需要自理费用,所以选择的成员较少。从调查了解及数据反馈的情况来看,组织问题及人力资源问题是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两大明显问题。在组织建设方面,团队建设不够稳定,缺乏层次感和详细的分类,导致部分参与者无法认清志愿活动的情况。调查中发现,部分河北高校志愿服务组织,都存在着活动过于形式化、经费/成员不足、成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这同时也体现出在活动中,财力、人力、物力和信息缺乏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3.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实现路径
(1)社会方面。从志愿服务文化培育体制发展趋势来看,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需要多个角度的体系构建,社会组织需要加大对文化环境的营造,深入挖掘志愿服务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培育全社会志愿服务文化自觉,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发展的文化环境,提高志愿服务文化软实力。当前网络发展迅速,建设网络化的信息管理体系,缔造信息的双向互动。目前,河北省加入全国统一的“志愿云”系统,为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共享目标奠定基础。
(2)政府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对立法进行完善,从制度上给予大学生志愿者保障,从思想和道德层面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将志愿服务精神与文化更好地发挥出来。河北省通过开展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道德建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大学生中兴起志愿服务新高潮,为河北奋进崛起、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3)高校方面。文化的传承需要实践来实现,更需要起到育人的根本作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的活动进行,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建设校园志愿服务平台,更有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的培育,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应该积极地开展校园内志愿服务,正面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其中,让更多的大学生发挥高文化水平、高素质水平的特色,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育蕾,荣文婷.公共服务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王为正.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实现路径
1.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行动还处在断续性、应付性、盲目性、随机性的被动状态,远远没有达到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程度,并未融入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更无法达到健康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良性运转的行动机制。
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慈善思想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志愿服务行动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倡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1993年共青团中央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2014年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指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文化,赋予志愿服务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育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来参与志愿服务的文化自觉,积极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环境。
2.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现状调查
在党中央和中央文明办的政策指导下,河北省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虽然还有诸多有待完善的细节,但是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社会影响力开始逐步提升。据统计,河北省注册志愿者已达500万人,青年志愿者为主力。2007年河北省社会志愿服务指导委员会成立;政府及指导委员会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贫济困、大型社会活动等方面,组织了大量活动,建立了志愿服务基金会,形成了较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调查发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中,支教活动占据最高比例为46.2%。众多的志愿服务选择,高校更多的选择是经费有限的活动,且很多活动由于志愿者需要自理费用,所以选择的成员较少。从调查了解及数据反馈的情况来看,组织问题及人力资源问题是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两大明显问题。在组织建设方面,团队建设不够稳定,缺乏层次感和详细的分类,导致部分参与者无法认清志愿活动的情况。调查中发现,部分河北高校志愿服务组织,都存在着活动过于形式化、经费/成员不足、成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这同时也体现出在活动中,财力、人力、物力和信息缺乏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3.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实现路径
(1)社会方面。从志愿服务文化培育体制发展趋势来看,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需要多个角度的体系构建,社会组织需要加大对文化环境的营造,深入挖掘志愿服务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培育全社会志愿服务文化自觉,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发展的文化环境,提高志愿服务文化软实力。当前网络发展迅速,建设网络化的信息管理体系,缔造信息的双向互动。目前,河北省加入全国统一的“志愿云”系统,为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共享目标奠定基础。
(2)政府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对立法进行完善,从制度上给予大学生志愿者保障,从思想和道德层面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将志愿服务精神与文化更好地发挥出来。河北省通过开展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道德建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大学生中兴起志愿服务新高潮,为河北奋进崛起、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3)高校方面。文化的传承需要实践来实现,更需要起到育人的根本作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的活动进行,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建设校园志愿服务平台,更有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的培育,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应该积极地开展校园内志愿服务,正面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其中,让更多的大学生发挥高文化水平、高素质水平的特色,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育蕾,荣文婷.公共服务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王为正.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