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时有一位包先生,他在典当行里做朝奉。平日他很懒,柜台上的金银饰物、衣服皮草他瞅也不瞅,可是呢,一旦来了古旧的器皿、离奇的龟甲刻石,那包先生两只眼睛就会放光。无论什么宝物,一到他手里,他总能说出个名目、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大伙儿送给他一个绰号,叫“包识货”。
一天,来了个老渔夫,身上破破烂烂的,拿来一对老旧的烛台,问能当多少钱。柜台上的伙计瞄了一眼,直擺手:“老爹爹您请回。这锈铜烂铁,就算扔垃圾堆里也没人捡啊!”
老渔夫恳求他:“我家里实在什么都没有了,就这对烛台还成个样子,你就接个当,给我几文钱吧。”
包识货走过来,接过烛台细细看,问那老渔夫:“老人家,你这烛台是怎么得来的?”
“那是年轻的时候了,我在黄河边圈网捉鱼,忽然脚跟儿被刺得生痛,俯下身到淤泥里摸,摸上来这对烛台。这烛台我夫妇俩使用了半辈子,要不是渔婆生病,舍不得拿出来当。”
“你随我来。”包识货领老渔夫到了典当行里间,请他喝茶,吃上好的点心,“这烛台我喜欢,但你不要当给当铺,五十两银子卖给我,愿意不愿意?”
老渔夫喜出望外,立刻答应了。
包识货到账上预支了五十两银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喜滋滋抱了那对烛台,前后左右赏玩个没完。到了黄昏,老板关门盘点,请一屋子工人吃晚饭,小伙计把这事告诉了老板。老板觉得奇怪,就问包识货:“听说你预支了半年薪水,买了对宝贝烛台,这会儿趁大伙都在,你说说,它有啥好处来着?”
“哪有哪有,今日那老渔翁的老婆生病告急,我本想拿五十两银接当,又怕你生气,只好自己吃亏买下来。这烛台委实不值一提,嘿嘿,不值一提。”
老板知道包识货识宝,还是一再央他解说。包识货于是端出烛台,点亮了,放在饭桌中央,当时天已漆黑,饭桌上本来有一对烛台,如今又点亮这一对,霎时间,烛光明亮璀璨。
“伙计,去,把门窗全打开。”
“不行吧,正刮风哩!”
“不碍事,去吧!”
小伙计推开窗户,“呼——”,一阵大风刮进来,原来的烛台当场熄灭,包识货的烛台却依然明亮。它的烛火轻轻摇了一摇,又稳稳地站定,红烛亮光照耀之处,风也定下来,屋内十分安宁。
“你瞧,这就是它的好处。”包识货告诉众人,“它叫定风烛台,是远古的神仙隐士制造的。你要是问它值多少钱呢,我也说不上来。这世上除了我,估计也没有别人识得它,所以呢,我就买回家去自用了。”
那典当行的老板这时才看出那个烛台是宝,连忙拿出二百两银收购,包识货不肯。过了三四个月,包识货着急用钱,才把那定风烛台以三百两银子价格卖给了老板。后来,有个文人雅士听说这烛台奇异,专程找过来,花了三千两银子把它买去。
又一天,来了个农夫,他拿着个丑笨的大碗,来到当铺的柜台,找到包识货:“包先生,你瞧我这只碗值多少钱?”包识货接过碗来,掂量来掂量去,好一会儿才对农夫说:“当呢当然值不了几文钱,但如果你愿意卖,我们铺子出二百两,怎么样?”
农夫很高兴:“我看也值这个价——早上开荒,我的锄头锄中它,明明打缺了,但缺口马上自动合拢啦。包先生果真识货!”
农夫到柜台取了二百两白银,乐呵呵走了。
老板听说包识货拿铺子里二百两白银买了个大丑碗,出来看了看,左看右看看不出稀奇,一脸不高兴:“包先生,咱当铺小家小业,可不兴拿银子流水一样花出去啊!”
“你是老板你有理,年底再跟我说这话吧!”包识货说,“要是这回看走眼,你把我辞退就好了。要是这只碗挣了钱,得到的利润你与我对半分,怎么样?”
因为那包识货向来懒洋洋不大爱做事,时日一长,老板也看他不顺眼,于是就随口应允了。
没多久,到了年底,从京城来了个鉴宝大臣,他领了几个身穿锦衣的卫士,来到当铺的柜台,指名要见当铺老板。老板急忙出来恭迎,把鉴宝大臣接进里间,烹茶煮酒殷勤地侍候。鉴宝大臣说:“最近皇城钦天监夜观天象,知道这地方出了个灭火方碗。皇帝命我前来收购,烦请把宝碗拿出来给我看看。”
当铺老板一头雾水,他把多年收藏的珍玩古碗全摆出来,鉴宝大臣总说不是他要找的。没法子,只得唤来包识货。包识货钻入货柜底下,取出一个又丑又笨的方形大碗,鉴宝大臣一看,喜得全身战栗:“这个碗,皇家出一千两收购,可好?”
包识货说:“这是无价宝,如何只值一千两?”
“三千两,可好?”
“不好,翻十倍都不卖!”
“那,那就三万两银子吧,再多可不行了,国库要空……”
当铺老板听说三万两银子,急急应允下来:“行,行,就这么定了,成交!”
包识货站起身,举起大碗,用力一摔。“砰”一声,大碗落地,碎成七八块陶片。老板大惊失色,气得像虾子一样在地上跳:“你,你,你!……哎呀,你想要我的命是不是?”
包识货拾起碎片,放在衣裾上,提提衣角抛了抛,又成了完整的一个碗。再瞧旁边烹茶煮酒的两个小火炉,火已然完全熄灭。
“不仅这铺子,刚才方碗落地,以这碗为中心方圆三里地,所有的火都熄了。”包识货把方碗递给鉴宝大臣,“这是如假包换的灭火方碗,由上古皋陶亲制,历千万年而不坏。如今皇家收购,我卖个面子,要不然,十万两银也不卖的。”
这宗买卖成交,包识货得到一万五千两银子。他离开当铺,朝奉也不做了,逍遥快活过了一辈子。
本栏插图 黄芷琦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
一天,来了个老渔夫,身上破破烂烂的,拿来一对老旧的烛台,问能当多少钱。柜台上的伙计瞄了一眼,直擺手:“老爹爹您请回。这锈铜烂铁,就算扔垃圾堆里也没人捡啊!”
老渔夫恳求他:“我家里实在什么都没有了,就这对烛台还成个样子,你就接个当,给我几文钱吧。”
包识货走过来,接过烛台细细看,问那老渔夫:“老人家,你这烛台是怎么得来的?”
“那是年轻的时候了,我在黄河边圈网捉鱼,忽然脚跟儿被刺得生痛,俯下身到淤泥里摸,摸上来这对烛台。这烛台我夫妇俩使用了半辈子,要不是渔婆生病,舍不得拿出来当。”
“你随我来。”包识货领老渔夫到了典当行里间,请他喝茶,吃上好的点心,“这烛台我喜欢,但你不要当给当铺,五十两银子卖给我,愿意不愿意?”
老渔夫喜出望外,立刻答应了。
包识货到账上预支了五十两银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喜滋滋抱了那对烛台,前后左右赏玩个没完。到了黄昏,老板关门盘点,请一屋子工人吃晚饭,小伙计把这事告诉了老板。老板觉得奇怪,就问包识货:“听说你预支了半年薪水,买了对宝贝烛台,这会儿趁大伙都在,你说说,它有啥好处来着?”
“哪有哪有,今日那老渔翁的老婆生病告急,我本想拿五十两银接当,又怕你生气,只好自己吃亏买下来。这烛台委实不值一提,嘿嘿,不值一提。”
老板知道包识货识宝,还是一再央他解说。包识货于是端出烛台,点亮了,放在饭桌中央,当时天已漆黑,饭桌上本来有一对烛台,如今又点亮这一对,霎时间,烛光明亮璀璨。
“伙计,去,把门窗全打开。”
“不行吧,正刮风哩!”
“不碍事,去吧!”
小伙计推开窗户,“呼——”,一阵大风刮进来,原来的烛台当场熄灭,包识货的烛台却依然明亮。它的烛火轻轻摇了一摇,又稳稳地站定,红烛亮光照耀之处,风也定下来,屋内十分安宁。
“你瞧,这就是它的好处。”包识货告诉众人,“它叫定风烛台,是远古的神仙隐士制造的。你要是问它值多少钱呢,我也说不上来。这世上除了我,估计也没有别人识得它,所以呢,我就买回家去自用了。”
那典当行的老板这时才看出那个烛台是宝,连忙拿出二百两银收购,包识货不肯。过了三四个月,包识货着急用钱,才把那定风烛台以三百两银子价格卖给了老板。后来,有个文人雅士听说这烛台奇异,专程找过来,花了三千两银子把它买去。
又一天,来了个农夫,他拿着个丑笨的大碗,来到当铺的柜台,找到包识货:“包先生,你瞧我这只碗值多少钱?”包识货接过碗来,掂量来掂量去,好一会儿才对农夫说:“当呢当然值不了几文钱,但如果你愿意卖,我们铺子出二百两,怎么样?”
农夫很高兴:“我看也值这个价——早上开荒,我的锄头锄中它,明明打缺了,但缺口马上自动合拢啦。包先生果真识货!”
农夫到柜台取了二百两白银,乐呵呵走了。
老板听说包识货拿铺子里二百两白银买了个大丑碗,出来看了看,左看右看看不出稀奇,一脸不高兴:“包先生,咱当铺小家小业,可不兴拿银子流水一样花出去啊!”
“你是老板你有理,年底再跟我说这话吧!”包识货说,“要是这回看走眼,你把我辞退就好了。要是这只碗挣了钱,得到的利润你与我对半分,怎么样?”
因为那包识货向来懒洋洋不大爱做事,时日一长,老板也看他不顺眼,于是就随口应允了。
没多久,到了年底,从京城来了个鉴宝大臣,他领了几个身穿锦衣的卫士,来到当铺的柜台,指名要见当铺老板。老板急忙出来恭迎,把鉴宝大臣接进里间,烹茶煮酒殷勤地侍候。鉴宝大臣说:“最近皇城钦天监夜观天象,知道这地方出了个灭火方碗。皇帝命我前来收购,烦请把宝碗拿出来给我看看。”
当铺老板一头雾水,他把多年收藏的珍玩古碗全摆出来,鉴宝大臣总说不是他要找的。没法子,只得唤来包识货。包识货钻入货柜底下,取出一个又丑又笨的方形大碗,鉴宝大臣一看,喜得全身战栗:“这个碗,皇家出一千两收购,可好?”
包识货说:“这是无价宝,如何只值一千两?”
“三千两,可好?”
“不好,翻十倍都不卖!”
“那,那就三万两银子吧,再多可不行了,国库要空……”
当铺老板听说三万两银子,急急应允下来:“行,行,就这么定了,成交!”
包识货站起身,举起大碗,用力一摔。“砰”一声,大碗落地,碎成七八块陶片。老板大惊失色,气得像虾子一样在地上跳:“你,你,你!……哎呀,你想要我的命是不是?”
包识货拾起碎片,放在衣裾上,提提衣角抛了抛,又成了完整的一个碗。再瞧旁边烹茶煮酒的两个小火炉,火已然完全熄灭。
“不仅这铺子,刚才方碗落地,以这碗为中心方圆三里地,所有的火都熄了。”包识货把方碗递给鉴宝大臣,“这是如假包换的灭火方碗,由上古皋陶亲制,历千万年而不坏。如今皇家收购,我卖个面子,要不然,十万两银也不卖的。”
这宗买卖成交,包识货得到一万五千两银子。他离开当铺,朝奉也不做了,逍遥快活过了一辈子。
本栏插图 黄芷琦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