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一生相伴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书的故事,从我出生时就开始了。我的名字里有一个“书”字,妈妈说,希望我能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我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妈妈给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两三岁,不识字。于是,《三字经》就成了我的启蒙教材,每天晚上妈妈忙完工作后,都会给我读上一两句,然后讲背后的典故。当时的我懵懵懂懂地看着“人之初、性本善”这类深奥的句子,想着妈妈什么时候给我讲下一个故事。就这样,妈妈牵着我的手,翻过一页又一页的书,时光流逝,花开花落,我在书本中开启了人生的旅途。
  渐渐地,我放开了妈妈的手,独自进入了学习和阅读的生活。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学校离家很近,我每天都可以很早就到学校,于是,在早读开始前,我有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夏天,我总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翻开小说的下一章,陶醉在光怪陆离的故事里。冬天,手拿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在明晃晃的灯光下掏出最新的科普杂志,为自己又增长一点知识而沾沾自喜。就这样,书本又陪伴着我走过了童年。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不知不觉间,我的少女时代开始了。大概是因为少女的心思细腻,有些多愁善感吧,我喜欢上了一个人慢慢地在图书馆游蕩,享受这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尤其喜欢诗歌,喜欢听李清照诉说自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婉凄苦,也愿意感受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欣喜若狂;更喜欢和徐志摩一起漫步佛罗伦萨的街头,和王之涣一起浏览茫茫的边塞大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感觉像是真的穿梭在各个城市间,浏览了无数的美景,诗歌给了我浪漫的想象,丰富了我的见识。
  上高中之后,阅读的时间明显变少了,繁重的学业使我只能在睡觉前看一小会儿书,但这少得可怜的阅读还是给我带来了面对明天的勇气和力量。
  每晚合上书的时候,我都会长舒一口气,闭上眼睛,等待明天的到来,等待明天披荆斩棘的新自己。
  我的人生之路刚刚开始,我和书的故事还会很长。当我再次翻开书,浏览过一行又一行的方块字,我就感到无比充实,我知道,在未来的人生里,书会是我最好的人生伴侣!
其他文献
周有光先生从1955年到1985年,30年的时间都住在两间清代建筑、年久失修的旧房子里,于是70多岁时仿《陋室铭》之意,写了一篇《新陋室铭》:  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  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本名宋利萍,满族。河北省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首届丰子恺散文奖获得者。河北散文名作集一等奖获得者。作品见于《民族文学》《美文》《散文选刊》《诗选刊》《解放军文艺》《青年作家》《读者》《意林》等刊物。数篇散文入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以及高考优秀课外阅读。出版散文集《绿窗人静》。  ·—— 01  我一屁股坐下去,看也没看。早起跋山涉水至下午太累了,好不容易在菩提树下发现一个木墩。就在屁股
李白的名声,大多来自他第二次去长安的时候,皇帝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此后“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这段非凡的履历,被记载在唐代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也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有同时代见证者在,我想李阳冰也不敢太忽悠吧。  李白的天性是喜欢吹牛,或者说,那不叫吹牛而叫狂。吹牛是夸大,至少在李白看来,不是他自己虚张声势,而是他确实身手了得。比如在那篇写给韩朝宗的“
蒙古族,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内蒙古大学首届文学创作高研班学员。曾在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民族文学》《草原》《山东文学》 《羊城晚报》 《作品》 《朔方》《红豆》《都市》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有小说集《成桃》出版。曾发表电影剧本《再见,兰亭序》《逃离》,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读者》等
学生街的午餐有三大王者——拉面、咖喱、炸鸡,特点是量大管饱、味道够咸,与一般人对日本料理精细、味鲜的印象相去甚远。  止不住好奇,趁着“武道家”拉面难得出现空位,我钻进店里。店里只有8个吧台席位,平常门口总是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在排队。进门先跟伙计选面的硬度(软、中、硬)、汤的浓度(淡、中、浓)、猪背油的多少(少、中、多)。我根据自己的口味选了“中、中、少,加半熟蛋(味玉)”,头上裹着白毛巾的伙计朝我
记忆里,2007年的夏天热得似乎特别急。初夏刚到,一出门就已经会被空气中的热浪烫伤。无聊的我蹲在空调房里,狼狈地啃着西瓜看电视。一个大男孩突然出现在屏幕上,白衬衫和金色小领带,有一种干干净净的美好。他唱一曲《Truly Madly Deeply》,表演松弛、眼神笃定,我猝不及防被一击即中。  后知后觉,我才知道彼时湖南卫视的大型选秀已经开场,打动我的那个男孩叫苏醒,23岁,留学悉尼7年,为了自己的
当村子里最后的一缕炊烟淡化在夜色的甬道时,月亮俨然一匹白色的骏马,在群山的掌纹间驰骋。它的瞳子投射于大地,梳理着村庄的每一点亮光、每一个皱褶。一年四季的植物缠绕着,循序生长。羊齿的、蕨类的、灌木的、乔木的,它们散发出的气息刺激着月亮。月亮忍不住打了个响鼻,村庄微微地晃动了一下,影影绰绰地重叠出黑白交替的幻影。渐渐地,它与月亮一样闪闪发光。  有月亮的晚上,故乡的村庄蠢蠢欲动,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只是武侠。  那个叫古龙的作家,要是还活着,今年就80岁了。我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读到了他的作品——这样的句子一般用来说那些怀才不遇生前落魄的作家。但是古龙不是,他在30岁前就已经是港台武侠小说界一只会下金蛋的鹅,一位30岁前就已经完成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的作家,怎么夸他都不为过吧。另一个世界的人  古龙去世的1985年
村莊里的孩童总爱玩闹,累了便倚着粗壮的树干歇息,让清风在树的荫庇下吹开黏着头发与皮肤的汗水。这棵树对我而言便是我的父亲,他远在千里之外,但我仍有愧于他。  父亲在我小学时便调往外地工作,一个星期也见不了几次面。每次回来,他总是带着许多需要换洗的衣服,偶尔有些许零食——这是他特意为我而备,可我却不曾用一朵花迎接他的回家。  他进屋后总是匆忙单手撑着墙脱掉鞋子,然后大步走向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快速而细致地
一度因为“造型太丑”掀起争议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揭开庐山真面目后,成了今年暑期档的爆款。“丑哪吒”逆风翻盘,这是一个经典人物原型的正常打开方式——“经典”之所以有存续的能量,在于历史的遗产中不断被注入当下的活力,“谁动了我们的哪吒”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哪吒闹海》公映,电影里矛盾冲突的顶点,是白衣少年在滂沱大雨里自尽:“爹爹,我把骨肉还给你,不连累你。”自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