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坡地单场降雨氮素的迁移特征及来源分析

来源 :湖泊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8595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两个径流场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华南坡地氮素在某场降雨下的迁移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在没有施肥的情况下,氮素的迁移形态以铵氮、硝氮为主,总氮、硝氮和亚硝氮的迁移以地下下渗迁移为主,铵氮的迁移以地表迁移为主;在施放尿素的情况下,氮素的迁移形态以溶解态的尿素、铵氮和硝氮为主,总氮、溶解态尿素和铵氮的迁移以地表径流迁移为主,硝氮、亚硝氮、有机氮的迁移以地下下渗迁移为主.在天然情况下,降雨带来的氮沉降已经成为试验坡地氮素迁移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他文献
"湖泛"是太湖水域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环境灾害问题之一.根据2009年4-10月的太湖"湖泛"易发区巡测和跟踪监测资料,分析了2009年太湖水域"湖泛"发生情况.2009年太湖共发生11次小范围"湖泛",主要发生在太湖西岸、梅梁湾和贡湖湾局部水域.对比近年"湖泛"发生水域的水质指标,以及同期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湖体水质及其变化情势,认为蓝藻水华强度、频次和面积与2007、2008年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洪水预报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对防洪、抗洪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淮河洪水危害的严重性和洪水演进过程的复杂性
以2008年10月太湖实测数据为基础,用改进的指数函数和线性法拟合非色素颗粒物吸收和浮游植物色素吸收,根据二者的加和关系,建立总悬浮颗粒物吸收分解模型,依据参量的不同,分别构建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水界面是湖泊生态系统中营养盐循环的重要界面,因而研究水生植物对沉积物-水界面微观剖面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轮叶黑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滆湖3种沉积物(表层湖泥、硬底湖泥、表层覆岸泥)对菹草和伊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于表层湖泥、硬底湖泥、表层覆岸泥的菹草和伊乐藻生物量分别为4.07
采用FISH技术对2008年冬、夏两季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细菌优势种群的丰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中,选取荧光素标记的特异寡核苷酸探针,与太湖梅粱湾水体中的四类细菌优势种群α-变形
蓝藻暴发及其打捞后的随意堆放,会产生藻毒素、多环芳烃、臭味气体等有毒物质.通过实验室模拟巢湖蓝藻死亡衰败过程,检测其中的有机元素、沥青(A)、饱和烃、芳烃等含量变化,探
入湖污染物量计算精度的高低决定入湖污染物量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以太湖为例,分析2010年环太湖河道入湖污染物量、时空分布情况及多年环太湖河道入湖染污物量变化情
以2006年野外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洞庭湖区3种"双退"恢复模式(自然恢复、种植荻和种植杨树)下的植被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模式下的物种数最为丰富,达79种,而种植荻
以太湖、巢湖为研究区,以Hyperion和HJ-1A卫星HSI高光谱数据以及实测水质浓度数据为实验数据,引入归一化叶绿素指数(NDCI),对Ⅱ类水体的高光谱叶绿素a浓度估算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