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西山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骆惠宁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大力实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农业三大战略之一——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基地建设,紧抓机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玉米和小杂粮种植双轮驱动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粮经饲比例、优化主粮(玉米)和小杂粮种植面积比例,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以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和特色小杂粮种植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体系,在全省走出了一条有机旱作农业创建示范之路。
山阴县地处晋北黄土高原,我国半镰型农牧交错带之一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黄金区域,年平均气温7℃左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有利于小杂粮种植推广,不仅是全省产粮大县,也是一个奶牛养殖大县,拥有8万头奶牛,全年可提供25万亩耕地所需有机肥,为改良土壤、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山阴县瞄准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农业生产总目标,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雁门关生态畜牧核心区”两大基地为契机,不断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实现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好、有机旱作区域规划好、渗水地膜谷子示范好、发展规模把握好、政府各环节服务好、种植六要素实施好”六个好的典型经验;形成了农牧循环化、农水集约化、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技术集成化、耕作机械化、托管保姆化、产品品牌化“八化”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山西省农业大县和畜牧强县,被山西省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山西富硒谷子强县”,是全省5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之一。
特别是2014年以来,山阴县立足县情,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农业、水利部门大力帮助下,在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悉心指导下,在山区和山坡区试播推广的渗水地膜谷子旱地穴播技术取得成功,共投入节水资金近1亿元,实现节水灌溉总面积28万多亩,其中渠灌面积16万亩,管灌面积12万亩,膜下滴灌面积0.7万亩;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共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其中“513”龙头企业18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旱地谷子种植面积也由不足1万亩发展到今年的7万多亩,仅此一项,农民年增收近9000万元,1.9万农户户均年增收4700元以上,为农民增收开辟了致富门路,2017年贫困县摘帽,201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561元。山阴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以来,进一步加大杂粮品牌打造,共认证了有机品牌5个,绿色品牌10个,无公害品牌17个。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全县实际,山阴县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实施意见》,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发展规划,重点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六大工程,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生产生态和谐相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机旱作农业道路。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工作初见成效。
近年来,山阴县紧紧抓住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粮改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创建、雁门关生态经济畜牧区建设等利好政策,统筹项目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创建工作落地落实,为示范县的创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山阴县财政每年投入800多万元,为旱地谷子种植免费提供地膜、复合肥和农机具补贴。省农大、农科院在合盛堡乡建立了农科站,50多名专家轮流驻守工作,深入田间地头试验示范农业科技,特别是姚建明教授从2015年开始,选择我县在全省率先试验试种渗水地膜旱地谷子,充分利用5毫米以下无效降雨量,使旱地变“水地”,提高了出苗率和成活率,每亩种植株数达6000穴、2.5万—3万株,是过去传统种植的4倍—5倍,且无需除草、锄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亩产比过去传统种植增产500多斤。在此基础上,市县农技部门大力开展科技知识讲座,建立科技示范田,以示范效应带动种植户科学生产、科学管理,实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为有机旱作农业的全面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山阴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古城乳业、鑫霏农业、骏宝宸农业科技、宏远农机、惠牧源、惠民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資金、服务、人才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其产业化发展的辐射面和带动力。2016年—2018年,鑫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模式,签订订单农业3.6万亩,带动农户户均增收4500元。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坚持“种养加销”链条式循环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富硒农作物种植、储存、加工、销售,牧草种植加工和奶牛养殖,2018年,实现产值1280万元,入社的5000余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万元。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突出“高端智能、先进实用、性能优先、绿色环保”特点,已经形成了覆盖山阴、应县、朔城区、右玉、大同左云、新荣区6个区县、116个村、42个合作社、4000多农户、6.4万亩的托管网络体系,构建起了惠及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山阴县紧紧抓住我县被评为出口杂粮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大好机遇,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小杂粮增产提质。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搞好品牌建设、包装提升和市场推介,在品牌、品质、品位上下功夫。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各级农产品评优、评奖活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重点扶持“古城”乳业、“鑫邦”燕麦、玉龙土特产、泰昌农业等企业的发展壮大。全县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2.03万亩,创建了“百汇农珍”“塞外火山土”“醇膳”等一批优质小杂粮农产品名牌。“山西富硒谷子强县”申报成功,“中国·富硒小米之乡”已授牌。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山阴县将一心一意谋发展,尽职尽责作贡献,创先创新争先锋。
山阴县基本情况
山阴县地处晋北黄土高原,我国半镰型农牧交错带之一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黄金区域,年平均气温7℃左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有利于小杂粮种植推广,不仅是全省产粮大县,也是一个奶牛养殖大县,拥有8万头奶牛,全年可提供25万亩耕地所需有机肥,为改良土壤、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山阴县瞄准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农业生产总目标,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雁门关生态畜牧核心区”两大基地为契机,不断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实现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好、有机旱作区域规划好、渗水地膜谷子示范好、发展规模把握好、政府各环节服务好、种植六要素实施好”六个好的典型经验;形成了农牧循环化、农水集约化、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技术集成化、耕作机械化、托管保姆化、产品品牌化“八化”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山西省农业大县和畜牧强县,被山西省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山西富硒谷子强县”,是全省5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之一。
特别是2014年以来,山阴县立足县情,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农业、水利部门大力帮助下,在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悉心指导下,在山区和山坡区试播推广的渗水地膜谷子旱地穴播技术取得成功,共投入节水资金近1亿元,实现节水灌溉总面积28万多亩,其中渠灌面积16万亩,管灌面积12万亩,膜下滴灌面积0.7万亩;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共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其中“513”龙头企业18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旱地谷子种植面积也由不足1万亩发展到今年的7万多亩,仅此一项,农民年增收近9000万元,1.9万农户户均年增收4700元以上,为农民增收开辟了致富门路,2017年贫困县摘帽,201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561元。山阴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以来,进一步加大杂粮品牌打造,共认证了有机品牌5个,绿色品牌10个,无公害品牌17个。
创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的实践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全县实际,山阴县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实施意见》,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发展规划,重点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六大工程,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生产生态和谐相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机旱作农业道路。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工作初见成效。
近年来,山阴县紧紧抓住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粮改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创建、雁门关生态经济畜牧区建设等利好政策,统筹项目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创建工作落地落实,为示范县的创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山阴县财政每年投入800多万元,为旱地谷子种植免费提供地膜、复合肥和农机具补贴。省农大、农科院在合盛堡乡建立了农科站,50多名专家轮流驻守工作,深入田间地头试验示范农业科技,特别是姚建明教授从2015年开始,选择我县在全省率先试验试种渗水地膜旱地谷子,充分利用5毫米以下无效降雨量,使旱地变“水地”,提高了出苗率和成活率,每亩种植株数达6000穴、2.5万—3万株,是过去传统种植的4倍—5倍,且无需除草、锄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亩产比过去传统种植增产500多斤。在此基础上,市县农技部门大力开展科技知识讲座,建立科技示范田,以示范效应带动种植户科学生产、科学管理,实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为有机旱作农业的全面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山阴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古城乳业、鑫霏农业、骏宝宸农业科技、宏远农机、惠牧源、惠民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資金、服务、人才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其产业化发展的辐射面和带动力。2016年—2018年,鑫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模式,签订订单农业3.6万亩,带动农户户均增收4500元。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坚持“种养加销”链条式循环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富硒农作物种植、储存、加工、销售,牧草种植加工和奶牛养殖,2018年,实现产值1280万元,入社的5000余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万元。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突出“高端智能、先进实用、性能优先、绿色环保”特点,已经形成了覆盖山阴、应县、朔城区、右玉、大同左云、新荣区6个区县、116个村、42个合作社、4000多农户、6.4万亩的托管网络体系,构建起了惠及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打造出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
山阴县紧紧抓住我县被评为出口杂粮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大好机遇,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小杂粮增产提质。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搞好品牌建设、包装提升和市场推介,在品牌、品质、品位上下功夫。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各级农产品评优、评奖活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重点扶持“古城”乳业、“鑫邦”燕麦、玉龙土特产、泰昌农业等企业的发展壮大。全县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2.03万亩,创建了“百汇农珍”“塞外火山土”“醇膳”等一批优质小杂粮农产品名牌。“山西富硒谷子强县”申报成功,“中国·富硒小米之乡”已授牌。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山阴县将一心一意谋发展,尽职尽责作贡献,创先创新争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