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不用回答的。别说在中国,就是整个地球上,不知道茶的人都已经越来越少了。但不知道陆羽的人却一定很多,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喝茶这件事,不论是作为一种保健方式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都与陆羽密不可分,因为在茶的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大的人就是陆羽。所以他被称为“茶圣”。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圣的都是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比如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史圣司马迁等等。看到这些名字,大家就会感觉到这位陆羽先生绝对不一般。可以说,茶学就是陆羽开创的。代表陆羽茶学成就的是他的著作《茶经》——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称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的历史悠久。关于茶的起源,说法很多,甚至可以追溯到神农氏尝百草那个时期。但在唐朝的陆羽之前,还没有“茶”这个字。之前表示茶的是“荼”。荼是味道苦的植物。茶也是苦的,但加工成茶叶却有扑鼻的香气。于是陆羽先生大笔一挥,把“荼”字去掉了一个横,来专门表示好喝的茶叶。而那个荼字,就让它代表那些又苦又不好喝的植物去吧。
陆羽长期进行茶学方面的调查研究,而且研究得非常全面。我们要喝一杯茶的话,首先得有茶叶。茶叶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茶树上长出来的。从茶树到茶水中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对,陆羽就是研究整个过程的。他熟悉茶树的栽培、育种,精于茶叶的采摘、制作,并且在对水和茶的鉴定、分级以及茶的烹煮、饮用上造诣精深。
用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茶具,怎么样来喝,都会有味道的优劣,都有一套理论。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了,陆羽的学问也太大了。据记载,陆羽连水是从哪里打回来的都能喝出来。当时的名士更是以能喝到陆羽亲手烹煮的茶水为荣。
陆羽煮的茶最好喝是毫无疑问的,但大家对陆羽趋之若鹜,如果仅仅理解为他们喜好这口儿,就太看不起大唐的名士们了。陆羽除了茶煮得好之外,谈吐特别幽默诙谐,并且注重礼节。最重要的是,陆羽十分博学。
陆羽是中唐诗人,精于文学、史学、小学。这个小学不是我们小学生的小学,而是指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和解释字义的训诂学。此外,在书法、旅游和地理学方面,陆羽也算得上是专家——真是一位标准的国学大师呀!
这么厉害的陆羽大师一定出身名门吧?但实际上,陆羽连出身寒门、草根都算不上,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门、没有根——他是年幼时被一位老和尚从路边捡回庙里的。
传说当时有名的智积禅师在竟陵(今湖北天门)的一个寺院任住持时,在路边领回了被遗弃的三岁孩子陆羽。也有一种说法是智积路过一座小石桥时,听到桥下大雁哀鸣,发现群雁正在用翅膀为一个出生不久的弃婴御寒,于是把他抱了回去(现在天门市那里还有古雁桥和雁叫街)。
不管是三岁还是刚出生就被遗弃,都是很可怜的,但更可怜的是这个小生命还有缺陷。陆羽在自传中就自嘲过自己容貌奇丑并有严重的口吃。因为孩子太小,寺庙不易喂养,智积就把他寄养在一位李先生家里。李先生给他起了名字,叫李疾,字季疵。季是排行用的(伯仲叔季,季最小),倒也罢了,疾和疵是真不好听(哪怕叫弃疾、去病也行)。可见他的生理缺陷是很明显的。
幸运的是,这位李先生很有学问。他的小女儿李冶与陆羽年龄相仿,后来成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首。小陆羽能在李先生的教育下成长非常受益,但在他七八岁的时候,李先生全家离开了竟陵,他只好又回到了智积身边。
又过了两年,开始懂事的季疵令智积十分疼爱,于是又给他重新起了名字。智积出家前姓陆,又从《易》中摘句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给他起名叫陆羽、字鸿渐。鸿就是大雁,渐是渐渐起飞的意思,是希望他像大雁那样羽翼翩翩、循序渐进地振翅高飞。智积发现陆羽聪明好学,又把他送到天门山一位老夫子门下苦学七年。
学业有成后,陆羽在智积的熏陶下喜欢上了茶学,他开始到江南一带游历,一面四处拜访名士学习各种知识,一面考察茶树种植、饮用等学问。终于成为一代大师,一直活到70多岁。
【一个口吃的丑孩子成长为一位幽默、儒雅的名士,一个孤儿成长为一代国学大师。陆羽人生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遇到了智积这样的好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自身的优秀品质。他乐观、自信、勤奋好学又不怕吃苦,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知識链接——中国六大茶类
中国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作方法和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关于喝茶,有“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的讲究。
(责任编辑 赵艳芳)
喝茶这件事,不论是作为一种保健方式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都与陆羽密不可分,因为在茶的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大的人就是陆羽。所以他被称为“茶圣”。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圣的都是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比如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史圣司马迁等等。看到这些名字,大家就会感觉到这位陆羽先生绝对不一般。可以说,茶学就是陆羽开创的。代表陆羽茶学成就的是他的著作《茶经》——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称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的历史悠久。关于茶的起源,说法很多,甚至可以追溯到神农氏尝百草那个时期。但在唐朝的陆羽之前,还没有“茶”这个字。之前表示茶的是“荼”。荼是味道苦的植物。茶也是苦的,但加工成茶叶却有扑鼻的香气。于是陆羽先生大笔一挥,把“荼”字去掉了一个横,来专门表示好喝的茶叶。而那个荼字,就让它代表那些又苦又不好喝的植物去吧。
陆羽长期进行茶学方面的调查研究,而且研究得非常全面。我们要喝一杯茶的话,首先得有茶叶。茶叶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茶树上长出来的。从茶树到茶水中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对,陆羽就是研究整个过程的。他熟悉茶树的栽培、育种,精于茶叶的采摘、制作,并且在对水和茶的鉴定、分级以及茶的烹煮、饮用上造诣精深。
用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茶具,怎么样来喝,都会有味道的优劣,都有一套理论。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了,陆羽的学问也太大了。据记载,陆羽连水是从哪里打回来的都能喝出来。当时的名士更是以能喝到陆羽亲手烹煮的茶水为荣。
陆羽煮的茶最好喝是毫无疑问的,但大家对陆羽趋之若鹜,如果仅仅理解为他们喜好这口儿,就太看不起大唐的名士们了。陆羽除了茶煮得好之外,谈吐特别幽默诙谐,并且注重礼节。最重要的是,陆羽十分博学。
陆羽是中唐诗人,精于文学、史学、小学。这个小学不是我们小学生的小学,而是指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和解释字义的训诂学。此外,在书法、旅游和地理学方面,陆羽也算得上是专家——真是一位标准的国学大师呀!
这么厉害的陆羽大师一定出身名门吧?但实际上,陆羽连出身寒门、草根都算不上,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门、没有根——他是年幼时被一位老和尚从路边捡回庙里的。
传说当时有名的智积禅师在竟陵(今湖北天门)的一个寺院任住持时,在路边领回了被遗弃的三岁孩子陆羽。也有一种说法是智积路过一座小石桥时,听到桥下大雁哀鸣,发现群雁正在用翅膀为一个出生不久的弃婴御寒,于是把他抱了回去(现在天门市那里还有古雁桥和雁叫街)。
不管是三岁还是刚出生就被遗弃,都是很可怜的,但更可怜的是这个小生命还有缺陷。陆羽在自传中就自嘲过自己容貌奇丑并有严重的口吃。因为孩子太小,寺庙不易喂养,智积就把他寄养在一位李先生家里。李先生给他起了名字,叫李疾,字季疵。季是排行用的(伯仲叔季,季最小),倒也罢了,疾和疵是真不好听(哪怕叫弃疾、去病也行)。可见他的生理缺陷是很明显的。
幸运的是,这位李先生很有学问。他的小女儿李冶与陆羽年龄相仿,后来成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首。小陆羽能在李先生的教育下成长非常受益,但在他七八岁的时候,李先生全家离开了竟陵,他只好又回到了智积身边。
又过了两年,开始懂事的季疵令智积十分疼爱,于是又给他重新起了名字。智积出家前姓陆,又从《易》中摘句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给他起名叫陆羽、字鸿渐。鸿就是大雁,渐是渐渐起飞的意思,是希望他像大雁那样羽翼翩翩、循序渐进地振翅高飞。智积发现陆羽聪明好学,又把他送到天门山一位老夫子门下苦学七年。
学业有成后,陆羽在智积的熏陶下喜欢上了茶学,他开始到江南一带游历,一面四处拜访名士学习各种知识,一面考察茶树种植、饮用等学问。终于成为一代大师,一直活到70多岁。
【一个口吃的丑孩子成长为一位幽默、儒雅的名士,一个孤儿成长为一代国学大师。陆羽人生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遇到了智积这样的好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自身的优秀品质。他乐观、自信、勤奋好学又不怕吃苦,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知識链接——中国六大茶类
中国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作方法和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关于喝茶,有“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的讲究。
(责任编辑 赵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