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识”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很热门的一个词语。它的本质是爱,理解,信任,尊重和宽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有句名言: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的,所谓差生只是尚未被发现优点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是天才,他们在等待老师引导他们认识自身独特的价值。
爱是赏识的源泉,教师只有爱学生,把自己也当成孩子,放低姿态,蹲下来与学生沟通,尝试用他们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地理解他们。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充分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学生才会把教师看成是一个有感情的、值得信賴的朋友,而不是冷冰冰的教书机器。孩子就像娇嫩的花朵一样,到底是和风细雨还是暴风骤雨更能滋润他们的心灵呢?答案当然是前者。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在赏识的同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结合多年积累的经验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实事求是,准确合理
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为他们的成长导航,使学生通过教师了解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即使表现不尽如人意,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比如,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读得既流利又满含感情,我会夸奖他: “你的声音像清晨的鸟鸣一样动听。”有的学生读得流利却缺乏感情,我会说:“你读得很标准,像播音员一样。”当学生读得很糟糕的时候,我会鼓励他再试一次,然后赞扬道: “我从你身上看到了进步。”这样灵活、丰富、恰当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们如沐春风,能促使他们持续不断地进步。
二、讲求艺术,用爱感化
赏识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教师总是重复使用同样的赏识方式,没有新意,没有创造,仅仅是“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一类苍白的泛泛表扬,学生慢慢也会不以为然,认为老师只是在敷衍自己,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实际上,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等的不同,所能够接受的赏识方式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自信、开朗的学生,只要教师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传情达意;而内向、自卑的学生,则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次由衷的鼓掌、甚至一个深情的拥抱,都会令学生激动不已,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我的班上曾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古怪,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一次,她在课堂上给“色”字组词时说出了“五颜六色”,我在欣喜的同时下意识地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小脸。结果,她在这一堂课上的表现非常积极主动,而我也更加关注她,给她更多的鼓励。渐渐地,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了。期末考试,她不但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就连以前不讲卫生、不懂礼貌的坏习惯也慢慢改掉了,周围的同学也都愿意和她交朋友了。
所以,教师如果能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地运用语言评价、肢体动作、物质奖励等方式进行表扬,重视赏识的艺术和方法,就可以唤醒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及时发现,落到实处
当发现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把握,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不要放过,而且最好是选择在人多的场合里给予表扬。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将会导致赏识的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小学中、低段的学生,他们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身心处于兴奋状态,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果这时候,教师适时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他们会欣然接受。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让我感受颇深。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多少都有些畏难情绪,面对这一现状,我常常对他们进行鼓励。一个好词,一种新奇的想法,甚至书写比以前工整,我都会先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肯定,然后再分别指出他们文章中存在的不足。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很好地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四、真诚以待,恰如其分
用心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表现,依据他们的现实基础和进步特点进行赏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教师的要求也应该细分层次,设计不同的目标。只要他们努力去做了,就不要吝惜表扬。
在学生心中,教师是神圣的。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要有师者胸怀,关爱、体谅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真正把每一位孩子装在心里,才会被他们的努力付出所感动,才会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感到高兴,才会促使赏识的魅力最大限度地释放。
五、风格习惯,贵在坚持
我们常常说: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养成赏识学生的习惯也非常重要。赏识是树立信心的捷径,是进步的源动力。要让学生在赏识中发现自身的优点,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对待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时,更要有耐心、恒心。这一类学生本来就比较自卑,他们不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赞赏就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用赏识陪伴他们成长。
学会赏识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赏识学生的优点。充分尊重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记住赏识,忘记教育”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铭记在心的金科玉律!
爱是赏识的源泉,教师只有爱学生,把自己也当成孩子,放低姿态,蹲下来与学生沟通,尝试用他们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地理解他们。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充分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学生才会把教师看成是一个有感情的、值得信賴的朋友,而不是冷冰冰的教书机器。孩子就像娇嫩的花朵一样,到底是和风细雨还是暴风骤雨更能滋润他们的心灵呢?答案当然是前者。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在赏识的同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结合多年积累的经验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实事求是,准确合理
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为他们的成长导航,使学生通过教师了解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即使表现不尽如人意,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比如,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读得既流利又满含感情,我会夸奖他: “你的声音像清晨的鸟鸣一样动听。”有的学生读得流利却缺乏感情,我会说:“你读得很标准,像播音员一样。”当学生读得很糟糕的时候,我会鼓励他再试一次,然后赞扬道: “我从你身上看到了进步。”这样灵活、丰富、恰当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们如沐春风,能促使他们持续不断地进步。
二、讲求艺术,用爱感化
赏识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教师总是重复使用同样的赏识方式,没有新意,没有创造,仅仅是“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一类苍白的泛泛表扬,学生慢慢也会不以为然,认为老师只是在敷衍自己,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实际上,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等的不同,所能够接受的赏识方式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自信、开朗的学生,只要教师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传情达意;而内向、自卑的学生,则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次由衷的鼓掌、甚至一个深情的拥抱,都会令学生激动不已,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我的班上曾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古怪,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一次,她在课堂上给“色”字组词时说出了“五颜六色”,我在欣喜的同时下意识地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小脸。结果,她在这一堂课上的表现非常积极主动,而我也更加关注她,给她更多的鼓励。渐渐地,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了。期末考试,她不但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就连以前不讲卫生、不懂礼貌的坏习惯也慢慢改掉了,周围的同学也都愿意和她交朋友了。
所以,教师如果能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地运用语言评价、肢体动作、物质奖励等方式进行表扬,重视赏识的艺术和方法,就可以唤醒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及时发现,落到实处
当发现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把握,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不要放过,而且最好是选择在人多的场合里给予表扬。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将会导致赏识的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小学中、低段的学生,他们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身心处于兴奋状态,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果这时候,教师适时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他们会欣然接受。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让我感受颇深。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多少都有些畏难情绪,面对这一现状,我常常对他们进行鼓励。一个好词,一种新奇的想法,甚至书写比以前工整,我都会先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肯定,然后再分别指出他们文章中存在的不足。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很好地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四、真诚以待,恰如其分
用心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表现,依据他们的现实基础和进步特点进行赏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教师的要求也应该细分层次,设计不同的目标。只要他们努力去做了,就不要吝惜表扬。
在学生心中,教师是神圣的。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要有师者胸怀,关爱、体谅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真正把每一位孩子装在心里,才会被他们的努力付出所感动,才会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感到高兴,才会促使赏识的魅力最大限度地释放。
五、风格习惯,贵在坚持
我们常常说: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养成赏识学生的习惯也非常重要。赏识是树立信心的捷径,是进步的源动力。要让学生在赏识中发现自身的优点,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对待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时,更要有耐心、恒心。这一类学生本来就比较自卑,他们不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赞赏就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用赏识陪伴他们成长。
学会赏识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赏识学生的优点。充分尊重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记住赏识,忘记教育”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铭记在心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