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翻译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出发,针对翻译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了教师在翻译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构建翻译教师的新角色,以实现翻译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
[关键词]翻译教学 教师角色 定位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418-01
翻译的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翻译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和英语基本技能课,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一定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英语技能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英汉互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主要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社会对英语专业新型人才的要求。该课程以实践性强,实用性强,具有独特创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丰富新颖为主要特色。同时,翻译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综合衡量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学生普遍认为翻译最难学,最枯燥,教师也普遍感到翻译课不好教,费时费力,且不容易奏效。就翻译教学的现状而言,主要表现为:课时紧,教材缺,学生重视不够,教学与实践脱节,课程目标不统一,课程建设在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等,这使得翻译教学困难重重。
1. 翻译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是英语教学的改革,尤其是翻译教学改革却相对迟缓和艰难,大部分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中仍然还是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众多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偏离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在重重困境中,高职翻译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设计者和参与者的教师,其角色定位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笔者就高职翻译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教师仍然是课堂活动的中心
学生较低的翻译水平决定了教师仍然是高职翻译课堂教学的中心,高职翻译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以讲为主”的阶段,所讲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教师严格控制教学进度,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均以教师备课时设定的轨道并朝着既定标准答案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以教师对词语、句子或文章的自身理解为主,并将其逐一讲解、分析和翻译。这种单向灌输使得学生缺少自我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更無法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由于师生间缺乏良性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
1.2“授人以鱼”的教学模式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多数教师进行翻译教学时仅仅只是进行理论性和结论性知识的简单传递,侧重于单一知识点的阐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这与高职教育强调知识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背道而驰,教师需要培养和教授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及方法,应该做到“授之以渔”。
1.3教师相关知识的缺乏导致翻译教学愈加枯燥乏味
多数外语教师皆毕业于师范院校外语专业,虽然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但其他专业知识很缺乏,这便使得翻译教学难上加难。增强课堂趣味性能大大降低该课程的难度。课堂的趣味性除了与教学方法有关之外,教师的知识面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 教师在翻译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主要依赖于学生个体不断的翻译实践,自我思考和不断总结。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和参与性,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毕竟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担当课堂教学的新角色,这将有助于翻译教学的事半功倍。在领悟课程要求的同时,基于《翻译》教学的现状和教材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担任以下的角色,同时,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角色的转换成为解决现存学生翻译问题的关键。
2.1充当学生翻译学习的指导者角色
在翻译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呈现者,而是一个指导者。学生也将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而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构建的主体。在翻译教学中,学生对翻译材料的理解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而这些知识对于翻译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和激活这些知识。比如:在讲授习语翻译的时候,帮助并鼓励学生了解东西方相异的文化背景,在此背景之下所产生的不同文化意象及其相关性。总之,教师应该着力扩大学生背景知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翻译兴趣,而且要对教学进行合理指导、监管与评价。
2.23.2 充当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角色
随着教育的民主化,师生之间的界限日趋淡化,教学互动趋于频繁,突破了传统教师的“独裁”地位。师生成为了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的角色,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畏惧心理,营造了融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科恩(Cohen)所言: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愿意且能够置身于学习者的角色,他们就会更深刻地了解学习者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就能更敏锐地感觉到学习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去教他们。
2.3 充当学生知识的建构者角色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将已组织好的“知识集合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更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组织学生将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与自身经历联系起来,通过组织协作式学习,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启发,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设法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建构意义,并自我表现评价、纠正错误。换句话说,学习者自主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如同建盖一座摩天大厦,从图纸的设计到地基夯实,从一砖一瓦的堆砌到整体完工,学习者都是自我知识和经验的建造者、累积者,而教师发挥的则是“脚手架”的作用。它虽是最小的介入,但却给予方向性的指示和动态式的协作。 2.4 充当学生翻译学习的启发者角色
一个深究翻译的人,时常将两种异域文化背景之下的语言进行对比,排难解纷,消异存同之后,必然会悟出翻译之道,更加清楚的感知源语言和目标语的特性,这对于一个翻译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深究翻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将所见东西译成英语的习惯,做到随处拾“译”,激发他们思考和联想。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的母语表达有时也会缺乏普遍性和统一性,这就使得我们无法有效地使用汉英辞典,如:我们使用的钢笔或圆珠笔笔套上那个起到固定作用的部件,可能很多地方的名称都不一样,有的称为“笔挂”、有的称为“笔钩”,可能还有别的名称;再如:我们使用的门锁,在主锁的旁边,一般都有一个小锁(在此本人也只能使用自身习惯的名称),还有人称为“安全锁”或“保险锁”,但无论哪个,都不具备普遍性和统一性。对于这些母语中很常见的东西,启发学生多些思考,通过多种途径,得出英语国家相对应的、通用的、地道的英语表达,不断的归纳总结,在词汇量得到扩充的同时,翻译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2.5 充当学生母语水平的提高者角色
在翻译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在英译汉的时候,有的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英文的意思,却不知道如何用确切的中文来表达;或者在汉译英的时候,直接就搞不懂中文的意思,实在是可悲! 张培基教授指出:“以外语为本行却无心在母语方面下功夫是短期行为,是会吃亏的。”他呼吁应重视对母语的学习,认为“因为人类在思维上有共性,各种语言之间是相通的,对一种语言的精通,必然有助于对另一种语言的理解、学习和掌握。”除意义之外,意境也是翻译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很多学生由于对汉语作品的理解本身就不透彻,所以出现了轻则词不达意,重则文理不同的问题,更谈不上保持原作的风格和韵味了。这都是由于译者母语不扎实所造成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教师有时必须充当语文教师的角色,针对汉语的词义、语法,修辞甚至连语音都是翻译教学所可能涉及的内容,只有将与翻译有关的诸多因素都考虑进去了,才能实现成功翻译。
2.6 充当学生翻译审美的引导者角色
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教学同样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有人说,翻译象是带着手烤和脚镣跳出的舞蹈,这种舞蹈美不美,翻译得好与坏,都需要懂得审美的人才看得出。翻译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识别哪种翻译是好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能感受到翻译的好与坏。在正确的翻译审美观的指引下,才可能跳出美丽的舞蹈,译出准确的句子。面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又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的抽象的“美”,这对于翻译教师来说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只有当学生意识到了美的意境与美的存在,在翻译的过程中才会朝着美的方向去努力,去发展。这便使得我们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教学作为高职英语专业的主要技能课程,在面临课时紧,难度大,师资缺和教材少的情况下,更需要教师从我做起,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及教学的“独裁者”,而应尽快实现教学模式和自身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翻译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启发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母语水平的提高者、翻译审美的引导者。当然,翻译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素质,还有待于我们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Cohen,2000 A.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2]Kiraly Don.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M]. Manchester:Saint Jerome Publication,2000.
[3]林琼.外语教学中教学角色的擅变[J].四川外语学报,2002(1).
[4]严权.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变[J].教育探索,2005(2).
[5]朱曼华.张培基.译苑耕耘录[J].北京:中国翻译,1996,(6)36- 3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杨丽萍,女,1978年2月,云南省普洱学院英语系,讲师,云南墨江人,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
第二作者:张飞,女,1984年12月,云南省普洱学院英语系,讲师,云南澜沧人,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
[关键词]翻译教学 教师角色 定位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418-01
翻译的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翻译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和英语基本技能课,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一定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英语技能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英汉互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主要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社会对英语专业新型人才的要求。该课程以实践性强,实用性强,具有独特创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丰富新颖为主要特色。同时,翻译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综合衡量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学生普遍认为翻译最难学,最枯燥,教师也普遍感到翻译课不好教,费时费力,且不容易奏效。就翻译教学的现状而言,主要表现为:课时紧,教材缺,学生重视不够,教学与实践脱节,课程目标不统一,课程建设在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等,这使得翻译教学困难重重。
1. 翻译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是英语教学的改革,尤其是翻译教学改革却相对迟缓和艰难,大部分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中仍然还是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众多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偏离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在重重困境中,高职翻译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设计者和参与者的教师,其角色定位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笔者就高职翻译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教师仍然是课堂活动的中心
学生较低的翻译水平决定了教师仍然是高职翻译课堂教学的中心,高职翻译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以讲为主”的阶段,所讲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教师严格控制教学进度,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均以教师备课时设定的轨道并朝着既定标准答案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以教师对词语、句子或文章的自身理解为主,并将其逐一讲解、分析和翻译。这种单向灌输使得学生缺少自我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更無法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由于师生间缺乏良性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
1.2“授人以鱼”的教学模式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多数教师进行翻译教学时仅仅只是进行理论性和结论性知识的简单传递,侧重于单一知识点的阐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这与高职教育强调知识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背道而驰,教师需要培养和教授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及方法,应该做到“授之以渔”。
1.3教师相关知识的缺乏导致翻译教学愈加枯燥乏味
多数外语教师皆毕业于师范院校外语专业,虽然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但其他专业知识很缺乏,这便使得翻译教学难上加难。增强课堂趣味性能大大降低该课程的难度。课堂的趣味性除了与教学方法有关之外,教师的知识面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 教师在翻译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主要依赖于学生个体不断的翻译实践,自我思考和不断总结。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和参与性,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毕竟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担当课堂教学的新角色,这将有助于翻译教学的事半功倍。在领悟课程要求的同时,基于《翻译》教学的现状和教材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担任以下的角色,同时,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角色的转换成为解决现存学生翻译问题的关键。
2.1充当学生翻译学习的指导者角色
在翻译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呈现者,而是一个指导者。学生也将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而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构建的主体。在翻译教学中,学生对翻译材料的理解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而这些知识对于翻译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和激活这些知识。比如:在讲授习语翻译的时候,帮助并鼓励学生了解东西方相异的文化背景,在此背景之下所产生的不同文化意象及其相关性。总之,教师应该着力扩大学生背景知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翻译兴趣,而且要对教学进行合理指导、监管与评价。
2.23.2 充当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角色
随着教育的民主化,师生之间的界限日趋淡化,教学互动趋于频繁,突破了传统教师的“独裁”地位。师生成为了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的角色,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畏惧心理,营造了融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科恩(Cohen)所言: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愿意且能够置身于学习者的角色,他们就会更深刻地了解学习者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就能更敏锐地感觉到学习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去教他们。
2.3 充当学生知识的建构者角色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将已组织好的“知识集合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更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组织学生将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与自身经历联系起来,通过组织协作式学习,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启发,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设法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建构意义,并自我表现评价、纠正错误。换句话说,学习者自主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如同建盖一座摩天大厦,从图纸的设计到地基夯实,从一砖一瓦的堆砌到整体完工,学习者都是自我知识和经验的建造者、累积者,而教师发挥的则是“脚手架”的作用。它虽是最小的介入,但却给予方向性的指示和动态式的协作。 2.4 充当学生翻译学习的启发者角色
一个深究翻译的人,时常将两种异域文化背景之下的语言进行对比,排难解纷,消异存同之后,必然会悟出翻译之道,更加清楚的感知源语言和目标语的特性,这对于一个翻译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深究翻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将所见东西译成英语的习惯,做到随处拾“译”,激发他们思考和联想。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的母语表达有时也会缺乏普遍性和统一性,这就使得我们无法有效地使用汉英辞典,如:我们使用的钢笔或圆珠笔笔套上那个起到固定作用的部件,可能很多地方的名称都不一样,有的称为“笔挂”、有的称为“笔钩”,可能还有别的名称;再如:我们使用的门锁,在主锁的旁边,一般都有一个小锁(在此本人也只能使用自身习惯的名称),还有人称为“安全锁”或“保险锁”,但无论哪个,都不具备普遍性和统一性。对于这些母语中很常见的东西,启发学生多些思考,通过多种途径,得出英语国家相对应的、通用的、地道的英语表达,不断的归纳总结,在词汇量得到扩充的同时,翻译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2.5 充当学生母语水平的提高者角色
在翻译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在英译汉的时候,有的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英文的意思,却不知道如何用确切的中文来表达;或者在汉译英的时候,直接就搞不懂中文的意思,实在是可悲! 张培基教授指出:“以外语为本行却无心在母语方面下功夫是短期行为,是会吃亏的。”他呼吁应重视对母语的学习,认为“因为人类在思维上有共性,各种语言之间是相通的,对一种语言的精通,必然有助于对另一种语言的理解、学习和掌握。”除意义之外,意境也是翻译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很多学生由于对汉语作品的理解本身就不透彻,所以出现了轻则词不达意,重则文理不同的问题,更谈不上保持原作的风格和韵味了。这都是由于译者母语不扎实所造成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教师有时必须充当语文教师的角色,针对汉语的词义、语法,修辞甚至连语音都是翻译教学所可能涉及的内容,只有将与翻译有关的诸多因素都考虑进去了,才能实现成功翻译。
2.6 充当学生翻译审美的引导者角色
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教学同样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有人说,翻译象是带着手烤和脚镣跳出的舞蹈,这种舞蹈美不美,翻译得好与坏,都需要懂得审美的人才看得出。翻译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识别哪种翻译是好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能感受到翻译的好与坏。在正确的翻译审美观的指引下,才可能跳出美丽的舞蹈,译出准确的句子。面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又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的抽象的“美”,这对于翻译教师来说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只有当学生意识到了美的意境与美的存在,在翻译的过程中才会朝着美的方向去努力,去发展。这便使得我们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教学作为高职英语专业的主要技能课程,在面临课时紧,难度大,师资缺和教材少的情况下,更需要教师从我做起,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及教学的“独裁者”,而应尽快实现教学模式和自身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翻译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启发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母语水平的提高者、翻译审美的引导者。当然,翻译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素质,还有待于我们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Cohen,2000 A.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2]Kiraly Don.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M]. Manchester:Saint Jerome Publication,2000.
[3]林琼.外语教学中教学角色的擅变[J].四川外语学报,2002(1).
[4]严权.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变[J].教育探索,2005(2).
[5]朱曼华.张培基.译苑耕耘录[J].北京:中国翻译,1996,(6)36- 3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杨丽萍,女,1978年2月,云南省普洱学院英语系,讲师,云南墨江人,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
第二作者:张飞,女,1984年12月,云南省普洱学院英语系,讲师,云南澜沧人,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