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财能否搭上互联网快车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一些人片面认为的P2P,而是包含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一切金融服务形式。相较于已经相对饱和的个人理财市场,尚属“处女地”且具有大量沉淀资金的企业理财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
  据统计,中国银行业资产超过200万亿元,资产管理行业约90万亿元,财富管理行业约100万亿元。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资产将超过30万亿元,5年间体量将增长15倍。除传统个人和小微企业借贷外,还有大量资产融通、交易需求,如信贷资产证券化、小贷资产收益权、应收账款收益权、商业汇票收益权等资产转让业务。
  根据《2015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数据,2015年机构专属类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36.41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近22.98%,环比上升1.48%;存续余额7.2万亿元,占比30.64%,环比上升1.07%。
  此外,Wind 资讯数据显示,2015年A股625家上市公司宣布投资理财产品,共计5482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12年和2013年仅分别为146.5亿元和1434.9亿元。
  以上数据显示出一个结论——企业理财市场前景广阔。在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借助“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互联网金融则尤为火爆,但企业理财市场问津者寥寥。
  因为P2P的雷声阵阵,眼下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却似乎在走向另一个极端,企业不再频频发声,有的甚至不再提“P2P”,不再提“互联网金融”,转而改称“金融科技”,更有网贷企业着急更名,仿佛去掉企业名称里的“互联网金融”字样,就与风险一词脱离关系,进入人们眼中的可靠企业名单。而一些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听到“互联网金融”一词就唯恐避之不及,一棍子将整个行业打死。
  可就在一些企业“找不着北”的时候,互联网巨头们,正在这个领域开疆拓土,不断发展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形式。工资理财、消费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它们正在这些领域排兵布阵,抢先占领市场。企业理财也成为布局的下一个目标。
  那么,企业理财能否顺势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在未来实现长足发展?
  众所周知,企业理财要最大效能地利用闲置资金,提升资金的总体收益率。目前,虽然中小企业在选择信贷产品时主动性越来越强,但针对企业的理财端,大部分仍被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垄断。
  眼下,互联网巨头及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瞄准时机率先抢占这一市场。6月初,京东金融上线对公理财产品“企业金库”:企业金库活期最低1元起投、定期最低1万起投、最高7天周期。在同等起投门槛或者理财期限下,收益高于大部分理财产品,同时灵活度也好于大部分理财产品。此外,企业金库赎回资金也方便快捷,用户发起赎回后,最快可实现“T+1”回款。同样在今年,原本做阳光私募起家的中子星优财转型,推出企业级理财产品“企明星”,投资标的主要有专业资管产品的优先级、直投银行内部优质资产、货币基金以及保本分红型的稳健型资管产品。拜特科技也推出了企业理财产品,可以供企业客户进行基金购买、赎回、交易查询、收益查询等一站式理财操作。
  “国内企业理财的市场十分广阔,但这个市场才刚刚觉醒,互联网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一般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动力去为企业闲置资金增值。”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表示。
  据悉,开鑫贷服务的大中小型借款企业已经超过11000家。“在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阶段很多企业在流动资金理财上的需求也非常值得深挖。很多企业闲置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多数还未实现企业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周治翰指出,“如何盘活开鑫贷服务的企业和股东上下游的上万家企业客户,把他们的理财需求激活,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是我们最近研究的方向。”
  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加强,平台获客成本的持续走高,相较于已经相对饱和的个人理财市场,尚属“处女地”且具有大量沉淀资金的企业理财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
  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势在于,对于每个企业客户,可以提供定制化的产品,相较传统的企业理财,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机构的不同期限、投向及收益率要求。从收益和安全性平衡的角度来说,这类金融资产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但周治翰同时也指出:“相较于个人理财市场,企业理财的准入门槛更高,对平台背景、产品、运营、风控等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所以,目前进入这一市场的主要是有国资、大型上市企业等强大背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互联网金融并不仅仅是一些人片面认为的P2P,而是包含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一切金融服务形式。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代表性业务是“to C”,未来,互联网金融还将从C端向B端演变,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企业正在从单纯以借贷为主的金融需求,向复杂化和定制化的金融需求转变。互联网金融在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快速匹配有差异化需求的资金和资产直接对接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当企业理财真正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其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爆发点也并非遥不可期。
其他文献
编者按 2016年6月,国际金融专业人士协会(ISOFP)财富管理中国分会成立并启动了其在中国财富管理领域的首个培训认证项目——国际认证财富管理师(Certified Wealth Management Advisor, CWMA)培训,希望借此培养适合中国市场发展的专业财富管理师,推动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专业化进程。对于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
期刊
资产价格上涨而物价不涨的逻辑在于,全球超发的货币大部分都落入了富人手里,贫富差距在扩大,穷人虽然有需求,但不构成有效需求,富人拿到了钱就去玩资本游戏。为何货币超发必然导致钱到少数人手里而很少能到老百姓手里?这是因为货币总是流向回报率最高的领域,这些领域都是少数人获利,全球各国货币超发的最终结局似乎都是如此。  近期,美国标普500指数和道指再创历史新高,但却没看到美国投资者特别兴奋,或许是因为指数
期刊
同行是冤家,信租会这个成立刚一年多的机构,却在短短的1年里将全国各地中小汽车租赁企业“捏”在了一起,打破了行业的丢车魔咒。  车,是汽车租赁企业的生存之本。做汽车租赁的企业,没有了车,等于丢掉了“饭碗”,而对于中小汽车租赁企业而言,丢一台车,或许就意味着一年的收入“打水漂”,甚至导致企业倒闭。尤其是近几年汽车租赁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之后,中小汽车租赁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骗租者也得到极
期刊
巨雷之下有真相。2016年上半年,虽然行业巨雷接连引爆,引发监管层重拳整治,但是,巨雷带来的“血的教训”,让“高烧”的行业开始降温,也让此前跟着行业一起疯狂的投资者们逐渐找回了理智。这可谓行业之幸。  在3月~6月,本刊开展了一项针对P2P网贷投资者的问卷调研活动。通过对收到的6531份有效问卷进行研究分析,我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能够正确看待P2P网贷的风险。P2P网贷已经从以前的“拼人
期刊
最近,笔者所在基金内部有些讨论,主要是关于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最后,我们并没有得出大家公认的结论,不过这个讨论引发了笔者的长久思考。在笔者看来,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本身。  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英文名词,“Investulator”,这个词其实是Investor(投资者)和Speculator(投机者)两个单词的叠加词,这个词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两个概念极容易混淆。400年前东印度公司在
期刊
女性做资产配置更多会选择P2P网贷,男性则以股票或基金为主;女性投资网贷动辄上万元,男性则喜欢先投一点“小试牛刀”;女性投资保本为上,男性投资则不但要保本,有高收益也会愿意冒点风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贷投资者的投资习惯,为平台及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有益参考,自2016年3月开始,本刊面向广大投资者,通过本刊微信公众号(dzlcgw)及相关活动,以问卷形式,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P2P网贷投资者有奖问卷调
期刊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实现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并找到每笔资金最适合的投资方式,才能更好地分散风险,实现资产增值。  纪先生,47岁,民营企业家,有一处厂房及多处代理销售公司;纪太太,44岁,与先生共同经营家中企业。纪先生夫妇的孩子19岁,正在读大学,夫妻双方父母独自居住,均有退休金用于养老。  家庭财务状况  纪先生为企业法人,年收入48万元,年终奖24万元;纪太太为企业副总,年收入36万元,年终奖18
期刊
7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交通银行联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16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吴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广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原副省长陈云贤,交通银行副行长王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进出口银行
期刊
有无银行资金存管似乎已成了网贷平台的生死线,是平台得以在监管政策下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  所谓的银行资金存管,是指由银行管理资金,平台管理交易,做到资金与交易分离,使得平台无法直接接触资金,避免客户资金被挪用。目前,银行与网贷平台开展的资金存管合作模式共分3种:银行直连、直接存管、联合存管。  自2016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地掀起了一场针对网贷行业规模空前的专项整治行动,网贷行业迎来了最为密集
期刊
《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更多人记住了王铮亮,对他而言,通过这首歌把感动带给听众,更是一件暖心的事。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2014年央视春晚上,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戳中无数听众的“泪点”。悦耳的旋律令人沉醉,让人不禁感叹岁月悄无声息的流逝。  对歌手来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是一种“LOGO”,让更多人知道并喜欢自己。而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原唱王铮亮来说,这首歌无疑成了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