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124例患有下肢DVT的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本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治愈率32.5%,好转率59.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DVT病人,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学“脉痹”范畴,古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湿热蕴结、脉络不通有关。如:《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久劳,热气盛,为湿热所折,气结筋中”。“气血瘀滞则通,脉道阻塞则肿,久淤而生热”。多发生于小腿静脉、髂股静脉,治疗比较困难,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栓子脱落还可造成肺栓塞导致猝死,因此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1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4例,男74例,女50例;年龄22-78岁。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治疗方法
  西医:患者均予常规治疗,采用卧床、溶栓、祛聚、抗凝等方法,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15-30°,病程较长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足背伸屈活动,以促进患肢静脉回流,下床活动时可穿弹力袜或应用弹力绷带。
  中医:根据病人的舌苔、脉象及症状体征进行辨证采用中药内服。湿热下注型治法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血脉瘀阻型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药汤剂250ml,每日2次温服,15天为1个疗程。同时将芒硝500克、冰片50克溶于外洗的中药汤剂中,为患者湿敷。湿敷应连续性,不能中断,2周为1个疗程。加强皮肤护理,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1.3结果
  本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治愈率32.5%,好转率59.7%
  
  2 护理
  
  2.1患肢护理:急性发病后10-14内天绝对卧床休息,包括在床上大小便,患肢禁止热敷、按摩,以免血栓脱落。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膝关节微曲,下垫宽大软枕。10-14天后可下床活动。行足背伸屈运动,每日数十次,每次3-5分钟,以促进静脉回流。
  2.2药物护理:治疗期间,观察病人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紫癜及血尿、血便等情况,如果出血是由于抗凝剂过量所致,应暂停或减量使用药物。每周定时监测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一般将INR控制在2-3之间。输液完毕,穿刺点按压15分钟。
  2.3饮食护理: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食辛辣肥厚之品,多食冬瓜、香蕉、薏米、鲤鱼等,以利尿消肿。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加,从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2.4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和肿胀情况,同时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色泽、弹性和患肢感觉。每日测量肢体周径并记录,一般选膝关节上下各10cm处测量,并与溶栓前对比,以观察了解疾病的发展及恢复情况。若疼痛剧烈,遵医嘱使用利尿剂、激素及止痛剂。
  2.5心理护理:由于疼痛、肿胀以及限制下床活動,病人会感到痛苦和焦虑,我们应关心体贴病人,加强心理疏导,使病人能进行自我调节,积极接受治疗,并能主动发挥自我护理的能力。
  2.6肺栓塞的预防护理: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约11%在出现症状的1小时内死亡(1)。病人如果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及咳血等症状,立即给予平卧,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活动。报告医生,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高浓度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积极配合抢救。
  
  3 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戒烟,让病人全面了解吸烟对于生命的危险,使病人有足够的动机永远戒绝香烟的诱惑。由于病人血液循环不良,肢体极易发生感染、溃疡,且不易愈合,所以应指导病人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抓伤、擦伤等。适当的休息和运动,养成活动踝关节及屈伸膝关节的习惯。合理饮食,避免肥胖。需要继续服药者,应遵医嘱服用;出院后需穿弹力袜3-6个月,卧床时抬高患肢,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立,以防复发;定期门诊复查,随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4 护理体会
  19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造成的(2),饮食与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得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数在不断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护理,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因此,在西医治疗护理的同时,结合中医中药的运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德英.田莳.血管外科护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对胰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疼痛影响,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36例,分为干预组86例与对照组50例。对于干预组进行特色的心坪护理干预,对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POF)的发病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人的个性特征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卵巢早衰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卵巢早衰的预防、保健、以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40~60岁妇女为发病高峰。起病隐匿,以乳腺内无痛性肿块为常见症状。乳腺癌早期治疗预后较好,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X线平片、磁共振检查等,本文对我院从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7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彩超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在该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水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156例显示了阑尾炎声像图改变,符合率为78%。结论:较之CT、MRI等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有其简便、快捷、可重复性、无损伤、费用低的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阑尾炎;高频超声    【Abstract】Objectiv
目的:考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8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70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