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确认目标、设定计划、是实施学习计划的根本,从根本性地提高中职学生弹唱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演奏时的减少心理障碍,使演奏者放松紧张心情,克服“怯场”,能使演奏者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关键词:天赋因素 技术因素 临场经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214-01
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就要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及表演欲望,这样就能弥补一下表演水平上的缺陷;反之,即使是十分熟练的歌曲也发挥不到理想的水平。因此,在中职学生学习阶段培养其弹唱心理素质及表演欲望是非常重要的,以良好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圆满的完成每一首歌曲是弹唱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弹唱表演艺术里,能力是表演创造中最丰富、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其中包括音乐表演者的记忆、体验、传情与投情、联想与想象、临场发挥等。加强音乐表演者心理能力的开发,对提高音乐表演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弹唱”顾名思义就是由“弹和唱”两个部分组成的,这两个部分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音乐才能和全面的技术功底。
“弹“即是演奏:
要想做一名好的演奏者,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及高超的演奏技巧等各方面较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演奏者。
演奏者应该具备三点基本因素:
第一,天赋因素:
天赋因素是指人所具备的先天生理特点,主要指与生俱来的素质,是遗传基因和后天培养教育的基础,从生理上说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即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便称之为素质,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人素质的差异是从每个人生理、心理成熟水平的不同来决定的,因此,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对素质的理解。而生理条件是演奏时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指在演奏活动中人的情绪变化的反应程度。在音乐演奏中每个人都存在个别的差异,这种差异取决于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就演奏者来说,在演奏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所形成的思维、情绪和意志等,都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着演奏的成败。在教学中差不多都会碰到以下情况:学生自己练习时非常流畅、动作灵活自如、富有感情,只要有人观看表演便会错误百出。这就是心理活动失常而影响正常的演奏状态,会出现失误、手指无法控制、没法完整演奏。中职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环境的因素导致生理上紧张从而使心理紧张两者产生不良的循环状态。由此可见,演奏者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对演奏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技术因素:
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先决条件,那么良好的技术准备就是后天培养的了。演奏者必须在这演奏过程中把握住各种细腻、复杂的瞬间,协调各种感官,随时调整各部位的动作。要协调各种感官调整各部位的动作,核心问题是“心理调控”,迅速转移与分配自己的“注意”点,通过心理控制来完成好作品。确认目标、设定计划、是实施学习计划的根本,从根本性地提高中职学生弹唱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演奏时的减少心理障碍,使演奏者放松紧张心情,克服“怯场”,能使演奏者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第三,临场经验:
在演奏过程中,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和怯场的直接原因是周围的环境与平时练习时的环境不同。因此,要多给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只有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才能体会到演出的过程与心得,让学生自己慢慢领悟到演出时与平时练习的心态要保持一样的放松与自然。当然,要想让演奏者排除演奏中的心理障碍,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控能力,首先取决自身是否端正学习态度、良好心态和成功的信心。其次,要懂得排除心理障碍与提高心理素质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它需要演奏者在漫长而艰辛的练习过程中去体验与品味,尤其要注意平时基础的训练,对曲目要进行严格把关,认真仔细地完成好每一个技术环节,并攻克所有的技术难点和重点。只有基础打扎实,才能很自如地控制住键盘,另外在走台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心理负担。
在表演过程中,从容、自信及恰当的兴奋度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具备的,着重表现在钢琴演奏中,要想调动脑部神经在最为良好的状态使心理得到调节与控制,使其能顺利的完成作品。演奏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把自己容入其中,要被自己所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所感染,眼睛看到的是音符,耳朵听到的是优美的旋律,脑海中想的是音乐形象,这样才能对自己心态和情绪起到帮助。
“唱”即是歌唱:
歌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先天天赋的好坏来决定这种能力的好坏,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及培养来提高歌唱的能力。要想成为出色的歌唱者,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方法对歌唱者进行技术、技艺能力培养,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在创造的过程。但是,中职学生学习阶段,是一个身心慢慢走向成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所以在表演过程中会有紧张的心理,从而影响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由此我们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歌唱心理的培养,首先我们要克服心理障碍是歌唱时最为重要意义。歌唱心理是由歌唱时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及其互相作用的全过程。歌唱心理来源于歌唱者对歌曲的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对于歌唱者的演唱行为能产生反向作用。歌唱行为是歌唱心理的表现过程,歌唱心理是歌唱过程中的一种情绪表现,它对演唱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歌唱就是心理有负担。例如,我们教的学生,虽然平时有的唱的很好,但到正式演出时却紧张的不能控制自己,出现声小、声音发颤、心跳加速、忘词跑调等现象。当然,这些现象都是心理素质调控能力不好所导致。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在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传授。例如,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带动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以自身丰富的经验来引发及鼓励学生,从而在演唱时能达到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一切与发声有关的发生器官才能处于积极灵活、协调一致的状态,从而发出的优美、自然声音。实践证明,只有心理素质好、技术掌握好,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好的演唱水平。第二是技术、技艺的能力培养,只有这两点结合好才能完成好的歌唱作品。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弹唱过程中获得最佳心态,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去体会过程与心得,并不断地进行总结与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以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
关键词:天赋因素 技术因素 临场经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214-01
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就要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及表演欲望,这样就能弥补一下表演水平上的缺陷;反之,即使是十分熟练的歌曲也发挥不到理想的水平。因此,在中职学生学习阶段培养其弹唱心理素质及表演欲望是非常重要的,以良好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圆满的完成每一首歌曲是弹唱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弹唱表演艺术里,能力是表演创造中最丰富、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其中包括音乐表演者的记忆、体验、传情与投情、联想与想象、临场发挥等。加强音乐表演者心理能力的开发,对提高音乐表演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弹唱”顾名思义就是由“弹和唱”两个部分组成的,这两个部分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音乐才能和全面的技术功底。
“弹“即是演奏:
要想做一名好的演奏者,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及高超的演奏技巧等各方面较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演奏者。
演奏者应该具备三点基本因素:
第一,天赋因素:
天赋因素是指人所具备的先天生理特点,主要指与生俱来的素质,是遗传基因和后天培养教育的基础,从生理上说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即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便称之为素质,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人素质的差异是从每个人生理、心理成熟水平的不同来决定的,因此,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对素质的理解。而生理条件是演奏时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指在演奏活动中人的情绪变化的反应程度。在音乐演奏中每个人都存在个别的差异,这种差异取决于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就演奏者来说,在演奏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所形成的思维、情绪和意志等,都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着演奏的成败。在教学中差不多都会碰到以下情况:学生自己练习时非常流畅、动作灵活自如、富有感情,只要有人观看表演便会错误百出。这就是心理活动失常而影响正常的演奏状态,会出现失误、手指无法控制、没法完整演奏。中职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环境的因素导致生理上紧张从而使心理紧张两者产生不良的循环状态。由此可见,演奏者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对演奏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技术因素:
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先决条件,那么良好的技术准备就是后天培养的了。演奏者必须在这演奏过程中把握住各种细腻、复杂的瞬间,协调各种感官,随时调整各部位的动作。要协调各种感官调整各部位的动作,核心问题是“心理调控”,迅速转移与分配自己的“注意”点,通过心理控制来完成好作品。确认目标、设定计划、是实施学习计划的根本,从根本性地提高中职学生弹唱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演奏时的减少心理障碍,使演奏者放松紧张心情,克服“怯场”,能使演奏者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第三,临场经验:
在演奏过程中,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和怯场的直接原因是周围的环境与平时练习时的环境不同。因此,要多给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只有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才能体会到演出的过程与心得,让学生自己慢慢领悟到演出时与平时练习的心态要保持一样的放松与自然。当然,要想让演奏者排除演奏中的心理障碍,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控能力,首先取决自身是否端正学习态度、良好心态和成功的信心。其次,要懂得排除心理障碍与提高心理素质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它需要演奏者在漫长而艰辛的练习过程中去体验与品味,尤其要注意平时基础的训练,对曲目要进行严格把关,认真仔细地完成好每一个技术环节,并攻克所有的技术难点和重点。只有基础打扎实,才能很自如地控制住键盘,另外在走台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心理负担。
在表演过程中,从容、自信及恰当的兴奋度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具备的,着重表现在钢琴演奏中,要想调动脑部神经在最为良好的状态使心理得到调节与控制,使其能顺利的完成作品。演奏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把自己容入其中,要被自己所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所感染,眼睛看到的是音符,耳朵听到的是优美的旋律,脑海中想的是音乐形象,这样才能对自己心态和情绪起到帮助。
“唱”即是歌唱:
歌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先天天赋的好坏来决定这种能力的好坏,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及培养来提高歌唱的能力。要想成为出色的歌唱者,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方法对歌唱者进行技术、技艺能力培养,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在创造的过程。但是,中职学生学习阶段,是一个身心慢慢走向成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所以在表演过程中会有紧张的心理,从而影响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由此我们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歌唱心理的培养,首先我们要克服心理障碍是歌唱时最为重要意义。歌唱心理是由歌唱时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及其互相作用的全过程。歌唱心理来源于歌唱者对歌曲的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对于歌唱者的演唱行为能产生反向作用。歌唱行为是歌唱心理的表现过程,歌唱心理是歌唱过程中的一种情绪表现,它对演唱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歌唱就是心理有负担。例如,我们教的学生,虽然平时有的唱的很好,但到正式演出时却紧张的不能控制自己,出现声小、声音发颤、心跳加速、忘词跑调等现象。当然,这些现象都是心理素质调控能力不好所导致。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在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传授。例如,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带动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以自身丰富的经验来引发及鼓励学生,从而在演唱时能达到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一切与发声有关的发生器官才能处于积极灵活、协调一致的状态,从而发出的优美、自然声音。实践证明,只有心理素质好、技术掌握好,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好的演唱水平。第二是技术、技艺的能力培养,只有这两点结合好才能完成好的歌唱作品。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弹唱过程中获得最佳心态,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去体会过程与心得,并不断地进行总结与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以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