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班上一位叫小丹的文静女孩,她做事认真负责,听讲也不错,但在数学方面领悟得比较慢,每次的课上练习都做不完,跟不上其他同学的速度,久而久之就不再愿意做题,对学好数学丧失信心。各任课教师和小丹的家长常常在一起讨论对策,给小丹开“小灶”,但情况还是不断“恶化”,初一期末考试时,她的数学成绩仅有40多分。
初二刚开学,我校开始尝试运用分层测试卡。在第一节数学课上,我特意观察小丹的表现,开始时还和往常一样,安静而沉默地听讲、做练习,做不上来的题目也整整齐齐地抄好……然而,在做分层测试卡检测时,小丹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检测题共有A、B、C三组,A组题要求所有的同学都必须完成,一共五道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继续做下面的题,只要学生做对其中一组的题目,就可以得到100分。这时,我看到小丹的表情发生变化,一改以前默不作声的样子,迅速地拿起笔来做题。但这次她做得还是很慢,5道题有3道是正确的,尽管如此,她还是十分高兴,因为她完整地写完了一组题。于是,我对小丹说:“小丹,你这次进步真大,下次再接再厉。”并在卷子上画了一个“心”。有了进步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从此,小丹学习的劲头更盛。
二、案例分析
一个简单的措施与手段对学生的改变是明显的,这对我触动很大。从教十几年,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其中不乏学困生,即使老师和家长运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也不能改变他们成绩慢慢下滑的趋势,不能阻止他们产生对数学的厌烦和抵制情绪。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基本上运用班级授课的方式,难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教学设计强调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忽视学生间的差异性。这说明抽象、理性的数学内容的教学与学习亟须进行改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人人都应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会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其个人成长来说,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本阶段的主要生活过程,在课堂上的感受直接体现学生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大概分为四种类型:暂时性困难学生、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学生与整体型困难学生。案例中的学生明显属于能力型困难学生。他们在学习上理解慢、习惯死记硬背、不了解知识内在联系,所学的知识零散、无序,无法构建知识结构,导致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迁移、综合运用的情况难以应对,不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但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教师和家长可以开发他们的这些动力资源。
数学分层测试卡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评价依据,教师可以抓住课上的时间,管理学困生,让他们跟上课堂的基本步伐,每节课都有所收获,随着知识的积累,这些学生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此外,分层测试卡操作简单,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学习上的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燃起教师对学生的希望之火,树立新的学生观、评价观,积极地探索学困生转化之路。
三、行动研究轨迹
数学分层测试卡遵循“以学生为本,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堂的学习中都能有成功体验”的指导思想,以诊断与激励为主要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已往“一刀切”的现象。它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搭建成功的舞台,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水平和潜力,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学习的自信。
1.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新理念
学习即生活。学生生活幸福与否和教师的理念紧密相连。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数学学困生却有增无减,我们在感慨的同时,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那些所谓的“学困生”真的无可救药了吗?他们是何时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我们是否真正关注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是否想过办法来缩小这种差异?因材施教一直是我们提倡的教育理念,要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都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教师不仅要改变自己“一刀切”的陋习,还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不盲目攀比,学会体验进步。分层测试卡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开门“把手”,教师会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中无形地更新观念,努力地想办法、找措施来改变课堂结构,构成良性循环。
2.合理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体式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后进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就会有更多的学困生出现。因此,教师使用分层测试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分层与分组。教师要综合考虑全班每位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分层、分组,可以将学生分成五组,把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混编在各个小组中,便于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每个小组设有一名小组长,便于在课堂上对不良行为及时地给予反馈与纠正。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分层、分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清楚而又迅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智力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教师通过三组题的完成情况,能够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指导,真正地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促进学习,为学困生注入学习动力
各个班级中都会有“学困生”。每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早出晚归,听课、练习、写作业。这些学困生表面上接受平等的学校教育,但实际上他们根本追不上传统的班级授课速度,远远地落在后面,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断累积,最后丧失信心,如案例中的小丹。然而,他们不是差生,有学好的愿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被课堂教学冷落、放弃。分层测试卡给学困生带来数学学习的希望,改变他们以往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数学分层测试卡中的习题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一层可单独设为100分,全对就可以得到三个100分。学生没有将题目全部做对时,为了鼓励学生改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只要改对了,也会得到100分,还可以添加一些评语进行表扬。日积月累,教师就会看到这些学困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1)学困生不再排斥数学
分层使用与分层评价使那些数学“跟不上”,甚至被教师认为“没什么戏、至多考试及格”的学生也会做一些复杂的数学题了。我们不得不说,这与分层理念与措施存在密切的关系。分层测试卡的使用使这些学生有了上进的抓手和途径,有了成功的体验,形成良性循环。记得有一位同学第一次在分层测试卡检测中取得100分,显得格外兴奋,不仅在课间的时候找我谈话,还让家长在成绩单上签了字。这些表现令人意外而又动容。而小丹原本就具备一定的学习品质,在分层测试卡的使用中,进步也非常大,在上次期末考试中数学取得81分的成绩。
(2)学习数学更“带劲儿”了
学困生是在课堂中常被忽略的群体,其实优等生也常常被忽略,教师要顾及全班同学的接受能力,可能有很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学困生身上,这在无形中遏制了优等生的发展,搁置他们的时间。分层测试卡三组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广阔的锻炼天地,他们就像加满了油的汽车,在学习的道路上你追我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3)数学让学生找回自信
其实每个班级都有像小丹这样思维慢、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追不上传统班级授课的速度,最后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也就不能改变学困生的现状。分层测试卡的题目设计正是考虑这一点,不仅把所学的内容分层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解决了学生做题速度的差异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体验成功的乐趣,推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学生有了收获,才会有动力与自尊。在学生恢复自信的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此时的我感慨万分:一个不是那么高深的举措——“构建成功”却令人震惊地重建孩子的自信,鼓起他们前行的内在动力。分层测试卡让落队的学生重新搭上行驶的列车。
四、成绩与效果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心重新回到课堂,学习气氛浓郁。每位学生都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始终处在横、纵两个方向的对比中,和自己比,和同学比,有意无意地计算自己取得的100分,期待有更多的100分来肯定自己,期盼教师更多的鼓励性话语。分层测试卡的使用有效地扭转学困生讨厌数学的心理,让他们体会到了级级上台阶的感觉,有了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大大改善了两极分化的情况。学生的成绩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平均分和优秀率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其实,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都非常关注,但常常是无能为力,不能督促孩子的学习。使用分层测试卡之后,家长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心中燃起希望。虽然有些家长看不懂题应该怎样做,但能清楚地看到孩子在分层测试卡中的表现,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不再盲目地给孩子制订一些不切实的目标。他们也学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进步,时常向教师打电话寻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家校形成了教育合力。
分层测试卡的使用让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切实地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深深地烙上分层、分组的烙印,使教师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更好的成绩。
虽然我们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时间并不长,很多东西都在摸索之中,但它却促使教师们要进行真正的教学反思,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分层测试卡的使用让学生重拾信心与朝气,取得较好的成绩,让教师学会尊重差异,改变数学课堂生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坡头中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班上一位叫小丹的文静女孩,她做事认真负责,听讲也不错,但在数学方面领悟得比较慢,每次的课上练习都做不完,跟不上其他同学的速度,久而久之就不再愿意做题,对学好数学丧失信心。各任课教师和小丹的家长常常在一起讨论对策,给小丹开“小灶”,但情况还是不断“恶化”,初一期末考试时,她的数学成绩仅有40多分。
初二刚开学,我校开始尝试运用分层测试卡。在第一节数学课上,我特意观察小丹的表现,开始时还和往常一样,安静而沉默地听讲、做练习,做不上来的题目也整整齐齐地抄好……然而,在做分层测试卡检测时,小丹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检测题共有A、B、C三组,A组题要求所有的同学都必须完成,一共五道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继续做下面的题,只要学生做对其中一组的题目,就可以得到100分。这时,我看到小丹的表情发生变化,一改以前默不作声的样子,迅速地拿起笔来做题。但这次她做得还是很慢,5道题有3道是正确的,尽管如此,她还是十分高兴,因为她完整地写完了一组题。于是,我对小丹说:“小丹,你这次进步真大,下次再接再厉。”并在卷子上画了一个“心”。有了进步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从此,小丹学习的劲头更盛。
二、案例分析
一个简单的措施与手段对学生的改变是明显的,这对我触动很大。从教十几年,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其中不乏学困生,即使老师和家长运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也不能改变他们成绩慢慢下滑的趋势,不能阻止他们产生对数学的厌烦和抵制情绪。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基本上运用班级授课的方式,难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教学设计强调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忽视学生间的差异性。这说明抽象、理性的数学内容的教学与学习亟须进行改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人人都应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会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其个人成长来说,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本阶段的主要生活过程,在课堂上的感受直接体现学生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大概分为四种类型:暂时性困难学生、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学生与整体型困难学生。案例中的学生明显属于能力型困难学生。他们在学习上理解慢、习惯死记硬背、不了解知识内在联系,所学的知识零散、无序,无法构建知识结构,导致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迁移、综合运用的情况难以应对,不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但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教师和家长可以开发他们的这些动力资源。
数学分层测试卡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评价依据,教师可以抓住课上的时间,管理学困生,让他们跟上课堂的基本步伐,每节课都有所收获,随着知识的积累,这些学生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此外,分层测试卡操作简单,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学习上的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燃起教师对学生的希望之火,树立新的学生观、评价观,积极地探索学困生转化之路。
三、行动研究轨迹
数学分层测试卡遵循“以学生为本,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堂的学习中都能有成功体验”的指导思想,以诊断与激励为主要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已往“一刀切”的现象。它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搭建成功的舞台,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水平和潜力,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学习的自信。
1.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新理念
学习即生活。学生生活幸福与否和教师的理念紧密相连。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数学学困生却有增无减,我们在感慨的同时,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那些所谓的“学困生”真的无可救药了吗?他们是何时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我们是否真正关注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是否想过办法来缩小这种差异?因材施教一直是我们提倡的教育理念,要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都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教师不仅要改变自己“一刀切”的陋习,还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不盲目攀比,学会体验进步。分层测试卡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开门“把手”,教师会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中无形地更新观念,努力地想办法、找措施来改变课堂结构,构成良性循环。
2.合理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体式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后进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就会有更多的学困生出现。因此,教师使用分层测试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分层与分组。教师要综合考虑全班每位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分层、分组,可以将学生分成五组,把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混编在各个小组中,便于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每个小组设有一名小组长,便于在课堂上对不良行为及时地给予反馈与纠正。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分层、分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清楚而又迅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智力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教师通过三组题的完成情况,能够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指导,真正地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促进学习,为学困生注入学习动力
各个班级中都会有“学困生”。每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早出晚归,听课、练习、写作业。这些学困生表面上接受平等的学校教育,但实际上他们根本追不上传统的班级授课速度,远远地落在后面,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断累积,最后丧失信心,如案例中的小丹。然而,他们不是差生,有学好的愿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被课堂教学冷落、放弃。分层测试卡给学困生带来数学学习的希望,改变他们以往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数学分层测试卡中的习题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一层可单独设为100分,全对就可以得到三个100分。学生没有将题目全部做对时,为了鼓励学生改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只要改对了,也会得到100分,还可以添加一些评语进行表扬。日积月累,教师就会看到这些学困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1)学困生不再排斥数学
分层使用与分层评价使那些数学“跟不上”,甚至被教师认为“没什么戏、至多考试及格”的学生也会做一些复杂的数学题了。我们不得不说,这与分层理念与措施存在密切的关系。分层测试卡的使用使这些学生有了上进的抓手和途径,有了成功的体验,形成良性循环。记得有一位同学第一次在分层测试卡检测中取得100分,显得格外兴奋,不仅在课间的时候找我谈话,还让家长在成绩单上签了字。这些表现令人意外而又动容。而小丹原本就具备一定的学习品质,在分层测试卡的使用中,进步也非常大,在上次期末考试中数学取得81分的成绩。
(2)学习数学更“带劲儿”了
学困生是在课堂中常被忽略的群体,其实优等生也常常被忽略,教师要顾及全班同学的接受能力,可能有很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学困生身上,这在无形中遏制了优等生的发展,搁置他们的时间。分层测试卡三组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广阔的锻炼天地,他们就像加满了油的汽车,在学习的道路上你追我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3)数学让学生找回自信
其实每个班级都有像小丹这样思维慢、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追不上传统班级授课的速度,最后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也就不能改变学困生的现状。分层测试卡的题目设计正是考虑这一点,不仅把所学的内容分层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解决了学生做题速度的差异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体验成功的乐趣,推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学生有了收获,才会有动力与自尊。在学生恢复自信的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此时的我感慨万分:一个不是那么高深的举措——“构建成功”却令人震惊地重建孩子的自信,鼓起他们前行的内在动力。分层测试卡让落队的学生重新搭上行驶的列车。
四、成绩与效果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心重新回到课堂,学习气氛浓郁。每位学生都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始终处在横、纵两个方向的对比中,和自己比,和同学比,有意无意地计算自己取得的100分,期待有更多的100分来肯定自己,期盼教师更多的鼓励性话语。分层测试卡的使用有效地扭转学困生讨厌数学的心理,让他们体会到了级级上台阶的感觉,有了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大大改善了两极分化的情况。学生的成绩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平均分和优秀率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其实,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都非常关注,但常常是无能为力,不能督促孩子的学习。使用分层测试卡之后,家长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心中燃起希望。虽然有些家长看不懂题应该怎样做,但能清楚地看到孩子在分层测试卡中的表现,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不再盲目地给孩子制订一些不切实的目标。他们也学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进步,时常向教师打电话寻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家校形成了教育合力。
分层测试卡的使用让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切实地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深深地烙上分层、分组的烙印,使教师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更好的成绩。
虽然我们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时间并不长,很多东西都在摸索之中,但它却促使教师们要进行真正的教学反思,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分层测试卡的使用让学生重拾信心与朝气,取得较好的成绩,让教师学会尊重差异,改变数学课堂生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坡头中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