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必须将环保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科学》教学;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85—001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笔者认为教材是科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把环境保护意识、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科学》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以课堂系统教学为着力点,大力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
1、在知识点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中学《科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如:在讲授第三册第一章中“地球上的水”时,可结合近几年来的缺水情况,特别是2009年全国七省持续干旱导致大面积的缺水,以人工降雨方式缓解旱情,来说明水资源的紧缺,从而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另外,涉及较多,也比较系统的生物知识,以及植物与土壤的知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应结合当前存在的相应的环境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多媒体教学中巩固环保意识
在学习《水》的课堂教学中,播放画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被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导致水色发黑、河面上布满死亡的鱼、赤潮现象,人喝了被污染的水而染上严重的皮肤病……紧接着布置思考题: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水污染问题请学生自己列举所看到的水污染现象:如工厂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上学路上经过的小河因被污染而发出臭味等。同时,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治理观点。这样学生就会在感受美好的大自然中,意识到优美的环保与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就会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走出学校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环保工作中去。
3、在考试练习中提高环保意识
将科学知识与环保问题联系——臭氧层的空洞,让学生感到这是身边的科学,使他们对科学知识和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当学生从治理空气污染、绿化造林、制造臭氧等角度回答问题时,就会了解作为地球的主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二、以实验操作练习为支撑点,不断巩固学生环保意识
《科学》实验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过去,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意到科学实验与科学知识的结合,而没有注意环保知识的教育,为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的将科学知识、科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NO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科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以生活实践养成为落脚点,逐步提升环保素质
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到现场去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发动学生来进行环保活动,如:在学习森林资源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全年级学生“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分析讨论,最后向全校发出了“爱护大树,请勿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呼吁;在学习了能源资源的内容后,可以倡导学生在教室里每个电源开关上贴了自制的节电标志,提醒每一位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能源”;在学习水资源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广泛地收集、自己创作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并通过小报形式展出等。总之,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新课程提出,《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及运动规律的学科,简言之,就是研究生产、生活环境的学科。它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验教学中经过分析、比较,升华为理性认识。还要让学生通过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良好的环保素养。所以,利用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广大科學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未来几年、几十年都能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关键词:《科学》教学;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85—001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笔者认为教材是科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把环境保护意识、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科学》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以课堂系统教学为着力点,大力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
1、在知识点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中学《科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如:在讲授第三册第一章中“地球上的水”时,可结合近几年来的缺水情况,特别是2009年全国七省持续干旱导致大面积的缺水,以人工降雨方式缓解旱情,来说明水资源的紧缺,从而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另外,涉及较多,也比较系统的生物知识,以及植物与土壤的知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应结合当前存在的相应的环境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多媒体教学中巩固环保意识
在学习《水》的课堂教学中,播放画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被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导致水色发黑、河面上布满死亡的鱼、赤潮现象,人喝了被污染的水而染上严重的皮肤病……紧接着布置思考题: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水污染问题请学生自己列举所看到的水污染现象:如工厂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上学路上经过的小河因被污染而发出臭味等。同时,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治理观点。这样学生就会在感受美好的大自然中,意识到优美的环保与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就会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走出学校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环保工作中去。
3、在考试练习中提高环保意识
将科学知识与环保问题联系——臭氧层的空洞,让学生感到这是身边的科学,使他们对科学知识和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当学生从治理空气污染、绿化造林、制造臭氧等角度回答问题时,就会了解作为地球的主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二、以实验操作练习为支撑点,不断巩固学生环保意识
《科学》实验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过去,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意到科学实验与科学知识的结合,而没有注意环保知识的教育,为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的将科学知识、科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NO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科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以生活实践养成为落脚点,逐步提升环保素质
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到现场去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发动学生来进行环保活动,如:在学习森林资源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全年级学生“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分析讨论,最后向全校发出了“爱护大树,请勿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呼吁;在学习了能源资源的内容后,可以倡导学生在教室里每个电源开关上贴了自制的节电标志,提醒每一位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能源”;在学习水资源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广泛地收集、自己创作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并通过小报形式展出等。总之,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新课程提出,《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及运动规律的学科,简言之,就是研究生产、生活环境的学科。它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验教学中经过分析、比较,升华为理性认识。还要让学生通过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良好的环保素养。所以,利用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广大科學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未来几年、几十年都能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