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禁诊令”的讨论,近日又将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的话题再次推向高潮。此前,在三个月内累计2.2亿美元的三起融资案例,使互联网医疗引爆关注,在业内掀起一阵热议。
“互联网医疗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种商业模式,将医生、患者、医院、药企完全连接起来。”医疗健康网站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对《民生周刊》记者说。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这个行业的爆发点到了吗?背后受哪些政策影响?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何方?一系列谜团待解。
不差钱,但爆点远未到!
张锐,目前国内最大医患交流移动互联网平台——春雨医生CEO,与其交谈时,他的眼神总是非常专注。虽然说话时有股逼人气势,但并未让人觉得不安。
谈及一个医疗“门外汉”如何做“内行事”时,张锐直言他不懂医、不懂药,而全新的视角 互联网,使他这个外行看内行时“产生了许多想象空间”。
2011年底,张锐告别了20年的新闻职业,开始创业;3年后,他的春雨医生注册用户已突破5000万,日均处理患者提问近30万条。
2000年,李天天创立了自己的网站丁香园,一个查找医学文献的交流平台,他当时的身份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一名在读硕士生,如今的身份是医疗健康网站丁香园的执行董事。经过15年积累,丁香园收获了200余万名医生会员,而全国医生约为260万。
与春雨医生同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但丁香园的模式却不同。“我们的服务不涉及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互动。”李天天说,医生与医生的专业交流和互动依然会得到平台的支持,但丁香园并不以线上问诊为发展方向。
虽然发展模式不同,但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两者在垂直医疗领域“建功立业”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春雨医生真正引爆互联网医疗领域是在2014年8月,当时,他们宣布C轮融资5000万美元,创下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金额纪录。
不过,该记录在两个月内分别被丁香园和挂号网刷新。前者的C轮融资为7000万美元,而后者的C轮融资金额达1亿美元。
“100天之内3起土豪级融资,整个互联网医疗领域爆发了。”一位投资人向记者表示。
“这个行业刚刚受到高度关注,钱倒是不差。”李天天认为,在行业初期,资金保证是有必要的。
而张锐认为,互联网医疗的爆点远没有到来。谈及做出此判断的依据,他给出以下数据:春雨医生平台5000万个用户的日均在线互动次数已经占到全国同类模式平台的70%,而国内2014年移动端网民的人数达5.35亿。
“移动端网民使用互联网医疗的习惯远远没有爆发,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张锐说。
成于释放医患需求,困于商业模式
“资本总是专注你的视角到底释放出多大的价值。”张锐说,春雨医生目前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让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从没有如此近过,直到春雨医生出现”。
张锐认为,医生和用户作为医疗市场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其需求在医改中长期没有被打通:医生作为“智士”一族,不应以讲“奉献”为前提,以求“田舍”为耻。医生首先是一群世俗职业者,首先是谋生而不是求道,体制内医生缺乏“经济动力”;对于用户而言,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交易成本增加,用户体验差。
“互联网 ”作为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力因素“医疗”相加势必打破原有模式。“春雨医生全新的视角,将医患之间需求打通,释放出一个无限大的市场。”张锐说。
据速途研究院一份报告称,2011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15.8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30亿元,同比增长89.9%,预计2015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可增至45亿元,2016年增至80亿元,2017年可达130亿元。
除企业自身视角外,改变投资局势的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医疗领域一系列政策利好。
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促進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提出“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2014年2月,《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作为医改重点内容的医师多点执业将进一步放开。
“医疗行业是严格管控行业,政策的全方位开放,对行业是利好,所以资本跟进。”李天天说,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市场化为主,放开社会办医发展,加之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这些会助推中国医疗供给。
医疗市场刚需频现、政策利好,腾讯、阿里、小米、百度,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纷纷布局,涉及就医流程中挂号、问诊、买药、支付等各个环节。
腾讯系风头正健。1亿美元砸向挂号环节的挂号网,7000万美元觊觎丁香园医生资源。
阿里系布局买药环节,但其“支付”环节更为值得关注。2013年5月,支付宝推出了“未来医院”计划,从支付环节切入,通过帮助医院做流程优化,实现挂号、候诊、院内导航、缴费等全流程移动就医。
据报道,在支付宝“未来医院”构想中,将输出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能力,给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或可穿戴设备厂商,通过制定数据标准和开放接口,共建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帮助健康服务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
“现在医学的目的就是治疗,今后医学发展方向是预防疾病和损伤。”李天天认为,健康服务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是互联网医疗的趋势和愿景。
然而,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在李天天看来,虽然互联网医疗被寄予厚望,但遭遇的困局在于,“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种商业模式,将医生、患者、医院、药企完全连接起来。”李天天认为,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必须既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又能以货币化的形式体现。 争抢医生,布局诊所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处方》中提出,即便是在充分市场化的美国,互联网医疗要想有大作为,必须基于市场和用户创建新的价值体系,并形成闭环。
“什么是闭环?”在谈到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业务生态时,张锐反问记者。“不管什么价值、闭环,最终要经过盈利能力的考验。”张锐说。
在春雨医生平台,最大的成本来自对医生的补贴,一位副主任医师,每回答一个提问的费用是其在医院看一个号的2倍多。
“有成本,钱从哪里来?我们现在还在探索盈利模式。”张锐说。
数据显示,目前的移动医疗盈利方式仍然以其周边服务为主要导向,其中企业品牌推广包装占盈利的38.9%,渠道招商占比26.7%,医疗健康类产品占比23.6%,而作为移动医疗核心领域的医疗服务,由于目前国内仍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盈利占比仅有9.3%。
丁香园是为数不多的在获得C轮融资前就盈利的企业。不过,李天天坦言,“我们的盈利主要与企业合作,通过市场活动,给医生提供内容,提供服务。”
李天天强调,他们的盈利模式不涉及到医疗核心服务。“医生和患者之间需要互联网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核心的问题解决不了。”他认为,核心服务包括问诊、手术、查体等深度的专业服务。未来想要实现核心医疗服务的移动化还需要包括智能设备和移动交互等技术的长久发展。
不过,张锐认为,如果因盈利模式未涉及到医疗核心服务,就“唱衰”互联网医疗有点武断。
春雨医生成功实现了医生和用户B2C连接,但医生和用户高速增长后,早晚会触碰到天花板。而搭建病人与第三方诊所之间的O2O互动平台,是互联网医疗的全新趋势。
张锐还透露,5月初,春雨医生将开25家诊所,到年底数量预计达100个。
谈及为何走“线上 线下”布局诊所,张锐表示,政策規定非医疗机构不允许通过互联网做医学诊断治疗,只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政策是绕不开的,不过1%禁区,等于99%的非红线区。”
春雨医生不是医疗机构,但第三方诊所是,这就够了。“互联网医疗除加速医生与市场的互动,更重要的在于,医生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逐渐去除医生群体对单位的依赖。”张锐认为,诊所是医院去中心化的真正开始。
目前,丁香园同样在布局诊所。在谈及大量诊所涌现会不会触碰到公立医院的利益时,李天天说,“我们的定位是诊所,诊所不解决所有问题,我们会往公立医院转诊,这是共生的系统,不是竞争。”
“互联网医疗分流常规病人、慢病人群,让大型公立医院专注于少数疑难杂症的救治,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医改的真正意义。”李天天说。
“互联网医疗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种商业模式,将医生、患者、医院、药企完全连接起来。”医疗健康网站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对《民生周刊》记者说。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这个行业的爆发点到了吗?背后受哪些政策影响?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何方?一系列谜团待解。
不差钱,但爆点远未到!
张锐,目前国内最大医患交流移动互联网平台——春雨医生CEO,与其交谈时,他的眼神总是非常专注。虽然说话时有股逼人气势,但并未让人觉得不安。
谈及一个医疗“门外汉”如何做“内行事”时,张锐直言他不懂医、不懂药,而全新的视角 互联网,使他这个外行看内行时“产生了许多想象空间”。
2011年底,张锐告别了20年的新闻职业,开始创业;3年后,他的春雨医生注册用户已突破5000万,日均处理患者提问近30万条。
2000年,李天天创立了自己的网站丁香园,一个查找医学文献的交流平台,他当时的身份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一名在读硕士生,如今的身份是医疗健康网站丁香园的执行董事。经过15年积累,丁香园收获了200余万名医生会员,而全国医生约为260万。
与春雨医生同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但丁香园的模式却不同。“我们的服务不涉及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互动。”李天天说,医生与医生的专业交流和互动依然会得到平台的支持,但丁香园并不以线上问诊为发展方向。
虽然发展模式不同,但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两者在垂直医疗领域“建功立业”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春雨医生真正引爆互联网医疗领域是在2014年8月,当时,他们宣布C轮融资5000万美元,创下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金额纪录。
不过,该记录在两个月内分别被丁香园和挂号网刷新。前者的C轮融资为7000万美元,而后者的C轮融资金额达1亿美元。
“100天之内3起土豪级融资,整个互联网医疗领域爆发了。”一位投资人向记者表示。
“这个行业刚刚受到高度关注,钱倒是不差。”李天天认为,在行业初期,资金保证是有必要的。
而张锐认为,互联网医疗的爆点远没有到来。谈及做出此判断的依据,他给出以下数据:春雨医生平台5000万个用户的日均在线互动次数已经占到全国同类模式平台的70%,而国内2014年移动端网民的人数达5.35亿。
“移动端网民使用互联网医疗的习惯远远没有爆发,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张锐说。
成于释放医患需求,困于商业模式
“资本总是专注你的视角到底释放出多大的价值。”张锐说,春雨医生目前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让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从没有如此近过,直到春雨医生出现”。
张锐认为,医生和用户作为医疗市场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其需求在医改中长期没有被打通:医生作为“智士”一族,不应以讲“奉献”为前提,以求“田舍”为耻。医生首先是一群世俗职业者,首先是谋生而不是求道,体制内医生缺乏“经济动力”;对于用户而言,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交易成本增加,用户体验差。
“互联网 ”作为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力因素“医疗”相加势必打破原有模式。“春雨医生全新的视角,将医患之间需求打通,释放出一个无限大的市场。”张锐说。
据速途研究院一份报告称,2011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15.8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30亿元,同比增长89.9%,预计2015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可增至45亿元,2016年增至80亿元,2017年可达130亿元。
除企业自身视角外,改变投资局势的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医疗领域一系列政策利好。
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促進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提出“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2014年2月,《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作为医改重点内容的医师多点执业将进一步放开。
“医疗行业是严格管控行业,政策的全方位开放,对行业是利好,所以资本跟进。”李天天说,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市场化为主,放开社会办医发展,加之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这些会助推中国医疗供给。
医疗市场刚需频现、政策利好,腾讯、阿里、小米、百度,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纷纷布局,涉及就医流程中挂号、问诊、买药、支付等各个环节。
腾讯系风头正健。1亿美元砸向挂号环节的挂号网,7000万美元觊觎丁香园医生资源。
阿里系布局买药环节,但其“支付”环节更为值得关注。2013年5月,支付宝推出了“未来医院”计划,从支付环节切入,通过帮助医院做流程优化,实现挂号、候诊、院内导航、缴费等全流程移动就医。
据报道,在支付宝“未来医院”构想中,将输出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能力,给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或可穿戴设备厂商,通过制定数据标准和开放接口,共建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帮助健康服务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
“现在医学的目的就是治疗,今后医学发展方向是预防疾病和损伤。”李天天认为,健康服务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是互联网医疗的趋势和愿景。
然而,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在李天天看来,虽然互联网医疗被寄予厚望,但遭遇的困局在于,“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种商业模式,将医生、患者、医院、药企完全连接起来。”李天天认为,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必须既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又能以货币化的形式体现。 争抢医生,布局诊所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处方》中提出,即便是在充分市场化的美国,互联网医疗要想有大作为,必须基于市场和用户创建新的价值体系,并形成闭环。
“什么是闭环?”在谈到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业务生态时,张锐反问记者。“不管什么价值、闭环,最终要经过盈利能力的考验。”张锐说。
在春雨医生平台,最大的成本来自对医生的补贴,一位副主任医师,每回答一个提问的费用是其在医院看一个号的2倍多。
“有成本,钱从哪里来?我们现在还在探索盈利模式。”张锐说。
数据显示,目前的移动医疗盈利方式仍然以其周边服务为主要导向,其中企业品牌推广包装占盈利的38.9%,渠道招商占比26.7%,医疗健康类产品占比23.6%,而作为移动医疗核心领域的医疗服务,由于目前国内仍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盈利占比仅有9.3%。
丁香园是为数不多的在获得C轮融资前就盈利的企业。不过,李天天坦言,“我们的盈利主要与企业合作,通过市场活动,给医生提供内容,提供服务。”
李天天强调,他们的盈利模式不涉及到医疗核心服务。“医生和患者之间需要互联网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核心的问题解决不了。”他认为,核心服务包括问诊、手术、查体等深度的专业服务。未来想要实现核心医疗服务的移动化还需要包括智能设备和移动交互等技术的长久发展。
不过,张锐认为,如果因盈利模式未涉及到医疗核心服务,就“唱衰”互联网医疗有点武断。
春雨医生成功实现了医生和用户B2C连接,但医生和用户高速增长后,早晚会触碰到天花板。而搭建病人与第三方诊所之间的O2O互动平台,是互联网医疗的全新趋势。
张锐还透露,5月初,春雨医生将开25家诊所,到年底数量预计达100个。
谈及为何走“线上 线下”布局诊所,张锐表示,政策規定非医疗机构不允许通过互联网做医学诊断治疗,只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政策是绕不开的,不过1%禁区,等于99%的非红线区。”
春雨医生不是医疗机构,但第三方诊所是,这就够了。“互联网医疗除加速医生与市场的互动,更重要的在于,医生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逐渐去除医生群体对单位的依赖。”张锐认为,诊所是医院去中心化的真正开始。
目前,丁香园同样在布局诊所。在谈及大量诊所涌现会不会触碰到公立医院的利益时,李天天说,“我们的定位是诊所,诊所不解决所有问题,我们会往公立医院转诊,这是共生的系统,不是竞争。”
“互联网医疗分流常规病人、慢病人群,让大型公立医院专注于少数疑难杂症的救治,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医改的真正意义。”李天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