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我科室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治疗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共抽选患者100例,其中28-33+6孕周的孕妇50例,作为研究组,孕周34-36+6周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胎膜早破因素,采取的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的结局。结果:由于生殖道感染导致的胎膜早破占据了49%,是主要的构成因素。研究组患者在剖宫产、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感染情况等方面的几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的主要构成因素为生殖道感染,妊娠不足34周的孕妇在出现胎膜早破后容易出现新生儿窒息、感染等情况,新生儿的致死率相对较高,且孕妇剖宫产的几率也较高,应在这一阶段积极采取治疗手段,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提高存活率,改变妊娠结局。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引言
胎膜早破指的是孕妇在自然生产之前胎膜提前破裂,对于孕周小于37周的孕妇,胎膜早破又被称作早产,在临床中是十分常见的。胎膜早破情况下,新生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导致胎膜早破的原因有许多,如宫内感染、创伤、宫颈内口松弛,感染,羊膜腔压力增高,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衔接不好,胎膜发育不良等。为了使胎膜早破的治疗更具针对性,提高效果,对早产胎膜早破的构成因素和妊娠结局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对本院中的患者治疗资料展开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科室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治疗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抽选2833+6孕周的孕妇50例,作为研究组,孕周3436+6周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有17例初产妇,33例经产妇,产妇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27.4±06)岁。对照组中有21例初产妇,29例经产妇,产妇年龄在25.32岁之间,平均年龄(26.8±3.3)岁。
两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早产胎膜早破,临床表现为突然阴道排液,上推胎头按压宫底或孕妇变动体位有液体由阴道口流出,所流出的液体通常稀薄如水,部分混有胎粪或胎脂。经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结果显示pH>6.5。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孕周大于34周的孕妇,考虑到胎肺已经基本成熟,可采取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在出现胎膜早破症状后的12小时内如未能临产的,通过点滴注射宫缩素引产。如无法通过阴道正常分娩者,则在检查后立即行剖宫产。对于孕周小于34周的孕妇,应用抗生素减少绒毛膜羊膜炎和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概率。如没有明显的宫缩现象,可口服利托君片治疗。如羊水较少,可以向羊膜腔输液,帮助胎肺发育、缓解生产期间出现明显的脐带受到压迫的现象。如孕妇胎膜早破后,胎肺成熟或有明显的感染,一方面进行抗感染治疗,另一方面立刻终止怀孕。如宫颈不够成熟,宫缩素引产易失败,则根据胎儿存活的可能性,考虑进行剖宫产。
1.3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结果显示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胎膜早破的构成情况分析100例患者中,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占据了49%,成为了胎膜早破的主要构成因素。其次是妊娠期并发症,占据了31%,其余为早产流产史(10%),生殖道畸形(3%),多胎妊娠(2%)以及胎位异常(5%)。
2.2两组患者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对比研究组患者中共有22例(44%)阴道分娩,28例(56%)剖宫产。对照组中有36例(72%)阴道分娩,14例(28%)剖宫产。有关详情见表1。
3讨论
胎膜早破是常见的分娩并发症,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龄<37孕周的胎膜早破又称为早产。怀孕37周前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为2.O%~3.5%。如不及时采取治疗将会对新生儿和孕妇造成影响,甚至可导致新生儿死亡,孕妇的产褥期感染率也会大大提升。导致胎膜早破的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孕妇缺乏维生素c、D、铜、锌等微量元素或者存在孕期吸烟等行为,导致胎膜的脆性增加,出现胎膜早破;2孕妇的子宫颈功能不全,内口松弛;3.孕妇由于剧烈咳嗽和排便困难,导致宫腔内的压力异常,这一现象在太为异常以及双胎妊娠的情况下较为常见;4遭遇了创伤和刺激,如孕期性交或多次的阴道检查等;5生殖道感染。由于阴道感染、宫颈炎等导致胎膜被感染,从而破裂。因此,胎膜早破的作用因素有很多,要全方位注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100例胎膜早破患者中,患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占据了49%,是胎膜早破的主要构成因素。而孕周小于34周的孕妇在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死亡、宫内感染以及产褥期感染的几率上均高于孕周大于34周的孕妇。因此需要对早产胎膜早破尽早治疗,可通过应用抗生素、宮缩抑制剂、纠正羊水过少、促使胎肺成熟等方式进行期待治疗,以最大程度的改变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及健康。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引言
胎膜早破指的是孕妇在自然生产之前胎膜提前破裂,对于孕周小于37周的孕妇,胎膜早破又被称作早产,在临床中是十分常见的。胎膜早破情况下,新生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导致胎膜早破的原因有许多,如宫内感染、创伤、宫颈内口松弛,感染,羊膜腔压力增高,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衔接不好,胎膜发育不良等。为了使胎膜早破的治疗更具针对性,提高效果,对早产胎膜早破的构成因素和妊娠结局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对本院中的患者治疗资料展开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科室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治疗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抽选2833+6孕周的孕妇50例,作为研究组,孕周3436+6周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有17例初产妇,33例经产妇,产妇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27.4±06)岁。对照组中有21例初产妇,29例经产妇,产妇年龄在25.32岁之间,平均年龄(26.8±3.3)岁。
两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早产胎膜早破,临床表现为突然阴道排液,上推胎头按压宫底或孕妇变动体位有液体由阴道口流出,所流出的液体通常稀薄如水,部分混有胎粪或胎脂。经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结果显示pH>6.5。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孕周大于34周的孕妇,考虑到胎肺已经基本成熟,可采取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在出现胎膜早破症状后的12小时内如未能临产的,通过点滴注射宫缩素引产。如无法通过阴道正常分娩者,则在检查后立即行剖宫产。对于孕周小于34周的孕妇,应用抗生素减少绒毛膜羊膜炎和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概率。如没有明显的宫缩现象,可口服利托君片治疗。如羊水较少,可以向羊膜腔输液,帮助胎肺发育、缓解生产期间出现明显的脐带受到压迫的现象。如孕妇胎膜早破后,胎肺成熟或有明显的感染,一方面进行抗感染治疗,另一方面立刻终止怀孕。如宫颈不够成熟,宫缩素引产易失败,则根据胎儿存活的可能性,考虑进行剖宫产。
1.3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结果显示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胎膜早破的构成情况分析100例患者中,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占据了49%,成为了胎膜早破的主要构成因素。其次是妊娠期并发症,占据了31%,其余为早产流产史(10%),生殖道畸形(3%),多胎妊娠(2%)以及胎位异常(5%)。
2.2两组患者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对比研究组患者中共有22例(44%)阴道分娩,28例(56%)剖宫产。对照组中有36例(72%)阴道分娩,14例(28%)剖宫产。有关详情见表1。
3讨论
胎膜早破是常见的分娩并发症,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龄<37孕周的胎膜早破又称为早产。怀孕37周前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为2.O%~3.5%。如不及时采取治疗将会对新生儿和孕妇造成影响,甚至可导致新生儿死亡,孕妇的产褥期感染率也会大大提升。导致胎膜早破的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孕妇缺乏维生素c、D、铜、锌等微量元素或者存在孕期吸烟等行为,导致胎膜的脆性增加,出现胎膜早破;2孕妇的子宫颈功能不全,内口松弛;3.孕妇由于剧烈咳嗽和排便困难,导致宫腔内的压力异常,这一现象在太为异常以及双胎妊娠的情况下较为常见;4遭遇了创伤和刺激,如孕期性交或多次的阴道检查等;5生殖道感染。由于阴道感染、宫颈炎等导致胎膜被感染,从而破裂。因此,胎膜早破的作用因素有很多,要全方位注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100例胎膜早破患者中,患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占据了49%,是胎膜早破的主要构成因素。而孕周小于34周的孕妇在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死亡、宫内感染以及产褥期感染的几率上均高于孕周大于34周的孕妇。因此需要对早产胎膜早破尽早治疗,可通过应用抗生素、宮缩抑制剂、纠正羊水过少、促使胎肺成熟等方式进行期待治疗,以最大程度的改变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