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多年来,笔者耕耘在教育的第一线感触颇深。特别是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上有一些想法,我将以岳麓版历史选修(Ⅲ)第七课《汉字与书法》为案例进行论述,运用多媒体能够迅速营造课堂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同时也要注意课件应用的合理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多媒体的潜能。
【关键词】课堂教学;多媒体;潜能
Unearths the multimedia potentials in the historical teaching
--Take "Chinese character And Calligraphy" as cases
LuDewenZhaoJinfeng
【Abstract】The new class has changed for many years, the author does farm work in the education first line feelings to be quite deep. Specially multimedia has some ideas in the historical teaching's application, I will take as an elective by the Yuelu version history (Ⅲ) the seventh class "Chinese character And Calligraphy"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 for the case, utilizes multimedia can build the classroom situation, make the abstract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to increase the classroom rapidly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Simultaneously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urseware application the rationalization, only then can like the better excavation multimedia potentials.
【Key words】Classroom instruction;Multimedia;Potential
新课改以来,笔者耕耘在教育的第一线感触颇深。特别是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上有一些想法,我将以岳麓版历史选修(Ⅲ)第七课《汉字与书法》为案例进行论述,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多媒体是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
1.运用多媒体能迅速营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最终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所以如何激发兴趣是历来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多媒体就是很好的媒介。例如《汉字与书法》的导课方式上,首先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图片,创设情境。然后把视野落在一幅巨型的画卷上,画卷上始终显示一个字——“和”,但以不同形式呈现的,体现出汉字的发展历程,那么汉字经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在各个时期的书法家及著名作品有哪些?由此导入新课。这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法,既联系了时政,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起到了导入新课的作用,可谓一举三得。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果创设情境有误,易造成思维混乱,这样做得不偿失。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除应用于导课之外,还可以与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相混用,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能使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多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大家都知道抽象化的知识是较难理解与识记的,于是如何把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与具体化就成为现今教师的一个课题。例如在《汉字与书法》一课中,有几个很重要的知识点:①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字体的特点如何?②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张旭、怀素、颜真卿等人各自书法的特征如何?③欣赏篆刻艺术。
以上三个知识点如果单靠老师的一只粉笔与三寸不烂之舌实在是晦涩与抽象。如果在这个时候运用到多媒体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分析字体的特点,如把秦《泰山石刻》、王羲之《兰亭序》、欧阳询《化度寺碑》、张旭《肚痛帖》等7种字体代表书法作品,在多媒体上同时展现出来,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来。如通过秦《泰山石刻》的观察,同时与其他字体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小篆的特点是笔画弯曲、字形长圆。其他字体特点也可以通过此种方法得出结论。这样就达到了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的目的。
不仅在本课,在其他课的教学当中,如《梨园春秋》,可以通过欣赏戏曲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再如《鸦片战争》的经过,可以通过flash动画演示,把战争过程一收眼底。还有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特别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更能达到直观明了的目的。
多媒体这个能使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的功能,是笔者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他能够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直观的解决重点与突破难点。
3.运用多媒体能增加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使者。在课堂上知识传授的准确、高效、全面是每名教师必须做到的。要做到全面,即多角度分析。多角度分析必然会用到大量材料加以佐证,这样课堂的信息量会大大增加,在样会占用过多时间,运用多媒体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如在《汉字与书法》小结时,需要通过一个表格来比较书法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明代五个时期发展基本脉络。这个表格如果在黑板上画就得需要3分钟,如应用多媒体就节约了手写的时间,而且还比较清晰与明了。
在讲授篆刻艺术时教材要求鉴赏,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历代印章,既起到鉴赏的目的,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说把多媒体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节约有效时间、拓展学生知识面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多媒体潜能,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忽略其存在的缺陷,以致误入歧途。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谈谈怎样避免多媒体应用的弊端。
3.1课件内容,要求精益求精;有个别历史工作者,在运用多媒体时,课件的内容非常多,只要课堂能用到的都放在大屏幕上,这样做就误入歧途了。课件的内容非常多,会使学生感到疲劳,而且抓不住重难点,降低了课堂效率。笔者打大屏幕上的文字,涉及的主要有:问题、图片、材料、习题。值得说明的图片和材料,图片和材料切记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举出一、二例即可,多则无用。如在《汉字与书法》一课,在讲授行书时,主要讲授一位代表人物王羲之以及他的一部作品《兰亭序》,就把行书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学生有重点可抓。
3.2课件形式,要求主次分明;很多历史教师想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有些时候会达到适得其反的目的。他们在制作课件时,不是重知识的传授而是重如何使课件精美。尤其表现在公开课上,课件除教学应该有的内容外,修饰物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主次不明。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的形式时,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用多媒体效果。紧抓教学的主题,主次分明。
3课件为辅,避免喧宾夺主;在知识的创收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的思路,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应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则忽视了这一点,多媒体成为主导喧宾夺主。例如在讲授中国汉字的演变历程时,如只让同学们一味的观看多媒体,那么学生的印象就会不深刻,往往忽略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此时应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比较、综合的方法。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课件要用的恰到好处,避免喧宾夺主。
综上所述,我们应辨证的来看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最大限度的挖掘多媒体的潜能,已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收稿日期:2010-07-02
【关键词】课堂教学;多媒体;潜能
Unearths the multimedia potentials in the historical teaching
--Take "Chinese character And Calligraphy" as cases
LuDewenZhaoJinfeng
【Abstract】The new class has changed for many years, the author does farm work in the education first line feelings to be quite deep. Specially multimedia has some ideas in the historical teaching's application, I will take as an elective by the Yuelu version history (Ⅲ) the seventh class "Chinese character And Calligraphy"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 for the case, utilizes multimedia can build the classroom situation, make the abstract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to increase the classroom rapidly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Simultaneously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urseware application the rationalization, only then can like the better excavation multimedia potentials.
【Key words】Classroom instruction;Multimedia;Potential
新课改以来,笔者耕耘在教育的第一线感触颇深。特别是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上有一些想法,我将以岳麓版历史选修(Ⅲ)第七课《汉字与书法》为案例进行论述,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多媒体是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
1.运用多媒体能迅速营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最终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所以如何激发兴趣是历来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多媒体就是很好的媒介。例如《汉字与书法》的导课方式上,首先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图片,创设情境。然后把视野落在一幅巨型的画卷上,画卷上始终显示一个字——“和”,但以不同形式呈现的,体现出汉字的发展历程,那么汉字经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在各个时期的书法家及著名作品有哪些?由此导入新课。这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法,既联系了时政,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起到了导入新课的作用,可谓一举三得。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果创设情境有误,易造成思维混乱,这样做得不偿失。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除应用于导课之外,还可以与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相混用,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能使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多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大家都知道抽象化的知识是较难理解与识记的,于是如何把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与具体化就成为现今教师的一个课题。例如在《汉字与书法》一课中,有几个很重要的知识点:①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字体的特点如何?②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张旭、怀素、颜真卿等人各自书法的特征如何?③欣赏篆刻艺术。
以上三个知识点如果单靠老师的一只粉笔与三寸不烂之舌实在是晦涩与抽象。如果在这个时候运用到多媒体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分析字体的特点,如把秦《泰山石刻》、王羲之《兰亭序》、欧阳询《化度寺碑》、张旭《肚痛帖》等7种字体代表书法作品,在多媒体上同时展现出来,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来。如通过秦《泰山石刻》的观察,同时与其他字体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小篆的特点是笔画弯曲、字形长圆。其他字体特点也可以通过此种方法得出结论。这样就达到了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的目的。
不仅在本课,在其他课的教学当中,如《梨园春秋》,可以通过欣赏戏曲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再如《鸦片战争》的经过,可以通过flash动画演示,把战争过程一收眼底。还有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特别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更能达到直观明了的目的。
多媒体这个能使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的功能,是笔者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他能够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直观的解决重点与突破难点。
3.运用多媒体能增加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使者。在课堂上知识传授的准确、高效、全面是每名教师必须做到的。要做到全面,即多角度分析。多角度分析必然会用到大量材料加以佐证,这样课堂的信息量会大大增加,在样会占用过多时间,运用多媒体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如在《汉字与书法》小结时,需要通过一个表格来比较书法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明代五个时期发展基本脉络。这个表格如果在黑板上画就得需要3分钟,如应用多媒体就节约了手写的时间,而且还比较清晰与明了。
在讲授篆刻艺术时教材要求鉴赏,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历代印章,既起到鉴赏的目的,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说把多媒体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节约有效时间、拓展学生知识面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多媒体潜能,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忽略其存在的缺陷,以致误入歧途。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谈谈怎样避免多媒体应用的弊端。
3.1课件内容,要求精益求精;有个别历史工作者,在运用多媒体时,课件的内容非常多,只要课堂能用到的都放在大屏幕上,这样做就误入歧途了。课件的内容非常多,会使学生感到疲劳,而且抓不住重难点,降低了课堂效率。笔者打大屏幕上的文字,涉及的主要有:问题、图片、材料、习题。值得说明的图片和材料,图片和材料切记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举出一、二例即可,多则无用。如在《汉字与书法》一课,在讲授行书时,主要讲授一位代表人物王羲之以及他的一部作品《兰亭序》,就把行书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学生有重点可抓。
3.2课件形式,要求主次分明;很多历史教师想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有些时候会达到适得其反的目的。他们在制作课件时,不是重知识的传授而是重如何使课件精美。尤其表现在公开课上,课件除教学应该有的内容外,修饰物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主次不明。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的形式时,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用多媒体效果。紧抓教学的主题,主次分明。
3课件为辅,避免喧宾夺主;在知识的创收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的思路,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应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则忽视了这一点,多媒体成为主导喧宾夺主。例如在讲授中国汉字的演变历程时,如只让同学们一味的观看多媒体,那么学生的印象就会不深刻,往往忽略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此时应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比较、综合的方法。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课件要用的恰到好处,避免喧宾夺主。
综上所述,我们应辨证的来看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最大限度的挖掘多媒体的潜能,已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收稿日期:201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