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硕士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la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意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前提,而且是恢复哲学理想和重塑哲学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训练水平,需探讨养成研究生问题意识的路径,即:一方面在抽象的意识层面,需首先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重新恢复哲学教育的理想性。另一方面,拓宽学术背景、完善知识构架;且学习如何发问、发展创新性思维;研读经典,关注生活世界。
  关键词: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142-02
  任何哲学与哲学教育是有着自身规律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生的实际培养工作中,揭示和遵循这种规律恰是我们这些哲学教师的主要职守之所在。进入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硕士生教育在不断强调创新的同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愈来愈重视,学术视野愈来愈开阔,授课方式愈来愈灵活等,但这些现象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危机。其中,问题意识的匮乏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短板之一,如学生会写很多的论文但却没有很多的问题,而“问题就是研究活动的出发点,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只能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因此,问题意识成了一个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的重要因素,笔者也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剖析,并试图探寻养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问题意识的路径或方法。
  一般而言,问题意识是对主体知觉、揭示矛盾内外部诸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如果仅就心理层面而言,它通常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因遭遇到疑难而产生的困惑、怀疑和欲求解决的心理状态,进而促使个体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见,问题意识虽源于问题,但却是对问题本身的超越。问题本身是多样的,是经验层面的;问题意识则进入到了理性及理论层面。问题意识的提出,即意味着学习者与研究者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自觉,且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与把握问题的能力。因此,遵循问题意识的内在理论,必然要求实现相应的理论自觉。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教育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凸显常常停留于经验层面,呈现为简单化的分析框架,学生们往往不会提出“真问题”。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
  首先,哲学教育的理想性正日益被社会对哲学的功利性要求所侵蚀。当很多报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生只是将对之作为改变自己未来处境的跳板时,当哲学无法变成以“思”与“问”为特征的、令人向往与痴迷的职业的时候,他们不再相信精神的力量,亦不再追求思想的乐趣,“理想的逐渐消失可悲地证明了人类的努力遭受了挫折。在古代的学园中,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今天的大学里,我们卑微的目的却是传授各种科目。从古人向往追求神圣的智慧,降低到现代人获得各个科目的书本知识,这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里教育的失败”。
  进而,哲学本应具有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功能日益片面化为单一的授业功能,进而丧失了哲学的最大之“业”即思想的意义。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训练是一个纯粹理论思维的训练,它需要拒绝哲学教育的实用色彩和庸俗化倾向,需要人们尊重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但近年来,尤其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变成是知识教育,本专业的很多学生也变得懒于思考甚或害怕思考,他们更为关心的是课程分数以及能否顺利毕业。
  此外,线性的知识体系、单薄的知识储备以及教科书式的思维模式是问题意识缺失的内在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还要求学生对西方哲学的背景知识有专业储备;同时,它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同时要求学生具备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与宗教学等多学科知识;此外,它还要求学生打破过去以主/客二元对立为特征的近代理性思维模式,建构一种主—客体的现代哲学思维模式。而现状是,学生知识结构的突出缺陷就是狭隘性和封闭性,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意义发生漂移,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理解流于表面,进而造成一系列困境:不能透彻理解经典作家们的写作意图,不能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亦不能建立起与问题情境的有机联系,更无法形成问题意识。
  由上可见,问题意识的缺失一方面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的浮躁焦虑感,另一方面也凸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教育工作中的困境。基于此,大力倡导并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将十分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准。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关于问题意识养成的路径,至少可从两方面加以思考。
  一方面,在抽象的意识层面,需首先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重新恢复哲学教育的理想性。批判精神是哲学教育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更是需要养成学生的批判精神。因为,批判精神使得我们不故步自封,不囿于偏见,不盲从权威,它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当然,这种批判精神并不是对已有的思想进行无根基、无文本依据以及无内在逻辑的纯粹否定,也不是对现实的犬儒主义抵抗。其内涵应主要包括:首先,是对对象的研究性介入,并对这种介入本身与研究缘起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发问,始终在肯定的同时抱有怀疑精神的否定性姿态,从而意识到视角的多维度、视野的开放性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批判中产生的,也是在批判中发展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正是这种批判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化的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性。其次,批判精神要求我们以批判的方式去对待批判自身,“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恰恰说明了对批判本身进行批判的必要性。批判之所以可能和必要,在于它意识到了批判对象与批判自身的有限性。进而,批判的存在也基于批判对象及批判自身的超越性。前文已提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定意义上可视为一部批判史,它是认识批判、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的历史,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本性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显然哲学家要关注自己的时代,但哲学家关注时代的方式不是简单的镜像式反映或反射,他/她需要的是中介性的方式,即在关注时代的同时要与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或张力,因此在这一意义上“哲学的一切根本性问题必定都是不合时宜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哲学或者远远超出它的当下现今,或者反过来把这一现今与其先前以及起初的存在联结起来。哲学本质上是超时间的,因为它属于那样极少的一类事物,这类事物的命运始终是不能也不可在当下现今得到直接反响。”可以说,当哲学家们仿佛总是以不合时宜的姿态出现在时代中时,事实上他们却是时代的真正的而清醒的观察者、诊断者和批判者,同时哲学也在批判与自我批判中不断重铸其传统。   另一方面,就具体操作层面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养成至少可以从以下层面进行:其一,拓宽学术背景,完善知识构架。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学习,不能仅仅只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原著,更需要涉猎与通晓中西方哲学史,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的进程,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的思维方式需从理性哲学的近代知识论传统转向现当代哲学的存在论传统,对哲学的理解也需与政治经济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政治学、地理学、生态学、宗教学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一步开阔学术视野。其二,应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很重要的是就“问”本身提问,发展创新性思维。海德格尔曾言,“进行哲学活动意味着追问: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而这种询问则意味着,通过澄清所要询问的东西去冒险探究和穷尽在这一问题中不可穷尽的东西。哪里出现了这样的活动,哪里就有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这种哲学之问不是虚假问题之问,而是对生命之根本的思考与提问,是对人的解放与自由何以可能之问。同时,提问方式本身也就决定了问题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其敏锐的问题意识,掌握理论思维的工具并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进行反复追问,进而“改变世界”。其三,通过以研读经典为主要方式的学术训练,培养学生对学术问题的敏感性,对文本和材料的判断力,以及思维的逻辑性和对生活世界的洞察力。通过研读经典,可以让学生以历史主义的眼光去理解过去的哲学,并从中领悟到事实上过去哲学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以新的形式出现。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或原典,它既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留下来的思想资源,又是有待于我们进行创造性诠释的文本。也正因为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一直保持着它的开放性,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整个20世纪东西方世界的发展,直到今天并仍将继续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生教育,一定要注重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哲学和哲学教育应使我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直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不仅是学科创新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重新恢复哲学理想、赋予哲学和哲学教育以生气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7:184.
  [2]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5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
  [6]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
  [7]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9.
  [8]张载.张子语录[M].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6.
其他文献
摘要: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说过:炸毁我工厂所有的财富不要紧,只要给我留下人力资源,我可以制造出比原先更好的企业。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组织管理,人事为本,创造财富,人才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局限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1-0113-02  1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概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全球竞争的压力。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发展的道路首先应该解决品牌的全球化传播问题。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联想集团,在品牌全球化的道路上经历了诸多坎坷终于走上坦途。分析其成长过程可以总结出品牌全球化传播策略包括采用品牌联动策略进行品牌战略推广、选择国际化传播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进行目标受众定位更新等策略。中国品牌全球化传播的未来之路可以从定位
期刊
摘 要:以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PPS抽样、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等3种抽样方法,抽取了9个地区作为研究样本,估计了2011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工业总产值以及抽样方差,并计算了95.45%概率保证程度下的置信区间,同时,比较了PPS抽样与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效果。结论表明,在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抽样估计中,由于各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差异较大,PPS
期刊
摘 要:随着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普及,实习生在酒店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对酒店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酒店所重视。提高酒店实习生的薪酬公平感一方面有利于整个实习环节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为留住一些高素质人才。通过对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在职实习生进行问卷发放,对酒店实习生薪酬公平感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实习生;薪酬公平  中图分类号:F24
期刊
摘 要:汽车售后服务是指自汽车出厂到汽车报废期间,人们在汽车上进行的花费所带来的商机,包括技术培训、汽车质量保修以及配件供应等方面。在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是当前我国售后服务模式陈旧、国内资源不足、法律法规滞后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对此,需要努力建构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以满足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汽车
期刊
摘要: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对1999年到2011年的广西农产品贸易进出口与农民收入的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运用现代协整理论的方法,对广西农产品的进口、广西农产品出口和广西农民收入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因素之间有着长期且稳定的关系,并且广西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贸易额的增加是广西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同时,由VAR模型的结果得出了广西农民当期的收入取决于上一期农民收入和上一
期刊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地方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日常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势在必行。以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分析其旅游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
期刊
摘要:  通过对湖北省随州市唐县镇和万福镇新农村调研,发现了新农村在规划和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同时挖掘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新农村规划、建筑、景观、生态、基础设施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新农村设计对策。  关键词:  调研;问题;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1-0052-04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众多科研和调
期刊
摘要:运用三阶段的DEA模型对云南省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云南省的医药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全部有效,即综合效率完全由规模效率决定。另外环境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出口、产业的平均规模对于创新效率具有积极的影响,而产业集聚对于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松弛具有负的影响。最后提出云南省医药制造业要注重发挥规模效益、关注出口及与国际的合作交流、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摘要:  高管股权薪酬激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以2012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显示:高管人员持股与否与公司绩效相关性不大,CEO持股比例、其他高管人员平均持股均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高管平均薪酬等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创业板市场;公司绩效;高管持股;股权激励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