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服务等级与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在客运人流压力上也就显现出更多的问题,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加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以解决该项问题,而就目前而言,该类工程相较其他工程而言具有工程量较大且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容易给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不便,所以在运营安全管理方面也就更需要进行加强,本文将根据上述内容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运营安全;控制对策
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方面,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首先是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完善,然后将相关的安全主体责任进行落实分配,其次,则在于安全风险上的预防工作,只有将这一部分做好,才能够实现推动建设和运营安全技术创新发展,逐步推进建设与运营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
一、存在问题
首先,工程本身具有工程量巨大、建设周期长、范围广且建设与涉及主体较多的特点,在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与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形下,往往会存在较多的暗挖隧道和深大基坑的建设,所以就需要运用到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案。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还有其中广布的隐蔽性工程与相应的不确定因素为工程所带来的建设安全问题,例如工期的时间要求较为紧迫且投资与融资金额没有完全到位等因素[1]。
其次,关于运营方面的问题,我国城市人口基数大,且外来人口多,因为不同的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日常上下班高峰期等都会存在一定的客流量急剧增加的现象,那么就会有部分线路存在严重超员的情况,这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本身存在较为复杂的封闭环境,多处于地下,相对来说其隐蔽性使得运营过程中难以进行迅速的逃生与搜救,相对于自然灾害与恐怖袭击的抵御与承受能力也较弱,而且新开通运营线路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工作人员经验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突发事件没有具备较强的处理应对能力。
二、管理要点
(一)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注重的是实现建设过程中与运营过程的法制化管理,在近些年,国家逐步加强提倡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制度建设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要求,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建设单位应当进行充分的借鉴。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我们应当将工程的具体实施模块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管理制度的构建,分别是质量安全管理责任、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安全风险管理这三个因素,将其相互结合,从而为接下来的安全运营奠定一定的基础。
所以接下来,针对运营方面,我们就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能够得到具体的完善,并且包含相应的工作人员责任考核机制的有效落实,保证一旦发生事故之后的调查处理与责任追究能够被良好落实。并且,对于应急条件下安全管理体系,也要着重加强预警响应与应急处置两个部分的体现建设,将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保证建设与运营上的质量安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交通服务。最后,建立起严格的安全准入制度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拓政府与建设单位之外的第三方服务监管体系,从而保证工程建设与运营方面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安全主体责任
由于该类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一般的市政工程,并且多数也在地下作业,所以对于工程的质量安全要求也就也就更高,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管理水平,就需要将工程质量安全制度的执行力进行加强,要求建设、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监理部门五方都要落实好相应的主体责任,尤其是所有的参建单位都应当更为重视安全生产基地的建设,将企业现场施工及后期运营责任体系进行有效完善,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及时到岗履职,以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筹划为主,将项目的立项规划与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等环节进行明确落实,从而努力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以及运营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三)安全风险的预防预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安全声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针对安全风险预防预控方面系统的建设了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了贯穿规划到工程交付使用整个流程下的风险分级管控综合体系。接下来就需要针对的质量安全风险与评估的相关机制进行合理完善,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业态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当中,并且在建设与运营阶段,也要做到在方方面面都实行风险预警,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严格遵守相关排查治理标准,将可能会发生的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事故进行分级,而所构建好的共同平台也要按照轨道工程的使用周期做好排查治理信息的及時报送,保证线上与线下安全排查制度的配套在监管。另外针对隐患排查治理与监督执法方面的问题,一旦发现存在忽视重大隐患的情况就立即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依法追究责任[2]。运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的预防工作机制,来尽可能避免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风险演变与生产隐患升级,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现场施工人员均已持证上岗并且遵守定期轮训制度。最后,建设单位以及参建单位应当建立与保险机构和技术服务等相关机构的合作机制,确保事故预防控制能够落到实处,综合提升风险辨识水平与安全事故的预防水平[3]。
(四)创新技术与安全管理标准
首先在创新技术方面,能够将现代化的机械化施工技术、BIM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上进行合理运用,有效通过将云计算、物联网、智能采集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与轨道交通管理实现整合,将地铁、轻轨以及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维护管理能够更加的高效智能[4]。
其次,关于质量安全标准方面,应当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落实,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的管理责任进行具体明确,保证安全管理标准的精细化,从而有效落实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主体责任,综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效管控风险。
三、结束语
在建设与运营安全方面,我们需要着重针对紧急条件下的运营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保证制度体系的完善建设与主体责任的合理分配,运用相关的科技手段及通讯手段来进行运营机制的合理优化,从而提高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其建设过程与运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仲衡.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17,3001:1-3.
[2]陈文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19:258-259.
[3]李保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4:109-110.
[4]郑伟强.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管理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6,07:43+45.
(作者身份证号:370123198907101732)
关键词: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运营安全;控制对策
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方面,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首先是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完善,然后将相关的安全主体责任进行落实分配,其次,则在于安全风险上的预防工作,只有将这一部分做好,才能够实现推动建设和运营安全技术创新发展,逐步推进建设与运营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
一、存在问题
首先,工程本身具有工程量巨大、建设周期长、范围广且建设与涉及主体较多的特点,在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与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形下,往往会存在较多的暗挖隧道和深大基坑的建设,所以就需要运用到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案。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还有其中广布的隐蔽性工程与相应的不确定因素为工程所带来的建设安全问题,例如工期的时间要求较为紧迫且投资与融资金额没有完全到位等因素[1]。
其次,关于运营方面的问题,我国城市人口基数大,且外来人口多,因为不同的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日常上下班高峰期等都会存在一定的客流量急剧增加的现象,那么就会有部分线路存在严重超员的情况,这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本身存在较为复杂的封闭环境,多处于地下,相对来说其隐蔽性使得运营过程中难以进行迅速的逃生与搜救,相对于自然灾害与恐怖袭击的抵御与承受能力也较弱,而且新开通运营线路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工作人员经验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突发事件没有具备较强的处理应对能力。
二、管理要点
(一)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注重的是实现建设过程中与运营过程的法制化管理,在近些年,国家逐步加强提倡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制度建设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要求,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建设单位应当进行充分的借鉴。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我们应当将工程的具体实施模块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管理制度的构建,分别是质量安全管理责任、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安全风险管理这三个因素,将其相互结合,从而为接下来的安全运营奠定一定的基础。
所以接下来,针对运营方面,我们就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能够得到具体的完善,并且包含相应的工作人员责任考核机制的有效落实,保证一旦发生事故之后的调查处理与责任追究能够被良好落实。并且,对于应急条件下安全管理体系,也要着重加强预警响应与应急处置两个部分的体现建设,将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保证建设与运营上的质量安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交通服务。最后,建立起严格的安全准入制度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拓政府与建设单位之外的第三方服务监管体系,从而保证工程建设与运营方面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安全主体责任
由于该类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一般的市政工程,并且多数也在地下作业,所以对于工程的质量安全要求也就也就更高,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管理水平,就需要将工程质量安全制度的执行力进行加强,要求建设、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监理部门五方都要落实好相应的主体责任,尤其是所有的参建单位都应当更为重视安全生产基地的建设,将企业现场施工及后期运营责任体系进行有效完善,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及时到岗履职,以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筹划为主,将项目的立项规划与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等环节进行明确落实,从而努力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以及运营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三)安全风险的预防预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安全声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针对安全风险预防预控方面系统的建设了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了贯穿规划到工程交付使用整个流程下的风险分级管控综合体系。接下来就需要针对的质量安全风险与评估的相关机制进行合理完善,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业态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当中,并且在建设与运营阶段,也要做到在方方面面都实行风险预警,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严格遵守相关排查治理标准,将可能会发生的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事故进行分级,而所构建好的共同平台也要按照轨道工程的使用周期做好排查治理信息的及時报送,保证线上与线下安全排查制度的配套在监管。另外针对隐患排查治理与监督执法方面的问题,一旦发现存在忽视重大隐患的情况就立即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依法追究责任[2]。运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的预防工作机制,来尽可能避免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风险演变与生产隐患升级,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现场施工人员均已持证上岗并且遵守定期轮训制度。最后,建设单位以及参建单位应当建立与保险机构和技术服务等相关机构的合作机制,确保事故预防控制能够落到实处,综合提升风险辨识水平与安全事故的预防水平[3]。
(四)创新技术与安全管理标准
首先在创新技术方面,能够将现代化的机械化施工技术、BIM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上进行合理运用,有效通过将云计算、物联网、智能采集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与轨道交通管理实现整合,将地铁、轻轨以及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维护管理能够更加的高效智能[4]。
其次,关于质量安全标准方面,应当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落实,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的管理责任进行具体明确,保证安全管理标准的精细化,从而有效落实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主体责任,综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效管控风险。
三、结束语
在建设与运营安全方面,我们需要着重针对紧急条件下的运营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保证制度体系的完善建设与主体责任的合理分配,运用相关的科技手段及通讯手段来进行运营机制的合理优化,从而提高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其建设过程与运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仲衡.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17,3001:1-3.
[2]陈文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19:258-259.
[3]李保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4:109-110.
[4]郑伟强.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管理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6,07:43+45.
(作者身份证号:3701231989071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