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化解 中小企业 融资难
0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今年是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1 企业自身要规范管理,提高融资能力
1.1 规范企业公司治理机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融资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股权结构单一、家族化管理、独裁型机制,造成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由于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存在短期行为,经营随意性比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容易遭到市场淘汰。金融机构从自身经营风险方面考虑,对这些中小企业避而远之。因此中小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改造,进行所有权结构和管理层结构的调整,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和负面影响,引进优秀管理人才,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
1.2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毋庸讳言,目前中小企业大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报表不健全,会计信息缺乏应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银企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中小企业要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充分沟通与合作,争取获得资金支持。
1.3 提高信用意识
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较为淡薄,自我约束力不强,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使企业自身信誉受损,还给中小企业整个群体带来信用不佳的恶劣影响,使金融机构望而生畏。因此每个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强化信用意识,打造诚信企业,从而提高中小企业整体信用形象。
2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2.1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
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不仅是商业银行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推动战略转型,增强竞争能力的内在需求,也是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宏观政策,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核销等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努力扩大客户基础,正确处理好调整信贷结构、防范经营风险与支持企业发展的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从区域、行业等多渠道挖掘优质中小企业客户
首先,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在区域内重点选择信用生态环境良好,市场发展规范,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区、产业集群、经济强县等,从中发现优质客户并确定重点客户。其次,明确重点支持行业。针对各个产业集群、特色行业和市场特点进行整体分析和汇总,提出重点投向的行业和产品建议,研究信贷政策和规模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再次,明确重点营销客户。通过详细的客户考察,建立多方面优质客户信息收集渠道,并明确专人对客户进行调查评价或重点营销。
2.3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应对中小企业市场进行必要的细分,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市场策略,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推出满足中小企业不同需求的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如针对企业土地、厂房等传统抵押物不足的情况,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特点,扩大抵质押贷款范围,提供订单质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国内保理等供应链融资产品;对无抵质押物的企业,通过企业抱团增信,提供联贷联保产品;对信用度高的企业,甚至不需任何抵质押物,直接提供小额无抵押贷款;对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资信良好、产品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通过积极实施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产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辟适應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2.4 优化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短、频、快”的融资特点,商业银行应突破传统大中型企业的信贷经营模式,用全新的理念、方式差别化运作,逐步建立起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专门、专业、专注、高效”的业务运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如可借鉴国际先进的“流程银行”经营理念,设置中小企业“信贷工厂”,信贷业务流程各岗位成为流水线上各“生产”环节,通过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职能和时效要求,确保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申报、审批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2.5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容忍度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是户数多、金额小,因此应建立适宜中小企业贷款不良资产分类认定标准,在风险可控、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允许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适当高于大企业,防止片面追求“零风险”。
3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度低、抵押物不足是造成其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扩展各方面融资渠道提供强有力的信用支持。一是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应继续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投入,从上而下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不以赢利为目的,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或对其它担保机构进行再担保;二是建立商业性担保体系,实行商业化运作,坚持按市场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三是建立互助型担保体系,由商会或协会牵头组织企业集资成立互助基金。
4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从国际国内的实践看,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另一条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失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资本市场发展不足,因此应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是在完善和壮大创业板市场的同时,尽快完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和产权交易市场,以满足大量无法上市的企业的需求,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二是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改变我国由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比例严重过高的局面,让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综上所述,要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经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渠道多样化的融资环境。
关键词:化解 中小企业 融资难
0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今年是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1 企业自身要规范管理,提高融资能力
1.1 规范企业公司治理机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融资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股权结构单一、家族化管理、独裁型机制,造成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由于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存在短期行为,经营随意性比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容易遭到市场淘汰。金融机构从自身经营风险方面考虑,对这些中小企业避而远之。因此中小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改造,进行所有权结构和管理层结构的调整,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和负面影响,引进优秀管理人才,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
1.2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毋庸讳言,目前中小企业大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报表不健全,会计信息缺乏应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银企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中小企业要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充分沟通与合作,争取获得资金支持。
1.3 提高信用意识
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较为淡薄,自我约束力不强,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使企业自身信誉受损,还给中小企业整个群体带来信用不佳的恶劣影响,使金融机构望而生畏。因此每个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强化信用意识,打造诚信企业,从而提高中小企业整体信用形象。
2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2.1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
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不仅是商业银行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推动战略转型,增强竞争能力的内在需求,也是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宏观政策,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核销等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努力扩大客户基础,正确处理好调整信贷结构、防范经营风险与支持企业发展的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从区域、行业等多渠道挖掘优质中小企业客户
首先,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在区域内重点选择信用生态环境良好,市场发展规范,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区、产业集群、经济强县等,从中发现优质客户并确定重点客户。其次,明确重点支持行业。针对各个产业集群、特色行业和市场特点进行整体分析和汇总,提出重点投向的行业和产品建议,研究信贷政策和规模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再次,明确重点营销客户。通过详细的客户考察,建立多方面优质客户信息收集渠道,并明确专人对客户进行调查评价或重点营销。
2.3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应对中小企业市场进行必要的细分,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市场策略,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推出满足中小企业不同需求的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如针对企业土地、厂房等传统抵押物不足的情况,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特点,扩大抵质押贷款范围,提供订单质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国内保理等供应链融资产品;对无抵质押物的企业,通过企业抱团增信,提供联贷联保产品;对信用度高的企业,甚至不需任何抵质押物,直接提供小额无抵押贷款;对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资信良好、产品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通过积极实施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产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辟适應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2.4 优化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短、频、快”的融资特点,商业银行应突破传统大中型企业的信贷经营模式,用全新的理念、方式差别化运作,逐步建立起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专门、专业、专注、高效”的业务运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如可借鉴国际先进的“流程银行”经营理念,设置中小企业“信贷工厂”,信贷业务流程各岗位成为流水线上各“生产”环节,通过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职能和时效要求,确保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申报、审批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2.5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容忍度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是户数多、金额小,因此应建立适宜中小企业贷款不良资产分类认定标准,在风险可控、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允许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适当高于大企业,防止片面追求“零风险”。
3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度低、抵押物不足是造成其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扩展各方面融资渠道提供强有力的信用支持。一是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应继续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投入,从上而下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不以赢利为目的,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或对其它担保机构进行再担保;二是建立商业性担保体系,实行商业化运作,坚持按市场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三是建立互助型担保体系,由商会或协会牵头组织企业集资成立互助基金。
4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从国际国内的实践看,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另一条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失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资本市场发展不足,因此应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是在完善和壮大创业板市场的同时,尽快完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和产权交易市场,以满足大量无法上市的企业的需求,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二是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改变我国由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比例严重过高的局面,让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综上所述,要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经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渠道多样化的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