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估算,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是新东方的学生。在国内,大学生要是没听过俞敏洪的演讲,更被看做是落伍。
——这就是俞敏洪和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脚被北大踹出来了
从小学习差劲、江阴农村田野里的插秧能手俞敏洪,连续考了三次大学,英语从33分、55分,考到98分,出人意料地进了北京大学。北大是什么地方?人人都是人中龙凤,人人都比俞敏洪聪明能干。他总是被同学嘲笑。
俞敏洪心情郁闷,读到三年级生病了,大口吐血,肺结核,休学一年。休学意味着留级,和原来的同班同学又差了一大截。
俞敏洪曾今概括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他的永远是绝望。学识不如人,聪慧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交女朋友更不如人……“死的念头都有了”。
然而俞敏洪毕业时阴差阳错地留了校。当时,出国几乎成了成功的惟一标志。朋友和同学,徐小平、刘江、包凡一……陆陆续续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剩下总是不如人的俞敏洪。
后来,终于有一家美国大学录取他,3/4奖学金,俞敏洪一算还差5000美元学费。连买个馒头,买棵葱都算了又算的俞敏洪,到哪儿凑这个钱?
他决定到外面去兼职上课。1989年夏末,他穿着裤衩、趿着拖鞋出了北大校门,到外面英语培训班当老师。每小时20元,他定了个目标,为出国而奋斗。
上帝也常常戏弄那些刚刚燃起希望的人。这次,俞敏洪受到的打击可谓是毁灭性的:1990年的一个秋夜,细雨溅落在静谧的未名湖上,激起阵阵涟漪,在夜色中蔓延开去。俞敏洪和朋友高兴地喝着小酒,聊着家常,描绘着他渐渐清晰的出国梦。北大的高音喇叭,此时一如既往地播送着校园晚间新闻。“你听你听。老俞,在说你呢!”同伴惊呼。原来,广播里正在播送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其中说了四五条处分理由,最重要的是打着北大的旗号私自办学。这个处分决定被大喇叭连播三天,北大有线电视台连播半个月,处分布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锁了一个半月。俞敏洪颜面扫地,只得选择离开。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却充满了感激。”俞敏洪如此解释:“如果一直混下去,我现在顶多也就北大英语系的一个教授。”但当时,这个被赶出家门的北大教师,选择了做一个“个体户”。
真真切切白手起家
离开北大,意味着失去工作,失去工作,意味着没饭吃。失业中的俞敏洪,能做什么呢?从找个好工作?在北京没关系上哪里找?买体力挣钱?读书早已把身体资本耗掉了。
流离失所的俞敏洪,下定决心扎进江湖,凭着北大练出来的头脑和一张嘴,当了“个体户”。他去找曾经任过课的民办东方大学商量,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一个窄窄的胡同里。门外支张桌子,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只有两个人,他是头,他老婆打下手,当出纳会计,上午俞敏洪骑自行车出去,拎着浆糊桶,电线杆子上贴广告,下午守株待兔。
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见“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满脸狐疑。俞敏洪好说歹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把钱要回去了。
一个星期六,三个学生十分爽快地扔下钱走了。“1000多块钱啊!一天的功夫,是我在北大四个月的工资啊!”
俞敏洪心里琢磨,为什么来了三个人后,再往后就没有了呢?为什么好多人来看看报名册就走了呢?俞敏洪心生一计。第二天,他在出国考试托福、GRE所有报名册上各填30个假名字,来人像是从第31个开始。这一招还挺灵,一些学生将信将疑报了名。俞敏洪精确计算过,搞了这种诡计后,每四个学生,会有两三个学生放下钱。
转眼间,到了1991年冬天。中关村二小这潭水开始活了,但是,学生还是不多,死不了,活不好,没有生气。怎样才能让大家相信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牛、他俞敏洪牛,而且有信用?
他又心生一计,“咱们现在学生少,赚不到钱,干脆办免费讲座。”他写了广告,定了中关村二小50人的大教室。结果大出所料,晚上来了二三百人,教室里挤得满满的,教室外还有200多人,把四个窗口堵得严严实实。
场面宏大感人,俞敏洪顿时精神倍增,侃侃而谈,超水平发挥,两个小时下来,效果极佳。北京初冬的天气,外面奇冷,教室窗子大开着,里外的人,没有一个离开。这是俞敏洪在北大的教师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他在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一种渴望,给他以震撼和希望。
“免费讲座”开创了北京民办教育的新形式,为俞敏洪的出国考试培训打开了局面。一上路,就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漩涡中心。
1992年初春,一个广告员出去贴电线杆广告,被竞争对手捅了三刀。俞敏洪意识到社会关系的好坏,是将来自己做大的前提。人托人,好不容易请了公安局的人吃饭。不会社会上那套经验的俞敏洪,憋不出话来,为了显示自己的真诚和掩盖内心的尴尬、恐惧,他不停劝酒,自己先喝,最后把自己喝到了桌子底下。
送到医院,抢救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我不干了,把学校关了——”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醒来后,酒也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竞争在继续,捅刀子的事没有了。
……
到1994年时,俞敏洪已经挣够了学费,可以追随徐小平、王强出国留学了。停下来往回一看,他发现,新东方这驾马车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学生数1994年比1991年出来干时增加了好几百倍,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事情干大了!
一不小心发达了
出国,还是继续拖着新东方这驾马车往前走?他拿着学生报名册愣了很久,2000多个名字,都是自己一笔一划写下来的。新东方这个孩子养大了,襁褓中抚育,风雨里成长,扔掉,舍不得啊。再者,出国,学什么?说穿了,就是一个面子的问题。
他终于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决定:留下来,让出国留学见鬼去吧!他意识到新东方将是他的终身事业时,他想到了国外的老朋友们,他需要这些人与他一起干。1995年底,新东方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发展前景,吸引国外的老朋友们回来了。1995年11月9日,温哥华机场。俞敏洪在温哥华机场寒风中等徐小平已经等了一个半小时!
不热情的回应电话里“失去了精气神”,又把第一次出国的“老朋友”撂在机场上一个半小时,都不是徐小平以往的风格。原来,天才徐小平在国外混得穷困潦倒,妻子教书养家,自己在家带俩孩子。前途无望,长期以来心情沮丧。
一开始,徐小平还装着“驴屎外面光”,很有钱的样子。没两天露了马脚。他领俞敏洪到一家酒吧,开着车在酒吧外绕了两圈都不停车。俞敏洪指着停车场说:“你把车停到那儿不就行了吗?” “这儿有个免费停车场,我在找呢。”徐小平很自然地说。
“怎么这……”俞敏洪一时很震惊,想说“怎么这么穷”,咽回去了。其实,俞敏洪不说出来,徐小平也知道他想说什么。
徐小平也在观察俞敏洪。俞敏洪花钱如流水,在北美40多天,见同学,见朋友,一路上花了一万多美元。他有明显的显摆心理,要花钱给大家看看,急于想让同学们知道,“我俞敏洪从一个特没出息的人,变成了一个特有出息的人。”俞敏洪对徐小平大谈新东方的情况。他说:新东方现在有一万多学生,北京城起码有10万人是他的“门徒”,新东方的老师一节课最多能挣1000多块,一节课两个小时,他和有的老师一天要讲10个小时课,一天挣好几千块钱。
徐小平开始算账。一个哈佛教授年薪12万美元,一个月1万美元,一天3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一天也就是挣2400元人民币,新东方老师一天挣四五千元人民币!这绝对是全球以教书为生的人最高的日工资!
——在赚钱数字的吸引下,徐小平决定回国跟俞敏洪干。
然后,稍有成就感的俞敏洪开着车,在北美的风雪交加的夜晚中狂奔。他还要去找当年的同窗王强。
……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聚义”,给新东方注入了新鲜血液。
从1995年起,新东方进入快速增长期。招生人数每年递增100%以上,而且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出国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出国留学服务教学体系和正在展开的相关产业体系,市场竞争半径伸展到了主要中心城市。
至此,新东方奠定了中国外语培训市场的霸主地位。
2006年,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7日上午9:25,一个通过教育产业成功上市的中国范例诞生了。俞敏洪身价立马蹿上18亿,不到一年涨到55亿!
俞敏洪的办公室里,一幅放大的、挂在墙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一片长着荒草的田地上,立着两间已无人居住、摇摇欲坠的破瓦房。
那是俞敏洪在江苏江阴农村的老家。他拍下这张照片,为的是永远记住过去,记住生命中那一段又一段孤独、失败与屈辱的日子。
——这就是俞敏洪和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脚被北大踹出来了
从小学习差劲、江阴农村田野里的插秧能手俞敏洪,连续考了三次大学,英语从33分、55分,考到98分,出人意料地进了北京大学。北大是什么地方?人人都是人中龙凤,人人都比俞敏洪聪明能干。他总是被同学嘲笑。
俞敏洪心情郁闷,读到三年级生病了,大口吐血,肺结核,休学一年。休学意味着留级,和原来的同班同学又差了一大截。
俞敏洪曾今概括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他的永远是绝望。学识不如人,聪慧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交女朋友更不如人……“死的念头都有了”。
然而俞敏洪毕业时阴差阳错地留了校。当时,出国几乎成了成功的惟一标志。朋友和同学,徐小平、刘江、包凡一……陆陆续续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剩下总是不如人的俞敏洪。
后来,终于有一家美国大学录取他,3/4奖学金,俞敏洪一算还差5000美元学费。连买个馒头,买棵葱都算了又算的俞敏洪,到哪儿凑这个钱?
他决定到外面去兼职上课。1989年夏末,他穿着裤衩、趿着拖鞋出了北大校门,到外面英语培训班当老师。每小时20元,他定了个目标,为出国而奋斗。
上帝也常常戏弄那些刚刚燃起希望的人。这次,俞敏洪受到的打击可谓是毁灭性的:1990年的一个秋夜,细雨溅落在静谧的未名湖上,激起阵阵涟漪,在夜色中蔓延开去。俞敏洪和朋友高兴地喝着小酒,聊着家常,描绘着他渐渐清晰的出国梦。北大的高音喇叭,此时一如既往地播送着校园晚间新闻。“你听你听。老俞,在说你呢!”同伴惊呼。原来,广播里正在播送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其中说了四五条处分理由,最重要的是打着北大的旗号私自办学。这个处分决定被大喇叭连播三天,北大有线电视台连播半个月,处分布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锁了一个半月。俞敏洪颜面扫地,只得选择离开。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却充满了感激。”俞敏洪如此解释:“如果一直混下去,我现在顶多也就北大英语系的一个教授。”但当时,这个被赶出家门的北大教师,选择了做一个“个体户”。
真真切切白手起家
离开北大,意味着失去工作,失去工作,意味着没饭吃。失业中的俞敏洪,能做什么呢?从找个好工作?在北京没关系上哪里找?买体力挣钱?读书早已把身体资本耗掉了。
流离失所的俞敏洪,下定决心扎进江湖,凭着北大练出来的头脑和一张嘴,当了“个体户”。他去找曾经任过课的民办东方大学商量,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一个窄窄的胡同里。门外支张桌子,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只有两个人,他是头,他老婆打下手,当出纳会计,上午俞敏洪骑自行车出去,拎着浆糊桶,电线杆子上贴广告,下午守株待兔。
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见“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满脸狐疑。俞敏洪好说歹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把钱要回去了。
一个星期六,三个学生十分爽快地扔下钱走了。“1000多块钱啊!一天的功夫,是我在北大四个月的工资啊!”
俞敏洪心里琢磨,为什么来了三个人后,再往后就没有了呢?为什么好多人来看看报名册就走了呢?俞敏洪心生一计。第二天,他在出国考试托福、GRE所有报名册上各填30个假名字,来人像是从第31个开始。这一招还挺灵,一些学生将信将疑报了名。俞敏洪精确计算过,搞了这种诡计后,每四个学生,会有两三个学生放下钱。
转眼间,到了1991年冬天。中关村二小这潭水开始活了,但是,学生还是不多,死不了,活不好,没有生气。怎样才能让大家相信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牛、他俞敏洪牛,而且有信用?
他又心生一计,“咱们现在学生少,赚不到钱,干脆办免费讲座。”他写了广告,定了中关村二小50人的大教室。结果大出所料,晚上来了二三百人,教室里挤得满满的,教室外还有200多人,把四个窗口堵得严严实实。
场面宏大感人,俞敏洪顿时精神倍增,侃侃而谈,超水平发挥,两个小时下来,效果极佳。北京初冬的天气,外面奇冷,教室窗子大开着,里外的人,没有一个离开。这是俞敏洪在北大的教师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他在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一种渴望,给他以震撼和希望。
“免费讲座”开创了北京民办教育的新形式,为俞敏洪的出国考试培训打开了局面。一上路,就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漩涡中心。
1992年初春,一个广告员出去贴电线杆广告,被竞争对手捅了三刀。俞敏洪意识到社会关系的好坏,是将来自己做大的前提。人托人,好不容易请了公安局的人吃饭。不会社会上那套经验的俞敏洪,憋不出话来,为了显示自己的真诚和掩盖内心的尴尬、恐惧,他不停劝酒,自己先喝,最后把自己喝到了桌子底下。
送到医院,抢救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我不干了,把学校关了——”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醒来后,酒也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竞争在继续,捅刀子的事没有了。
……
到1994年时,俞敏洪已经挣够了学费,可以追随徐小平、王强出国留学了。停下来往回一看,他发现,新东方这驾马车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学生数1994年比1991年出来干时增加了好几百倍,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事情干大了!
一不小心发达了
出国,还是继续拖着新东方这驾马车往前走?他拿着学生报名册愣了很久,2000多个名字,都是自己一笔一划写下来的。新东方这个孩子养大了,襁褓中抚育,风雨里成长,扔掉,舍不得啊。再者,出国,学什么?说穿了,就是一个面子的问题。
他终于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决定:留下来,让出国留学见鬼去吧!他意识到新东方将是他的终身事业时,他想到了国外的老朋友们,他需要这些人与他一起干。1995年底,新东方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发展前景,吸引国外的老朋友们回来了。1995年11月9日,温哥华机场。俞敏洪在温哥华机场寒风中等徐小平已经等了一个半小时!
不热情的回应电话里“失去了精气神”,又把第一次出国的“老朋友”撂在机场上一个半小时,都不是徐小平以往的风格。原来,天才徐小平在国外混得穷困潦倒,妻子教书养家,自己在家带俩孩子。前途无望,长期以来心情沮丧。
一开始,徐小平还装着“驴屎外面光”,很有钱的样子。没两天露了马脚。他领俞敏洪到一家酒吧,开着车在酒吧外绕了两圈都不停车。俞敏洪指着停车场说:“你把车停到那儿不就行了吗?” “这儿有个免费停车场,我在找呢。”徐小平很自然地说。
“怎么这……”俞敏洪一时很震惊,想说“怎么这么穷”,咽回去了。其实,俞敏洪不说出来,徐小平也知道他想说什么。
徐小平也在观察俞敏洪。俞敏洪花钱如流水,在北美40多天,见同学,见朋友,一路上花了一万多美元。他有明显的显摆心理,要花钱给大家看看,急于想让同学们知道,“我俞敏洪从一个特没出息的人,变成了一个特有出息的人。”俞敏洪对徐小平大谈新东方的情况。他说:新东方现在有一万多学生,北京城起码有10万人是他的“门徒”,新东方的老师一节课最多能挣1000多块,一节课两个小时,他和有的老师一天要讲10个小时课,一天挣好几千块钱。
徐小平开始算账。一个哈佛教授年薪12万美元,一个月1万美元,一天3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一天也就是挣2400元人民币,新东方老师一天挣四五千元人民币!这绝对是全球以教书为生的人最高的日工资!
——在赚钱数字的吸引下,徐小平决定回国跟俞敏洪干。
然后,稍有成就感的俞敏洪开着车,在北美的风雪交加的夜晚中狂奔。他还要去找当年的同窗王强。
……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聚义”,给新东方注入了新鲜血液。
从1995年起,新东方进入快速增长期。招生人数每年递增100%以上,而且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出国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出国留学服务教学体系和正在展开的相关产业体系,市场竞争半径伸展到了主要中心城市。
至此,新东方奠定了中国外语培训市场的霸主地位。
2006年,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7日上午9:25,一个通过教育产业成功上市的中国范例诞生了。俞敏洪身价立马蹿上18亿,不到一年涨到55亿!
俞敏洪的办公室里,一幅放大的、挂在墙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一片长着荒草的田地上,立着两间已无人居住、摇摇欲坠的破瓦房。
那是俞敏洪在江苏江阴农村的老家。他拍下这张照片,为的是永远记住过去,记住生命中那一段又一段孤独、失败与屈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