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入诗,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梦入小说,则是唐传奇滥觞后的事。但将充斥着梦的小说用百万言的规模演绎出来,将梦的神秘与实际、通灵与预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推到巅峰地位的,只有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场梦游
若问《红楼梦》中描写梦境的制高点在哪回,答案必然是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甚至是《石头记》更名的依据。
宝玉到太虚幻境后,由司掌人间风情月债的警幻仙姑引领游赏,翻阅了正副十二钗的名册,品了仙酿“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看了歌姬们演的一套红楼梦曲,与仙姑之妹秦可卿温存一晌,终被夜叉海鬼拖入迷津之中而梦醒。
正因为是梦,所以可通古、可预言。我们姑且相信太虚幻境这一故事背景,亦可以认同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潜意识的体现。那么宝玉做的梦,看见的这些判词图谶,都是他对于家族未来的预计,尽管此时他还是个只厌烦于父亲管教的纨绔子弟。但不可忽略的是,无论是梦中的宝玉还是现实中的宝玉,对于这种倾圮都是淡漠的态度,警幻仙姑将红楼梦曲稿给他参阅,面对着道尽所喜爱的“女儿们”一生血泪的遭遇,和家庭没落留下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命运,只是觉得“甚无趣味”而已。
所以,在繁复的谶语谜团的重重笼罩下,贾宝玉的这场梦到底昭示了些什么?梦境和现实的交叉点在何处?而宝玉做梦的这个剧情在《红楼梦》中又代表了什么?有人道是警策,还有人道是春情,而总归是瑰色悲剧的开端。
警幻仙姑对众仙姬解释说,在接绛珠的时候遇到宁荣二公之灵,认为百年家业运输合终,若无人继承必然分崩离析,子孙中唯有宝玉聪慧可以期望,但需用情欲声色警其顽痴。以情欲声色将人领入正途似乎是佛道题材中的惯常,但大都以失败告终。例如看到了风月宝鉴正面的贾瑞,又如被教导悔改却梦醒后便与袭人初试云雨情的宝玉。
由于宝玉是拯救贾府免受劫难的关键,那无论是他的灵颖,还是他的不成器,都是压在读者心头引导着故事发展的一块重石。
诚然,在红楼情榜上贾宝玉位居第一,乃是对一切生灵有情的“情不情”,但且看他在梦的潜意识中如何归并贾府的女子们。那些他平日认为是“水做的骨肉”、钟灵毓秀清清静静的女儿,命运册上写的却是:薄命、痴情、结怨、朝啼、暮哭、春感、秋悲。他朝朝暮暮相对的那几个副小姐:袭人、晴雯、麝月,因他的博爱宽厚,本应是最了解不过的。但对着那“风流灵巧招人怨”、“枉自温柔和顺”的判词,却“不甚明白”,“说不出是何意思”。而最叫人寒心的,竟是他淡漠不肯干涉。
台北大学的欧丽娟教授曾总结说,《红楼梦》中名字带“玉”字的这些人,都打着性灵的牌子,却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如宝玉、黛玉,还有妙玉。许多人道这是曹雪芹对封建的批判,却恰恰相反,是对这群“痴儿怨女”的嘲讽。宝玉的神游本是他的曾祖父辈宁、荣二公的意思,要他担负挽救家族的重任。这本应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的通灵宝玉最能显示自己才能的时刻,却在揭露贾府的未来命运时心不在焉,甚至在最后落入万丈迷津,深负了警幻仙姑的一片谆谆戒示。
如此说来,通灵通灵,通的也不过是一场梦。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梦。青埂峰下三百六十摞石头皆被炼造补天,空空余下这一个,并非女娲的过错;贾府的转折衰颓,也不是封建皇权的打压、不是王熙凤的专横毒辣、不是探春的无奈远嫁,都是他。而第五回蕴含全本中的那片雪芹的“痴心”,亦昭然若示。
梦游一场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在第一段便点明了个中缘故:“作者自云曾历经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由是真事隐假语存,开篇便写了一梦。甄士隐炎夏永昼闲眠,梦得一僧一道言“一干风流冤家”投胎入世,还道出了宝玉的前身和与黛玉的前缘乃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
僧道二人将这些下世历劫的仙物称作“风流孽鬼”,目的不免是要“度脱几个”以成功德。被甄士隐在梦中遇上,还手持了通灵宝玉观看了一番,显然是有机缘的人。但他凡心深重,不肯将女儿英莲给癞头跣足的僧人和跛足蓬头的道人,是对暂时美满人生的眷恋,亦是对面相表层的妄执,而正是这,导致了香菱悲戚的一生。
其实,这一场度脱是暗杂在《红楼梦》全书各处的。第三回黛玉初到贾府,说“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从。”认为这是“不经之谈”,并不搭理,仍旧叫黛玉吃人参养荣丸,却不知,这比她在贾府中饭后的那盏茶还伤身体。还有宝钗那胎里带出的热毒亦是一秃头和尚开出疗方的;妙玉是因为顽疾才半出家的。以及前文提到过的贾瑞,道士讲明风月宝鉴只可照背面,他却贪求与凤姐一时的痛快而颠倒是非,临终了还要拿上这方鸦片似的宝镜,可谓是死于自己的执迷不悟。
难得成功的却是柳湘莲,六十六回中尤三姐死后他浑浑噩噩在路上走,却见三姐捧着鸳鸯剑和一卷册子向他哭诉:“妾今奉警幻仙姑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一干情鬼。”便辞别要走,柳湘莲上前拉住失声痛哭,却于梦中惊醒,旁边是个瘸腿的道士捕虱。问他是何人、此处又是何地。答曰:“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脚而已。”书中写柳湘莲听言是“冷然如寒冰侵骨”,当时便斩断烦恼丝,与道士出家。何故?看破真假有无故。原先他以为荣国府是个专出王八的地方,只有门前的石狮子是干净的。可尤三姐的自杀让他发现原来腌的地方也有刚烈的人,自己原来所认为对的未必是对。道士的回答又让他惊醒,这世上谁说得清自己是谁、身在何处呢?匆匆几十载与梦境无异,只供人暂时歇脚。
此处三姐口中又出现太虚幻境,一系列的情节让人发现这看似幻化无据的仙境是个真正存在的地方,而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世反而“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红楼一部,犹如一梦。在梦中预示着现实的境况,现实又好像梦幻般虚无。在这里,“梦”是连接人间与仙境、当下与未来的法门,只有通过做梦这一途径,人类才能抵达仙域鬼界,完成沟通神灵和感知未来这种超能力事件。
一场梦游
若问《红楼梦》中描写梦境的制高点在哪回,答案必然是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甚至是《石头记》更名的依据。
宝玉到太虚幻境后,由司掌人间风情月债的警幻仙姑引领游赏,翻阅了正副十二钗的名册,品了仙酿“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看了歌姬们演的一套红楼梦曲,与仙姑之妹秦可卿温存一晌,终被夜叉海鬼拖入迷津之中而梦醒。
正因为是梦,所以可通古、可预言。我们姑且相信太虚幻境这一故事背景,亦可以认同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潜意识的体现。那么宝玉做的梦,看见的这些判词图谶,都是他对于家族未来的预计,尽管此时他还是个只厌烦于父亲管教的纨绔子弟。但不可忽略的是,无论是梦中的宝玉还是现实中的宝玉,对于这种倾圮都是淡漠的态度,警幻仙姑将红楼梦曲稿给他参阅,面对着道尽所喜爱的“女儿们”一生血泪的遭遇,和家庭没落留下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命运,只是觉得“甚无趣味”而已。
所以,在繁复的谶语谜团的重重笼罩下,贾宝玉的这场梦到底昭示了些什么?梦境和现实的交叉点在何处?而宝玉做梦的这个剧情在《红楼梦》中又代表了什么?有人道是警策,还有人道是春情,而总归是瑰色悲剧的开端。
警幻仙姑对众仙姬解释说,在接绛珠的时候遇到宁荣二公之灵,认为百年家业运输合终,若无人继承必然分崩离析,子孙中唯有宝玉聪慧可以期望,但需用情欲声色警其顽痴。以情欲声色将人领入正途似乎是佛道题材中的惯常,但大都以失败告终。例如看到了风月宝鉴正面的贾瑞,又如被教导悔改却梦醒后便与袭人初试云雨情的宝玉。
由于宝玉是拯救贾府免受劫难的关键,那无论是他的灵颖,还是他的不成器,都是压在读者心头引导着故事发展的一块重石。
诚然,在红楼情榜上贾宝玉位居第一,乃是对一切生灵有情的“情不情”,但且看他在梦的潜意识中如何归并贾府的女子们。那些他平日认为是“水做的骨肉”、钟灵毓秀清清静静的女儿,命运册上写的却是:薄命、痴情、结怨、朝啼、暮哭、春感、秋悲。他朝朝暮暮相对的那几个副小姐:袭人、晴雯、麝月,因他的博爱宽厚,本应是最了解不过的。但对着那“风流灵巧招人怨”、“枉自温柔和顺”的判词,却“不甚明白”,“说不出是何意思”。而最叫人寒心的,竟是他淡漠不肯干涉。
台北大学的欧丽娟教授曾总结说,《红楼梦》中名字带“玉”字的这些人,都打着性灵的牌子,却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如宝玉、黛玉,还有妙玉。许多人道这是曹雪芹对封建的批判,却恰恰相反,是对这群“痴儿怨女”的嘲讽。宝玉的神游本是他的曾祖父辈宁、荣二公的意思,要他担负挽救家族的重任。这本应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的通灵宝玉最能显示自己才能的时刻,却在揭露贾府的未来命运时心不在焉,甚至在最后落入万丈迷津,深负了警幻仙姑的一片谆谆戒示。
如此说来,通灵通灵,通的也不过是一场梦。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梦。青埂峰下三百六十摞石头皆被炼造补天,空空余下这一个,并非女娲的过错;贾府的转折衰颓,也不是封建皇权的打压、不是王熙凤的专横毒辣、不是探春的无奈远嫁,都是他。而第五回蕴含全本中的那片雪芹的“痴心”,亦昭然若示。
梦游一场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在第一段便点明了个中缘故:“作者自云曾历经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由是真事隐假语存,开篇便写了一梦。甄士隐炎夏永昼闲眠,梦得一僧一道言“一干风流冤家”投胎入世,还道出了宝玉的前身和与黛玉的前缘乃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
僧道二人将这些下世历劫的仙物称作“风流孽鬼”,目的不免是要“度脱几个”以成功德。被甄士隐在梦中遇上,还手持了通灵宝玉观看了一番,显然是有机缘的人。但他凡心深重,不肯将女儿英莲给癞头跣足的僧人和跛足蓬头的道人,是对暂时美满人生的眷恋,亦是对面相表层的妄执,而正是这,导致了香菱悲戚的一生。
其实,这一场度脱是暗杂在《红楼梦》全书各处的。第三回黛玉初到贾府,说“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从。”认为这是“不经之谈”,并不搭理,仍旧叫黛玉吃人参养荣丸,却不知,这比她在贾府中饭后的那盏茶还伤身体。还有宝钗那胎里带出的热毒亦是一秃头和尚开出疗方的;妙玉是因为顽疾才半出家的。以及前文提到过的贾瑞,道士讲明风月宝鉴只可照背面,他却贪求与凤姐一时的痛快而颠倒是非,临终了还要拿上这方鸦片似的宝镜,可谓是死于自己的执迷不悟。
难得成功的却是柳湘莲,六十六回中尤三姐死后他浑浑噩噩在路上走,却见三姐捧着鸳鸯剑和一卷册子向他哭诉:“妾今奉警幻仙姑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一干情鬼。”便辞别要走,柳湘莲上前拉住失声痛哭,却于梦中惊醒,旁边是个瘸腿的道士捕虱。问他是何人、此处又是何地。答曰:“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脚而已。”书中写柳湘莲听言是“冷然如寒冰侵骨”,当时便斩断烦恼丝,与道士出家。何故?看破真假有无故。原先他以为荣国府是个专出王八的地方,只有门前的石狮子是干净的。可尤三姐的自杀让他发现原来腌的地方也有刚烈的人,自己原来所认为对的未必是对。道士的回答又让他惊醒,这世上谁说得清自己是谁、身在何处呢?匆匆几十载与梦境无异,只供人暂时歇脚。
此处三姐口中又出现太虚幻境,一系列的情节让人发现这看似幻化无据的仙境是个真正存在的地方,而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世反而“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红楼一部,犹如一梦。在梦中预示着现实的境况,现实又好像梦幻般虚无。在这里,“梦”是连接人间与仙境、当下与未来的法门,只有通过做梦这一途径,人类才能抵达仙域鬼界,完成沟通神灵和感知未来这种超能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