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地方率先探索、中央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特别是特色小镇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不断促进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机 构】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北京市密云区发展改革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地方率先探索、中央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特别是特色小镇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不断促进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激发投资消费潜力、扩大内需的强大引擎.当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更多农村居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水平、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一方面,会推动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县域是我国国土空间的基础行政单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七普及六普数据对1874个县域的人口数据和变动态势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县域常住人口稳中有降、但县域城镇常住人口在大幅上升,西部地区县域人口规模小、东北地区县域人口流失快.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包括5亿多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期盼和梦想.rn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有14亿多人口,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应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
浙江作为新时代全国新型城镇化方略的重要萌发地,其城镇化发展的“量”和“质”均走在全国前列,并形成“以人为核心”城镇化主线、“共奔富裕路”城镇化愿景、“大中小协调”城镇化方针、“内外双循环”城镇化机制、“政者有其为”城镇化方略等普适性经验.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在化“人”、转“型”、提“质”、构“圈”、“智”治等方面有重要启示.
增强城市韧性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回顾我国城镇化历程,城镇化质量并未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升,韧性思维对于提高城镇化质量、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既有对干扰及灾害事件的认知,强化灾害防控综合性、系统性和全过程性等方面.展望未来,城市韧性研究不仅要重视评估城市安全防灾能力,而且应加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判.为有效增强城市韧性,应从提高城市生存韧性和发展韧性两个维度入手,健全社区/村庄灾害防控机制,编制城市安全韧性规划,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
城乡关系如何从二元分割向一元融合转变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以渐进改革的方式,经历了工业化主导的松动型城乡关系、土地城镇化主导的单向型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主导的融合型城乡关系3个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演进阶段.新时代,亟待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关键是深化城乡二元要素结构的改革,尤其是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以实现城乡发展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非农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大小关系表征着非农化与城镇化两大进程的协同性.对世界各国的研究发现,非农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差值呈现“扩大-波动-缩小”的趋势,在实现高度城镇化后可能逐步趋零.1985-2019年,我国非农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差值呈现两轮先增后减变化.这一波动,一方面,取决于非劳动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与居住在乡村的非农就业人口数量增减有关.当前,我国正在进入非劳动人口城镇化主导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同时,有越来越多非农就业人口更愿意居住在乡村.建议顺应人口流动的新趋势,完善城镇化政策体系,鼓励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实施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我国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rn一、“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rn5年来,各部门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制度和政策体系全面确立,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红利惠及亿万人民群众,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实施有力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大幅提升.进入新型城镇化“下半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有效应对城镇化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是我国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任务.对城市“生命体征”进行细致“把脉”可以发现,中心城市人口密度提升、疫情和极端气候冲击加深、人口快速流动、部分城市落户门槛较高、社会多元化等对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带来多方面挑战.针对新型城镇化“下半场”的新要求,应充分发挥制度和技术优势,着力提升城市服务管理能力、共建共治能力、风险
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20多年的高速发展期,全国城镇住房大幅增长,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从1998年的18.66平方米增长到了2019年的39.8平方米,居民住房需求由住得上向提升品质转变.这客观上要求房地产业及时转型升级,分析居民住房需求趋势,有的放矢,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城市土地供应结构,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