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和锻炼思维,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高中阶段的数学涉及范围广,包含许多定理和概念,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探究和深挖,学生才能充分掌握。如果没有思维培养,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无法灵活地使用所学知识。
【关键词】 高中数学;思维培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说,帮助别人时,与其给别人一条鱼,让那人获得短期的温饱,不如多花点时间,教给那人捕鱼的方法,长远地解决温饱问题。在高中阶段,教师如果只教学生怎么做题、背知识点,那么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进步,但随着知识量的增加,没有数学思维的学生都是无法消化高中数学知识的,从而造成数学提升速度慢、效率低。因此,在教书育人上,教师也应当有授人以渔的长远打算。
数学思维,简单而言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具体地说,高中数学思维包括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指学生在解题时,发现差异,在相似现象建立联系的能力,学生可以从一般现象概括起来,发现本质。
逻辑推理能力是指在分析复杂问题时,学生通过直觉和灵敏性,去建立假设,再逐步验证的能力。选择判断能力是指学生排除干扰因素,清晰地找出正确方向的能力。探究能力是在前三个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学生独立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即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进行实验和修改实验的能力。好的数学教学应当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深化思维培养,下文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将具体分析高中阶段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鼓励自主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上成为主动探究者。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快乐、兴奋、集中等都可以增加学生的享受,让学生愿意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研究。然而负面的情感体验,比如焦虑、担心、压力等则会让学生无法专注学习,畏惧挑战,不愿意独立进行探索。因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在数学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法。
1.创设思维情境。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在高中开始的阶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性的困难,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情境中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集合这一章时,学生需要了解子集、全集、补集这几个概念,教师可以将全班设为全集,男生分为一组,女生分为一组,然后教师可以说,假设这个班级为全集C,男生组为B,女生组为G,那么B和G都是C的子集,而C中所有不属于B的部分都可以成为B在C的补集,而C中所有不属于G的部分都可以称为G的补集。通中过这样的举例,教师将抽象化为形象,将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具体化了,因此,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和概念。
2.让知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必定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并不遥远,非常贴近生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加灵活。例如,在讲解圆锥、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运用,然后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可以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来制作这些立方体,让学生在头脑里由平面逐步构建立体思维。
3.多媒体刺激感官。多媒体可以整合教学资源,节约教师时间,同时,一些无法用语言解释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建立数学模型,比如图表等,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二、巧用题设,解题和反思同步
培养数学思维一定离不开做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增加练题,练题后加强反思,让题目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这是说,教师在解释完一个定理或知识后,或者在做完题目之后,教师应当利用一些问题,诱发学生的思考,其目的是探究定理成因,或者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进行数学练习时,教师要注意时间和题源。
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应当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练习,练习的时间为45分钟到1个小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实现最好的效果。同时,数学练习应该每天进行,在一个单元结束后,也要进行单元小结,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数学的敏感度和敏捷度。要选择练习题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练习册、高考真题和竞赛题目这四个精品资源。教材和练习册上的题目紧跟大纲,可以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高考真题可以增加学生实战经验,而竞赛题目是提升部分,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和思维。
在结束练习后,学生不能就把题目丢在一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错误题目的原因,另外對于有价值的题目进行一题多解和寻找最优解决方法。学生对于错题在进行反思,同时做好错题集,及时复习,避免重复错误。
三、丰富数学活动,保持学生活跃性
在课堂中和课后,教师要策划丰富的数学活动,让班级沉浸在浓郁的数学氛围里,激励优秀的学生继续提升,带动较差的学生也逐渐去做题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生的活跃度。主要方法有以下三个。
1.组成兴趣小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成数学兴趣小组。在课堂上,这些兴趣小组就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单元,在教师进行讨论或其他活动时,学生会主动集合在一起学习。在课后,这些兴趣小组会针对教师给出的课题独立收集资料、提出假设、对问题进行研究,相互帮助和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团队里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兴趣小组可以让班级凝聚力更高。
2.进行社会练习。数学应该强调实用性,回归生活。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题,定期让学生在社会上进行研究和调查,从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用精神。当然这些独立的研究不会很难,主要是进行资料收集等。
3.进行课堂活动。数学活动的重点在于加深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做题的模式。为了让做题更加有趣,教师可以采取竞赛的模式,班级可以定期举行竞赛,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参加数学竞赛,增加学生的实战经历。
综上所述,培养数学思维是提高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实现长远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化数学思维这个理念,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做题和反思,不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 高中数学;思维培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说,帮助别人时,与其给别人一条鱼,让那人获得短期的温饱,不如多花点时间,教给那人捕鱼的方法,长远地解决温饱问题。在高中阶段,教师如果只教学生怎么做题、背知识点,那么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进步,但随着知识量的增加,没有数学思维的学生都是无法消化高中数学知识的,从而造成数学提升速度慢、效率低。因此,在教书育人上,教师也应当有授人以渔的长远打算。
数学思维,简单而言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具体地说,高中数学思维包括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指学生在解题时,发现差异,在相似现象建立联系的能力,学生可以从一般现象概括起来,发现本质。
逻辑推理能力是指在分析复杂问题时,学生通过直觉和灵敏性,去建立假设,再逐步验证的能力。选择判断能力是指学生排除干扰因素,清晰地找出正确方向的能力。探究能力是在前三个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学生独立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即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进行实验和修改实验的能力。好的数学教学应当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深化思维培养,下文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将具体分析高中阶段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鼓励自主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上成为主动探究者。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快乐、兴奋、集中等都可以增加学生的享受,让学生愿意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研究。然而负面的情感体验,比如焦虑、担心、压力等则会让学生无法专注学习,畏惧挑战,不愿意独立进行探索。因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在数学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法。
1.创设思维情境。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在高中开始的阶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性的困难,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情境中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集合这一章时,学生需要了解子集、全集、补集这几个概念,教师可以将全班设为全集,男生分为一组,女生分为一组,然后教师可以说,假设这个班级为全集C,男生组为B,女生组为G,那么B和G都是C的子集,而C中所有不属于B的部分都可以成为B在C的补集,而C中所有不属于G的部分都可以称为G的补集。通中过这样的举例,教师将抽象化为形象,将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具体化了,因此,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和概念。
2.让知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必定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并不遥远,非常贴近生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加灵活。例如,在讲解圆锥、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运用,然后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可以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来制作这些立方体,让学生在头脑里由平面逐步构建立体思维。
3.多媒体刺激感官。多媒体可以整合教学资源,节约教师时间,同时,一些无法用语言解释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建立数学模型,比如图表等,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二、巧用题设,解题和反思同步
培养数学思维一定离不开做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增加练题,练题后加强反思,让题目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这是说,教师在解释完一个定理或知识后,或者在做完题目之后,教师应当利用一些问题,诱发学生的思考,其目的是探究定理成因,或者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进行数学练习时,教师要注意时间和题源。
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应当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练习,练习的时间为45分钟到1个小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实现最好的效果。同时,数学练习应该每天进行,在一个单元结束后,也要进行单元小结,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数学的敏感度和敏捷度。要选择练习题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练习册、高考真题和竞赛题目这四个精品资源。教材和练习册上的题目紧跟大纲,可以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高考真题可以增加学生实战经验,而竞赛题目是提升部分,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和思维。
在结束练习后,学生不能就把题目丢在一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错误题目的原因,另外對于有价值的题目进行一题多解和寻找最优解决方法。学生对于错题在进行反思,同时做好错题集,及时复习,避免重复错误。
三、丰富数学活动,保持学生活跃性
在课堂中和课后,教师要策划丰富的数学活动,让班级沉浸在浓郁的数学氛围里,激励优秀的学生继续提升,带动较差的学生也逐渐去做题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生的活跃度。主要方法有以下三个。
1.组成兴趣小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成数学兴趣小组。在课堂上,这些兴趣小组就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单元,在教师进行讨论或其他活动时,学生会主动集合在一起学习。在课后,这些兴趣小组会针对教师给出的课题独立收集资料、提出假设、对问题进行研究,相互帮助和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团队里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兴趣小组可以让班级凝聚力更高。
2.进行社会练习。数学应该强调实用性,回归生活。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题,定期让学生在社会上进行研究和调查,从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用精神。当然这些独立的研究不会很难,主要是进行资料收集等。
3.进行课堂活动。数学活动的重点在于加深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做题的模式。为了让做题更加有趣,教师可以采取竞赛的模式,班级可以定期举行竞赛,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参加数学竞赛,增加学生的实战经历。
综上所述,培养数学思维是提高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实现长远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化数学思维这个理念,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做题和反思,不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