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大小城市无疑将成为世界经济网络的结点,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成为国家和区域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平台。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的竞争,将演变为城市之间的竞争。提高营口城市综合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营口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之举,是加快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全面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28-01
一、提高营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区位优越得天独厚。作为沈阳经济区的出海通道以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口同时接受沈阳、大连的双向辐射。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前景越来越被看好。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沈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和正在修建的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纵贯全境。90分钟经济圈覆盖省内9个地级市。营口港是全国沿海十大亿吨港口之一,生产性泊位发展到6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8个,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通航。随着营口机场和城市轻轨的开工建设,将构筑起海、陆、空齐备的立体化交通网络。3、产业基础扎实雄厚。主要产业和众多企业特别是冶金、石化、建材、轻工、纺织等产业,较早地经受了国际市场的考验,有一定竞争能力。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五点一线”重点支撑区域8个,省级开发区4个,已逐步进入收获期,成为吸引外资和外贸出口的基地。有规模较大的产业大军,熟练技能的劳动力储备较多,供给充分。4、经济活力不断显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效果显著,多元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在《蓝皮书》各工业化中期城市中,综合增长率达到19.45%,全国排名第1。 5、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滨海、带状、组团、生态”的大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300平方公里。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5%,“碧水蓝天”成为营口发展的重要品牌。“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制度化环境也在加速形成之中。正是依托这些有利条件,营口近三年成功引进了6个投资超百亿元和2600多个投资超千万的项目,完成投资982.1亿元,不仅拉动了当前的经济增长,也为下一步的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极。
(二)不利因素
1、规模与结构。营口目前的经济结构,第一产业中现代农业比重不大;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7%;第三产业中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还不发达,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08年仅为33.8%,比全国40%的平均水平还低了6.2个百分点,结构指数在《蓝皮书》中由07年的0.075下降到08年的0.062。在产业上还没形成完整“链条”,一旦大企业经济下滑、城市经济就十分被动。区域经济结构也不均衡,山区与平原、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2、投融资与环境。目前,投资依然是营口最大的经济拉动力,因而资本的充足率和供应水平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比处于省内较低水平,虽然从去年以来情况有所改观,但金融资产占有水平低的局面并没有实质改变。全市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排在全省前列,但绝对值并不高。在环境建设方面,生活环境竞争力较差,居住环境、购物环境、娱乐环境、生态环境、出行设施等都需要不断改善,在宜居宜游宜创业城市建设上还要做更大努力。3、收入与民生。近几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从绝对收入来看,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水平制约消费水平,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排在沈阳经济区的最后一位。4、科技与人才。科研机构少,吸纳和集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载体有限。人才总量、层次、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目前仅有10家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25家。人才队伍中,初级和长线专业人才较多,高精尖人才、技术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本体竞争力、科研机构竞争力在国内、省内排名都不靠前。
二、提高营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新老城区开发建设,打造现代化滨海大城市
营口过去城市建设有不少令人遗憾的“缺陷”。如:辽河大街东段改造后路面仍太窄、西段改造没有直通滨海路;一些广场建设显得“小家子气”;城区中的一些“地名”、“路名”,如“石头道”、“马圈子”等听起来很不雅致,与大城市建设不相匹配等等。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主轴城市,营口应该抓住机遇,切实加快现代化滨海大城市建设步伐,拉开总体框架,打造宜居、宜游、宜创业的滨海现代化港口城市。
(二)强力推进“以港兴市”战略,发挥港口的辐射牵动作用
营口“因港立市、市因港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着力把营口港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港口、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口,并依托港口兴产业、兴生态、兴生活,推进宜居宜游宜创业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辐射力
营口必须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才能对资本和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在产业扩张上,营口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过去由于机械地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只是在08年的宏观调控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有保有压”,才使经济规模得到壮大,为今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营口能在金融危机中仍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本世纪初的20年,是营口竞争力提高的机遇期、挑战期,更是投入期,必须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重新洗牌”的机遇,抓紧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迫使劣势产业退出或转向,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四)塑造城市品牌,提升软实力
塑造城市品牌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的自豪感,而且可以吸引投资者、人才、旅游者以致中央政府的关注,对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吸引人才乃至提高综合竞争力均有重要作用。无论城市大小,都需要扬长避短,找准定位,通过塑造城市品牌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营口应通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努力塑造城市品牌。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风气,全面提高营口的科技竞争力。
作者单位:营口市委党校
作者简介:孟鸿玲(1968- ),女,辽宁省盘锦市人,营口市委党校,副教授。
关键词: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28-01
一、提高营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区位优越得天独厚。作为沈阳经济区的出海通道以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口同时接受沈阳、大连的双向辐射。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前景越来越被看好。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沈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和正在修建的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纵贯全境。90分钟经济圈覆盖省内9个地级市。营口港是全国沿海十大亿吨港口之一,生产性泊位发展到6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8个,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通航。随着营口机场和城市轻轨的开工建设,将构筑起海、陆、空齐备的立体化交通网络。3、产业基础扎实雄厚。主要产业和众多企业特别是冶金、石化、建材、轻工、纺织等产业,较早地经受了国际市场的考验,有一定竞争能力。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五点一线”重点支撑区域8个,省级开发区4个,已逐步进入收获期,成为吸引外资和外贸出口的基地。有规模较大的产业大军,熟练技能的劳动力储备较多,供给充分。4、经济活力不断显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效果显著,多元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在《蓝皮书》各工业化中期城市中,综合增长率达到19.45%,全国排名第1。 5、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滨海、带状、组团、生态”的大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300平方公里。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5%,“碧水蓝天”成为营口发展的重要品牌。“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制度化环境也在加速形成之中。正是依托这些有利条件,营口近三年成功引进了6个投资超百亿元和2600多个投资超千万的项目,完成投资982.1亿元,不仅拉动了当前的经济增长,也为下一步的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极。
(二)不利因素
1、规模与结构。营口目前的经济结构,第一产业中现代农业比重不大;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7%;第三产业中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还不发达,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08年仅为33.8%,比全国40%的平均水平还低了6.2个百分点,结构指数在《蓝皮书》中由07年的0.075下降到08年的0.062。在产业上还没形成完整“链条”,一旦大企业经济下滑、城市经济就十分被动。区域经济结构也不均衡,山区与平原、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2、投融资与环境。目前,投资依然是营口最大的经济拉动力,因而资本的充足率和供应水平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比处于省内较低水平,虽然从去年以来情况有所改观,但金融资产占有水平低的局面并没有实质改变。全市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排在全省前列,但绝对值并不高。在环境建设方面,生活环境竞争力较差,居住环境、购物环境、娱乐环境、生态环境、出行设施等都需要不断改善,在宜居宜游宜创业城市建设上还要做更大努力。3、收入与民生。近几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从绝对收入来看,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水平制约消费水平,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排在沈阳经济区的最后一位。4、科技与人才。科研机构少,吸纳和集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载体有限。人才总量、层次、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目前仅有10家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25家。人才队伍中,初级和长线专业人才较多,高精尖人才、技术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本体竞争力、科研机构竞争力在国内、省内排名都不靠前。
二、提高营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新老城区开发建设,打造现代化滨海大城市
营口过去城市建设有不少令人遗憾的“缺陷”。如:辽河大街东段改造后路面仍太窄、西段改造没有直通滨海路;一些广场建设显得“小家子气”;城区中的一些“地名”、“路名”,如“石头道”、“马圈子”等听起来很不雅致,与大城市建设不相匹配等等。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主轴城市,营口应该抓住机遇,切实加快现代化滨海大城市建设步伐,拉开总体框架,打造宜居、宜游、宜创业的滨海现代化港口城市。
(二)强力推进“以港兴市”战略,发挥港口的辐射牵动作用
营口“因港立市、市因港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着力把营口港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港口、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口,并依托港口兴产业、兴生态、兴生活,推进宜居宜游宜创业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辐射力
营口必须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才能对资本和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在产业扩张上,营口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过去由于机械地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只是在08年的宏观调控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有保有压”,才使经济规模得到壮大,为今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营口能在金融危机中仍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本世纪初的20年,是营口竞争力提高的机遇期、挑战期,更是投入期,必须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重新洗牌”的机遇,抓紧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迫使劣势产业退出或转向,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四)塑造城市品牌,提升软实力
塑造城市品牌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的自豪感,而且可以吸引投资者、人才、旅游者以致中央政府的关注,对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吸引人才乃至提高综合竞争力均有重要作用。无论城市大小,都需要扬长避短,找准定位,通过塑造城市品牌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营口应通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努力塑造城市品牌。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风气,全面提高营口的科技竞争力。
作者单位:营口市委党校
作者简介:孟鸿玲(1968- ),女,辽宁省盘锦市人,营口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