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分析解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谭恩美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她的作品触及人的心灵。她的代表作 《喜福会》主要讲述的是四对中国移民和她们华裔女儿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冲突碰撞到最后相互理解的故事。而《接骨师之女》所讲述的是一对美国华裔流散母女与其母女冲突,更多呈现的是女儿对母亲的爱的理解,和对多元文化的思考。本文以文献分析法为指导,谭恩美这两本小说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的描写入手,为读者呈现在第一代中国移民和他们的华裔子女的形象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关键词】《喜福会》 《接骨师之女》 母爱 文化冲突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72-01
  1.绪论
  谭恩美,著名华裔女作家,擅长描写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她的小说大多数以母女关系为主线,有些取材于自己的经历,主要描写中国移民母亲和出生和处于美国文化下的华裔女儿的故事,表现她们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隔阂。
  2.《喜福会》中的中国母女形象
  《喜福会》中母女之间的冲突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而是中美两种文化的对立——代表中国文化的母亲和美国文化的女儿们之间的冲突。母亲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氛围的文化下,有美国价值观的女儿们对母亲们所代表的文化看法是片面和偏见的。因为从小生活在中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妈妈们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是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对女儿们指责多于鼓励。在书前面的部分,在女儿们眼中母亲们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是落后、爱炫耀、爱攀比等,因为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落后使得东方在开始时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中国母亲们的异域文化中处于一种边缘化和失语者的地位。在异域文化中,她们唯一凭借的就是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她们用她们结巴的中国式的英语,对女儿们的成长和生活进行教育和干预,表现出她们对西方霸权和主流文化无畏的挑战,立足于“你不要走你妈走过的路”为出发点的教育。女儿们出生于美国、接受美国文化的教育,而美国文化中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个人主义和讲究平等,所以理解不了母亲们的良苦用心。而在自身价值观和母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母女的分歧就产生了。
  3.《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形象
  在《接骨师之女》中,谭恩美将故事延展到三代女人的身上:外祖母宝姨、母亲茹灵、和女儿露丝。这三位女性完整了形成从北京到美国的迁移,也完成了坚强、隐忍的传承。
  在中国封建的传统中,普通妇女没有什么地位,女性被要求相夫教子。宝姨的精心照料却遭来青春期时茹灵的叛逆,茹灵利用宝姨不能说话来刺激对方。女儿的无知给母亲造成的伤害常在谭恩美的小说里出现。母亲所作的宽容接纳她的叛逆。而作为母亲,当宝姨看到茹灵为了追求虚荣的生活,摆脱家庭,擅自决定去相亲,却不知道对方正是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張家而险入虎口时,她做出了以死相谏的惊人举动,毁掉了女儿与张家的婚约。这种出于对孩子的爱而牺牲自己的行为也许只有中国母亲才能做到。宝姨的自杀是对母爱的诠释,母爱的升华,这点和《喜福会》中的安美的母亲为保住女儿在大宅院中的地位从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是一样的。
  从女儿的角度出发,中国子女讲究对父母要尽孝,但小说中宝姨的自杀抹掉了茹灵想要尽孝的可能,因此茹灵日后一直耿耿于怀和自责于心。之后茹灵自己扫地出门,到了美国嫁人生下女儿露丝。她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因为生活的艰苦,她节俭持家,精打细算。她当着别人的面用汉语命令露丝去和人讨价还价,这让露丝感到“非常羞愧”(谭恩美 57)。而露丝同当年茹灵一样叛逆,总要做些什么来违背母亲。但茹灵并没有责骂她。与当年的茹灵相比,露丝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接受的是与当年的茹灵完全不同的教育,所以她又多了些许叛逆精神。进入青春期的露丝,心理上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对邻居兰斯产生兴趣,并且险些被不良邻居性骚扰,却没人帮助她且耐心听她倾诉自己的烦恼。作为茹灵没有察觉女儿的变化,没有很好地解决露丝的心理问题。她把对母亲心中的一些怨念写到了日记里,但当母亲看了日记后真从楼上跳下导致受伤后,露丝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随着茹灵年纪的增大,行为越来越糊涂,当却确诊得了老年痴呆症后,露丝为母亲担忧。这些描写体现出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露丝身上还是具有中国女性的细腻和体贴。直到有一次和母亲走散,她才意识到母亲病情的严重性,从而先将感情放置一边,守在母亲身边。在这时,露丝还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女要孝顺父母的影响。
  因此,可以看出,母女三代之间,宝姨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照顾疼爱子女,对子女宽容呵护。茹灵尽管在青春期时叛逆,但成长后她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并将这种爱用在女儿露丝的身上。露丝生于美国长于美国,有着美国的价值观,注重隐私,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和个人主义思想,但在母亲的教育下,思想深处多少还是有传统的伦理道德的观念,最后懂得孝敬母亲、赡养母亲。
  4.《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和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两本小说中,母亲们都抓住机会给女儿们灌输中国的文化。尽管在处于美国社会,中国文化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地位,但在她们眼中,她们的女儿们和美国人一样优秀,并且通过日常的谈话,母亲们在逐渐让女儿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点滴。不管是《喜福会》还是《接骨师之女》中的母亲们,她们生活在旧中国,对于自己的婚姻没有多少主动权,就算受过一定的教育。她们大多坚韧不拔,用自己的文化与美国文化做挑战。在对女儿们的教育中,她们更多的是一种鞭策和严厉的教导,这样有时会让子女们认为父母不够尊重他们。在这两本小说中,中国母亲采用的更多是告诉子女,命令子女去做,这使得子女们在其教育过程中处于的是比较被动的地位。当然,中国母亲们也在逐渐感受这美国文化,比如《喜福会》中的母亲们习惯了美国每周末的教堂礼拜。
  而两部小说中的女儿们所体现的形象更多是一种中美文化的融合。作为第二代华裔,她们始终在美国文化的土壤中生活。母亲们的深切关爱成为她们方向不明的指示灯,她们一边接受母亲中国文化的影响,一边接受美国社会和学校美国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冲突碰撞,也使得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代沟加深。女儿们面对强大的美国文化时所表现的尴尬,体现出美国文化对她们的排挤。因此,虽然两部小说中的中国华裔女儿们没有受到过正式的中国传统教育,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甚至觉得中国文化很遥远,但由于母亲们的言传身教和她们的耳濡目染,她们被双重文化侵染,拥有两种文化的意识。双重文化和双重身份决定了她们在两种文化中寻求协调。在两部小说中,随着岁月的推移,最终女儿们都理解了母亲,并感受到母亲深沉的母爱和母亲们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她们身上中美文化交融为一体。
  5.结语
  中国华人母亲和华裔女儿是谭恩美《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中的重要群体,两部小说展现的更多是母爱的无私和两代人所代表的中美文化的碰撞、融合,展现了中国女性母女的形象。希望通过谭恩美这两部小说的中国女性形象的分析,对读者解读谭恩美的作品,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谭恩美. 喜福会[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
  王雪(1991-),女,汉族,海南澄迈人,硕士,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英文学院2014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呼伦贝尔学院的具体做法为切入点,以点带线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施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完善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民族地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1-02 
期刊
【摘要】空乘本科学生的专业认同表现为对专业的认知和情感归属。本文从学校、社会和自我三个方面调查了空乘本科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结果表明,空乘专业的自我和社会认同感较强,学习积极性与情感认知呈中等水平,本科培养方案认可度有待提高。最后,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角度提出了改进空乘本科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空乘专业 本科 专业认同  【基金项目】本文受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201428)资助。  【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是本科院校的生命线。尤其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是必要而迫切。以成都大学为例,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内涵,分析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有利于实现高标准的教学质量提升和高校质量工程的制度化。最后,对其运行机制进行探析的同时,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建设也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教改项
期刊
【摘要】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现状,并对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网络资源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4-0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日益丰富。此时代背景下,我院校园网络建设日趋成熟,蓝鸽语言学习平台等教学资源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校园网络
期刊
【摘要】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新疆司法警官学校社会学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司法警官 专业技能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6-01  一、新疆司法警官学校的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职业化  新疆司法警官学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学院办学特色愈加明显。随着我国执政理念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警法类学
期刊
【摘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对民主社会及其适应的教育做了深刻剖析。笔者将其教育内涵总结为:教育即沟通,希望能为《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 沟通 民主社会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8-02  教育起源于沟通。我们今天所受到的教育,很多都是从上一
期刊
【摘要】教学设计要讲究艺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讲究细节的艺术,情感的艺术。  【关键词】生本 细节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5-02  2016年3月,有幸聆听了“金城名师”马莹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执教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精巧而又务实的教学设计,开展丰富而又有序的学习
期刊
【摘要】文言文阅读教学,既要扎实有效地品词读句、涵泳咀嚼,更要重视对文本的意趣玩索,凸显出教者对文本的理性思考和对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挖掘。本文试从“哲学视角”“美学视角”“人文视角”入手,尝试文言阅读课的多视角解读方式,希望以这样的视角切入,能够给文言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多重视角 哲学视角 美学视角 人文视角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核心的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理念,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语文教学一线,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听、说、读、写、思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作者扎根教材,挖掘教材的资源,巧借教材设点,从模仿说话、观察说话、交际说话、想象说话等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低年段说话训练策略的探索,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到想说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于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寄予厚望。历史课程被要求成为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主战场。我们面临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如何开展必要的情感教育,本文以写者本人的一次实践来谈如何贯彻情感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 情境教学法 情感突破点 语言感染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