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决策的智慧其实就是信息取舍与把握的智慧,掌握信息是智慧决策的前提条件,中国古代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此理。
假如你属于办公室坐班族,又整天对着电脑,你是否被海量信息羁绊困扰?当你打开文档,准备起草抑或修改一篇文稿,但是总是迟迟不能“入定”,要么不断刷新网站页面,要么时不时跟QQ好友漫无边际聊天,或者被网易新闻那些醒目标题乃至“标题党”紧紧抓住眼球……这就是我们每天要遭遇的“信息干扰”。荷兰阿姆斯特丹德伊森贝赫金融学院全球化专业教授、英国女学者诺瑞纳?赫兹赫,在《决策的智慧》一书中,敏锐指出信息干扰简直无处不在,除了上述我们主动参与形成的干扰,更有那些我们“情非得已”的被动干扰——在开放办公室中,其他同事的电子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干扰声此起彼伏,这些声音导致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66%。办公桌上响起的手机、同事之间的交头接耳(虽然我们并不参与)、电子邮件的提示音,都会让我们工作时分心,失去工作的动力……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十分琐碎,而且传播速度极快。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信息是我们该相信的,哪些又是该拒绝的,好让我们从这个数据中获利?这便是该书要回答的问题。阅读该书,人们将在如何做出更好选择、更聪明的决策方面获得启示帮助。
从某种意义上讲,决策的智慧其实就是信息取舍与把握的智慧,掌握信息是智慧决策的前提条件,中国古代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此理。那么,如何有效掌握信息?
坚持定向搜集信息。即对与本职工作或者兴趣研究相关联信息持之以恒关注,适时综合分析,管窥发展趋势,把握运行规律;尤其强调心无旁骛,对那些无关信息哪怕它给自己造成现实压力,也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学会筛选信息。一些鲜有人注意、不易觉察的信息,却让“小天地大乾坤”屡屡应验。
学会甄别信息。信息时代,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我们须有批判的态度、置疑的勇气,即便面对权威专家也不可偏信盲从,而应以独立自主意识去识别去判断。
书中还提供了决策教训案例给人以警醒。奥尔特医生曾在美国多所名校求学深造,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却出现误诊,直到被一位资历尚浅的助手坦率指出“这不是病毒性肺炎,这是阿斯匹林中毒的症状”,他才幡然醒悟“是我搞错了!”这是因为“经验信息”屏蔽了患者其他信息。同样是因为“经验思维”羁绊,诺基亚虽然早有新研发成果,却未能实施运用,在iPhone面世的前5年,诺基亚丧失了90%的市场份额。要避免经验误导,就要学会独立地看待每种新情况,要将每一条新信息都看成具有潜在革命性的信息。
作者在书中第二部分“睁大眼睛”章节,以“老虎和蛇的实验”导入,一张图片上既有庞然大物老虎等图片,也有树叶等小型物件,匆匆浏览者只能看见老虎,而仔细观察者能够看到老虎身后地上的蛇。此后各章节经常出现“老虎”与“蛇”之隐喻,给人以深刻启迪。
我们要明白作者的“苦口婆心”: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并不能提供做出最佳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除了要看那些显而易见的事物外,我们还要学习观察那些潜藏的事物,学会观察那些超越文化或常识的事物。
我很欣赏作者“底层员工也是专家”立论,底层员工或者普通劳动者具有各种各样的实践体验,辅之以善于思考总结,他们的看法、观点无疑是最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真实意见;专家若无亲身体验或者很少亲身体验,其总结只能是间接性的经验,或许条理严密却可能逻辑失真,“何不食肉糜”即为与现实脱节的极端表现。专家需要俯下身子“接地气”才有望货真价实。
涂启智
湖北襄阳人,供职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纪工委。业内写公文材料,业余写时事评论及书评。自2011年至今,已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报系等全国300多家报刊发表评论。
假如你属于办公室坐班族,又整天对着电脑,你是否被海量信息羁绊困扰?当你打开文档,准备起草抑或修改一篇文稿,但是总是迟迟不能“入定”,要么不断刷新网站页面,要么时不时跟QQ好友漫无边际聊天,或者被网易新闻那些醒目标题乃至“标题党”紧紧抓住眼球……这就是我们每天要遭遇的“信息干扰”。荷兰阿姆斯特丹德伊森贝赫金融学院全球化专业教授、英国女学者诺瑞纳?赫兹赫,在《决策的智慧》一书中,敏锐指出信息干扰简直无处不在,除了上述我们主动参与形成的干扰,更有那些我们“情非得已”的被动干扰——在开放办公室中,其他同事的电子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干扰声此起彼伏,这些声音导致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66%。办公桌上响起的手机、同事之间的交头接耳(虽然我们并不参与)、电子邮件的提示音,都会让我们工作时分心,失去工作的动力……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十分琐碎,而且传播速度极快。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信息是我们该相信的,哪些又是该拒绝的,好让我们从这个数据中获利?这便是该书要回答的问题。阅读该书,人们将在如何做出更好选择、更聪明的决策方面获得启示帮助。
从某种意义上讲,决策的智慧其实就是信息取舍与把握的智慧,掌握信息是智慧决策的前提条件,中国古代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此理。那么,如何有效掌握信息?
坚持定向搜集信息。即对与本职工作或者兴趣研究相关联信息持之以恒关注,适时综合分析,管窥发展趋势,把握运行规律;尤其强调心无旁骛,对那些无关信息哪怕它给自己造成现实压力,也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学会筛选信息。一些鲜有人注意、不易觉察的信息,却让“小天地大乾坤”屡屡应验。
学会甄别信息。信息时代,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我们须有批判的态度、置疑的勇气,即便面对权威专家也不可偏信盲从,而应以独立自主意识去识别去判断。
书中还提供了决策教训案例给人以警醒。奥尔特医生曾在美国多所名校求学深造,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却出现误诊,直到被一位资历尚浅的助手坦率指出“这不是病毒性肺炎,这是阿斯匹林中毒的症状”,他才幡然醒悟“是我搞错了!”这是因为“经验信息”屏蔽了患者其他信息。同样是因为“经验思维”羁绊,诺基亚虽然早有新研发成果,却未能实施运用,在iPhone面世的前5年,诺基亚丧失了90%的市场份额。要避免经验误导,就要学会独立地看待每种新情况,要将每一条新信息都看成具有潜在革命性的信息。
作者在书中第二部分“睁大眼睛”章节,以“老虎和蛇的实验”导入,一张图片上既有庞然大物老虎等图片,也有树叶等小型物件,匆匆浏览者只能看见老虎,而仔细观察者能够看到老虎身后地上的蛇。此后各章节经常出现“老虎”与“蛇”之隐喻,给人以深刻启迪。
我们要明白作者的“苦口婆心”: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并不能提供做出最佳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除了要看那些显而易见的事物外,我们还要学习观察那些潜藏的事物,学会观察那些超越文化或常识的事物。
我很欣赏作者“底层员工也是专家”立论,底层员工或者普通劳动者具有各种各样的实践体验,辅之以善于思考总结,他们的看法、观点无疑是最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真实意见;专家若无亲身体验或者很少亲身体验,其总结只能是间接性的经验,或许条理严密却可能逻辑失真,“何不食肉糜”即为与现实脱节的极端表现。专家需要俯下身子“接地气”才有望货真价实。
涂启智
湖北襄阳人,供职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纪工委。业内写公文材料,业余写时事评论及书评。自2011年至今,已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报系等全国300多家报刊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