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道法辅助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ka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针道法辅助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PCNL术治疗的1 562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6例于术后超声探查到较大残留结石,标准通道内肾镜无法探及结石。120例建立16 F微通道处理残留结石(微通道组);126例建立针道,引导标准通道内肾镜寻找并处理残留结石(针道组);另有10例通过针道仍无法探及残留结石,则中转针道为微通道处理残留结石。术后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清石率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

结果

微通道组建立1~3条微通道[M(QR):1(1)],针道组建立1~7条针道[M(QR):3(2)];针道组手术时间[(62.0±18.0)min比(84.0±15.5)min,t=10.242,P=0.000]、住院时间[(4.40±0.86)d比(5.20±0.81)d,t=7.570,P=0.049]、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1.31±0.47)g/L比(2.74±0.63)g/L,t=20.12,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10/126)比19.2%(23/120),χ2=6.674,P=0.010]均低于微通道组;术后一期清石率针道组高于微通道组(89.7%比76.7%,χ2=7.497,P=0.006)。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胸膜损伤、气胸、肾脏穿通伤、腹腔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针道法辅助PCNL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可提高一期结石清除率,节省手术时间,降低肾脏及周围器官损伤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应用于Taylor外固定支架行胫腓骨骨折复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院创伤骨科采用Taylor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9例胫腓骨骨折病例资料,比较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实验组)和采用配套软件标准测量法(对照组)行骨折复位的患者术后的残余畸形量的差异。所有患者在术后拍摄患肢的正、侧位胫腓骨全长X线片,实验组的患者行双侧胫腓骨CT断
内镜手术已成为泌尿外科治疗上尿路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特别是以尿脓毒血症为代表的感染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尿脓毒血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过程中灌注液体引发的肾盂高压及液体反流密切相关。通过控制手术过程中的液体灌注、监控肾盂内压和灌注液体的反流等环节,可以有效地控制术中液体反流,从而减少感染性毒素及病原体的播散,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本文从尿路梗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出发,对肾盂高压所
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为获得更好的近端锚定效果和良好的远期结果,需要尽可能地保留或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运。随着各类腔内辅助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方式得到广泛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适应证逐步拓宽,并不断朝着更微创、更可靠的趋势发展。本文介绍了旁路血管转流或转位、烟囱技术、潜望镜技术、预开窗技术、原位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等血管重建方法的特点,每种血管重建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劣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有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重建LSA可以拓展近端锚定区使TEVAR得以成功实施。目前重建LSA的方式主要有杂交技术(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转流等)、烟囱技术(含分支支架技术)及开窗(或开槽)技术等。对于需要重建LSA的
目的比较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与普通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2 cm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267例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9例,女性138例,年龄51.2岁(范围:19~76岁)。145例患者行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控压组),122例患者行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
期刊
期刊
积极开展临床研究,为我国的临床指南和卫生决策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是当前外科医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长期以来是各级外科医师的薄弱环节。确立科学问题、确定研究类型、选择合适的研究终点、估算样本量、准确定义观察指标、严格掌控研究过程、合理分析结果和数据,是研究者必须熟悉的程序。外科手术是常见的临床干预措施,非常适合通过临床研究来证实手术方式的合理性。回顾性研究由于数据的缺失、混杂因
随着腔内血管外科的不断发展,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策略。然而,近端锚定区的不足在限制TEVAR适应证的同时,对预后也有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杂交手术、体外开窗、带分支主动脉支架、烟囱技术、原位开窗技术等临床新技术的应用,拓展近端锚定区的策略越来越丰富,拓宽了TEVAR的适应证,改善了TEVAR的预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药物肩峰下间隙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门诊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资料。为确保研究的随机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糖皮质激素组患者注射曲安奈德40 mg,非甾体抗炎药(NSAID)组患者注射氯诺昔康8 mg,每例患者注射前后分别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