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植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非常普遍,在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孩子们在种植活动中,语言交流、动手操作、观察探究……这些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我们的种植活动中,已经不单单是把农作物种下、管理、收获的简单过程。随着课题的不断升入,我们发现,将种植活动融入课程、融入生活,幼儿的自发性活动非常地丰富,他们经常能主动去给植物浇水、观察其生长,在这一观察中,有孩子主动提出要将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多次与同伴讨论及集体交流,从而延伸到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记录种植活动中自己的其它发现,“记录”在种植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记录——缘起自发性的种植活动
随着“课题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也有意识将种植活动当成课程在开展,每到学期初,便鼓励孩子们分组,讨论种植的内容、方法等等,老师们对他们所选的植物从种植时间、方法等方面进行把关。多次活动下来,孩子们便了解到常见蔬菜的种植规律。在一次分组讨论后,孩子们提出要种植玉米、土豆、长豆、南瓜四种植物,但这些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种子还没有生长出来时,孩子们经常来种植园地观察,并不能马上看见什么,再问他们种的是什么时,他们已经对自己所种的作物没有印象了,或者开始和其他小组种植的作物混乱记忆,于是有孩子就提出要把自己所种的作物记录下来。自发性的记录活动开始了,有的记录下种植种子的形状,有的记录下参与的小伙伴,有的甚至记录种子最后的结果,这里老师只是提供了一张纸,却给孩子提供了多个机会,为种植活动中的记录打下了基础。
记录——多方位调查开拓思路
有了刚开始的自由记录,我们有目的的设计种植作物的调查表,引导幼儿对所种作物开展了解,如需要的土地该如何准备,所需的工具、植物的生长方式,需要是否搭棚架,是否需要挖沟,作物的种子会在土里,还是茎上,如何收获等等,孩子们回去询问懂得农务的老人,或者请爸爸妈妈上网查询,对这一作物的相关知识开展系列调查,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虽然孩子们的笔触非常地稚嫩,画面地简单,但通过他们自己的讲解,旁人可以看到他们对自己调查的结果记录得非常用心。有的孩子通过调查,得知种植土豆时,上面还应该搭一个半圆形的塑料棚,因为早春夜间的温度还是很低的,需要盖上塑料膜来保温,到了中午可以拿掉。当种植土豆的一组孩子们相互交流后,决定也用上这一方式,由于材料有限,大家请来了奶奶们来帮忙,当三位奶奶进行搭棚架时,这一组的小朋友在旁边捡石头、拿竹子,忙前忙后。通过调查——实践这一过程,让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多种作物的种植要求是不同的,我们所做的,只是为了让这一作物长得更好,收获得更多。
记录——帮助记忆参与过程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好是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种子发芽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但事实上,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不可能长时间对这一看不见结果的事物经常产生深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经常观察、去管理,从而主动发现作物的成长过程。通过讨论,孩子们决定每一小组准备一张大大的记录表,轮流承担值日生工作,在浇水、拔草、测量的过程中,在小便签纸上记录自己的发现,然后贴在大记录表上,同时记录下日期,这样,当作物成熟时,我们的大大记录表也完成了。在这一过程中,既提高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同时,观察力、记录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一类型的记录,得到了大班孩子的喜欢,他们可以在自我协调后自主的去记录,同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鏟子、水壶、尺子、放大镜等材料,便于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有事可做,有事有记。
记录——回顾交流精彩体验
在记录的过程中,并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而是为了便于幼儿回顾整个过程。除了集体交流,我们更重视孩子们的小组交流,因为集体交流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在小组交流中,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有交流的机会,这时,每一组的大记录表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每一位值日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录来交流在农作中的发现,大家会发现随着日子的增长,一起亲手种下的作物也在不断地成长,因为测量到的数字在不断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还会有蜜蜂、蝴蝶来相伴,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小伙伴们的辛勤的劳动,我们可以看到谁谁谁在什么时候浇水了,又是谁拔草了,作物小时候的样子,长大了又是什么样的,它的花、果子是什么样子的,看着记录表,回顾着自己的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
记录——有效总结活动成效
孩子们在进行记录时,老师们也在记录,通过照相机把孩子参与整个种植活动的过程清晰地记录下来。当农作物收获的同时,老师会把收集到照片、孩子们的调查、记录表等相关材料,装订成一本小册子,可以想象,当这个小册子投入到语言区、科学区,会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这是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参与的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农作物的生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每一步成长,从而更好地积累相关知识。
当记录融入到种植活动中,对于调查对象、步骤、方法等,老师和孩子们要一同讨论,对于记录中的不同符号,独特的语言,大家要给予尊重,鼓励同伴间相互交流、分享、解读符号的意义,可以鼓励孩子们用更大的热情来参与活动,不仅锻炼孩子们的相互协作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的操作实践、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在感受到农作物生长神奇之外,更是通过劳作,体验收获的快乐。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种植课程中幼儿自发性活动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jh【528】)
记录——缘起自发性的种植活动
随着“课题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也有意识将种植活动当成课程在开展,每到学期初,便鼓励孩子们分组,讨论种植的内容、方法等等,老师们对他们所选的植物从种植时间、方法等方面进行把关。多次活动下来,孩子们便了解到常见蔬菜的种植规律。在一次分组讨论后,孩子们提出要种植玉米、土豆、长豆、南瓜四种植物,但这些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种子还没有生长出来时,孩子们经常来种植园地观察,并不能马上看见什么,再问他们种的是什么时,他们已经对自己所种的作物没有印象了,或者开始和其他小组种植的作物混乱记忆,于是有孩子就提出要把自己所种的作物记录下来。自发性的记录活动开始了,有的记录下种植种子的形状,有的记录下参与的小伙伴,有的甚至记录种子最后的结果,这里老师只是提供了一张纸,却给孩子提供了多个机会,为种植活动中的记录打下了基础。
记录——多方位调查开拓思路
有了刚开始的自由记录,我们有目的的设计种植作物的调查表,引导幼儿对所种作物开展了解,如需要的土地该如何准备,所需的工具、植物的生长方式,需要是否搭棚架,是否需要挖沟,作物的种子会在土里,还是茎上,如何收获等等,孩子们回去询问懂得农务的老人,或者请爸爸妈妈上网查询,对这一作物的相关知识开展系列调查,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虽然孩子们的笔触非常地稚嫩,画面地简单,但通过他们自己的讲解,旁人可以看到他们对自己调查的结果记录得非常用心。有的孩子通过调查,得知种植土豆时,上面还应该搭一个半圆形的塑料棚,因为早春夜间的温度还是很低的,需要盖上塑料膜来保温,到了中午可以拿掉。当种植土豆的一组孩子们相互交流后,决定也用上这一方式,由于材料有限,大家请来了奶奶们来帮忙,当三位奶奶进行搭棚架时,这一组的小朋友在旁边捡石头、拿竹子,忙前忙后。通过调查——实践这一过程,让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多种作物的种植要求是不同的,我们所做的,只是为了让这一作物长得更好,收获得更多。
记录——帮助记忆参与过程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好是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种子发芽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但事实上,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不可能长时间对这一看不见结果的事物经常产生深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经常观察、去管理,从而主动发现作物的成长过程。通过讨论,孩子们决定每一小组准备一张大大的记录表,轮流承担值日生工作,在浇水、拔草、测量的过程中,在小便签纸上记录自己的发现,然后贴在大记录表上,同时记录下日期,这样,当作物成熟时,我们的大大记录表也完成了。在这一过程中,既提高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同时,观察力、记录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一类型的记录,得到了大班孩子的喜欢,他们可以在自我协调后自主的去记录,同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鏟子、水壶、尺子、放大镜等材料,便于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有事可做,有事有记。
记录——回顾交流精彩体验
在记录的过程中,并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而是为了便于幼儿回顾整个过程。除了集体交流,我们更重视孩子们的小组交流,因为集体交流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在小组交流中,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有交流的机会,这时,每一组的大记录表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每一位值日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录来交流在农作中的发现,大家会发现随着日子的增长,一起亲手种下的作物也在不断地成长,因为测量到的数字在不断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还会有蜜蜂、蝴蝶来相伴,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小伙伴们的辛勤的劳动,我们可以看到谁谁谁在什么时候浇水了,又是谁拔草了,作物小时候的样子,长大了又是什么样的,它的花、果子是什么样子的,看着记录表,回顾着自己的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
记录——有效总结活动成效
孩子们在进行记录时,老师们也在记录,通过照相机把孩子参与整个种植活动的过程清晰地记录下来。当农作物收获的同时,老师会把收集到照片、孩子们的调查、记录表等相关材料,装订成一本小册子,可以想象,当这个小册子投入到语言区、科学区,会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这是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参与的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农作物的生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每一步成长,从而更好地积累相关知识。
当记录融入到种植活动中,对于调查对象、步骤、方法等,老师和孩子们要一同讨论,对于记录中的不同符号,独特的语言,大家要给予尊重,鼓励同伴间相互交流、分享、解读符号的意义,可以鼓励孩子们用更大的热情来参与活动,不仅锻炼孩子们的相互协作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的操作实践、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在感受到农作物生长神奇之外,更是通过劳作,体验收获的快乐。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种植课程中幼儿自发性活动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jh【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