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人妻母,用新学来的异域知识,动脑动手地用到生活中,新增一种日常用品,让家人的日常生活品质高一点,让自己多个爱好多点乐子,也就够了……
去德国前,作为非日常用品,蜡烛几乎已经完全淡出了我们家的生活。如果没记错的话,客厅茶几的抽屉里有一小盒蜡烛,是儿子过生日时在生日蛋糕上用过后我顺手收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的。
烛光晚餐?我想都没想过。跟老公刘念婚龄12年,儿子都已经上了小学,我俩之间与浪漫情调氛围有关的词语都已经过期,真要来这么一手,结果一定是我俩都觉得矫情而别扭。
我一直以为德国是比中国更刻板的一个国度,可当我们住进汉堡市易北河畔一家叫自由港的旅馆时,我开始觉得日耳曼民族其实不乏创意。
抵达汉堡的时候是傍晚,9月,临近河流,出租车刚拐上自由港所处的那条街,我首先看见的是数量众多的摇蚊,乌云般地在路人头顶盘绕。
办理了入住手续进了房间后,我们发现尽管街道上摇蚊猖獗,但旅馆房间和露天阳台上都蚊虫绝迹,摇蚊们都与旅馆保持着距离。
房间靠近阳台落地门的小几上,用一个烛台点着一支巧克力色的蜡烛,蜡烛用一个玻璃罩罩着,与我见过的传统无烟蜡烛不同,这支蜡烛似乎质地不甚纯净,若有若无地散发着丝丝缕缕带着古怪茶色的烟雾。
问了服务生才知道,在德国,很少有人用化学制剂的灭蚊片以及喷雾,绝大多数家庭选择的都是这种驱虫蜡烛。它可算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产品,不是用石油中提炼的石蜡为原料,而是用蜂蜡、牛油或者鲸脂制成,在制作过程中,还特意加入了香茅草干粉,除了可以驱虫,还附赠清香微甜的味道。
在德国的那个星期,我们发现,蜡烛在这里几乎无处不在,而且其妙用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去汉堡的目的之一是参观汉堡大学中文图书馆,因为清朝最后一名进士商衍鎏曾在汉堡大学中文系做过讲师,并为该图书馆收购了大量中文古籍,馆藏的那些明、清古籍非常丰富。
去的时候是下午,人正好有点昏昏欲睡。可在我们踏入图书馆5分钟后,倦意不翼而飞,人精神得像是甜睡之后刚起床一般。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是禁止烟火的,但在这个图书馆,墙角用罩子罩着摇曳的烛光,罩子上通风的小孔里,有烟雾溢出。凑近了闻闻,带着点辛辣,类似风油精的味道,难怪提神得很。
后来才知道,图书馆使用的是一种掺和了薰衣草、薄荷、樟脑的专用蜡烛,一经点燃,就能持久稳定地释出让人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的味道。
在随后吃自助餐的时候,我明白了烛光晚餐其实也是有它的道理的。自助餐台上每隔两米就是一个烛台,里面是橙黄色的烛火。这不是为了增加情调,而是为了饮食健康——这种蜡烛是用橘子、百里香和桉油制造而成,点燃后蜡烛就会与火焰产生的离子结合,发挥出强大的杀菌作用,可以杀灭食物表面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公共洗手间,也有蜡烛的存在。一种添加了绿茶茶粉的除臭蜡烛,小小一支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有了它,哪怕是公共洗手间也闻不到丝毫的异味。据说还有一种加强版的除臭蜡烛,在宠物用品商店专卖,点燃之后可以产生极佳的异味吸附功效,可以除去宠物身上发出的味道。
蜡烛在德国宛如万金油,商场、餐厅、酒吧、博物馆……凡是室内环境,细细去找,就定然能在毫不显眼的角落里找到一支或几支外形各异、颜色各异、味道各异、功效也各异的蜡烛。
到了后来,找蜡烛就成了我们一家人在德国旅游时的一个娱乐性节目。不光要找到,还要能猜出此地点燃蜡烛的功效,很有点玩藏宝游戏的意思。
在回国前,我在柏林一家叫不出名字的蜡烛专卖店好好血拼了一把,除了挑选家里用得上的一些成品功能蜡烛外,我还买了不少用来DIY蜡烛的原料,打算回家后一展身手。
带回去的那些成品蜡烛,一经亮相就被亲友们哄抢一空,也不奇怪,谁会想到蜡烛还有这些稀奇古怪的功能,谁又不想试试呢?所以,半个月后,我就开始在家DIY蜡烛。
不管是蜂蜡、牛油还是鲸脂,都被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样子分装起来,要变成蜡烛很简单,不需明火加热,只用把它们放进合适的模具或者容器中,用电吹风略微吹吹,就软化了,然后,需要什么功效,就加进什么种类的添加物,等添加物热熔进液态蜡之后,拿一根金属材质的蜡烛芯一插到底,就算是基本完工。
我从德国带回了七种外形模具,但它们很快就被我打入了冷宫,因为我发现在家里还有很多比它们更加适合用来塑造蜡烛外形的好东西……
当年结婚时穿的那双大红色的婚鞋,只在婚礼当天穿过一次,因为只能搭配喜服,婚后一直闲置。我把三块鲸脂放进鞋子里,用电吹风熔化后,加入柠檬皮油脂,就成了我们家的鼻通专用蜡。刘念是积年的慢性鼻炎患者,这种柠檬皮蜡烛恰恰就有通鼻顺气的奇效,遇上鼻子不通气的时候,点燃这支蜡烛,在它边上看书也好看电视也行,最多半小时,呼吸就会顺畅得多——一个中年男人,守着太太婚礼时穿过的旧鞋子呼气——吸气——有点喜剧色彩。
被儿子摔破的半截花瓶,也被我利用起来,成为夏季时使用率最高的蜡烛——我在里面做了含灌木精油的蜡烛,每天晚上把衣服挂在室内晾衣架上,在下面点燃半截花瓶里的蜡烛,释放出的灌木精油离子就这样慢慢被干净衣服吸附,第二天再穿,能起到驱蚊防蚊的独特功效。
不小心打破了一两个再也凑不成全套的高脚杯,是做蜡烛的不二之选。绿色的是苦艾草蜡烛,饮食太油腻的时候点燃,那股味道能帮助消食去燥;蓝色的是蓝莓蜡烛,有一股强烈的酸香味道,最适合在没胃口的时候点燃增进食欲;味道清淡的菜式适合红色的玫瑰蜡烛,馥郁的香味能使原本清淡的菜肴显得浓烈一点;大油大酱则适合点紫色的薰衣草蜡烛……吃饭时餐桌上一支蜡烛,不为情调,只为家人吃得好吃得香。
很多别人家直接扔进垃圾桶的东西,因为有了蜡烛的加入,马上焕发了第二春:儿子摔裂了缝的小猪储蓄罐,做成可以预防感冒的赫赫巴蜡烛,有孩子的同事抢着要;丢了盖子的肥皂盒做的祛除霉菌的大叶松蜡烛,早已落户在了一个朝向不大好的同事家里;空置首饰盒做成的松香蜡烛,变成了别人家摆在钢琴上的必需品……
如果没有奇迹发生的话,我跟刘念的日子就基本上是这种浪漫基本绝缘、惊喜几乎无效的状况了。所以,我从没想过玩蜡烛这点子小事能重新唤起什么激情,带来什么变化。只是,为人妻母,用新学来的异域知识,动脑动手地用到生活中,新增一种日常用品,让家人的日常生活品质高一点,让自己多个爱好多点乐子,也就够了……
去德国前,作为非日常用品,蜡烛几乎已经完全淡出了我们家的生活。如果没记错的话,客厅茶几的抽屉里有一小盒蜡烛,是儿子过生日时在生日蛋糕上用过后我顺手收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的。
烛光晚餐?我想都没想过。跟老公刘念婚龄12年,儿子都已经上了小学,我俩之间与浪漫情调氛围有关的词语都已经过期,真要来这么一手,结果一定是我俩都觉得矫情而别扭。
我一直以为德国是比中国更刻板的一个国度,可当我们住进汉堡市易北河畔一家叫自由港的旅馆时,我开始觉得日耳曼民族其实不乏创意。
抵达汉堡的时候是傍晚,9月,临近河流,出租车刚拐上自由港所处的那条街,我首先看见的是数量众多的摇蚊,乌云般地在路人头顶盘绕。
办理了入住手续进了房间后,我们发现尽管街道上摇蚊猖獗,但旅馆房间和露天阳台上都蚊虫绝迹,摇蚊们都与旅馆保持着距离。
房间靠近阳台落地门的小几上,用一个烛台点着一支巧克力色的蜡烛,蜡烛用一个玻璃罩罩着,与我见过的传统无烟蜡烛不同,这支蜡烛似乎质地不甚纯净,若有若无地散发着丝丝缕缕带着古怪茶色的烟雾。
问了服务生才知道,在德国,很少有人用化学制剂的灭蚊片以及喷雾,绝大多数家庭选择的都是这种驱虫蜡烛。它可算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产品,不是用石油中提炼的石蜡为原料,而是用蜂蜡、牛油或者鲸脂制成,在制作过程中,还特意加入了香茅草干粉,除了可以驱虫,还附赠清香微甜的味道。
在德国的那个星期,我们发现,蜡烛在这里几乎无处不在,而且其妙用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去汉堡的目的之一是参观汉堡大学中文图书馆,因为清朝最后一名进士商衍鎏曾在汉堡大学中文系做过讲师,并为该图书馆收购了大量中文古籍,馆藏的那些明、清古籍非常丰富。
去的时候是下午,人正好有点昏昏欲睡。可在我们踏入图书馆5分钟后,倦意不翼而飞,人精神得像是甜睡之后刚起床一般。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是禁止烟火的,但在这个图书馆,墙角用罩子罩着摇曳的烛光,罩子上通风的小孔里,有烟雾溢出。凑近了闻闻,带着点辛辣,类似风油精的味道,难怪提神得很。
后来才知道,图书馆使用的是一种掺和了薰衣草、薄荷、樟脑的专用蜡烛,一经点燃,就能持久稳定地释出让人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的味道。
在随后吃自助餐的时候,我明白了烛光晚餐其实也是有它的道理的。自助餐台上每隔两米就是一个烛台,里面是橙黄色的烛火。这不是为了增加情调,而是为了饮食健康——这种蜡烛是用橘子、百里香和桉油制造而成,点燃后蜡烛就会与火焰产生的离子结合,发挥出强大的杀菌作用,可以杀灭食物表面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公共洗手间,也有蜡烛的存在。一种添加了绿茶茶粉的除臭蜡烛,小小一支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有了它,哪怕是公共洗手间也闻不到丝毫的异味。据说还有一种加强版的除臭蜡烛,在宠物用品商店专卖,点燃之后可以产生极佳的异味吸附功效,可以除去宠物身上发出的味道。
蜡烛在德国宛如万金油,商场、餐厅、酒吧、博物馆……凡是室内环境,细细去找,就定然能在毫不显眼的角落里找到一支或几支外形各异、颜色各异、味道各异、功效也各异的蜡烛。
到了后来,找蜡烛就成了我们一家人在德国旅游时的一个娱乐性节目。不光要找到,还要能猜出此地点燃蜡烛的功效,很有点玩藏宝游戏的意思。
在回国前,我在柏林一家叫不出名字的蜡烛专卖店好好血拼了一把,除了挑选家里用得上的一些成品功能蜡烛外,我还买了不少用来DIY蜡烛的原料,打算回家后一展身手。
带回去的那些成品蜡烛,一经亮相就被亲友们哄抢一空,也不奇怪,谁会想到蜡烛还有这些稀奇古怪的功能,谁又不想试试呢?所以,半个月后,我就开始在家DIY蜡烛。
不管是蜂蜡、牛油还是鲸脂,都被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样子分装起来,要变成蜡烛很简单,不需明火加热,只用把它们放进合适的模具或者容器中,用电吹风略微吹吹,就软化了,然后,需要什么功效,就加进什么种类的添加物,等添加物热熔进液态蜡之后,拿一根金属材质的蜡烛芯一插到底,就算是基本完工。
我从德国带回了七种外形模具,但它们很快就被我打入了冷宫,因为我发现在家里还有很多比它们更加适合用来塑造蜡烛外形的好东西……
当年结婚时穿的那双大红色的婚鞋,只在婚礼当天穿过一次,因为只能搭配喜服,婚后一直闲置。我把三块鲸脂放进鞋子里,用电吹风熔化后,加入柠檬皮油脂,就成了我们家的鼻通专用蜡。刘念是积年的慢性鼻炎患者,这种柠檬皮蜡烛恰恰就有通鼻顺气的奇效,遇上鼻子不通气的时候,点燃这支蜡烛,在它边上看书也好看电视也行,最多半小时,呼吸就会顺畅得多——一个中年男人,守着太太婚礼时穿过的旧鞋子呼气——吸气——有点喜剧色彩。
被儿子摔破的半截花瓶,也被我利用起来,成为夏季时使用率最高的蜡烛——我在里面做了含灌木精油的蜡烛,每天晚上把衣服挂在室内晾衣架上,在下面点燃半截花瓶里的蜡烛,释放出的灌木精油离子就这样慢慢被干净衣服吸附,第二天再穿,能起到驱蚊防蚊的独特功效。
不小心打破了一两个再也凑不成全套的高脚杯,是做蜡烛的不二之选。绿色的是苦艾草蜡烛,饮食太油腻的时候点燃,那股味道能帮助消食去燥;蓝色的是蓝莓蜡烛,有一股强烈的酸香味道,最适合在没胃口的时候点燃增进食欲;味道清淡的菜式适合红色的玫瑰蜡烛,馥郁的香味能使原本清淡的菜肴显得浓烈一点;大油大酱则适合点紫色的薰衣草蜡烛……吃饭时餐桌上一支蜡烛,不为情调,只为家人吃得好吃得香。
很多别人家直接扔进垃圾桶的东西,因为有了蜡烛的加入,马上焕发了第二春:儿子摔裂了缝的小猪储蓄罐,做成可以预防感冒的赫赫巴蜡烛,有孩子的同事抢着要;丢了盖子的肥皂盒做的祛除霉菌的大叶松蜡烛,早已落户在了一个朝向不大好的同事家里;空置首饰盒做成的松香蜡烛,变成了别人家摆在钢琴上的必需品……
如果没有奇迹发生的话,我跟刘念的日子就基本上是这种浪漫基本绝缘、惊喜几乎无效的状况了。所以,我从没想过玩蜡烛这点子小事能重新唤起什么激情,带来什么变化。只是,为人妻母,用新学来的异域知识,动脑动手地用到生活中,新增一种日常用品,让家人的日常生活品质高一点,让自己多个爱好多点乐子,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