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 随着全国高考适龄人口的减少,行业发展的周期性特征,招生过程中面临种种困境已成为越来越多行业办学高职院校的现状。生源质量跟生源数量,直接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探索切合实际的招生方式,保证足够的优质生源,是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湖北省近年来的高职招生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从招生现状到发展出路多方面探讨行业办学高职院校面临的招生困境,积极探索行业办學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行业办学 高职院校 招生现状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为课题《生源趋紧下行业办学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对策研究——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2015-2017
XyjKy-0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68-02
近年来困扰高职院校招生问题的成因有很多,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招生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办学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综合的来分析问题产生的成因。
一、现状分析
1.适龄人口的下降趋势明显。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 2000 年。由此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8 年。据《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出生率的分析,200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了最高峰,2009年以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减少30%左右。据统计,全国18-22岁人口数:2017年 7211.85万、2018年6897.87万、2019年6888.41万、2020年7049.35万,2021年起开始缓慢回升。可以说高职教育招生的人口红利早在5年前就已经在慢慢消失,而伴随着适龄人口的下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最末的招生序列势必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僧多粥少”的局面一旦形成,短期内难以逆转。在生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做到“适者生存”,这是每所高职院校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2.高职院校面临新一轮洗牌。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将面临新一轮“洗牌”。2017年高校招生工作已落幕,在高考生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全国大部分省份招生学校和计划总数逐年增多,高职院校的招生困境愈演愈烈,全国半数以上省份高职院校计划未完成。以湖北省为例,近六成高职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且这种趋势正在由民办高职向公办高职蔓延,引起人们对高职教育未来生存和命运的担忧。生源危机实际上是高职院校的生存危机,面对危机,如何寻求处于不败之地的对策,是所有高职院校都要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作为行业办学高职院校,对行业的依托程度较其它公共类高职院校更甚,如果适逢行业景气,毕业生供不应求,或许短期内此类院校生源不愁。如若遭遇行业寒冬,对于强烈依赖行业的此类别高职院校,感受到的竞争压力将更加突出,在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新一轮洗牌中如果能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行业办学的高职院校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地方保护造成生源荒加剧。作为高招录取工作的最后一项,每年的高职院校录取工作都备受社会关注。然而从近两年情况来看,“零投档”情况的频现说明生源短缺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问题。从已公布的投档情况来看,今年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招生缺口较大,除少数特色鲜明高职院校分数线“逆势飘红”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继去年之后再次遭遇生源“寒冬”,特别在全国范围普遍出现的生源趋紧环境下,各省市地方保护现象加剧,招生形势将变得异常严峻。如江苏2017年高职文科计划22996人,理科23934人,345所理科院校中有308所未招满,约占总数的90%;文科323所院校中有263所未招满,约占总数的80%。再如最早完成录取工作的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合计录取高职(专科)90466人,在所有志愿填报结束之后仍然有200多所院校缺档。这一现象反映在一批行业办学为背景的高职院校上其负面影响就更加明显。例如地质行业相关专业相较中东部地区考生来说,无疑在西部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对考生更具有吸引力,然而地方教育厅主管部门出于地方保护的目的大幅削减此类院校的外省计划,而不是充分满足考生意愿,导致行业办学高职院校招生愈发艰难,同时也让一部分真正对行业专业心仪的考生加大了其择校难度。
4.行业的萎靡影响招生成效。行业办学高职院校高度依赖行业景气度,所谓“出口不畅,进口不旺”,低迷的行业发展态势会严重影响行业办学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和水平,作为高职目标生源群体中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招生宣传效果。加上考生选择多样化,低龄出国留学、应征入伍、自考本科、网络教育、民办培训机构等都在“争抢”高职高专批次目标生源。另外考生在选择专业特点的心态上也逐渐发生变化,倾向选择“不吃亏、不吃苦、轻松、环境好、就业工资高的专业”是目前大部分95后考生的普遍心态。基于以上种种,行业办学艰苦专业高职院校相对艰苦的行业类专业对于考生吸引力逐年下降。
二、发展出路
1.规范办学,势在必行。当前,国家政策和有关文件,对规范办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各级领导也高度重视。2017年8月30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学校2017年秋季学期履行主体责任、规范办学行为综合督查工作的通知》文件、2016年1月15日,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在《2016年全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高职规范办学、有偿招生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5月12日,《全省高等学校规范招生暨招生计划编制工作会议》通报了3所违规办学高职学校,也对高职有偿招生、违规收费、违规办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2.以生为本,势在必行。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核心是要求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教育培养而言,做到以生为本,就必须由重学历的教育模式转向以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模式,包括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不同知识背景的就业意愿的需求,学生当前的需求,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长远发展的需求。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学院的形象一方面靠自身以及媒体的宣传报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在校生跟毕业校友们的口口相传。麦克斯就业核查报告中专门有关于“校友推荐学院”的核查统计。因此,作为行业办学高职院校,与行业伴生发展,如果说学校的层级限制了品牌影响力,能够做到在行业内有口皆碑,在行业内拥有相当程度的美誉度不失为另一种很好的宣传途径。为此,行业办学高职院校更应该把重心放在自身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上,少一些形式,多一些脚踏实地,多为学生办实事,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只有做到以生为本,才能够让学校更好的服务行业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3.理念更新,势在必行。展望未来五至十年,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难以为继,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必然诞生,“轻分数,重出路”的模式将横空出世。谁先认识到这个高职教育走势并寻找到该路径的出口,谁就能获得竞争先机,先一步获得社会的认可。传统高职教育以灌输式教育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将受到最猛烈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新型办学理念,一定是以满足学生最根本需求的职业能力教育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改“我教什么你学什么”为“你学什么我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为工作需要的人”进一步调整为“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要,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高职院校如同本科院校一般按部就班 、闭门造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追求更多的优质生源,在激烈的生源大战中脱颖而出,办学和育人的理念更新势在必行。
4.产教融合,势在必行。现代职业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校企合作”体系。这也是过去一直制约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这里的校企合作绝不是简单的把实习基地放到企业,产教融合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与形式上。所谓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内涵,其中“融合”是关键。一要实训平台融合,要把实验实训平台、校企员工培训平台、科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等有效融合;二要师资队伍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师主动走入企业、政府部门,提供管理决策咨询、市场调研、培训员工,同时邀请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进入课堂,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授课;三要专业课程融合,专业、课程建设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企业参与,最终实现专业与职业、课程与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高度衔接。产教融合的实质其实是教育教学、生产实践、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互补协作,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
三、结语
面对当前招生工作遇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应该说困难和机遇并存。尽管面临着适龄人口进一步下降、高职院校面临新一轮优胜劣汰、地方保护带来的招生灾害以及行业周期性变化对行业办学高职院校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发展出路,严守规范办学的底线,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切实将产教融合推进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顾卉:《高職院校生源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2]柒文英:《软实力视域下的高职招生现状调研分析——以湖南省高职招生现状为例》,《价值工程》2017年31期。
[3]吕风瑞,秦伟:《新形势下高职招生现状与对策分析——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4]张奥克:《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务管理模式创新》,《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3期。
[5]樊亚蓉,陈金平:《生源减少背景下甘肃省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现代交际》2017年23期。
作者简介:
李杨(1984-),男,汉族,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张小华(1980-),男,汉族,讲师,武汉大学法学硕士。
【关键词】行业办学 高职院校 招生现状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为课题《生源趋紧下行业办学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对策研究——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2015-2017
XyjKy-0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68-02
近年来困扰高职院校招生问题的成因有很多,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招生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办学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综合的来分析问题产生的成因。
一、现状分析
1.适龄人口的下降趋势明显。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 2000 年。由此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8 年。据《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出生率的分析,200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了最高峰,2009年以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减少30%左右。据统计,全国18-22岁人口数:2017年 7211.85万、2018年6897.87万、2019年6888.41万、2020年7049.35万,2021年起开始缓慢回升。可以说高职教育招生的人口红利早在5年前就已经在慢慢消失,而伴随着适龄人口的下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最末的招生序列势必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僧多粥少”的局面一旦形成,短期内难以逆转。在生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做到“适者生存”,这是每所高职院校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2.高职院校面临新一轮洗牌。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将面临新一轮“洗牌”。2017年高校招生工作已落幕,在高考生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全国大部分省份招生学校和计划总数逐年增多,高职院校的招生困境愈演愈烈,全国半数以上省份高职院校计划未完成。以湖北省为例,近六成高职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且这种趋势正在由民办高职向公办高职蔓延,引起人们对高职教育未来生存和命运的担忧。生源危机实际上是高职院校的生存危机,面对危机,如何寻求处于不败之地的对策,是所有高职院校都要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作为行业办学高职院校,对行业的依托程度较其它公共类高职院校更甚,如果适逢行业景气,毕业生供不应求,或许短期内此类院校生源不愁。如若遭遇行业寒冬,对于强烈依赖行业的此类别高职院校,感受到的竞争压力将更加突出,在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新一轮洗牌中如果能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行业办学的高职院校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地方保护造成生源荒加剧。作为高招录取工作的最后一项,每年的高职院校录取工作都备受社会关注。然而从近两年情况来看,“零投档”情况的频现说明生源短缺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问题。从已公布的投档情况来看,今年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招生缺口较大,除少数特色鲜明高职院校分数线“逆势飘红”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继去年之后再次遭遇生源“寒冬”,特别在全国范围普遍出现的生源趋紧环境下,各省市地方保护现象加剧,招生形势将变得异常严峻。如江苏2017年高职文科计划22996人,理科23934人,345所理科院校中有308所未招满,约占总数的90%;文科323所院校中有263所未招满,约占总数的80%。再如最早完成录取工作的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合计录取高职(专科)90466人,在所有志愿填报结束之后仍然有200多所院校缺档。这一现象反映在一批行业办学为背景的高职院校上其负面影响就更加明显。例如地质行业相关专业相较中东部地区考生来说,无疑在西部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对考生更具有吸引力,然而地方教育厅主管部门出于地方保护的目的大幅削减此类院校的外省计划,而不是充分满足考生意愿,导致行业办学高职院校招生愈发艰难,同时也让一部分真正对行业专业心仪的考生加大了其择校难度。
4.行业的萎靡影响招生成效。行业办学高职院校高度依赖行业景气度,所谓“出口不畅,进口不旺”,低迷的行业发展态势会严重影响行业办学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和水平,作为高职目标生源群体中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招生宣传效果。加上考生选择多样化,低龄出国留学、应征入伍、自考本科、网络教育、民办培训机构等都在“争抢”高职高专批次目标生源。另外考生在选择专业特点的心态上也逐渐发生变化,倾向选择“不吃亏、不吃苦、轻松、环境好、就业工资高的专业”是目前大部分95后考生的普遍心态。基于以上种种,行业办学艰苦专业高职院校相对艰苦的行业类专业对于考生吸引力逐年下降。
二、发展出路
1.规范办学,势在必行。当前,国家政策和有关文件,对规范办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各级领导也高度重视。2017年8月30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学校2017年秋季学期履行主体责任、规范办学行为综合督查工作的通知》文件、2016年1月15日,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在《2016年全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高职规范办学、有偿招生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5月12日,《全省高等学校规范招生暨招生计划编制工作会议》通报了3所违规办学高职学校,也对高职有偿招生、违规收费、违规办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2.以生为本,势在必行。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核心是要求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教育培养而言,做到以生为本,就必须由重学历的教育模式转向以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模式,包括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不同知识背景的就业意愿的需求,学生当前的需求,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长远发展的需求。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学院的形象一方面靠自身以及媒体的宣传报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在校生跟毕业校友们的口口相传。麦克斯就业核查报告中专门有关于“校友推荐学院”的核查统计。因此,作为行业办学高职院校,与行业伴生发展,如果说学校的层级限制了品牌影响力,能够做到在行业内有口皆碑,在行业内拥有相当程度的美誉度不失为另一种很好的宣传途径。为此,行业办学高职院校更应该把重心放在自身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上,少一些形式,多一些脚踏实地,多为学生办实事,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只有做到以生为本,才能够让学校更好的服务行业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3.理念更新,势在必行。展望未来五至十年,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难以为继,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必然诞生,“轻分数,重出路”的模式将横空出世。谁先认识到这个高职教育走势并寻找到该路径的出口,谁就能获得竞争先机,先一步获得社会的认可。传统高职教育以灌输式教育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将受到最猛烈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新型办学理念,一定是以满足学生最根本需求的职业能力教育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改“我教什么你学什么”为“你学什么我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为工作需要的人”进一步调整为“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要,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高职院校如同本科院校一般按部就班 、闭门造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追求更多的优质生源,在激烈的生源大战中脱颖而出,办学和育人的理念更新势在必行。
4.产教融合,势在必行。现代职业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校企合作”体系。这也是过去一直制约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这里的校企合作绝不是简单的把实习基地放到企业,产教融合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与形式上。所谓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内涵,其中“融合”是关键。一要实训平台融合,要把实验实训平台、校企员工培训平台、科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等有效融合;二要师资队伍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师主动走入企业、政府部门,提供管理决策咨询、市场调研、培训员工,同时邀请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进入课堂,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授课;三要专业课程融合,专业、课程建设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企业参与,最终实现专业与职业、课程与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高度衔接。产教融合的实质其实是教育教学、生产实践、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互补协作,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
三、结语
面对当前招生工作遇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应该说困难和机遇并存。尽管面临着适龄人口进一步下降、高职院校面临新一轮优胜劣汰、地方保护带来的招生灾害以及行业周期性变化对行业办学高职院校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发展出路,严守规范办学的底线,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切实将产教融合推进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顾卉:《高職院校生源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2]柒文英:《软实力视域下的高职招生现状调研分析——以湖南省高职招生现状为例》,《价值工程》2017年31期。
[3]吕风瑞,秦伟:《新形势下高职招生现状与对策分析——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4]张奥克:《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务管理模式创新》,《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3期。
[5]樊亚蓉,陈金平:《生源减少背景下甘肃省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现代交际》2017年23期。
作者简介:
李杨(1984-),男,汉族,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张小华(1980-),男,汉族,讲师,武汉大学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