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造福中华民族,造福全球生态

来源 :国际生态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于东经111.3度,北纬30.7度的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版图上的一处崭新地标,其从最初设想开始便被赋予了多重使命:防洪、发电、航运、补水。而后,经过几十年的详细、深入、广泛的勘测、论证,又经历了多年的辛苦建设,时至今日,三峡工程已顺利完工。如今的三峡工程是否不负众望,充分发挥着‘治水’、‘用水’的综合效益,是否实现了造福中华民族,造福全球的生态伟绩,同时又如何解释伴随着三峡工程建设所出现的各种争议……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国务院三峡办党组成员张宝欣。
  人类对自然界的一项积极干预
  “目前,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人们关注度、敏感度最高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几乎超越了可能在局部发生的战争、民族、宗教等而成为与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甚至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讨论三峡工程之前,张宝欣首先向记者阐述的是他眼中的生态安全。生态安全伴随着人类诞生至发展的整个过程,关注和研究生态安全实际上就是关注和研究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就是关注和研究人类的未来问题。只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生态安全问题并不在意。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空间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强度越来越高,生态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以日益严峻的形势摆在了人们面前。只要人类继续生存与开发下去,生态安全问题就必然会一直存在下去,也就是说,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必然会对自然界产生干预,这种干预极有可能会带来生态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与生态安全就处于完全对立的局面,无数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正负作用是并存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正面干预有很多例子。”张宝欣接着谈道,“就我所熟悉的水利而言,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中国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自公元前256年修建至今,一直发挥着不断改善人类生活完善和保护美好生态的作用,算是人类对大自然发挥作用的最好干预。饱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国三峡水利工程,最初计划起源于孙中山先生在1917年提出的开发长江上游地区水利的建议,后孙中山先生又于1924年明确提出应当在三峡建坝发电,自此,三峡水利工程在旧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搜集、勘测和论证。在新中国,自1954年之后三峡工程又历经38年深入、广泛、持久的论证,而后经过20年的建设,到现在已经基本建成。如此一项耗时之长,耗费心力、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造福人类,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一次积极的正作用干预。”
  “它的生态正效应主要体现在:防洪、发电、航运、补水这几个方面。”张宝欣向记者解释道,历史上的洪涝灾害曾多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极大危害,民不聊生,土地被淹,各种疾病常年发生,因此,三峡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功用就是防洪。据历史文献记载,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致使几十万人遇难;新中国成立以后,1954年的大水致使长江流域30多万人被淹,3万多人死于洪灾;不久后的1998年特大洪水又以2.23亿的受灾人口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提醒着人们: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实际上,不管是水量、强度还是覆盖范围、持续时间,近几年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都不比1998年的特大洪水弱,但是洪涝损失却有了明显降低,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三峡大坝的调节。每当罕见洪峰来袭,三峡水库至少能够做到拦洪削峰40%,这就有效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滔滔洪水经过有节奏的引导,平稳有序地泄入下游,对库区和坝下的大部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此为三峡工程的生态正效应之一。
  2012年7月4日,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意味着,经过10多年的安装、调试,三峡工程设计安装的机组全面完工并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全面建成投产,成为世界最大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7月24日的洪峰抵达前,借助洪水带来的高水头和大流量,三峡工程32台巨型发电机组持续12天实现满负荷运行,发电量超过60亿千瓦时。通过电网调配,这些电量对缓解夏季用电紧张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绿色再生清洁能源”的三峡电力,每年可节约亿吨标准煤,少向空间排放约2.5亿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三峡工程的生态正效应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其三,三峡工程的建成极大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通航能力。随着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通航,响彻峡江的纤夫号子,已被船队悠悠的汽笛声取代。三峡水库蓄水到达175米水位后,显著地改善了宜昌至重庆间的通航条件。不仅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港,航运成本也比兴建三峡工程前降低1/3左右,交通事故发生率与蓄水前比下降了2/3。川江通航能力提高,交通不再是瓶颈,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次,航运还有保护环境的优势,其他的运输方式如火车、汽运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负担,长江“黄金水道”的魅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凸显。
  在经历了几次与特大洪峰的成功博弈后,三峡人“治水”、“用水”的方法和理念日臻成熟,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也在逐步拓展。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巨量清洁能源的同时,三峡水库还发挥枯水季节对下游补水作用。2011年1月至6月上旬,干旱席卷长江中下游。三峡水库累计为下游补水150天,补水215亿立方米,抬高了河道水位,保障了沿线地区人畜饮水安全,有效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
  硕果与争议并存
  尽管有众多优点,但社会各界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有关三峡工程的争议,其中包括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三峡水库引发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移民搬迁未落实到位等问题,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这些异议时,张宝欣也不无忧虑。三峡工程2003年6月进入围堰发电期,2010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至设计的正常蓄水位175米。其间,长江流域发生了强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引起了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热议,有人甚至质疑这些灾害是“三峡工程惹的祸”。   “实际上罕见少雨才是造成中下游地区严重干旱的根本原因。”张宝欣书记解释道,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06年川渝出现罕见大旱,2007年重庆市遭遇特大暴雨,2011年长江中下游大旱,均属极端天气事件。三峡大坝坝高仅185米,相对于能够影响高空天气形势的5500米来说是一个微量,不至于对长江上游高空天气形势产生影响。
  “对于人们所担心的三峡水库污染,这个问题其实在38年的论证过程中就被考虑到了。综合分析长江沿岸的自然条件,在三峡水库建设之前国家就提前规划了大批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在三峡水库建成的过程中,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这些对三峡的水质、三峡沿岸的环境有极大的保护作用。同时在三峡工程建成期间,国家考虑到为给中华民族保持一块净水,专门启动了‘保护母亲河计划’,即在三峡660公里沿岸,建立生态保护林,从大堤向上延伸,初期是100米,远期要到分水岭,通过植树造林,建立长江防护带。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为了使上游流入三峡的水质得到改善,减少泥沙堆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长江流域加大力度实施‘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使上游的植树造林、山林保护有了明显改观。由于有效保护了长江上游的天然林资源,在三峡工程论证阶段,发现长江流域的泥沙淤积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张宝欣如是说。
  而对于外界担忧的三峡水库水位抬高会淹没三峡地区一些景点的问题,张宝欣也做了解释,“总体来说,水位抬高对三峡风光的影响是有限的。每年4、5月至10月,由于要防洪,坝前水位将降至145米,几乎不影响三峡风光。三峡的两岸山峰高程多在1000至1500米,即使水位升高30米至80米,峡谷感也不会被减弱。由于水位的升高,还产生许多极具吸引力的人工景观。高峡依旧,新增平湖,三峡景色更为壮美。”
  妥善处理移民迁建
  十六万多移民走出峡江,分赴十一个省市。如何确保移民过程不对三峡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何让移民尽快融入新生活?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张宝欣告诉记者,对于三峡地区的移民迁建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国家相当重视,首先规定25度以上坡地不适宜安置移民,也就减少了对自然的破坏。其次采取了外迁措施,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淹没区内的居民被迁移到土地相对宽广,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例如上海、广东等,同时还实行了严格的清库工作,就是把人类居住地,也就是后来的淹没地进行了彻底清理,并采取了必要的医疗措施予以消毒,在三峡1080平方公里水面以下,做到不存任何超过标准的污染物,而此也是建国以来首次达到的程度。
  其次,为移民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也是三峡移民中至关重要的工作。移民安置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土为本,以农为主”,为了保证移民基本的生活,必须保证每人有一份土地,而且不能低于迁入地人均耕地面积。同时每户至少安排一名劳动力外出就业,从事非农产业,保证他们有稳定的现金收入。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具体的安置措施。比如照顾迁徙民众的感情,一位农民要离开他祖先留下的土地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大家都能理解,因此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照顾到每个迁徙民众的具体需求是参与三峡移民工作人员的基本准则。
  采访行将结束,张宝欣向记者重申了他本人对三峡工程的认识:“凝结了国人智慧、信念和勇气的三峡工程,给长江中下游民众带来了安全感,给全体国人带来了巨量的清洁能源,虽然硕果和争议并存,但是我还是要说它是一项完整的生态保护工程,是一项造福中华民族,造福全球生态的工程。”说此话时,这位几年来一直辛勤奋斗在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前线的工作者眼神坚定。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各地日益频发的环境事件牵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据财新网的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今,由于化工污染源进入江河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已有18起,“12.31山西长治天脊煤化工厂苯胺泄漏事故”只是其中一件。该事故在发生了5天之后才发布,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事故的影响力,还是迟报的天数(有媒体报道称此次泄漏事故早在2012年12月26日就已经发生),都让这个事故赚足了眼球,成为2013年开局最
期刊
第一次吃西餐的时候,就让人有一种赞叹不已的惊讶。优雅大方的现代文化中洋溢着古典浪漫的气息,当悠闲的阳光洒在餐厅里,令我们匆忙的心渐渐放松下来。
期刊
“已经好远,退也有一点累了,我们都不知道路有多远,走到何时才歇歇,不如就现在吧,让我们都停下”。
期刊
到饭店里吃饭点菜其实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因为菜谱上的名称有时会让你丈二摸不着头脑。配有图片的还好,光有一个菜名的就比较不好办了。
期刊
酒与茶这两样东西都是与历史极有渊源的,不论是酒文化还是茶文化都有很多流传至今的佳话。
期刊
伊洛瓦底江河上的生态变化会影响所有与伟大河流相连的生命,从我们国家最北部的民族到河口三角洲从事水稻种植的社群。保护伊洛瓦底河就是保护经济,环境和我们的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共同为保护河流付出努力可以让分裂的力量团结起来,达到更好的相互理解和实质合作。  —— 昂山素季  上面这段话是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鉴于修建密松等水电站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而发出的肺腑之言
期刊
鲜黄花焖煮鸡肉  民间苦瓜香肠  皮蛋南瓜烩豆腐  ……
期刊
江素霞 北京清润国际生态建筑研究所所长。拥有3 0多年建筑物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咨询的经验,拥有丰富的中国和加拿大建筑节能系统集成工程经验。她参与设计施工了上百个中国和加拿大的建筑节能项目,并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其中既有中国第一个建筑节能科技进步奖(1992年),也有加拿大的LEED建筑奖(2012年)。出国前为中国建筑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担任过香港得信佳上海公司总工程师。美国AEE-Ass
期刊
夏天已经走了一大半,可温度却是有增无减,不断攀高。热啊,热得人烦躁到嗓子眼都开始冒烟的时候,就恨不得能把自己扔进冰窖里,冻得个彻头彻尾。
期刊
New things like technologies always arouse public sensations, which has been proved once and again in history. Horse riders used to laugh at the “staggering” first trains; oarsmen once sneered at t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