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科幻的时代

来源 :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在我们生活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或许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或许是思维幻想的载体,亦或许是一次与未来的对话……11月1日下午,以“人类的70亿种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在北京盛大开幕。来自全球华语世界的顶尖科幻作家、潜藏在中国的科幻迷们共同“回到未来”,参与了这场以科幻为名的“华山论剑”。
  开幕式以论坛的形式展开,活动邀请到科学家和科幻作家同台演讲,探讨人类未来的命题。提到科幻作品,一定少不了机器人、外星人以及太空种种悬而未决的事物,而在开幕论坛上进行演讲的四位科幻作家、科学家则将这些“虚幻”的事物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观众展现了“科幻也可以接地气”。其中,美籍华人科幻作家、《三体》系列英文译者刘宇昆与科学家竹人从机器人的角度,剖析了人类社会未来和机器以及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背后所引发的变革,“机器人比人厉害,未来大部分的工作都将是机器人来完成”。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也是此次星云奖评委会主席的韩松与科学家李淼则共同探讨了人和宇宙关系的问题,人之于宇宙,是苍穹当中的一粒微尘;而宇宙之于人类,韩松将其解读为三层含义,分别是科学的宇宙、宗教的宇宙以及艺术的宇宙。而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科幻与科学之间微妙的关系,竹人一语中的:“科幻作家负责幻想,科学家负责实现它或毁灭它,科幻作家总是科学家的领导。”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参选本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活动的科幻作品的角逐结果在11月2日的颁奖典礼中揭晓。其中,宝树的《时间之墟》获得了全球华语最佳科幻长篇小说奖金奖,全球华语最佳科幻短篇小说奖金奖花落平宗奇的《智能型人生》,而全球华语最佳科幻中篇小说奖则意外的空缺。在颁奖典礼上同时揭晓了最具潜力新人奖、最佳少儿科幻原创图书奖、最佳科幻图书奖等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星云奖的“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从事20年科幻创作,已经66岁高龄的王晋康。颁奖词为“用500万字构筑中国科幻的新里程碑,他的一系列经典作品既有史诗品格,又有现实担当,更有超越时代的前瞻。”而为其颁奖的正是王老先生的“粉丝”,一群年轻的科幻迷,在开奖仪式上他们还诵读了一封为王晋康书写的情书,希望他能够再进行科幻创作20年。而别具一格的基层科幻迷为获奖选手颁奖也是此次颁奖活动的一大亮点,“粉丝”为“偶像”颁奖为活动平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在为期两天的系列活动中,除了万众瞩目的开幕式与颁奖典礼之外,还设有分论坛、开放沙龙、签售和市集等,内容充实、形式丰富,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幻大师与科幻迷的零距离交流。
  而各个分论坛的对话,更是一场科幻作家与各个领域的专家,覆盖科幻全产业的跨界对谈。紧随开幕论坛后的分论坛,以“黑暗森林与互联网法则”为主题,由《壹读》主编林楚方担任主持,在“雕爷”、张向东、牛文文等互联网领军人士与刘慈欣、刘宇昆和夏茄等科幻作家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双方以《三体》为切入点大谈未来远景、技术革命、人工智能等话题。而在另一场Open Panel中,小马影业的严蓬与科幻作家夏茄、飞氘、大角等一同探讨了本土科幻大片与电影的制作问题,并延伸到电影业发展与科幻文化土壤的思考。而在11月2日举行的三场分论坛同样是来自各领域的科学家、创业者以及文化界和商界精英,他们继续与科幻作家“过招”,围绕太空探索、未来“可穿戴”生活以及科幻创作、国际交流等话题展开了探讨。
  据悉,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设立,旨在世界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华语科幻作家、作品、编辑以及出版单位,展示华语科幻文化成果,推进华语科幻文化产业的发展。本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由果壳网承办,这也是继1997年、2007年之后,代表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水平的奖项盛典第三次在北京举办。
其他文献
1914年3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新胜镇一个书香人家的吴祖垲,是我国著名真空电子技术专家,中国日光灯、电子束管产业的开拓者。  1937年吴祖垲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准备考清华庚款留美名额,因战争阻挠,他去了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工作。他与灯结下的不解之缘由此开始。  1945年,吴祖垲赴美国学习日光灯制造技术。在美学习和工作的两年多里,他除了着意收集一些发光材料的研制资料,还解决了
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蔡睿贤,1934年2月生于广东汕头,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1980年始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博士生导师,曾在1994年-2002年间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主任。  蔡睿贤长期从事工程热物理学科基础理论和动力机械研究,主持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要科技项目,包括国家攀登B计划,国家973、
期刊
在其夫人眼中,魏可镁“是跟实验室谈恋爱去了”,而且是热恋三十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可镁是我国著名的催化剂专家,1939年8月出生于福建福清,196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师从著名化学家卢嘉锡教授。  合成氨技术的发现是人工制造化肥的开始,我国是农业大国,合成氨产量和需求量均为世界第一。1972年魏可镁在福州大学开始高活性氨合成催化剂研究。  搞催化剂研究,魏可镁是福大第一人。研究条件极其艰苦,
期刊
修养是比素质更高一层的品质。素质是行为规范的养成,而修养是思想内涵的养成,素质是人的外在表现,修养是人的内在映射。在汉语中,修养意味着修身养性,修身既包括个人素质的提高,也包括思想意识的提高,修身是为了养性,养性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理解自然与融入社会。所以,修养是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所有人应该终生不断的修炼。  科学家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主要从客观的角度或者说物质的角度探索未知世界,并创造出利用世界以满足人
期刊
当今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0.12%,也就是说,每分钟就有两到三个人被诊断为或死于癌症。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指出,恶性肿瘤有1/3可预防,1/3可以治疗,1/3可以保守治疗。其实对于癌症来说,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合理治疗,不仅患癌症的几率会大大降低,而且早期的癌症也有很大的治愈可能。所以及早发现癌变细胞就成了成功治愈的关键。如今,随着科
期刊
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行为遗传学专家普罗明(Robert Plomin)为了探究基因和智力的关系,花费十余年跟踪观察了数千名儿童。他会随机询问这些儿童一些问题,比如“水和牛奶有什么地方是共通的?”或者“太阳从哪边落下?”等等。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个研究的结果是令人振奋的,这些测试的儿童绝大多数是双胞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的智力更接近,异卵双胞胎又比没有血缘的儿童智力更为接近。虽然这个实
期刊
最人性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  IMDb:7.8  豆瓣:7.5  导演:马特·里夫斯  编剧:马克·鲍姆贝克 ,里克·杰法 ,阿曼达·斯尔沃  主演:安迪·瑟金斯, 杰森·克拉科,加里·奥德曼  虽然是一部以猩猩为主角、人类打酱油的电影,但是它讲述的几乎都是人性最深刻和复杂的一面,这是小编给它安上最人性的理由。  在人类不遗余力地自毁下,致命的猿流感病毒蔓延全球,人类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末日。
期刊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这是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给朱光亚的颁奖词。  人生为一大事来,而朱光亚的一生,却不仅仅只用这一件事就能概括。纵览全局、心怀祖国、功勋卓越、成就非凡……这些形容词的背后,是朱光亚闪光的魅力和高尚的人格。无人不尊重,无人不佩服,无人不夸赞,无人不敬仰,这位才德双馨的科学大师,用
期刊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隆重召开。除了对互联网行业进行“分析现在、展望未来”外,物联网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受到“大佬”们的重视。有专家称,未来30年,将会是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互相沟通的时代。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将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智慧生活  物联网为我们的未来描绘了这样一种智能生活:  每天清晨,窗帘会根据你设定的时间自动打开,将第一缕阳光洒满你
期刊
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食材,它统摄着人类的行动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或许,我们今天不再喜欢笛卡尔意义上的“心—身”二元论,但是,对于心灵的丰盈来说,它与身体一样,无法承受资源匮乏带来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的饥饿同样是不能忍受的。精神生活不但消费精神产品(信仰),它也在不断地制造精神产品。科学就是人类创造的满足高级精神生活的产品。联想到中国整体上科技创新乏力的现实,不能不让人产生出一个疑问:科学还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