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在情感教学中首先要讲究“爱”,而罗森塔尔效应无疑是最能体现爱的效能。本文试图对这种效果通过教学示范加以具体解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爱 罗森塔尔效应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11-01
语文教学要有爱的情愫,也要讲究爱的效应。爱的效用之一是罗森塔尓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传在塞浦路斯岛有一位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 他雕刻了一具精美的象牙少女雕像。由于他欣赏“她”的精美而每天含情脉脉地迷恋着“她”,最后,雕像竟真的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尓,也许是受了这个神话的启发,于1986年做了一次心理学试验。他到一所小学诈称对该校生进行所谓"有优异发展可能"的预测,但实际上,他既未做什么预测 ,也不了解任何一个学生,而是随机地将一批学生名单交给该校校长及有关老师,并强调必须保密。八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小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无论其原来基础如何,成绩较其他学生都提高得快,同老 的情感也较其他学生深厚,而且显得求知欲旺盛,性格开朗活泼。这就是轰动世界的罗森塔尓效应。
罗森塔尓效应实际上就是爱的效应。他提供的学生名单,完全是借"权威的谎言"诱导学校及有关老师 对这些学生引起爱的效应。他巧妙地让学校及有关老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结果因为爱的力量 促进了这些学生的健康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罗森塔尓效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以期待和爱的情感去教学
许多心理学家验证,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教师以期待和爱的情感去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幸福快乐、奋发向上的激情;反之,如果教师以厌恶、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以至情感畸变。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且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而作为以语言为物质基础,又要把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的语文教学,是一刻也离不开情感参与的,它不仅是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过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仅仅应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应该把“热爱”转移到学生身上,这样不仅使学生激起对教师的爱戴 ,而且会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会感染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所要求的任务上去,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在一次课堂提问中,我让一个举手的女同学来回答。可她刚回答两句就支支吾吾地说不去了,当时她显得手足无措,一双祈盼的眼睛望着我。但我并没有马上让她坐下,更没有让那些高举着手,喊着喊着:“老师,我说!”的学生来回答,而是耐心地诱导她继续讲下去,终于使她基本上回答了那个问题。这位学生十分感动,后来在一篇作文中写到:“......那时,我很狼狈!低着头站在那儿像一截木桩似的。同学们的踊跃,好像是对我的嘲讽,如有地缝,我真愿意钻进去,可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听到老师您亲切柔和的声音:‘不要紧,你冷静仔细地想一想再回答,别紧张。’我抬起头,正遇上您向我投来的信赖、期待、鼓励的目光,一刹那,我如同吃了一剂定心丸,思绪平静下来,鼓起了勇气.....”结尾她又写到:“老师,我又想起了您经常鼓励我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话:‘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不复返,毫不留连。’老师,为了您那份深深的爱,也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让我努力从今天开始吧。”这就是爱在语文教学中师生情感融通的表现,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教材作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材、学生这三者之间发生有机联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材是沟通师生间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桥梁。现行的各级各类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其中绝大部分又都是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一般来说,所表现的都是健康向上的感情,作为一位语文教学应该将文中之情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以形成学生的思想,再转化成学生的能力。而将文中之情转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的爱”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比如,我在鲁迅先生的《故乡》这篇小说时, 怀着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去讲解作品的“我”深深地同情”闰土的不幸遭遇的那些情节,使学生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后来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在作文中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同情劳动人民或同情班级中不幸遭遇的同学的这种同情心。在实际行动中还拿出钱物帮助这些不幸遭遇的同学。这是师生情感融通的一种表现。
三、以爱贯穿于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热爱学生,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并不是一时一事,也不是一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而是要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正如孔子所说:“一以贯之”。语文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应考虑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在课堂上可组织各种比赛活动,如速度竞赛、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翻译文言文竞赛等,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这些竞赛,使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充满愉快。
对那些基本上处于情绪低沉、精神负担过重,因而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去挖掘他们的一点点优点,使他们感到自己也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从而产生兴趣。一次,我和学生们一起去登山 ,豋高环视,山城景色尽收眼底。那天正值有雾,整个山城增添了一丝神秘。回校后,我要求同学们以《雾中城色》为题,描绘一下当时雾中山城的情景。有一位学生语文基础很差, 只交上一篇不到二百字的短文,没有什么内容。但有这样两句:“太子河像隐现的玉带子环绕在雾中的山脚下, 薄薄的白雾盖在太子河的河床上,就像穿着白纱裙的舞女。”我不仅用红笔勾画圈点以示鼓励,而且在讲评时还表扬了他。这简直出乎他的意料。课后,他对我说;“好象我也能写文章了。”从此,他不怕写作文了,上语文课也格外精神,与过去判若两人,并坚持写作文,进步很快。在参加全国性的作文竞赛中还获得了优秀奖。这就是教师以爱的情感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
因此,成功的教学之所以并不容易,正在于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情感的交流。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以期待、爱的情感去教学,而且应把热爱的情感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要让爱在学生内心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从而激起对教师的爱戴,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探索。同时,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的、足以唤起一定情感的因素,并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形成教学与学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场,在情感的流程中完成知识的输出与接纳。
[关键词]语文教学;爱 罗森塔尔效应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11-01
语文教学要有爱的情愫,也要讲究爱的效应。爱的效用之一是罗森塔尓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传在塞浦路斯岛有一位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 他雕刻了一具精美的象牙少女雕像。由于他欣赏“她”的精美而每天含情脉脉地迷恋着“她”,最后,雕像竟真的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尓,也许是受了这个神话的启发,于1986年做了一次心理学试验。他到一所小学诈称对该校生进行所谓"有优异发展可能"的预测,但实际上,他既未做什么预测 ,也不了解任何一个学生,而是随机地将一批学生名单交给该校校长及有关老师,并强调必须保密。八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小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无论其原来基础如何,成绩较其他学生都提高得快,同老 的情感也较其他学生深厚,而且显得求知欲旺盛,性格开朗活泼。这就是轰动世界的罗森塔尓效应。
罗森塔尓效应实际上就是爱的效应。他提供的学生名单,完全是借"权威的谎言"诱导学校及有关老师 对这些学生引起爱的效应。他巧妙地让学校及有关老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结果因为爱的力量 促进了这些学生的健康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罗森塔尓效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以期待和爱的情感去教学
许多心理学家验证,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教师以期待和爱的情感去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幸福快乐、奋发向上的激情;反之,如果教师以厌恶、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以至情感畸变。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且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而作为以语言为物质基础,又要把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的语文教学,是一刻也离不开情感参与的,它不仅是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过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仅仅应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应该把“热爱”转移到学生身上,这样不仅使学生激起对教师的爱戴 ,而且会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会感染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所要求的任务上去,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在一次课堂提问中,我让一个举手的女同学来回答。可她刚回答两句就支支吾吾地说不去了,当时她显得手足无措,一双祈盼的眼睛望着我。但我并没有马上让她坐下,更没有让那些高举着手,喊着喊着:“老师,我说!”的学生来回答,而是耐心地诱导她继续讲下去,终于使她基本上回答了那个问题。这位学生十分感动,后来在一篇作文中写到:“......那时,我很狼狈!低着头站在那儿像一截木桩似的。同学们的踊跃,好像是对我的嘲讽,如有地缝,我真愿意钻进去,可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听到老师您亲切柔和的声音:‘不要紧,你冷静仔细地想一想再回答,别紧张。’我抬起头,正遇上您向我投来的信赖、期待、鼓励的目光,一刹那,我如同吃了一剂定心丸,思绪平静下来,鼓起了勇气.....”结尾她又写到:“老师,我又想起了您经常鼓励我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话:‘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不复返,毫不留连。’老师,为了您那份深深的爱,也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让我努力从今天开始吧。”这就是爱在语文教学中师生情感融通的表现,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教材作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材、学生这三者之间发生有机联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材是沟通师生间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桥梁。现行的各级各类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其中绝大部分又都是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一般来说,所表现的都是健康向上的感情,作为一位语文教学应该将文中之情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以形成学生的思想,再转化成学生的能力。而将文中之情转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的爱”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比如,我在鲁迅先生的《故乡》这篇小说时, 怀着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去讲解作品的“我”深深地同情”闰土的不幸遭遇的那些情节,使学生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后来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在作文中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同情劳动人民或同情班级中不幸遭遇的同学的这种同情心。在实际行动中还拿出钱物帮助这些不幸遭遇的同学。这是师生情感融通的一种表现。
三、以爱贯穿于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热爱学生,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并不是一时一事,也不是一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而是要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正如孔子所说:“一以贯之”。语文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应考虑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在课堂上可组织各种比赛活动,如速度竞赛、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翻译文言文竞赛等,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这些竞赛,使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充满愉快。
对那些基本上处于情绪低沉、精神负担过重,因而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去挖掘他们的一点点优点,使他们感到自己也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从而产生兴趣。一次,我和学生们一起去登山 ,豋高环视,山城景色尽收眼底。那天正值有雾,整个山城增添了一丝神秘。回校后,我要求同学们以《雾中城色》为题,描绘一下当时雾中山城的情景。有一位学生语文基础很差, 只交上一篇不到二百字的短文,没有什么内容。但有这样两句:“太子河像隐现的玉带子环绕在雾中的山脚下, 薄薄的白雾盖在太子河的河床上,就像穿着白纱裙的舞女。”我不仅用红笔勾画圈点以示鼓励,而且在讲评时还表扬了他。这简直出乎他的意料。课后,他对我说;“好象我也能写文章了。”从此,他不怕写作文了,上语文课也格外精神,与过去判若两人,并坚持写作文,进步很快。在参加全国性的作文竞赛中还获得了优秀奖。这就是教师以爱的情感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
因此,成功的教学之所以并不容易,正在于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情感的交流。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以期待、爱的情感去教学,而且应把热爱的情感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要让爱在学生内心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从而激起对教师的爱戴,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探索。同时,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的、足以唤起一定情感的因素,并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形成教学与学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场,在情感的流程中完成知识的输出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