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了让大学生跟上社会的进步,很多院校已将《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在各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开设计算机基础课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禽要。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在学校教学中,无论哪一门课程,在进行教学之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是“备课”。“备课”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明确教学目的,在此前提下,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下面我们就平时的经验提成几点看法:
一、认真研究教学目的
本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显而易见,不是要教会学生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也不是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维修与组装,更不是要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它是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计算机发展历史、最浅显易懂的计算机工作原理,软件与硬件的关系,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区别,当今计算机发展的状况,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网络时代的含义。熟练掌握对文字,报表的处理,能使用计算机服务于工作等等。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离不开教材,而教材内容都是按一定的规范编写的,有其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但未必就说他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如果按部就班地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传授,平铺直叙,其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组织,认真编排,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吃透”教材内容。在熟练掌握了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做到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
在学习办公软件的使用时,并不是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而通过完成一篇篇实际文章的录人、制作来学习Windows。记中菜单的使用的。例如在录入《快乐的钥匙》这篇文章时,文章中不断出现“快乐的钥匙”这几个字。为了使录入更省时省力。在学习了Windows操作系统后,学生自然会想到“复制”。接下来是怎样“复制”,“复制”的方法有哪些,这样一连串的间题,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反复出现。学生一边利用原来所学到的知识,尝试应用到现在的实际中。一边学习新的知识,要“复制”就要先选定被“复制”的内容,所以就有了选定的方式问题,这时自然就增加进了word特有的各种选定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中,为解决问题进行着思考与探索。这样的学习过程看起来是把教材内的次序颠倒,重新组合了,但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灵活应用。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与“学”是两个不同的主体。要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这当中教师显然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应该像乐队的指挥那样有目的,有重点的,指挥着“学”的那一方,作定向运动,朝着即定的目标进发。在这个过程中有轻重缓急之分,有时是整个乐队同时的齐奏,有时是个别的独奏。可能是“后进”的学生追着“先进”的学生一步步前行,也可能是“先进”的学生拉着“后进”的学生穿越重重困难。这当中教师作为指挥者,其作用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时,有一个内容是在“资源管理器”中创建文件夹。我所教的学生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此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会更严格一些,因为作为财务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很可能都是与钱打交道。现在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文件夹的创建不难,但要理清楚它们的层次关系,就如同设立各项财务科目一样,要做到合理、清楚、明白。文件夹建在哪个位置上,它同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是要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按一定的要求来创建。不能任由学生随心所欲,随意创建,最后都找不到文件在哪。
四、利用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尤其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对于大量无法在教室里、黑板上描述画出的各软件窗口,最好的办法就是进人多媒体教室。在这里汇集了对声音、图像、文字的处理。动态与静态视频的出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上帮助学生接受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强化了学习计算机的动机。特别是在轻轻的背景音乐伴随下,随着鼠标的流动,窗口的不断变化,对科学知识的娓娓讲解,教师和同学的思想情感,都达到了普通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在学习Microsoft Office中的组件,演示文稿Power Point时,利用从网络上下载的flash动画或各种精美的图片,配上喜欢的音乐,标注说明文字,链接到前面所学的word文稿,这一幕幕引人人胜。在全班同学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作,一个小小的菜单不再枯燥乏味,一步步操作不再需要死记硬背。
五、利用上机操作加强能力培养
计算机课程是门操作性很强的实作课。就像学习绘图一样,再有名师的指点,如果自己不动手练习作画,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画家。再动听的讲解,再精辟的分析,再生动的演示,也无法培养出学生过硬的操作技能和熟练的应用能力,所以上机实际操作是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学生技能的高低完全有赖于上机时间的积累。在合理的安排下,循序渐进的训练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提高、加深、巩固学习的内容和操作内容,就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
随着一次次的上机操作,学生从不会开计算机到熟练的进出各个软件,从简单的录入到知识的综合应用,从普通的插入图片到新颖别致的版面设计,从静态图片的处理到动态图像的利用,从单纯的使用软件所带的声音到选择适合设计要求的音乐。通过上机操作,学生设计出了充满时代感的、新颖的作品。
总结: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重实践、不断更新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以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静.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改革探析.《计算机时代》,2011年 第8期
[2]樊蓉.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企业导报》,2011年 第11期
[3]王东旭.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 第20期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在学校教学中,无论哪一门课程,在进行教学之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是“备课”。“备课”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明确教学目的,在此前提下,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下面我们就平时的经验提成几点看法:
一、认真研究教学目的
本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显而易见,不是要教会学生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也不是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维修与组装,更不是要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它是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计算机发展历史、最浅显易懂的计算机工作原理,软件与硬件的关系,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区别,当今计算机发展的状况,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网络时代的含义。熟练掌握对文字,报表的处理,能使用计算机服务于工作等等。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离不开教材,而教材内容都是按一定的规范编写的,有其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但未必就说他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如果按部就班地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传授,平铺直叙,其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组织,认真编排,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吃透”教材内容。在熟练掌握了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做到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
在学习办公软件的使用时,并不是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而通过完成一篇篇实际文章的录人、制作来学习Windows。记中菜单的使用的。例如在录入《快乐的钥匙》这篇文章时,文章中不断出现“快乐的钥匙”这几个字。为了使录入更省时省力。在学习了Windows操作系统后,学生自然会想到“复制”。接下来是怎样“复制”,“复制”的方法有哪些,这样一连串的间题,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反复出现。学生一边利用原来所学到的知识,尝试应用到现在的实际中。一边学习新的知识,要“复制”就要先选定被“复制”的内容,所以就有了选定的方式问题,这时自然就增加进了word特有的各种选定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中,为解决问题进行着思考与探索。这样的学习过程看起来是把教材内的次序颠倒,重新组合了,但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灵活应用。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与“学”是两个不同的主体。要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这当中教师显然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应该像乐队的指挥那样有目的,有重点的,指挥着“学”的那一方,作定向运动,朝着即定的目标进发。在这个过程中有轻重缓急之分,有时是整个乐队同时的齐奏,有时是个别的独奏。可能是“后进”的学生追着“先进”的学生一步步前行,也可能是“先进”的学生拉着“后进”的学生穿越重重困难。这当中教师作为指挥者,其作用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时,有一个内容是在“资源管理器”中创建文件夹。我所教的学生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此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会更严格一些,因为作为财务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很可能都是与钱打交道。现在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文件夹的创建不难,但要理清楚它们的层次关系,就如同设立各项财务科目一样,要做到合理、清楚、明白。文件夹建在哪个位置上,它同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是要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按一定的要求来创建。不能任由学生随心所欲,随意创建,最后都找不到文件在哪。
四、利用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尤其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对于大量无法在教室里、黑板上描述画出的各软件窗口,最好的办法就是进人多媒体教室。在这里汇集了对声音、图像、文字的处理。动态与静态视频的出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上帮助学生接受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强化了学习计算机的动机。特别是在轻轻的背景音乐伴随下,随着鼠标的流动,窗口的不断变化,对科学知识的娓娓讲解,教师和同学的思想情感,都达到了普通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在学习Microsoft Office中的组件,演示文稿Power Point时,利用从网络上下载的flash动画或各种精美的图片,配上喜欢的音乐,标注说明文字,链接到前面所学的word文稿,这一幕幕引人人胜。在全班同学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作,一个小小的菜单不再枯燥乏味,一步步操作不再需要死记硬背。
五、利用上机操作加强能力培养
计算机课程是门操作性很强的实作课。就像学习绘图一样,再有名师的指点,如果自己不动手练习作画,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画家。再动听的讲解,再精辟的分析,再生动的演示,也无法培养出学生过硬的操作技能和熟练的应用能力,所以上机实际操作是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学生技能的高低完全有赖于上机时间的积累。在合理的安排下,循序渐进的训练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提高、加深、巩固学习的内容和操作内容,就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
随着一次次的上机操作,学生从不会开计算机到熟练的进出各个软件,从简单的录入到知识的综合应用,从普通的插入图片到新颖别致的版面设计,从静态图片的处理到动态图像的利用,从单纯的使用软件所带的声音到选择适合设计要求的音乐。通过上机操作,学生设计出了充满时代感的、新颖的作品。
总结: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重实践、不断更新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以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静.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改革探析.《计算机时代》,2011年 第8期
[2]樊蓉.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企业导报》,2011年 第11期
[3]王东旭.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 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