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习在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53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发现学习的根本价值在于,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独自捕获所需要的知识,如何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点,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陈旧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是最为重要的。
  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住现成的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实为再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
  
  1.发现学习在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中的优势
  
  从发现学习的优点与局限看,发现学习作为学习方法非常适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二轮专题复习之前,学生经过两年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一轮的系统总复习,各单元知识结构及部分章节联系已基本掌握,已建立生物学科内主干知识框架体系,若仍以接受学习为主,让学生仍学习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知识,实质上是对以往知识的重复,浪费课堂教学的时机,甚至引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轻视,使接受学习的优点荡然无存,其学习方法的局限性更明显,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发现学习,使学生进入“角色”,像科学定理、定义的创始人一样去思考,去演算,去实验,去经历失败,去尝试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对所学材料的牢固记忆,因为通过发现法获取的知识,一般来说是与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知识结构结合得最紧密的。另外,发现本身包含着已知观念的改组,这种改组可以使已知观念与新学得的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或者说使正在进行的工作同他早已熟知的模式配合起来,从而起到提高智慧潜力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合理营造发现学习的氛围,最大限度减轻发现学习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之一就是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理科教学和实验教学,而这恰是生物学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获得情趣和思维的激活,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2.发现学习适合学生在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过程中能力发展的规律
  
  根据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和学生自身能力的不同,发现学习按学生能力的发展规律可划分为三类:体验发现型、指导发现型、独立发现型,并由易到难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3.发现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在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过程中的关系
  
  发现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在理论和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重发现、重过程、重体验,学生利用课本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背景信息,通过独立思考和再发现,培养创新意识,在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发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学习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指导思想,面向高考,其背景材料信息来源是课本和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学习的起始状态和最终目标是确定的,即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和方法,学习的结果应是正确的、科学的甚至是唯一的,并最终运用于高考中正确解答考题,获取高分;而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活动为教学过程的学习方法,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学习的结果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它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学习的结果也不适合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来评价,要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才是其最大的目的。
  發现学习针对高考要比探究性学习更适合在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中运用,同时也避免了探究性学习成为少数优等生的专利的倾向,符合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4.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发现学习的效率
  
  虽然知识的最初发现需要漫长的时间,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再发现时,通过采取适当的策略,可以大大缩短时间,提高发现学习的效率。具体的做法主要有再发现时对原发现过程可以“剪辑”、适当降低难度、减少原发现过程的迷途岔道和可能性。
  
  5.发现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以看出发现学习在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中的运用是很有成效的,在不偏离高考主航道的基础上,发现学习是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同时,有着悠久历史的发现学习,在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设计好发现学习问题情景,对背景材料信息来源要筛选和重组,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组织好发现学习活动过程,要以知识的再发现为主,在培养探究性思维的同时要注重高考实效。三是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科学素养,要能充分利用发现学习这个广阔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漷.1999.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6-130(书)
  [2]孙贵文,丁晓兰.2004.关于“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改进方案.生物学教学,29(3):33-34(期刊文章)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深入开展,迫切需要地理教师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反思,树立现代地理教育思想,围绕新课改的要求开展地理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规律;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地理教学方面,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
(如皋市搬经中学江苏如皋226500)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其实就说出了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秘诀:有效提问催生有效思维,促进课堂高效。  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我们不少的问题不是问在课堂的关键处,问在
蝉在大树顶上鸣唱。狐狸想要吃掉他,便想出了一个诡计。他站在树下,一会儿赞美蝉的歌声悦耳动听,一会儿羡慕地看着蝉,认真欣赏他的歌声,并劝蝉下来,说他想要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动物才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蝉识破了他的诡计,便摘了一片树叶抛下去。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抓住它。蝉说道:“喂,坏家伙,你若以为我会飞下来,那就大错特错。我自从见到狐狸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之后,就时刻警惕狐狸。”  这是说,聪明的人懂
08年高考历史学科试卷保持了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由于是新课改背景下的第一年高考,所以试卷在结构和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求变、稳中出新的特点。如何积极应对高考,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将是全体师生理应思考和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审视《考试说明》,明确重点、解决难点    高考命题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第二高级中学215101)    顾桂南 1985年8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苏州市吴中区木渎第二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系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教育学会校园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曾先后获苏州市和江苏省中学语文评优课高中组一等奖,2003年12月,被全国中语会评为第三届全国中语高中组“十佳教改新星”。著有《语文
斯蒂芬·威尔特·谢尔是意大利罗马的一名白痴天才,15岁的他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超级视觉记忆能力,他能记住世界上所有过山车的位置,以及每个过山车的爬行角度和其他一切情况,只要他去过一次,看过一眼。他因此被誉为一个生活在孤岛上的爱因斯坦式天才。   为了检验斯蒂芬的视觉记忆力到底有多强,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的几名专家特意赶到斯蒂芬的家中,随后,他们雇用了一架直升机,将斯蒂芬带到100多米的高空中,再用4
大家好,今天老师就与大家谈谈关于作文的话题。我们都知道,作文就相当于一件艺术品,如何让这个艺术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这就需要小作者能够认真观察,写出鲜明的特点来。可是究竟怎样才能写出特点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方法。   首先,有一个好的标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很多同学不注意自己作文的标题,随便写一个就完事,更有严重的不写作文标题,还有的同学后写标题,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作文的标题应该
1933年11月19日,他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他的口才就十分笨拙,即使一句简单的话,他说起来也总是结结巴巴,表述不清。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每次考试,英语都不足70分,口语朗读部分甚至常常不及格,连老师也说他仅仅能混张毕业证书。   高中毕业后他打了几年零工,先后做过搬运工,包过冰棍,跟车送货,在澡堂做过搓澡工,还曾在一家UPS公司當过邮差。但是,由于不善于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注释】  1.佚:即“逸”,指从容、安逸。   2.趋战:仓促应战。   3.劳:劳累,疲劳。  【译文】  凡是先到达作战地点、等待敌人的军队,作战就很从容。后到达作战地点的军队,则感到仓促而劳累。  【小故事】  唐朝时,宋金剛和刘武周组织军队反抗朝廷,占领了不少土地。唐太宗李世民带兵讨伐叛军。那时正是冬季,河水已经结了冰,李世民带兵迅速过河
玩得太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