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漳州市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高职护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护理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从角色理论出发,对高职护生角色进行了分析和定义,然后根据影响高职护生临床能力的因素,从实际出发提出提高高职护生临床能力的对策,包括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护理技能大赛等。
关键词:高职;护理人才;临床能力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也正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方向发展。因此,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21世纪健康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必须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深化高职护理教育改革。而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护理人才除需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活动中,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护理技能和综合能力。
1高职护生角色培养的理论基础
社会对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角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称为角色期望,是角色行为赖以产生的依据。当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时,或者说,是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心理上和(或)行为上经历了不适应、不协调,就产生了角色冲突。根据来源不同,角色期望又被划分为以下3个层次:
(1)剧本期望:是指社会系统中的每个位置都有相应的规范,具体说明个体应该如何行动。临床上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生的期望就是“剧本期望”,在他们看来,护生就是护士,应该履行护士的义务,应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掌握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良好的服务态度。(2)演员伙伴期望:是指在某种互动情景下有参与互动的其他成员(即角色伙伴)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临床护士对护生的期望就是“演员伙伴期望”,由于临床的护理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力资源缺乏,临床护士的临床带教观念薄弱,使得临床护士对护生的角色期望更多的是能履行护士义务的准护士。(3)观察期望:是指不直接参加互动关系的观众的有意或無意地暗示的期望,这种期望构成了一种参考框架,制约着处于各种地位的角色扮演者的行为。
家长、学校老师对护生的期望是一种“观察期望”, 他们希望护生通过学习和护理实践,能完成从护生到护士的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很多研究表明,见护生作为一名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生,其必须扮演起护士的角色,包括健康照顾者、健康教育者、合作者和协调者、病人利益的维护者、研究者、管理者,但由于现在大多数护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很少有机会去照顾别人,而从学校到临床,也就意味着由受照顾的学生转变为照顾病人的实习护生,面对呈现在面前的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产生诸多问题,但不知从何入手,感到学非所用,另一方面又渴望获得专业知识,但不知如何获得,护理教育与护理实践相脱节,以致护生学习陷入困境。
2影响高职护生临床能力的因素
2.1生理应对能力缺乏
由于护生一直生活在长辈的关爱之中,相对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进入临床实习后,也就意味着她们由受照顾的学生转变为照顾病人的实习生,尝试着去适应各种不同的角色。面对一个真实又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面对理想与具体工作状况发生的碰撞,护生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孤独、紧张、害怕、无助的心理。表现出心理不平衡,厌烦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难以适应角色,造成冲突。
2.2对知识输出不适应
护生在课堂多是被动地吸纳知识,初到临床面临需要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然而有的护生学与用差距较大,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护生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为病人提供切实的护理服务。面对临床上出现的诸多问题,使她们不知如何入手,渴望获得专业知识,但不知如何参与,感到学非所用。这时往往会觉得临床上的一切不完全符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理论与实践有明显的脱节感,使得护生有较重的心理负荷。护理教育与护理实践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不能尽快适应临床角色。
2.3缺乏沟通交流技巧
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其胜任职业角色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学校护理教学模式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沟通技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护生沟通能力不足。护生从学校进入医院,将面临陌生的护患、医护等诸多关系,这是她们从来没有过的人生体验。在与之沟通时存在拘谨、生硬、寡言少语;不能以亲切、温和的语气及自然的表情与病人及老师交流沟通,无形中拉大了护生与病人、老师的距离。当实习中遇到矛盾和困难时,她们会很茫然、无奈,感到人际关系难处,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从而影响护生临床角色的适应。
2.4临床带教老师的因素
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实习护生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双重的任务造成带教老师有时忽略临床教学工作,压缩了对护生讲授与指导时间,使护生产生失落感。个别带教老师事业心不强,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不佳,她们一些不适合的言行,如对病人不耐心,嫌护生动作慢而不让她们动手等往往对护生造成不良影响,使护生内心对护理工作的崇敬感日渐减少而影响角色转变。
3提高高职护生临床能力的对策
3.1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是护理技能培养的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创造一个有利于教与学的实验室环境。
首先,实验教学时教师应逐项进行示范。比如,在传授学生外科护理学实验如伤口的换药、伤口的各种缝合方法时,要突出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练习相结合,采取角色扮演、情境设计、标准化病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示范过程中注意边操作边讲解,运用规范、熟练的动作进行演示,使师生达成共识,并以此作为学生练习的标准,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护理知识的基础上,能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的临床意义。
其次,运用仿真教学。仿真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唤起学生的职业情感,提高他们对自身角色以及服务对象的认知水平,最终帮助学生成功进入护士角色。比如在教授内科护理学实验,可以教会学生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以及心电图监测时,就尝试让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问题,做出诊断。
3.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协作能力
护生的临床能力,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进行培养和引导。如急救护理实验,对地震灾害或战伤病人骨折的包扎、固定和搬运,以及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时,须多人配合,构成一个小组进行练习,而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责任感、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只有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才能视患者为亲人,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3增加实践体验,加强护理训练
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前,可以带领护生先到教学医院进行观摩,增加感性认识,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再到教学医院体验,增加实践机会,如此反复,形成“临床实践——理论学习——再临床实践”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医院环境、护患关系的熟悉,从而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
护理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进入实习后能尽快适应角色,有效消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担心,为顺利开展临床实习奠定基础。训练项目应与临床相贴近,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训练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动态发展,将新技术、新知识渗透于护理训练当中,并邀请医院的护理专家,到学校与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护理技能的强化训练及指导。
3.4开展护理礼仪比赛
护理礼仪是护士在工作岗位上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应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良好的护理礼仪在临床上是一种非词语性的无声语言,能给患者以深刻的情感表达。除礼仪课外,我们还把护理礼仪融入临床护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仪容、举止礼仪,服饰、言谈礼仪,护理工作礼仪,护患礼仪等护理操作礼仪。定期开展的护理礼仪比赛进一步强化了护生礼仪规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礼仪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护士美好的职业形象,通过护理礼仪展示出护理工作的美。
参考文献
[1]黄惠根,黄红友.实习护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2):98.
[2]罗泽玲,杜春平,周珏.护理临床教学中教师角色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40.
[3]曹枫林,历萍,高庆岭,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2):83.
[4]高春林,杜虹,徐维.实习护生角色行为适应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3,3(3):40.
[5]皮惠敏.谈角色扮演式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4):100102.
摘要:高职护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护理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从角色理论出发,对高职护生角色进行了分析和定义,然后根据影响高职护生临床能力的因素,从实际出发提出提高高职护生临床能力的对策,包括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护理技能大赛等。
关键词:高职;护理人才;临床能力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也正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方向发展。因此,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21世纪健康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必须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深化高职护理教育改革。而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护理人才除需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活动中,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护理技能和综合能力。
1高职护生角色培养的理论基础
社会对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角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称为角色期望,是角色行为赖以产生的依据。当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时,或者说,是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心理上和(或)行为上经历了不适应、不协调,就产生了角色冲突。根据来源不同,角色期望又被划分为以下3个层次:
(1)剧本期望:是指社会系统中的每个位置都有相应的规范,具体说明个体应该如何行动。临床上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生的期望就是“剧本期望”,在他们看来,护生就是护士,应该履行护士的义务,应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掌握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良好的服务态度。(2)演员伙伴期望:是指在某种互动情景下有参与互动的其他成员(即角色伙伴)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临床护士对护生的期望就是“演员伙伴期望”,由于临床的护理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力资源缺乏,临床护士的临床带教观念薄弱,使得临床护士对护生的角色期望更多的是能履行护士义务的准护士。(3)观察期望:是指不直接参加互动关系的观众的有意或無意地暗示的期望,这种期望构成了一种参考框架,制约着处于各种地位的角色扮演者的行为。
家长、学校老师对护生的期望是一种“观察期望”, 他们希望护生通过学习和护理实践,能完成从护生到护士的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很多研究表明,见护生作为一名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生,其必须扮演起护士的角色,包括健康照顾者、健康教育者、合作者和协调者、病人利益的维护者、研究者、管理者,但由于现在大多数护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很少有机会去照顾别人,而从学校到临床,也就意味着由受照顾的学生转变为照顾病人的实习护生,面对呈现在面前的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产生诸多问题,但不知从何入手,感到学非所用,另一方面又渴望获得专业知识,但不知如何获得,护理教育与护理实践相脱节,以致护生学习陷入困境。
2影响高职护生临床能力的因素
2.1生理应对能力缺乏
由于护生一直生活在长辈的关爱之中,相对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进入临床实习后,也就意味着她们由受照顾的学生转变为照顾病人的实习生,尝试着去适应各种不同的角色。面对一个真实又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面对理想与具体工作状况发生的碰撞,护生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孤独、紧张、害怕、无助的心理。表现出心理不平衡,厌烦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难以适应角色,造成冲突。
2.2对知识输出不适应
护生在课堂多是被动地吸纳知识,初到临床面临需要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然而有的护生学与用差距较大,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护生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为病人提供切实的护理服务。面对临床上出现的诸多问题,使她们不知如何入手,渴望获得专业知识,但不知如何参与,感到学非所用。这时往往会觉得临床上的一切不完全符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理论与实践有明显的脱节感,使得护生有较重的心理负荷。护理教育与护理实践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不能尽快适应临床角色。
2.3缺乏沟通交流技巧
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其胜任职业角色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学校护理教学模式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沟通技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护生沟通能力不足。护生从学校进入医院,将面临陌生的护患、医护等诸多关系,这是她们从来没有过的人生体验。在与之沟通时存在拘谨、生硬、寡言少语;不能以亲切、温和的语气及自然的表情与病人及老师交流沟通,无形中拉大了护生与病人、老师的距离。当实习中遇到矛盾和困难时,她们会很茫然、无奈,感到人际关系难处,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从而影响护生临床角色的适应。
2.4临床带教老师的因素
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实习护生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双重的任务造成带教老师有时忽略临床教学工作,压缩了对护生讲授与指导时间,使护生产生失落感。个别带教老师事业心不强,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不佳,她们一些不适合的言行,如对病人不耐心,嫌护生动作慢而不让她们动手等往往对护生造成不良影响,使护生内心对护理工作的崇敬感日渐减少而影响角色转变。
3提高高职护生临床能力的对策
3.1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是护理技能培养的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创造一个有利于教与学的实验室环境。
首先,实验教学时教师应逐项进行示范。比如,在传授学生外科护理学实验如伤口的换药、伤口的各种缝合方法时,要突出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练习相结合,采取角色扮演、情境设计、标准化病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示范过程中注意边操作边讲解,运用规范、熟练的动作进行演示,使师生达成共识,并以此作为学生练习的标准,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护理知识的基础上,能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的临床意义。
其次,运用仿真教学。仿真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唤起学生的职业情感,提高他们对自身角色以及服务对象的认知水平,最终帮助学生成功进入护士角色。比如在教授内科护理学实验,可以教会学生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以及心电图监测时,就尝试让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问题,做出诊断。
3.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协作能力
护生的临床能力,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进行培养和引导。如急救护理实验,对地震灾害或战伤病人骨折的包扎、固定和搬运,以及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时,须多人配合,构成一个小组进行练习,而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责任感、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只有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才能视患者为亲人,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3增加实践体验,加强护理训练
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前,可以带领护生先到教学医院进行观摩,增加感性认识,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再到教学医院体验,增加实践机会,如此反复,形成“临床实践——理论学习——再临床实践”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医院环境、护患关系的熟悉,从而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
护理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进入实习后能尽快适应角色,有效消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担心,为顺利开展临床实习奠定基础。训练项目应与临床相贴近,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训练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动态发展,将新技术、新知识渗透于护理训练当中,并邀请医院的护理专家,到学校与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护理技能的强化训练及指导。
3.4开展护理礼仪比赛
护理礼仪是护士在工作岗位上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应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良好的护理礼仪在临床上是一种非词语性的无声语言,能给患者以深刻的情感表达。除礼仪课外,我们还把护理礼仪融入临床护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仪容、举止礼仪,服饰、言谈礼仪,护理工作礼仪,护患礼仪等护理操作礼仪。定期开展的护理礼仪比赛进一步强化了护生礼仪规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礼仪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护士美好的职业形象,通过护理礼仪展示出护理工作的美。
参考文献
[1]黄惠根,黄红友.实习护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2):98.
[2]罗泽玲,杜春平,周珏.护理临床教学中教师角色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40.
[3]曹枫林,历萍,高庆岭,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2):83.
[4]高春林,杜虹,徐维.实习护生角色行为适应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3,3(3):40.
[5]皮惠敏.谈角色扮演式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