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样俱全的《俗世奇人》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Rea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可能是作者当时出过的最薄的一本书吧。很不起眼,售价8元。当时我刚翻几页就放不下了。我从那时到今天,读书有三大爱好,一爱小册子,二爱笔记类,三爱读闲书。《俗世奇人》一册在手,三样俱全。
  读完书颇觉意犹未尽。果真好书的话,沉浸其中,生怕读完。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5年又有了《俗世奇人》(贰),又读得心旷神怡。这还没完,2020年又有了《俗世奇人》(叁)。这是当年读第一本时万没想到的。更没想到的还有一条:这个系列总计销售逾600万册。
  我说《俗世奇人》三样俱全,小册子、读闲书好理解,为什么说它是笔记类?需要多说几句。
  冯骥才是小说家,他说《俗世奇人》是小说,可见是当小说写的。但我更愿意将之归类于一种更传统、更中式的文体:笔记。中国古代,笔记这一文体涵盖面极广,从内容分,主要有鬼神仙怪、历史掌故、考据辩证等类別。《俗世奇人》写的是奇人逸事,不说鬼神仙,至少也是怪;几乎每篇内容都有不少天津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又以写小说的心态塑造人物,力求精准深入,这又很像考据辩证的严谨……如此一来,笔记这一文体的主要类別,薄薄3本小册子一应俱全——又一层面的三样俱全,因此读起来虽薄犹厚,结实厚重的厚。
  《俗世奇人》接续的这种中式传统,是从《史记》一脉相传至今的。在我读来,《俗世奇人》中有些篇目就像《史记》里的“鸿门宴”,像“李想雪夜入蔡州”;有些分明有着《世说新语》直至《聊斋志异》一路而来的亲切。这是笔记嫡传一系,有贯穿古今、一脉相承之感。冯骥才做到了,他传自古人,又写出21世纪新笔记的独特之处。
  历代传统笔记更注重一个“随”字,随意,随性,随便,多为极其个人化的性情之作,以我目力所及,很少冯骥才这样大處着眼,志在描摹一个地域的集体性格。《俗世奇人》一而再,再而三,却并不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是有气象,气象大,气象更大。三本小册子写出笔记大气象,令人尊敬。
其他文献
尽管清代时,将唐律中的“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但执行起来效果并未好转。《燕京杂记》中这样记载:“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人们直接把家里的垃圾扫到路上,最后导致城市路面比两旁的房子还高。  1906年5月至8月,日本人德富苏峰来中国游历了78天,其间他到过苏州、杭州。回国后,他写了一本书——《七十八日
期刊
父亲病痛缠身不能坚持上班,征得学校同意,让我去给他代课,那年我十七岁。  快开学了,我还没有一件像样的褂子,父亲就把他自己仅有的两件衬衫给了我。他的衬衫穿在我身上空空落落,极不合身,只能将衣服扎进裤头里,才使我瘦长的身材显得稍微标致一些。父亲说:“衣服都是次要的,主要是你能上得课。真正成为‘孩子王”’。  我教五年级语文,山里娃启蒙迟,学生比我小不了几岁,再加上有几个孩子还是我家的远房亲戚,所以课
期刊
桂阳县朝阳学校建校于2015年,是桂阳县委、县政府重点建设的一所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的现代化新学校,也是桂阳县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扩张、打造精品教育序列的又一力作。  培养明德尚美的新时代好少年  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成功构建了“润美德育”体系。  用特色涵养习惯。学校在每学期之初都会启动班级特色认证活动,各班分阶段进行“班级特色品牌”建设工作,不同年段创建了不同的“特色品牌”。目前全校共
期刊
古时候的“教师节”可以追溯至汉代。据《汉书·平帝纪》,当时的教学体制是“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经师也即教师。而黄宗羲的《与陈乾初论学书》中记载着,汉代时,在每年的孔子诞辰日,也就是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祭拜孔庙,场面秩序井然、鼓乐喧天、礼节隆重。不仅如此,在祭孔典礼之后,皇帝还会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后来,各地方民众也
期刊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师德是一个核心的话题,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真谛。隆回县三阁司镇临江小学教师胡娟,用爱与尊重照亮学生心灵,深得孩子和家长们的信任。  胡娟,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2年参加工作,现在隆回县三阁司镇临江小学任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爱与尊重”一直是胡娟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信条,她认为“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年轻教师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喜欢,借助这个优势,胡娟与孩子
期刊
我的童年是在志溪河畔度过的,老家离奔流不息的志溪河不到五十米,当时河里水质很好,鱼虾成群。夏天在河里游泳更是许多人消暑休闲的方式。  六岁以前,游泳是一种奢望,因为爸爸不让我下水。我好说歹说都没能得到应允。直到有一次我差点成为了水下冤魂,爸爸才答应让我学游泳。  那是我滿六岁后的大年初二,爸爸妈妈和哥哥、弟弟都去外婆家拜年了,我和爷爷留在家里。  河对面有个外号叫“油罐子”的人很喜欢用炸药去河里炸
期刊
凌晨,依偎着满天繁星,一个智慧的灵魂在思考。她关心的话题或许只是一个教育的细节,一堂课的打磨,孩子一句稚嫩的话语,却是一位人民教师在将自己的心灵全部投放,与教学一同呼吸。这样的凌晨,在刘银辉的教学生涯中,已经记不清有多少。  刘银辉,干练,睿智,言行举止中洋溢着书卷气。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一本本书静静地陪她度過每个日子。深夜倾听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她真实地感受到《不跪着教
期刊
夏天悄悄来了,又到吃蚕豆的时节了。  住在小山村的我们,小时候物资是相对贫乏的。但山里人有勤劳的双手。  在田埂两边以及地坪边的角角落落里,妈妈都会见缝插针地种上蚕豆,每到立夏前后,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到田埂上看看蚕豆成熟的程度。成熟了的蠶豆一荚荚绿油油的,豆荚上还有细细的绒毛,轻轻一捏,饱满有度,用指甲一掐便会溢出水分。这样的蚕豆剥出来时最美味。一到这时节,我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摘蚕豆荚,生怕碰着蚕豆
期刊
1999年,周童大学毕业后,任教于武冈四中,担任物理教学。由于教育教学成绩优秀,2002年被选调到武冈二中。  作为一名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其教育教学效果可概括为“激情引趣质量优,教改教研勇争先”。  周童的课堂教学“激情四射,趣味横生”。平日里,与他交流教学经验吋,他时常引用歌德的一句话:“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无论哪一届学生,只要听过他的课,都会说“太有趣了,讲课神采飞扬,想睡觉都不
期刊
三尺讲坛,一颗爱心;怀抱梦想,放飞希望。这是洞口县城关中学林丽英老师从教28年来的真实写照和执着追求。  1992年,林丽英大学毕业,来到江潭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到学校,她顿时被当地艰苦的条件惊呆了:尚未竣工的校舍满地黄泥,风一吹,尘土飞扬;雨一来,水洼一片。困苦和艰难,只能吓倒懦夫;成功和快乐,总是垂青于勇敢者。坚定的信念下,林丽英没有退缩。  彼时的林丽英初为人母,也初为人师,既要照顧好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