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教学法激活地理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下面是笔者在新教材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常言道,学始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的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的障碍,从而去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提问。
  例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可举例班级里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弟弟比哥哥晚出生一小时,所以他屈居老二,大家能否想办法让这位哥哥管他弟弟叫“哥哥”呢?这一问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带着问题,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日期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讲热力环流时,让学生处于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中,在问题中解决“问题”:冷热不均→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
  二、创设“激励”情境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经常告诉他,“你能行!”。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而且会产生感情的共鸣和目标的认同,主动接受知识。例如,在介绍完三圈环流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后,我请一位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判断风带中的风向时,他一时不知所措,我就耐心地引导他伸出右手,手心朝上,四指方向表示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大拇指的朝向就是该风带的风向,进而鼓励他用左手来试着判断南半球风带的风向。当我激励他时,他的眼神、面容流露出的不止是掌握了新知识后的满足感。
  三、创设“民主化”情境
  创造力能最大程度得到发挥的首要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教材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理解和正确的指导。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新教材,更应发扬民主。因为新教材毕竟使用的范围、年限有限,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使之日趋完善。
  例如,课本在介绍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时,既提到“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又提到“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很多学生提出哪个作为“赤道平面”的概念更加合理?课本是否太累赘?我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爱思考的好习惯,也觉得这个问题有道理。作为概念,一句“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足以解决问题。当然,也要允许一部分同学暂时保留自己的意见,通过以后的学习慢慢领会。教师以平视的目光看待学生,帮助他们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他们觉得我与老师也可“面对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因为即使错了和失败了,老师也不会批评,同学也不会耻笑。
  四、创设“操作化”情境
  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化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讲解地球自转方向从南、北极观察有何差异时,全班发了八个地球仪,每小排一个;使每位同学都能动手演示,对于“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转”印象更加深刻:利用学校的天文台组织学生观察月相,代表性地选了朔、望、上弦、下弦四相,观察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记录,一月后,绝大多数同学均能准确理解“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的涵义。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师生少说多干,在干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
  五、创设“生活化”情境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地理,把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平时生活中充满着地理问题的种种奥妙,使他们倍感亲切,内心感到地理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总之,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地理新教材为情境教学法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教师应因“材”施“教”,因“时”施“法”,不仅将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强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心理优势”,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其他文献
化学学科相比其它理科而言,知识的零散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不易形成系统化。为此,归纳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和指导学生学习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新课教学中应用  教学要达到有效,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新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用归纳法,因为归纳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被学生接受。况且,高中化学教材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按归纳法来阐明的,尤其是基本理论部分。
期刊
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许多物理教师都不同地只重视理论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演示实验教学,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
期刊
【摘要】 如何加强职业学校政治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从职业学校政治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和传统美德教育要采取的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 传统美德;政治教学;渗透    如何加强职业学校政治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
期刊
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广东等四省区试行。做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重视课堂教学,重点问题上常备常新,不断突破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认知水平亦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抓住重点,点面结合,在教学中灵活自如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在突破重点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该从显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多年来一直颇有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反对者认为这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带来伤害。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索,认为分层教学不但能让我们较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而且能较好地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分层的目的  给学生分层次,若处理不好,确实可能挫伤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就有必要在分层之前对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教师
期刊
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成才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即优化非智力因素,一直是人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苦心探讨的课题。而审美教育是优化非智力因素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谈、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根据初中生刚开始学物理、学生实验做得太少、学生实验素养低的特点,我们就采取全方位指导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  一、观察  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并在教学中采用相应的措施,对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学习对象的变化    传统语文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语言文字,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声音、视频的运用与文本一样便利,它们不再局限在少数人专有的艺术创作领域,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表达思想的共同方式。从当前的多媒体作品来看,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过
期刊
创造性思维,在历史课中表现为学生对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浓厚兴趣,对独立思维有快慰感,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心情舒畅的满足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自觉地在历史园地中拓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精心备课、备“人”  教师要有探索与创新精神,在备课时按逻辑思维规律,精心设计教案,使历史基础知识系列化,施教过程与学生认知思维同步。孔子曰:“不愤
期刊
高中生物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课呢?我的教学原则是:“既不能脱离课本抛开考点,又不能拘泥课本照本宣科。”我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人体语言、幽默语言、实物、教具、实验等进行组织教学,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具体采用的教法有:  一、用比喻突破难点  细胞膜的结构象花生糕:花生米象蛋白质分子,爆米花象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