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和发展学术的重要基础,“金课”以其“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突出特征,成为建设一流大学和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为探索“金课”建设的实现路径,我校围绕“金课”的“两性一度”制定了《郑州大学“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设立专项,并从建设要求、标准、机制和打造发展型教师梯队等方面为“金课”建设提供保障。要求各院系结合自身优势,从“一院”建设一门“范例”式“金课”作为开端,即以“一院一范例”为抓手,分“宣传、打造、提升和全面推广”四个阶段逐步实现全面建设“金课”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金课”;“两性一度”;“一院一范例”;標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1-0073-03
Abstract: Curriculums'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s and develop academic research. The "golden course" is critical for building a first-class university and cultivat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s due to its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quality", "innovation" and "challenging". To explore the path of the "golden course's" construction, our university has formulate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Golden Cours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set up exclusive funds, and provided guarante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lden course" from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standards, 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al teacher echelon. All the departments in our university are required to combine their own advantages, built one "golden course" model in one college as the start, and divided "publicity, creation, improvement, and overall promotion" four stapes to achieve the final goal of building the "golden course", gradually.
Keywords: "golden course"; "two-features and one-degrees"; "one college-one model"; curriculum standard
世界一流大学都拥有一流本科,并通过学科专业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1]。“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之一在于建设出“一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当前我国大学课程中“水课”现象普遍存在[2],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流课程”,需要“多部门联动、多层级联动和多课堂联动”共同打造高质量的大学课程[2]。本文分析了“金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我校以“一院一范例”为抓手推动教学改革、推进“金课”的建设、提升“金课”建设成效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和出台了我校的基本建设要求和标准。
一、存在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对“金课”的认识不足
所谓“金课”即为“一流课程”,具有“师生互动、关注过程、严格要求”的基本特征,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对本科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3],有“两性一度”的标准。然而除了少数任课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外,大多数的教师或因对国家的教育教学政策关注学习不够、或因忙于科研而忽略教学、或因思想保守认识水平不足等原因导致对“金课”的基本要素、“两性一度”标准的内在联系、制作及建设方法缺乏了解。甚至相当多任的课教师认为传统课堂已经达到了“教”与“学”目的没有必要使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或是翻转课堂。“金课”的认识不足将成了各高校全面建设“金课”的第一块绊脚石。
(二)高校大量课程实现同步建设“金课”难
全国各高校所建设的课程少则几千门,多则上万门。然而全国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每年评选不足1000门,使得国家级“金课”在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显得凤毛菱角。大量课程短时间内一次性达到国家级“金课”的标准困难重重,与认识水平升级和理念的更新相比,技术上的突破、部分支撑材料的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和培训。此外,“金课”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长期以来部分教师的重“教”轻“学”的观念要转变成“教与学并重”,并付诸于行动很难在同一时间点或是短期内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金课”的认定短期内完成难
目前来看,除了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认定的标准、 2018年出台的《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在线课程》(GB/T36642-2018)的国家标准和“两性一度”的标准外,对于其它“金课”尤其是“线下金课”仍然缺少一致性的认定标准。为了促进“金课”的内涵式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线上支撑部分是否允许使用引进的其他的线上精品课程,“线下金课”是否仍然需要线上的支撑部分,这些都是“金课”建设和认定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细节问题。从“金课”的建设到使用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短期内完成所有课程关于相应“金课”类型的认定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二、郑州大学打造“金课”的具体做法
结合以上“金课”建设和认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郑州大学要求各院系结合自身优势,从建设一门范例式“金课”作为“一院一范例”的开端,开展“金课”的推广。用“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我校“金课”标准来提升我校课程的质量,逐渐实现全面“金课”的建设计划,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保障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我校以“一院一范例”为抓手,分为“四个阶段”逐步实施全面建设“金课”的目标,最终达到课程“质”的飞跃和“量”的爆发。
(一)“金课”理念的宣传阶段
“金课”理念的宣传阶段,是为我校“金课”建设的第一阶段,是从“金课”的概念、其“两性一度”标准[4]的内在联系及内涵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文件,并融入教师发展培训的全过程,以帮助全校任课教师提升认识水平、转变教育观念。
“高阶性”要求课程的建设者提升思想认识水平、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将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思政”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创新性”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教案、学生的学习方式、考试模式、教学服务和教学次序等方面改革创新;而“挑战度”要求课程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设计要科学,不但挑战学生的学习高度还要挑战老师的授课深度。对于“金课”来说,“创新性”是课程聚焦“挑战度”的源头和取得“高阶性”的基础;“挑战度”是课程高阶的初衷和创新的内驱动;而“高阶性”是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和挑战知识高度的最终目标。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互契合、不可或缺的整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和大量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不管是线下还是混合式“金课”都需要不同程度线上的支撑资源,高校大量课程同步建设慕课难的问题,以及为了促进“金课”内涵式的发展模式,我校允许线上的支撑资源不局限于自己建设的同一门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用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除了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混合式的学习方式,而翻转课堂也并不是因为反转而反转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力锻炼、表达自我的契机。
(二)“金课”范例打造阶段
“金课”范例打造阶段,为我校“金课”建设的第二阶段,实现“半百门金课”建设的计划。各学院系聚集优势资源,遵照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自身的特色打造范式“金课”,将“金课”作为“范例”供全校教师观摩学习。具体做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1. 以标促建、以标促改
在全面理解“金课”内涵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素、教学团队和教学服务等几个方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郑州大学关于“一院一范例”建设“金课”的指导意见》以指导“金课”的建设工作,出台我校 “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标准,并依据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强化我校“金课”建设工作,促进我校“低质量课程”的提升,和部分低质量、重复课程的淘汰。
2. 打造“金课”范式,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总结国家级精品课程和我校一流课程特点、特性的基础上,以“一院一范例”为抓手立项建设50门范式“金课”,力求每个院系都至少建有一门“金课”。所建设的“金课”范例经过认定后在全校进行推广并组织观摩学习。
3. “金课”范例提升阶段
总结“金课”范例打造阶段的成效和经验,修订、完善我校“金课”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基本要求”,从而更加精准的指导我校“金课”的建设工作,进而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双维度提升。我校“金课”范例提升阶段是第三个建设阶段,实现“百门金课”建设计划,各院系的课程向“一院一范例”的“金课”看齐,做到每个专业打造一门“金课”。
4. “金课”范例全面推广阶段
我校的“金课”建设第四阶段,“金课”范例全面推广阶段,实现“千门金课”的建设计划,争取每个专业都建设有多门和多类型的“金课”。我校所有的课程类型包括:通识类、基础类、专业类、实践/实验类、创新创业类课程都达到建设有多门“金课”的要求,将我校“金课”的标准由最高标准降为最低标准。
三、我校“金课”体系和保障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金课”体系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我校出台“金课”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就“金课”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条件支持和经费使用做了相应的规划。制度建设要求各院系通过“一院一范例”“金课”建设计划的实施建立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虚拟仿真系统、各级别实验室及研究中心、教材及相应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制度,为优秀教师打造“金课”范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条件支持要求各部门,如网络管理中心(负责课程的制作、开发、管理、维护及资源共享等)、图书馆、教材管理部门、乃至后勤部门等在各个环节中全力配合,并为各位老师打造“金课”范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经费上,“一院一范例”要设立专项,由学校和院系共同资助。
(二)总结经验促进“金课”标准的建设
2019年初,我校在总结2018年59门“一院一范例”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出台“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标准”,并以“一院一范例”为开端再次立项建设50门“金课”。《郑州大学“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素和教学服务等4个大方面、16个小要点对我校“金课”的建设做出相应的要求;《郑州大学“金课”建设的基本标准》是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5,6],从课程目标(教学和学习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素、课程教材(包括使用的教材和出版“金课”专属教材)、课程制作、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教学服务等八个大的方面进行认定,并在认定后组织全校进行观摩学习,进行推广。
(三)打造发展型“金课”教师梯队
从国家和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課程建设经验和规律得到的启示是“金课”的关键是培养“金师”。2019年我校“一院一范例”“金课”的教师队伍除了顶级的专家、学者和专职的技术人员外要有年轻教师的加入,年轻教师先从助教做起逐步发展。以“传帮带”的形式促进年轻教师与“金课”协同发展,为我校“金课”的持续升级、迭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为中心”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层次水平和需求,一门课程是否能成功打造成“金课”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决于如何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背景、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匹配,以及能否在课程开设的不同阶段持续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设计课程、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明晰课程结构、个性化的教学次序及教学活动设计实现课程框架和教学内容重构的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达到分层次、个性化教学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为中心”除了打造个性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外,还要注重个性化学习空间的创设以促进学生写协作交流[7]、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固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五大“金課”的建设过程是高校教师转变观念、结合当前技术手段和学科前沿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当代的技术手段和资源创新学习方式和方法、时时处处学习、科学认识世界的过程。当文明与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不可能做到改造所有学生来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反思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以便于课程教学适应所有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陆国栋.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应有之义[J].中国大学教学,2016(6):6-8.
[2]陆国栋.如何打造真正的大学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6(2):10-13.
[3]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3-25.
[4]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5]Education, U.S.D.o.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7.
[6]Education, U.S.D.o.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17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Update.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7.
[7]闫建璋,孙姗姗.论大学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创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81-85.
关键词:“金课”;“两性一度”;“一院一范例”;標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1-0073-03
Abstract: Curriculums'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s and develop academic research. The "golden course" is critical for building a first-class university and cultivat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s due to its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quality", "innovation" and "challenging". To explore the path of the "golden course's" construction, our university has formulate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Golden Cours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set up exclusive funds, and provided guarante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lden course" from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standards, 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al teacher echelon. All the departments in our university are required to combine their own advantages, built one "golden course" model in one college as the start, and divided "publicity, creation, improvement, and overall promotion" four stapes to achieve the final goal of building the "golden course", gradually.
Keywords: "golden course"; "two-features and one-degrees"; "one college-one model"; curriculum standard
世界一流大学都拥有一流本科,并通过学科专业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1]。“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之一在于建设出“一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当前我国大学课程中“水课”现象普遍存在[2],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流课程”,需要“多部门联动、多层级联动和多课堂联动”共同打造高质量的大学课程[2]。本文分析了“金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我校以“一院一范例”为抓手推动教学改革、推进“金课”的建设、提升“金课”建设成效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和出台了我校的基本建设要求和标准。
一、存在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对“金课”的认识不足
所谓“金课”即为“一流课程”,具有“师生互动、关注过程、严格要求”的基本特征,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对本科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3],有“两性一度”的标准。然而除了少数任课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外,大多数的教师或因对国家的教育教学政策关注学习不够、或因忙于科研而忽略教学、或因思想保守认识水平不足等原因导致对“金课”的基本要素、“两性一度”标准的内在联系、制作及建设方法缺乏了解。甚至相当多任的课教师认为传统课堂已经达到了“教”与“学”目的没有必要使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或是翻转课堂。“金课”的认识不足将成了各高校全面建设“金课”的第一块绊脚石。
(二)高校大量课程实现同步建设“金课”难
全国各高校所建设的课程少则几千门,多则上万门。然而全国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每年评选不足1000门,使得国家级“金课”在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显得凤毛菱角。大量课程短时间内一次性达到国家级“金课”的标准困难重重,与认识水平升级和理念的更新相比,技术上的突破、部分支撑材料的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和培训。此外,“金课”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长期以来部分教师的重“教”轻“学”的观念要转变成“教与学并重”,并付诸于行动很难在同一时间点或是短期内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金课”的认定短期内完成难
目前来看,除了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认定的标准、 2018年出台的《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在线课程》(GB/T36642-2018)的国家标准和“两性一度”的标准外,对于其它“金课”尤其是“线下金课”仍然缺少一致性的认定标准。为了促进“金课”的内涵式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线上支撑部分是否允许使用引进的其他的线上精品课程,“线下金课”是否仍然需要线上的支撑部分,这些都是“金课”建设和认定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细节问题。从“金课”的建设到使用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短期内完成所有课程关于相应“金课”类型的认定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二、郑州大学打造“金课”的具体做法
结合以上“金课”建设和认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郑州大学要求各院系结合自身优势,从建设一门范例式“金课”作为“一院一范例”的开端,开展“金课”的推广。用“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我校“金课”标准来提升我校课程的质量,逐渐实现全面“金课”的建设计划,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保障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我校以“一院一范例”为抓手,分为“四个阶段”逐步实施全面建设“金课”的目标,最终达到课程“质”的飞跃和“量”的爆发。
(一)“金课”理念的宣传阶段
“金课”理念的宣传阶段,是为我校“金课”建设的第一阶段,是从“金课”的概念、其“两性一度”标准[4]的内在联系及内涵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文件,并融入教师发展培训的全过程,以帮助全校任课教师提升认识水平、转变教育观念。
“高阶性”要求课程的建设者提升思想认识水平、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将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思政”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创新性”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教案、学生的学习方式、考试模式、教学服务和教学次序等方面改革创新;而“挑战度”要求课程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设计要科学,不但挑战学生的学习高度还要挑战老师的授课深度。对于“金课”来说,“创新性”是课程聚焦“挑战度”的源头和取得“高阶性”的基础;“挑战度”是课程高阶的初衷和创新的内驱动;而“高阶性”是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和挑战知识高度的最终目标。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互契合、不可或缺的整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和大量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不管是线下还是混合式“金课”都需要不同程度线上的支撑资源,高校大量课程同步建设慕课难的问题,以及为了促进“金课”内涵式的发展模式,我校允许线上的支撑资源不局限于自己建设的同一门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用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除了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混合式的学习方式,而翻转课堂也并不是因为反转而反转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力锻炼、表达自我的契机。
(二)“金课”范例打造阶段
“金课”范例打造阶段,为我校“金课”建设的第二阶段,实现“半百门金课”建设的计划。各学院系聚集优势资源,遵照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自身的特色打造范式“金课”,将“金课”作为“范例”供全校教师观摩学习。具体做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1. 以标促建、以标促改
在全面理解“金课”内涵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素、教学团队和教学服务等几个方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郑州大学关于“一院一范例”建设“金课”的指导意见》以指导“金课”的建设工作,出台我校 “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标准,并依据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强化我校“金课”建设工作,促进我校“低质量课程”的提升,和部分低质量、重复课程的淘汰。
2. 打造“金课”范式,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总结国家级精品课程和我校一流课程特点、特性的基础上,以“一院一范例”为抓手立项建设50门范式“金课”,力求每个院系都至少建有一门“金课”。所建设的“金课”范例经过认定后在全校进行推广并组织观摩学习。
3. “金课”范例提升阶段
总结“金课”范例打造阶段的成效和经验,修订、完善我校“金课”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基本要求”,从而更加精准的指导我校“金课”的建设工作,进而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双维度提升。我校“金课”范例提升阶段是第三个建设阶段,实现“百门金课”建设计划,各院系的课程向“一院一范例”的“金课”看齐,做到每个专业打造一门“金课”。
4. “金课”范例全面推广阶段
我校的“金课”建设第四阶段,“金课”范例全面推广阶段,实现“千门金课”的建设计划,争取每个专业都建设有多门和多类型的“金课”。我校所有的课程类型包括:通识类、基础类、专业类、实践/实验类、创新创业类课程都达到建设有多门“金课”的要求,将我校“金课”的标准由最高标准降为最低标准。
三、我校“金课”体系和保障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金课”体系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我校出台“金课”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就“金课”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条件支持和经费使用做了相应的规划。制度建设要求各院系通过“一院一范例”“金课”建设计划的实施建立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虚拟仿真系统、各级别实验室及研究中心、教材及相应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制度,为优秀教师打造“金课”范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条件支持要求各部门,如网络管理中心(负责课程的制作、开发、管理、维护及资源共享等)、图书馆、教材管理部门、乃至后勤部门等在各个环节中全力配合,并为各位老师打造“金课”范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经费上,“一院一范例”要设立专项,由学校和院系共同资助。
(二)总结经验促进“金课”标准的建设
2019年初,我校在总结2018年59门“一院一范例”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出台“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标准”,并以“一院一范例”为开端再次立项建设50门“金课”。《郑州大学“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素和教学服务等4个大方面、16个小要点对我校“金课”的建设做出相应的要求;《郑州大学“金课”建设的基本标准》是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5,6],从课程目标(教学和学习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素、课程教材(包括使用的教材和出版“金课”专属教材)、课程制作、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教学服务等八个大的方面进行认定,并在认定后组织全校进行观摩学习,进行推广。
(三)打造发展型“金课”教师梯队
从国家和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課程建设经验和规律得到的启示是“金课”的关键是培养“金师”。2019年我校“一院一范例”“金课”的教师队伍除了顶级的专家、学者和专职的技术人员外要有年轻教师的加入,年轻教师先从助教做起逐步发展。以“传帮带”的形式促进年轻教师与“金课”协同发展,为我校“金课”的持续升级、迭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为中心”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层次水平和需求,一门课程是否能成功打造成“金课”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决于如何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背景、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匹配,以及能否在课程开设的不同阶段持续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设计课程、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明晰课程结构、个性化的教学次序及教学活动设计实现课程框架和教学内容重构的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达到分层次、个性化教学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为中心”除了打造个性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外,还要注重个性化学习空间的创设以促进学生写协作交流[7]、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固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五大“金課”的建设过程是高校教师转变观念、结合当前技术手段和学科前沿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当代的技术手段和资源创新学习方式和方法、时时处处学习、科学认识世界的过程。当文明与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不可能做到改造所有学生来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反思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以便于课程教学适应所有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陆国栋.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应有之义[J].中国大学教学,2016(6):6-8.
[2]陆国栋.如何打造真正的大学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6(2):10-13.
[3]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3-25.
[4]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5]Education, U.S.D.o.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7.
[6]Education, U.S.D.o.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17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Update.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7.
[7]闫建璋,孙姗姗.论大学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创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