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奶奶”为人缝补心灵缺口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y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人帮助后也想帮助别人
   袁梅芳1949年出生在湖北省荆门市,在客运中心工作的她有着平静的生活,拥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可1996年,她17岁的儿子因为与同学发生争执,被老师批评变得消沉,没有得到及时疏导,最终卧轨自杀。引以为傲的儿子以这种惨烈方式离开后,袁梅芳的世界轰然坍塌了,终日以泪洗面。尽管女儿一直劝解她,可袁梅芳始终走不出来,浑浑噩噩地生活了五年。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袁梅芳听到荆门广播电台的“象山夜话”节目,她久久关闭的心门被节目所传递的人间温情所打动。在坚持收听一段时间后,她鼓足勇气拨通栏目电话,倾吐自己的坎坷经历。当晚,有5位听众给她打电话,他们纷纷鼓励她要勇敢地走出来,去发现生活的意义。收到陌生人的真诚关怀和热心劝慰后,袁梅芳心里舒展不少,之后她每天都收听这个节目,并帮忙开导那些孤单无助的人,逐渐得到听众的认可。很多人要来她的电话号码,节目之外给她打电话写信咨询、倾诉。
   2001年12月23日,袁梅芳退休后,时间突然变得充裕起来。她想利用有生之年为社会做点什么,于是她通过电台将自家电话公布出去,依靠当时每月仅482元的退休工资,在自家小屋自费开办起了“袁阿姨热线”,24小时免费为社会服务,她渴望能在别人最绝望的时候,拉别人一把,就像别人把她从痛失爱子的漩涡中拉出来那样。
  做缝补心灵的补手
   “袁阿姨热线”受欢迎的程度让袁梅芳始料不及。对每一个求助电话,她都尽可能提供帮助。2005年的一个晚上,袁梅芳接到一个女孩电话。女孩哭着说:“我马上就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了。”袁梅芳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马上询问原因。这个来自荆门乡下的女孩是一家公司的出纳,几天前,单位要发工资,派她到银行取钱。由于女孩取款时没及时清点,回去之后发现少了一万块钱。女孩家境困窘,不知道如何去弥补这笔钱,以为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在跳楼之前,她诚惶诚恐地给袁梅芳打来电话。见事情不妙,已经睡下的袁梅芳立刻起床,打车连夜找到女孩。她跟女孩讲述自己儿子的事情,劝导女孩不要做傻事,否则会给父母带来毁灭性的悲痛。在整整陪伴女孩一天一夜后,女孩的情绪稳定下来,放弃轻生念头。回到家后,袁梅芳每天都给女孩打电话,10天后,女孩打电话说事情已经解决,并感谢袁梅芳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或许是儿子的原因,袁梅芳格外关注有自杀倾向的倾诉者。此外,她对那些游走在犯罪边缘的求助者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怀。为了能更好地提供服务,袁梅芳还到武汉的一所大学进修心理学,并通过半年的封闭式学习,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自开通热线以来,令袁梅芳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曾打算在春节期间行凶的湖北黄陂小伙。女友提出了分手,男孩心有不甘,苦苦挽留,却被无情拒绝,心灰意冷之下他決定在春节期间报复女孩一家……对方已挂断的提示音,让袁梅芳一时慌了神,“报警”这个念头闪过她的大脑,可转念又有另一个声音响起,如果报警的话,一来男孩还没实施犯罪,二来可能会让他仇恨社会。怎么办才好呢?袁梅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时,离春节还有三个月,袁梅芳整理了思绪后,决定先开导男孩,她每两天就给男孩打一次电话。男孩是块“硬骨头”,无论袁梅芳怎么说,男孩都充耳不闻。无奈,袁梅芳决定换一种方式,她给男孩写了一封近五千字的信,而男孩的回信却是嘲笑袁梅芳对牛弹琴,还随信寄来了自己的复仇计划。袁梅芳继续保持两天一个电话、一周一封信的频率与男孩沟通。眼看离过年只有半个月时间,而男孩的态度还没有彻底转变,袁梅芳准备动身去女孩家。她计划如果到了现场还劝不动男孩,就报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腊月二十八的早晨,男孩终于被袁梅芳劝醒,打来电话说:“袁阿姨,我听您的。我不报复别人,春节后我去湖南打工,重新寻找幸福。”这通电话让紧张了三个月的袁梅芳如释重负,忍不住哭了起来:“太好了!你好好努力,以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袁梅芳还给男孩邮寄200元作为路费。
   看着曾经为情所困差点误入歧途的男孩在自己的开导下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袁梅芳倍感欣慰,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件有意义的事坚持下去,以报答当年听众对自己的信赖。
  求助者都成为了亲人
   袁梅芳有一个习惯,每条来电、来访都有记录,18年来记录了约60万字热线日记。其间,她用坏了8部座机、3台电脑主机,共接听求助电话13万余次,接待1.2万多次上门求助,劝阻98人中止犯罪,规劝102人放弃轻生念头,挽救129个家庭……有形的是数字,无价的是情义。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袁梅芳或许能够记清这些数字,但记不清18年来多少个夜晚因为求助者的泪水和叹息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记不清是如何不断汲取向上力量,在这些饱含血泪的人性背面故事里,艰难地燃烧自己、温暖别人。
   袁梅芳曾经一度因为遭受非议,而产生关闭热线的念头。支撑她坚持下去的,不是她荣获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百名公益事业新闻人物奖”“全国百名志愿者创新奖”“湖北省十大女杰”“荆楚楷模”等一个个荣誉,而是求助者期盼的眼神和孤独的心,以及当年自己在人生黑夜中所收获的人间温情。“如果我不伸出援手,他们或许在人群中微弱下去,甚至熄灭。人在最绝望的时候,需要有人来拉一把、扶一下。如果不是经历丧子之痛,我不会开通热线,更不会对别人的痛苦有切身体会。”因为痛过,所以懂得。无论多难,她总能咬牙坚持下来。
   2019年3月30日,一则名为“现实版解忧杂货铺”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袁梅芳在书桌前打着电话,倾听电话那头的烦恼与苦闷。其实,这就只是一个由卧室改造而成的办公室,远没有《解忧杂货店》电影那般唯美、清新。没有看过《解忧杂货店》的袁梅芳,对于“解忧奶奶”这个称呼感到陌生,她笑说岁月不饶人,18年的时间,自己从“解忧阿姨”变成了“解忧奶奶”。她的办公室里墙壁上张贴着“心理咨询、情感解困、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打开心结、化解仇恨、阻止犯罪”的工作宗旨,与只有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的简单陈设形成巨大的反差,但与旁边柜子里18年来积累的装订整齐的咨询资料,以及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一摞摞书信交相辉映。
   世界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中年丧子的痛,因陌生人的帮助而愈合,痛苦过,所以懂得。18年来,为了这份“解忧”事业她自掏了7万多元。她清贫而富有,她用金玉良言向身处逆境的人张开双臂,直到绝境中的他们看到希望。她很渺小,却用爱塑造了伟大,她是人间永不褪色的春天。
其他文献
1   “快来看啊,微博的锦鲤出现了,有人居然抽到了免单大礼包。”叶兰嘉羡慕地刷着手机,对男友袁烨说道。袁烨刚洗完头出来,差点绊了一下:“这破出租房,地砖坏了房东都不给修。”叶兰嘉皱着眉,有什么办法呢,租的是这城中村最便宜的房子,房东爱理不理很正常。不过,她很快收起露在眉心的那点小愁绪,招呼袁烨过来沾沾锦鲤的喜气。袁烨凑到跟前,听她许着有朝一日能当锦鲤,有人帮她清空购物车的心愿,心里头有种被针
期刊
漫畫二十四节气
期刊
多年前,朋友邀我去赏荷。时已九月,秋老虎肆虐横行,柳树没精打采,玉米秆耷拉着叶片,路边的瓜藤软软地贴着篱笆。如此境况,我担心荷恐怕也落魄萧索了。  我们乘着小船逆流而上,不一会儿,荷田蔓延开来。荷塘,的确没有盛夏时节的清丽了。  放眼荷塘,塘中零星荷花,多数褪去花瓣,只剩光秃的莲蓬。朵朵莲蓬像雕琢精致的翡翠小碗,碗沿细薄滑腻,微微凸起,中间的凹眼处处嵌着密密的翠珠。比起夏天的灵秀葱翠,秋荷多了一层
期刊
从小就想“与星星亲密对话”   张艳丽1981年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母都是天文爱好者,她经常向他们询问有关月球的问题。比如,“月亮为什么会发光?”爸妈告诉她,“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恒星碎片汇聚而成,表面布滿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其实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读五年级时,在父母熏陶下,张艳丽已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而小学自然课本上的四季星图,更成了张艳丽的启蒙老师。读
期刊
当红时隐退,精心照顾毁容女友   高鑫和王一楠因电视剧《丰园餐厅》结识。当时19岁的王一楠还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两人在剧中演对手戏,几番往来后,高鑫就对这位性格活泼开朗的北京女孩颇有好感。而王一楠对这位师兄的印象也非常好:阳光帅气,幽默风趣,绅士味十足。   只是当时王一楠压根就没想过嫁给圈内人,于是就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好姐妹,甚至自掏腰包请他们吃西餐,极力“撮合”。最后的结果是“媒人”没当成,高
期刊
半年前,因为感觉体质大不如前,下定决心要开始运动的我,终于把一次也没有用过的健身卡翻了出来。   我给自己设定的前期目标是,坚持每天慢跑三十分钟。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理想和现实根本是两回事。每次最多跑到15分钟,我就开始喘到上气不接下气,感觉再多跑一分钟就有可能直接晕倒,完全无法再坚持下去。   几次下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健身决心就又动摇了。特别是看到其他会员似乎轻轻松松地就能跑上个把小时的
期刊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提到香港特区,耳边不由得响起这首悠扬的歌曲——如今,这颗东方明珠回归祖国母亲的懷抱已经22载。  回首这22年,是“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的22年。其中包括,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推动妇女发展,女性地位获得了很大提高。在这颗明珠愈加璀璨耀眼的背后,离不开“她们”的参与,进入新时代的香港,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
期刊
上网发帖“打抱不平”   35岁的徐筱梅是安徽省太湖县的一名女幼师,性情耿直,平时碰到不公平的事,总会自告奋勇站出来,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打抱不平。职业使然,徐筱梅对孩子很有爱心,十分厌恶“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粗暴教育方式。   徐筱梅的邻居钱俊朗、范玉琴夫妇,开了一间小铺,做着小生意。他们有个年幼的儿子钱坤,十分顽皮,常常让夫妇俩感到头疼。为了管教儿子,钱俊朗情急之下,有时候会对儿子动手。徐筱梅看
期刊
一见钟情,我要追求她   韩爷爷名叫韩福祥,退休前在武汉天文馆搞科研工作。2000年春,韩爷爷的老伴去世,韩爷爷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丧事过后,儿子韩宏宇提出接韩爷爷和他一起住,方便照顾他以后的日常生活,但韩爷爷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自己与妻子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宅。韩宏宇只好给韩爷爷请了一个保姆,并每周派小女儿去看望韩爷爷两次。   20年又过去了,韩爷爷也从古稀之年步入了耄耋之年。他每天的生活几乎千
期刊
逆流而上的支教梦想   2015年初夏,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高材生,22岁的康瑜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中国人民大学的保研名额,放弃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放弃所谓稳定的生活、光明的前途……   所有的“放弃”,都是为了成全一个梦想——去支教。   “逆流而上”的康瑜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从大一到大三,康瑜一直热衷公益。去支教,在她的梦想清单上一直占着最重要的一席。 
期刊